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9 09:3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时空坐标
16世纪
《战争与和平法》
维也纳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国联
《联合国宪章》
非战公约
二战后国际法发展
国际法院
1625
1648
1815
1920
1928
1945
1946
17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近代外交制度建立
16-19世纪,西方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维也纳体系推动外交制度发展
1917
十月革命开辟国际法新阶段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独立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水平1-2学习目标:
能够结合时空要素,描述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的历程。能够依据时序,描述近代国际法的形成发展历史脉络;能够认识外交制度的建立是民族国家发展和国际法形成的产物。
水平3-4学习目标:
能够结合相关材料,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阐述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认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阐述国际法的发展;能够分析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征;能够分析国际法在不同时期对国际治理的影响;能够认识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国际法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是国家治理的进步。
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
封建制度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普世的基督教世界掩盖了民族特性
回顾民族国家产生之前,
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1337—1453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爆发了百年战争。最后,法国获胜,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在战争中,法国为了赶走英国军队,奋起抗争,涌现出了民族女英雄贞德。这场战争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教材67页导言
思考:依据教材导言,分析英法战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割据。
世俗王权和基督教长期并立,教权高于王权。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民族国家推动了国际法的产生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①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1.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②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杨宁一
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简化宗教仪式,王权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③宗教改革(16世纪)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玫瑰战争(1455—1485年)----英国内部的王位继承战争
英国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这两个王室家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割据势力,为统一铺平了道路。1485,兰开斯特家族取得胜利,并与约克家族联姻,建立都铎王朝。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学习任务,阅读p67。梳理专制王权国家形成的背景因素。
背景
①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表现
凡尔赛宫
法国专制王权的象征
法王路易十四(1638年-1715年)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②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1.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①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2.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②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为国捐躯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如果国家受到灭亡或被占领的威胁,那么为之而死也是心甘情愿的”。“每一种灾难都有可能降临于我和我的家庭,但只求上帝能够拯救法兰西”。
——陈文海《法国史》
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并为英国人广泛使用。14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先驱威克里夫把《圣经》翻译成英语,主张用本民族语言作礼拜,抵消拉丁语的影响。
——徐志强《近代早期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任务,阅读p68,梳理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因素。
背景
③出现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法国大革命序幕。后来7月14日定为法国的国庆节。
特点
民族国家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
②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马赛曲》
为国歌
2.民族国家的形成
表现
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思考:专制王权国家=民族国家?
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专制王权国家
分裂
割据
新兴资产阶级与王权结盟,寻求统一
拥戴国王
专制王权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抛弃国王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国家
以上图示反映了是什么原因推动民族国家产生?
欧洲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阐述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原因?
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唯物
史观
为什么会从拥戴国王到抛弃国王?
民族国家与专制王权国家的不同点
专制王权国家 民族国家
(3)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
文化、语言或体制
(2)主权独立
(1)由单一族群或多个族群组成
国王往往就是国家,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
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
改变
思考:专制王权在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作用:结束了封建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是新兴城市的保护者,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是早期民族国家的象征和情感纽带。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国际法的形成原因
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之初,各国以强调各自之主权、扩大本国利益为务,使得武力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仲裁者,由此而使整个欧洲成为一个你争我斗的决斗场,国对国正如狼对狼的自然状态……呼唤最基本的、普遍的道德戒律与普遍适用的处理主权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显得尤为迫切。
——高建《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
思考:①根据材料,思考国与国之间冲突的本质是什么?
②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之初,解决国家间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③归纳国际法形成的原因。
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
武力
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2.国际法的形成过程
①奠定基础:
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②确立原则:
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③范围扩大:
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学习任务,阅读p68--69,梳理国际法的形成过程。
【历史纵横】维也纳会议后,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第一等级
大使和教皇使节
或教廷大使
第二等级
特使
第三等级
常驻公使
第四等级
代办
3.外交制度建立
①建立: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
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②进一步发展: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
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4.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建立的影响
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开辟了新途径。
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一战。
积极:
消极:
十月 革命后
一战后
二战后
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1928年《非战公约》,宣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并未真正得到实行。
《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国际联盟成立
①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②“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
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
评价
①都宣称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法的发展
②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干扰了国际法的实施。
①国联“全体一致”原则,不利于国际法的实施;
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有助于国际法的实施。
②联合国更具有普遍性,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上作用突出,
更能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比较国联和联合国
对国际法影响的异同
相同
不同
十月 革命后
一战后
二战后
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1928年《非战公约》,宣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并未真正得到实行。
《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1946年,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国际联盟成立
①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②“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
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
评价
积极:国际法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国际和平。
评价
材料一: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件上之一切义务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国际联盟和《非战公约》的认识
作用:有利于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各国交往,处理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局限:
国联被英法控制,没有美国,苏联加入很晚,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难以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非战公约》并未真正得到实行
对国际联盟和《非战公约》的认识
问题探究:
材料一: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与尊重。
——《红十字公约》1864年8月
材料二:缔约各国为促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维持正义并恪遵条件上之一切义务。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
材料三:联合国之宗旨为: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做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
——《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
阅读材料,探讨国际法的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阅读材料,探讨国际法的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影响之一:国际法是国家之间为建立正常的国际秩序而进行自我约束和相互约束的一种法律规范。
影响之二: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在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为自己确立各种具体的国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依据。
影响之三:国际法是衡量和裁判国际行为是非对错的法律标准。对一切国家都具有拘束力。
影响之四:国际法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减少战争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际法与中国
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中国奉行的是友好睦邻政策。推行的是对彼此有利的贸易往来。
近代中国面对列强欺辱的困境,接受并认可了《万国公法》,也是缓慢的向近代迈进。
新中国建国后,我们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一贯遵守国际法;
◆中国一贯维护国际法;
◆中国在不断地发展国际法;
◆中国也在经常运用国际法;
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履行大国责任,积极负起大国担当,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关系新秩序。
16世纪
《战争与和平法》
维也纳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国联
《联合国宪章》
非战公约
二战后国际法发展
国际法院
1625
1648
1815
1920
1928
1945
1946
17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近代外交制度建立
16-19世纪,西方
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应用范围扩大。
1917
十月革命开辟国际法新阶段
二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独立,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小结
时空坐标: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