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9 09:3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水平1-2学业目标:能够依据时序梳理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历程;能够组织相关材料,认识新中国法定货币——人民币。能够运用史实梳理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过程,认识二战后确立的世界货币体系的作用。
水平3-4学业目标:能够结合相关史实,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立场、方法,阐述中国货币演进的历史脉络及特点;能够认识人民币为国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和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能够捜集并运用相关材料和基本史实,论证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能够研读相关材料,辨证评价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时代 货币政策 评价

商至春秋

北宋


晚清
国民政府
华北人民政府
新中国 铜铸币
秦半两钱
铜钱纸币(辅币)兼行
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
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
开始铸造银元
法币改革,发行钞票,发行金圆券
开始发行人民币
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
海贝
可能是最初的货币
出现铜钱货币
被长期沿用
世界最早纸币
恶性通货膨胀
促商品经济发展
失败告终
统一货币
地位稳定、促国民经济、利国际货币体系
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
1.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商周为界
2.多元货币到统一币制:秦始皇统一货币(半两钱)
3.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汉武帝统一五铢钱
4.文书重量到通宝、元宝:唐高祖铸开元通宝
5.金属货币到纸币:北宋“交子”(四川)
6.手工铸造到机器制造:光绪帝(银元)
中国货币的演变规律
材料一:公元1024年出现的北宋交子是中国和世界最早流通的纸币,它的出现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巨大进步。也在世界货币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直到1690年欧洲瑞典才出现纸币,可以说中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领先了欧洲五六百年。
—— 尚諍《最早的纸币北宋“交子”的兴衰》
商业贸易发展,对于货币有巨大的需求。
金属货币的弊端例如铸币搬运的麻烦以及流通量不足。
纸币轻便的优点,便于商人外出携带和交换.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与发展为纸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北宋局部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
问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纸币最早诞生于中国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宋朝事实》载:“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携带)”,“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纸币),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元末人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散曲《醉太平》小令:“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黄河)变钞(钞票贬值)祸根源,惹红巾(起义军)万千……”
问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和元朝纸币流通的作用有何不同?由此你对纸币发行有何认识?
不同:①宋代交子流通,便于民众携带,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②元朝滥印纸币,造成货币贬值,掠夺民众财富,引发农民起义。
认识:①政府纸币发行应立足储备金,要维护纸币的信誉和金融稳定;
②纸币的发行量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不能随意滥发纸币。(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问题3: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明清时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的原因以及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原因:①政府滥发纸币(宝钞);
②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
③民间的认可使用到政府的推动肯定;
④白银的供给来源增加(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⑤商品经济的发展。
对中国: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缓解了通货膨胀;
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
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对世界: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
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梳理中国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货币使用情况
民国成立
银元
1935年币制改革
法币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彻底崩溃
1948年再次币制改革
金圆券、银圆券
1948年12月1日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
人民币
长期以来,人民币始终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吋,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并规定其他发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到1936年底,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问题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影响。
积极:
①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
②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
④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
⑤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消极:
①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②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
③也给了帝国主义控制中国货币权制造了机会。
问题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新中国之前的纸币发行皆以失败告终,人民币的地位却始终稳定?
与国民党尚有一定的金银储备和实体资产作为货币发行基础相比,人民币问世之初不仅是“负资本”基础,而且是支出收入比将近3:1的深度负债......其所引发的结果是......一年多的时间里物价指数上涨了160多倍......新中国“人民币保卫战”,包括“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折实储蓄、折实公债等。另外政府还采取了增收节支、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等措施。人民币首先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很快成为全国唯一的稳定货币。
——据温铁军等《土地改革与新中国主权货币的建立:建国初期“去依附”体制下的反危机经验研究》等整理
③发行原则:坚持经济、计划、集中统一三原则(教材88页历史纵横)
②社会拥护程度:新中国有强有力的人民政权支持
①措施:新中国强有力措施调控物价,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发展经济
④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教材89页史料阅读)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结算所采用的货币制度,即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的系统规定、做法与制度,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逐步形成的。
新航路开辟 二工 一战 经济危机、二战 20C70S
国际金本位制
(1816-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英镑为核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20C70S初)
(以美元为核心)
牙买加体系
(20C70S至今)
(国际货币多元化)
世界市场
开始出现
世界市场
逐步建立
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遭到重创
有序
无序
有序
P90学思之窗:想一想: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重要作用?
货币体系 金本位货币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
时间
背景
含义
影响
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19世纪初
1944年
资本主义市场不断扩大,国际货币结算频繁复杂,英国最强大。
金币具有法定含金量,促进金币自由流通不易贬值,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发展,但经济危机后金本位制崩溃。
英镑中心,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等同黄金。
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国际金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有利条件。70年代初走向瓦解。
问题6:试比较“金本位货币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异同点。
异:主导国家(英、美);形成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二战);持续时间(100多年、20多年);机构支持(无、国际货币...世界银行)
同:实质(维护资本主义霸权地位);含义(承认黄金地位);作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结局(以崩溃告终)
年份 国际收支 黄金储备 对外流动负债
1948 8 242 77
1955 -12 217 136
1959 -38 195 194
1960 -39 178 210
1969 -61 119 417
1970 -30 111 433
1971 -220 102 642
1948至1971年间美国国际收支、黄金储备
及对外流动负债的变化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思考:你能从表中数据变化看出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的发展趋势会怎样?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
原因:
①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美国的霸权
②美国实力相对下降
(朝鲜和越南战争以及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
趋势:
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每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固定官方兑换比价,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材料一: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
材料二: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间比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其原因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
——摘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三:IMF和WB成员国投票权
积极影响:
(1)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稳定了国际金融,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
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实质上是不平等的国际经济体系。
P91学习探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P90学习拓展:阅读材料,谈谈亚投行的成立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1870-1914
古典金本位时期
以英镑主导国际货币
1944-1973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美元主导国际货币
1976-现在
牙买加体系时期
国际货币多元化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影响


本课小结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先秦时期: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秦代: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秦半两
金本位体制(英镑为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为中心)
目前的国际货币状况(牙买加体系)
汉代: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五铢
唐代:通宝钱制
北宋: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交子
民国:币制改革
人民币的发行
明清: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元:单一流通货币 宝钞
演变规律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2)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3)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4)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国际经济实力影响世界货币体系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