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
主备人:
授课班级 七年级(1—6) 课时 1课时 二次备课
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探究的是我国清朝时期实行的边疆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包括清朝在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西藏、新疆等地区的建制,以及如何加强对东北部黑龙江领域的巩固。从总体上看,清代统治者在继承前代的边疆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也有所发展,对边疆地区实施了有效管理,使中央和边疆各民族的关系空前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性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是培养历史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同时,初一学生的探索欲、表现欲强烈,乐于展示自己,且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对祖国的边疆问题已有所了解。但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虽然本课的内容较接近现在生活、时事热点,学生对本课内容有初步了解,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归纳概括历史能力并将历史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这就要求老师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指导学生去形成历史知识体系。本课涉及的一些特殊名词,例如达赖、班禅、金瓶掣签等,学生没有接触过,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需要更多地说明与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基本史实;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的基本情况;清廷加强对西藏地区、东北一带管理的基本史实;掌握清朝疆域概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历史图片、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的走向,注重把握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等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认识到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识到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培养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知道清朝解决边疆问题的措施;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准备: 历史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女真族建立后金,皇太极继位后改国号为清,和李自成一起消灭了明朝政权。随后清又在吴三桂的配合下打败了李自成,正式入主中原,尽力了自己的统治。那么清朝入主中原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讲授新课 (一) 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出示清朝疆域图) 老师:清朝统治者入关后,将北京作为都城,开始了自己对中原的统治。(在图中找到都城,进行观察)在全国范围内,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维护自己的统治?同学们可以阅读课本88页第一段,从军事、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并进行回答。 学生:军事方面,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政治制度方面,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史文化传统。 (过渡语:清军入关后在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清朝前期的统治者是如何面对的呢?) 结合清朝疆域图,老师整体介绍清朝初期疆域周边存在的问题(老师:这些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具体是怎么解决的呢?首先我们来看清朝东南地区的台湾问题。)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多媒体出示台湾地图)教师简单讲述:明末台湾的基本情况(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是?时间? 答案提示:郑成功。1662年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简要介绍郑成功) 3、提出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影响?如何评价郑成功? 提示: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过渡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郑氏家族以台湾为据点与清王朝对抗,清王朝稳定对内地的统治后,1683年对台湾用兵,郑氏军队战败。) 4、结合课本知识分组讨论:郑氏军队战败后清朝在台湾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和影响。 提示:措施: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影响: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230年 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等一万多人到达台湾。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球 1294年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1662年 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时,西藏与中央的关系如何)学生分组讨论:清政府对西藏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提示: (1)册封:顺治帝隆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建制:1727年,雍正帝时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老师简介“金瓶掣签制”,乾隆、班禅六世与须弥福寿庙了解清朝对西藏的关系) 归纳学习:从唐朝到清朝,西藏地区同中央的关系? (1)唐时西藏称吐蕃,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会盟,和同为一家。 (2)元朝时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归宣政院管理,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 (3)清朝时,顺治赐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设驻藏大臣,1793年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四) 巩固西北边疆 1、康熙时平定噶尔丹叛乱,教师简单讲述: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的基本情况(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乾隆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材料: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叛乱。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兵饷、徭役繁兴,供给稍迟,家立破;及出亡(兵败逃亡),又尽其赀以行,民脂殆竭。”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小和卓亲自屠杀逃亡的士卒,也不能禁。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了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教师简单讲述: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情况(乾隆时,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 3.(多媒体出示问题:平定叛乱后采取的巩固措施)读课本,学生抢答平定叛乱后采取的巩固措施 答案提示: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报告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乾隆帝时1771年西迁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西汉: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新疆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元朝:设西域都元帅府 清朝:设伊犁将军。 雅克萨之战 背景: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过程:康熙时1685-1686年展开“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沙俄政府被迫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3、 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六)清朝的疆域 (多媒体出示地图填空)读图,学生抢答清朝疆域的界标。 (1、在清朝疆域图中勾画出清朝的疆界;2、画简图标注清朝的疆界) 三、课堂总结 清朝前期通过反抗外来侵略,平定少数民族上层叛乱,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从而奠定了我们现在的民族格局和版图格局。中华民族是各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今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言行。 1四、课堂检测 1、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是在( ) A.1624年 B.1662年 C.1683年 D.1684年 2、清政府设置的管理台湾的行政机构是( )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奴儿干都司 D、台湾府 3、清朝时,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物的是( ) A、驻藏大臣 B、军机处 C、宣政院 D、伊犁将军 4、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措施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宣政院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5、“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一诗句反应的是下列哪次反侵略斗争(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6、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赐予“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① ③ ④ B、②③④ C、① ② ③ D、① ② ④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 作业目标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类 型 授新课 表现水平
作业设计 一类作业 (完成时间 10 分钟)内容:1、抄写笔记。 2、结合课本P94《清朝疆域图(1820)》观察并勾画出清疆域八至范围。 二类作业 (完成时间 10 分钟) 内容:1、完善笔记 2、填写清朝疆域简图。 三类作业 (完成时间 15 分钟) 内容:1、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梳理所学中国古代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辽阔,面对外国入侵,内部叛乱,清朝前期几位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采取强硬的措施进行武力反抗的同时又采取一些列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管辖,使清朝前期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本课内容比较多,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重要,课前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解清朝初期统治者加强对台湾、西藏、新疆、东北地区的巩固措施及相关史实。经过课堂的实践教学,本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现将反思整理如下: 本课教学优点: 1、合理整合教材、重点突出 本课的主题是民族政治问题,涉及的民族多,疆域范围大,知识点多而繁杂,学生不容易对本课进行整体把握,容易混淆知识点。一节课40分钟,教学时间有限,整体详细讲解的话时间可能较紧张,因此在备课时对本课的生产性问题做了预见。第一,本课共有六个子目,分别介绍了清入关后在政治上、思想上对全国统治的措施、为巩固统治在疆域四周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东南地区的台湾、西南地区的西藏、西北地区的新疆、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以及对清朝的疆域的了解。课前我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解清朝初期统治者加强对台湾、西藏、新疆、东北地区的巩固措施及相关史实上。对清入关后在政治上、思想上对全国统治的措施以及清的疆域描述课堂上我用讲解的方式和学生直观观察疆域图简要勾画、填写疆域图的方式进行了简要的处理,通过这样的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课标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2、图文结合、思路清晰 本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制作PPT课件时用一张清朝疆域图贯穿始终,通过这张图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到清入关后的都城——北京,直观地看到清边疆具体所在地、边疆各地所面临的问题,直观地看到清朝前期的疆域范围;从而避免学生将边疆所在地的具体问题和清前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相应统治措施搞混,避免学生将地点与史实弄混的情况。在每讲完一个地区清王朝加强巩固措施后适时进行小结、强调重点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 3、构建体系、激发情感 本课教学涉及到清王朝前期加强对台湾、西藏、新疆管辖、治理的措施问题,台湾、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根据国际法规定:一个国家对一地区管理够一百年,该地区就是哪个国家的领土。所以,在学习清朝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统治措施时,我会适时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完善中国古代分别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巩固已有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以史实为依据激发爱国热情,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认识到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识到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培养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心。 4、作业分层,学有所获 根据各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各班历史分层情况,我将本次的作业布置进行了分层布置:A组(历史学习基础较差学生):1、抄写笔记。2、结合课本P94《清朝疆域图(1820)》观察并勾画出清疆域。B组(历史学习一般学生):1、完善笔记。2、填写清朝疆域简图。C组(历史学习优秀学生):1、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2、梳理所学中国古代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的相关知识。通过分层布置作业,不同基础的学生完成的作业难度不同,力图使所有学生在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都学有所获。 本课还存在许多不足: 1、学生预习不充分,老师引导过多 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才能对清朝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背景、具体措施、过程、影响有清晰的认识,否则很容易导致知识的混淆、张冠李戴的问题。七年级学生历史学习时间不长,大部分学生虽对历史学科有兴趣,但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预习仅仅停留在略读课本内容或者完成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而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形成学习思路,没有将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概括的意识,更没有对问题的质疑、释疑习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运用清朝疆域图引出清初边疆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按方位从台湾、西藏、新疆、东北依次讲述清前期统治者是如何进行管理、统治的,并讲述问题的由来,清采取统治措施的影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形成历史体系。整个教学过程以老师的讲述、引导为主,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的心理。 2、合作讨论有限,课堂气氛不活跃 本节课以老师的引导、讲解为主,教学中没有组建合作小组,学生合作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有限;并且在有限的小组讨论活动中主要习惯性的采用就近原则以同桌或周边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没有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使基础好的小组很快解决了问题,而基础差的小组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课堂中以老师设置的问题为主引导学生思考,留给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也显得有点紧,当学生思考遇到“瓶颈”时,老师急切进行干预、引导,虽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老师的急于干预,不利于小组成员的思考、讨论,使课堂气氛不活跃。如果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跃的课堂活动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会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真正的参与者、收获者;也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3、课堂练习设计难易梯度不够 由于本课内容较多,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为追求课堂的完整、流畅,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只依据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设计了6道基础性的选择题以加强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掌握,练习题设计题量小、难度小且题型单一,不利于历史基础性较好的同学拓展学习思维、加强知识理解,会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出现“吃不饱”的情况,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成就感降低。因此,后期教学过程中,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有层次、梯度的作业,既要使学生“吃得饱”又要使学生“吃得好”。 总的来说,我觉得本课教学达到了让学生理解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西藏、新疆、东北的具体建制等史实的目标,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从教几年来,每节课我都在认真的准备、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但每节课都会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遗憾。我想,或许也正是这些遗憾才推动我不断地去反思、改变、提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