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秦统一中国
1.(2022·江苏泰州·七年级期末)“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易通的泱泱帝国”。材料中“中国第一帝都”指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
2.(2022·江苏盐城·七年级期末)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C.文化繁荣百家争鸣 D.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3.(2022·江苏·无锡市东林中学七年级期末)某书信朗读节目第一期朗读的是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封家书:公元前223年农历二月,秦军将士“黑夫”和“惊”兄弟二人给大哥“衷”写了一封信:“战事不知要持续多久”。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
A.此家书写于公元前2世纪前期 B.该信书写在纸张上
C.信中“战事”是为了统一全国 D.该信采用楷书书写
4.(2022·江苏淮安·七年级期末)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诗中"秦王扫六合"指的是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秦统一全国
5.(2022·江苏南京·七年级期末)“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与此相关的人物是
A.黄帝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晋武帝
6.(2022·江苏泰州·七年级期末)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7.(2022·江苏徐州·七年级期末)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
A.黄帝 B.禹 C.刘邦 D.秦始皇
8.(2022·江苏南京·七年级期末)《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9.(2022·江苏南京·七年级期末)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
10.(2022·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观察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首创县制,派员管理 B.学术繁荣,百家争鸣
C.实现统一,创新制度 D.名为推恩,实夺其权
11.(2022·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秦始皇的暴政统治遭到后世多方批评和谴责,但他制定的皇帝制度及其整合和规范的皇帝观念却被后世继承下来,如皇帝尊称为“圣上”“圣皇”,皇命称为“圣旨”“圣诏”等。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后世统治者重视吸取秦亡教训 B.君权神授思想能解决君臣矛盾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D.皇帝制度及观念利于维护统治
12.(2022·江苏泰州·七年级期末)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中央集权制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参考的《秦朝行政系统简表),请按图意给空白处找出正确的选项:
A.诸侯 B.丞相 C.刺史 D.中书省
13.(2022·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华君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中,掌管行政的是
A.御史大夫 B.户部尚书 C.太尉 D.丞相
14.(2022·江苏扬州·七年级期末)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修筑长城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5.(2022·江苏盐城·七年级期末)《史记·李斯列传》载:“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材料反映了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 D.丞相制
16.(2022·江苏宿迁·七年级期末)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共和制
17.(2022·江苏无锡·七年级期末)“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朝皇帝为民,与民共享 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18.(2022·江苏泰州·七年级期末)秦始皇时期掌管军事的官员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司隶校尉
(2022·江苏无锡·七年级期末)“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让我们从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中探究秦的兴亡,完成以下小题。
19.发现于湖南的“里耶秦简”中有这样的文字:“南阳户人、荆不更、郑不宝,妻曰有,子小上造虒(sī)。”(解读:这户人家住在南阳里,家庭成员①郑不宝:户主,享有爵位不更;②有:户主妻子;③虒(sī):户主儿子,未成年。)这些文字最能反映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 )
A.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B.确立县制
C.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D.统一度量衡
20.根据所学知识,“里耶秦简”中的官方文书应采用( )书写。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魏碑体
21.阅读下列关于秦朝的文字材料,从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材料 出处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资治通鉴》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
秦始皇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县也。 古人对《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注释
A.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 B.百官中御史大夫的地位最高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秦始皇实现了天下的统一
22.(2022·江苏盐城·七年级期末)习总书记在中纪委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制度是
A.太尉制度 B.丞相制度 C.御史大夫制度 D.礼乐制度
23.(2022·江苏徐州·七年级期末)秦丞相为左、右二员,“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这说明秦朝丞相的主要职责是
A.掌握律令并监察百官 B.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管理皇族和外戚事务 D.管控全国军事行动
24.(2022·江苏南通·七年级期末)秦统一后,在地方上设36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 )
A.加强中央集权 B.恢复社会经济 C.增强地方势力 D.实行严刑酷法
25.(2022·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18年前,38000多枚秦简在湖南里耶小城出土,“复活”了秦朝历史。其中最能体现“一统之治”的是
A.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B.设置郡县、征调徭役
C.开垦农田、制作农具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6.(2022·江苏·射阳县第六中学七年级期末)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 B. C. D.
27.(2022·江苏泰州·七年级期末)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
A.B. C. D.
28.(2022·江苏盐城·七年级期末)历史学家吕思勉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郡县时代”应始于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29.(2022·江苏无锡·七年级期末)“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材料反映了秦巩固统一措施包括( )
①统一货币②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④统一文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0.(2022·江苏盐城·七年级期末)公元前219年,咸阳一位布商去外地购进一批布匹,他携带的货币最有可能是
A.B. C.D.
31.(2022·江苏扬州·七年级期末)秦朝建立后,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统一后的文字字体是(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32.(2022·江苏·无锡市东林中学七年级期末)“今日忆秦皇,虎视傲东方。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立志平天下,西北驱虎狼。役民数十万, 长城起边疆。”这是李白《怀古》中的诗句,其中没有涉及到秦始皇的哪一方面?
A.完成国家统一 B.击退匈奴威胁
C.修筑万里城城 D.统一货币文字
33.(2022·江苏无锡·七年级期末)虽然千年的历史风雨将秦长城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其仍以苍苍莽莽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秦长城在当时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
A.扩大秦朝疆域 B.炫耀国威
C.划定国界 D.军事防御工程
34.(2022·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先进的政治制度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统治具有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 周朝和秦朝有关制度的相比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皇帝总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统治地方的方式 ① ②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了上古时期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材料二中①②处填写所对应的史实,并说明它们的共同作用。
(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请你结合相关史实,阐述其理由。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题干“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易通的泱泱帝国”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秦朝的建立。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后,定都于咸阳,故“中国第一帝都”是咸阳,B项正确;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排除A项;长安即现在的西安,历史上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秦的帝都的咸阳包含咸阳和西安,排除C项;北京不是秦朝的都城,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解析】根据地图可知,春秋到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势力比较强大的只有七个诸侯国,战国后期的秦国成为七国中势力最强的诸侯国,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 ,最终完成了统一,即图三中的秦朝,所以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国家从东周的分裂走向秦朝的统一,A项符合题意;B项是春秋战国的特点,C为战国时期的社会局面,D项说法与形势图明显不符。故选A。
3.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3年正处于战国时期,从秦国的角度来说,正处于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C项符合题意;公元前223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A项排除;纸张是西汉发明的,秦国时书信多写字竹木简上,B项排除;秦国的文字是小篆,楷书出现在三国时期,D项排除。故选C。
4.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六合原指方位,这里指的是东方六国。“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D项正确;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其中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与秦国无关,长平之战是秦国打败赵国的战役,均与秦灭六国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5.B
【解析】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为巩固统治,赢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材料“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可知与此相关的人物是秦始皇,故B项正确;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被尊祀为“人文初祖”,无皇帝称谓,排除A项;汉高祖是西汉皇帝,晋武帝是西晋皇帝,排除CD。故选B项。
6.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混战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排除A项;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排除B项;西周是继商朝之后的朝代,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设立皇帝制度,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8.B
【解析】依据题干的“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可知与秦朝的郡县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与秦朝的郡县制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秦朝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故B符合题意;开创考试选官制度的朝代是隋朝,故C不符合题意;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故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说法不是郡县制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认识题干的“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与秦朝的郡县制有关。秦朝实行郡县制的作用是有效地控制地方。
9.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御史大夫,选项D正确;丞相是中央最高的行政长官,太尉掌握军事,郡守是地方行政长官,选项ABC排除。
10.C
【解析】依据题干漫画上的文字信息“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知与秦朝有关,秦统一中国后,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C正确;首创县制是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期间,A排除;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B排除;西汉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D排除。故选C。
11.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掌握全国一切军政大权,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对全国的统治,皇帝制度及其整合和规范的皇帝观念有利于维护统治,D项正确;皇帝制度及其整合和规范的皇帝观念却被后世继承,与秦亡暴政而亡的教训无关,排除A项;秦朝制定的皇帝制度及其整合和规范的皇帝观念中没有君权神授思想,排除B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继承皇帝制度及其整合和规范的皇帝观念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业超过古代三皇五帝。秦王把“皇”与“帝”连在一起,称“皇帝”,并自称“始皇帝”,皇帝自称为“朕”,表示皇帝身份的高贵。在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掌管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他们彼此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因此空白处应为丞相。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三者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D符合题意,AC排除;户部尚书不是秦朝时期的主要的中央官职,B排除。故选择D。
14.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开创了此后中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D项符合题意;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修筑长城,与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相关,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B
【解析】根据“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可知秦朝时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实行了郡县制,B项正确,排除A项;皇帝制和丞相制都是在中央实行的制度,排除CD项。故选B项。
16.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即中央层级的皇帝制度、中央政府的三公和地方政府的郡县制,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夏朝开创了世袭制,故A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故B错误;共和制与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无关,故D错误。综上故选C。
17.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可知,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B项正确;根据材料“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可知,秦朝以前人们以金玉为印,排除A项;秦朝时期,皇权至上,不可能与民共享,排除C项;秦朝时期,玉玺为皇帝独有,排除D项。故选B项。
18.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时期掌管军事的官员是太尉,C项正确;秦始皇时期丞相主管行政,排除A项;秦始皇时期御史大夫主管监察,排除B项;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中央)和周边地方的监察官,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20.B
21.B
【分析】19.根据材料“这户人家住在南阳里,家庭成员①郑不宝:户主,享有爵位不更;②有:户主妻子;③虒(sī):户主儿子,未成年。”分析可知这是政府的户籍,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C项正确;ABD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C项。
20.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七国文字各异,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B项正确;上手时期用甲骨文,排除A项;曹魏时期的钟繇独创楷书书法,排除C项;魏碑体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1.根据材料“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可知百官中御史大夫的地位不是最高,B项正确;依据材料“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可知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依据材料“秦始皇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县也。”可知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依据材料“王初并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实现了天下的统一,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2.C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可知,也就是监督、监察权力,御史大夫就是负责监察事务,体现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C项正确;太尉负责军事, 丞相负责行政,西周的礼乐制度体现出等级,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3.B
【解析】根据“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可知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项正确;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排除A项;管理皇族和外戚事务的是宗正,排除C项;掌管军事事务的是太尉,排除D项。故选B项。
24.A
【解析】根据材料“秦统一后,在地方上设36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秦朝对地方的管理。通过郡县制的创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考查的是政治角度,与恢复经济无关,排除B项;郡县制的设立没有增强地方势力,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实行严刑酷法,排除D项。故选A项。
25.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秦简”、“秦朝历史”、“一统之治”,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秦始皇还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开凿灵渠、修建长城、骊山陵墓等。B正确;鼓励耕织、奖励军功,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A排除;开垦农田、制作农具,不能提现秦朝的“一统之治”,C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方面的措施,D排除;故选B。
26.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货币,根据课本所学,在秦统一全国以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所以正确的是A项,BCD是战国时期不同国家的货币。
27.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指的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秦始皇统一货币,全国使用统一的圆形方孔半两钱,这一货币直接反映了秦朝当时的货币情况,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A项正确;五铢钱是是汉武帝时期的货币,排除B项;开元通宝是唐朝时期的货币,排除C项;纸币最早出现于宋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8.C
【解析】依据题干“应始于”,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秦朝实现大一统后,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C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频繁,AB排除;西汉时期已经有了郡县制。D排除;故选C。
29.D
【解析】依据“一法度衡石丈尺”可知反映了秦统一度量衡的措施,“车同轨”可知反映了秦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的措施,即统一车轨,“书同文字”可知反映了秦统一文字的措施,②③④正确;统一货币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①排除。故选D。
30.A
【解析】公元前219年,属于秦朝时期,秦朝统一全国的货币为圆形方孔钱,故A项正确;BCD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货币,排除BCD项。故选A项。
31.B
【解析】秦朝建立后,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统一后的文字字体是小篆。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后又流行更为简洁的隶书,B项正确,排除C项;大篆不是秦朝时期统一的文字,排除A项;楷书不是秦朝时期统一的文字,排除D项。故选B项。
32.D
【解析】“一朝灭六国”反映了完成国家统一,A排除;根据“立志平天下,西北驱虎狼。役民数十万, 长城起边疆”可归纳出击退匈奴威胁,修筑万里长城,B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统一货币文字,D符合题意。故选择D。
33.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长城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由此分析D符合题意,故选D。
34.(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①实行分封制。②建立郡县制。作用: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治。
(3)统一度量衡。统一了车轨;统一文字。意义:统一文字,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4)秦始皇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通过这些措施,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税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解析】(1)根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
(2)根据所学知识,周朝在地方上采取分封制。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分封制和郡县制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治。
(3)根据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可得出包含措施统一度量衡。根据材料“车同轨”可得出措施:统一车轨;根据材料“书同文字”可得出包含的措施:统一文字。根据所学知识,统一度量衡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统一文字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4)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通过这些措施,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税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所以翦伯赞教授认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