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7 08:1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强国的赤子之心。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强国的赤子之心。
2.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古诗,检测词语,正音;
2.齐读、抽生读;
3.边读古诗边看注释,尝试将意思带入到诗歌中。
让学生理解“快走”的意思,“快走”在这首诗中就是“快速地驰骋”,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其中的画面。
二、理解诗歌意思,体会情感
1. 理解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老师抛出问题: 这两句诗是写什么?(写景)你看到了什么景?(茫茫的沙漠;月牙;燕山......)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会追问:你是从诗歌哪里看出来的?从而理解诗歌中的“大漠”“沙如雪”“月如钩”。
生答:用了比喻。
师追问:何处用了比喻?
生:沙如雪,月如钩。
师再追问:比喻用到诗里面,有什么作用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指导学生读这两句,再引导:比喻能激发我们的想象,你想象到什么?
过渡提问:康震的这一点评,惊动了整个大唐的边塞诗人,这一点评通过时光隧道传到了大唐,(配乐)几位边塞诗人纷纷表示要来会一会这康震,你了解大唐哪些边塞诗人吗?
生:王之涣、高适、王昌龄、卢纶、王翰。
师:首先站出来的是谁呢?是高适。康兄,在下高适,鄙人不才,李贺诗虽妙,但是太过诗情画意,在下斗胆说一说。
生: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师:第二个站出来的是王之涣:高兄高见,足下也来应两句。
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此时王昌龄骑马而至,大喝一声:
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果然是王昌龄啊,谁也来啦?
生:卢纶。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师:诸兄好诗好性情,我也来应两句,王翰
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齐读这一句)
师:同学们,这几位边塞诗代表,为什么会和李贺的诗情画意杠上了呢?他们是什么观点?
生:边塞诗应体现出守卫边疆战士们的辛勤劳苦和无私奉献。
生:边塞诗歌应该是豪迈的。
生:边塞场景应是凄凉的,忧愁的,不应是这么诗情画意的。
师:刚刚几位同学代表几位诗人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康震在一旁忍不住了,连连向各位前辈作揖:前辈呀,莫急莫急,且听我慢慢说来。
播放康震解释的视频。(李贺没有去过边塞。)
师:原来李贺没有去过边塞,这沙如雪、月似钩,是他想象出来的。(板书:奇思)那他没有去过边塞,为何要写边塞,他心中应该充满着什么?
生:充满忧愁和悲伤,因为他当时仕途失意,非常忧伤。
师:我没去过,但是对这个地方有想法有向往,向往什么?他为什么向往边塞这个地方。
生:因为边塞远离社会的政治斗争。
师:边塞是当时大唐中战乱最重的地方,而燕山又是最动乱的地方,他为什么想到那里去?
生:我觉得他有可能想报国,
师:想到那个动乱的地方去报效祖国,建功立业。两句浅浅的诗,已经浅浅地表达出了他自己心中的心声。同学们,我们可以再读这首诗,品一品他这样的心声。(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叫什么?马诗。但是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以外,全文没有一个“马”字,“马”藏到哪里去了?
生:金络脑。
师:经络脑,他是什么意思?
生:它是在马头上面的一个,就是保护马的一个工具。
师:说的简单点就是个马笼头。写马的诗干嘛不直接把马写上去,要用个马笼头来代替呢?这叫马笼头是不是有特殊之处?猜猜看是什么特殊之处?
生:他用的材料比较不一样。
师:他用的什么材料?
生:黄金。
师:用黄金做的材料就很特殊。因为只有那种高官,受到国家重用的人才可以使用马笼头的。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有身份的人都要骑马,有身份的人的马才可以用上金络脑。同学们,拿出作业单完成任务四当中的一二两小题。
三、理解诗歌,体会情感。
老师提问:李贺明里写马实则是写他自己,他希望自己像马一样受到重用。他受到重要了吗?(没有)哪里能看出他没有受到重用呢?
学生找到了“何当”这一词语进行理解。(齐读诗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师:不被重用,是多大的惆怅啊,再读整首诗,品一品李贺的心声。(齐读)
小结:只能借马来言说自己的志向,这种写作方法叫(板书:托物言志)。咱们用共鸣的心,用朗读的声,去追随李贺,去表达他心中的志向,(板书:奇志)再来读一读整首诗。(生齐读古诗)
最后,老师了一个问题:李贺为什么会有这种建功立业的渴望呢?你对李贺有了解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可看出,学生的预习做得很好,详细阐述了李贺的生平事迹。老师又播放了李贺的生平视频,观看完后让学生再谈对李贺的了解。(板书:奇人)并出示了李贺所写的“马诗二十三首”,师生配合读其中重要的诗句。
总结: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想看看李贺的其他作品,那课后就请同学们去找一找,读一读,悟一悟。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