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江苏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江苏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7 16:0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 动荡的春秋时期
1.(2022·江苏淮安·七年级期末)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
2.(2022·江苏扬州·七年级期末)“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3.(2022·江苏扬州·七年级期末)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 )
A.分封制已经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社会动荡不安 D.周王室地位下降
4.(2022·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古装传奇剧《重耳传奇》根据晋文公重耳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重耳历经宫斗、流亡、返国、称霸的传奇人生,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重耳传奇》相关的历史背景
A.周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社会动荡 D.统一六国
5.(2022·江苏盐城·七年级期末)“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历史现象反映出( )
A.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 B.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C.周王室的势力大大衰落 D.周朝政局逐渐稳定
6.(2022·江苏·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征战激烈,加剧统一的趋势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 D.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7.(2022·江苏·无锡市东林中学七年级期末)《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
8.(2022·江苏南京·七年级期末)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9.(2022·江苏泰州·七年级期末)“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材料中反映的春秋时期的霸主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秦穆公 D.齐桓公
10.(2022·江苏无锡·七年级期末)下列成语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是( )
A.卧薪尝胆 B.纸上谈兵
C.围魏救赵 D.破釜沉舟
11.(2022·江苏扬州·七年级期末)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12.(2022·江苏盐城·七年级期末)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当时( )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封建制度确立 C.周王室日益衰微 D.诸侯兼并争霸
13.(2022·江苏无锡·七年级期末)“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4.(2022·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15.(2022·江苏泰州·七年级期末)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铲 D.铁农具
16.(2022·江苏·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7.(2022·江苏扬州·七年级期末)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促使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B.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
C.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 D.思想活跃,文化繁荣
18.(2022·江苏无锡·七年级期末)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在祭祀时杀牛;战国时期,秦国规定偷牛贼将受到严厉惩罚。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秦国刑罚残酷 B.贵族爱护动物
C.生产方式变革 D.兼并战争影响
19.(2022·江苏盐城·七年级期末)春秋后期,农业领域出现了深耕细作、山林开发、耕地扩大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诸侯争霸 B.王室衰微 C.各国变法 D.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
20.(2022·江苏·无锡市东林中学七年级期末)春秋时期,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是社会生产力显著进步的表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21.(2022·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农业革命,而农业革命反过来又导致了更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同样是1平方英里的土地,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因此,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00万,即足足增加25倍时,也就不会感到惊奇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粮食的储备,为聚落生活的安定提供了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历史读本》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距今10000年至2000年间人类总人口数发生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中国北方和南方“农耕聚落”代表遗址。
(3)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古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鲁国朝拜当时强国晋国的次数远高于周天子,说明的是当时周王室衰微,B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A项排除;春秋时期的显著特征是诸侯争霸,C项排除;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D项排除。故选B。
2.A
【解析】根据材料“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周王室势力大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BCD的内容,排除。故选A。
3.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周天子势力减弱,诸侯变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互相争霸。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D。
4.D
【解析】根据题干“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统一六国不是发生了春秋时期,D项正确;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排除ABC项。故选D。
5.C
【解析】根据材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势力已经大大衰落。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诸侯割据争霸、礼崩乐坏,诸侯力量强大而王室衰微,王命不行,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C项正确;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不符,排除A项;“周天子依附于诸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周朝政局逐渐衰败,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C项正确;“征战激烈,加剧统一的趋势”“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体现的是诸侯争霸,排除AB项;“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通过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所以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故B符合题意;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战役,故排除A;楚汉之争是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战役,故排除C;官渡之战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战役,故排除D。故本题选B。
【点睛】解本题关键是题干中“齐桓公”“ 尊王攘夷”,再结合课本可知,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即可得出答案。
8.A
【解析】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春秋时期,齐桓公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发展生产,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故A项正确;晋文公、楚庄王和越王勾践均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但晚于齐桓公称霸,排除BCD。故选A项。
9.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D项正确;ABC项与“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内容不符,可排除。故选D项。
10.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卧薪尝胆,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的故事,A项正确;纸上谈兵与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征战相关,排除B项;围魏救赵与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有关,排除C项;破釜沉舟与秦末项羽与秦军之间的战役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历史统一的趋势日趋明显。故正确答案为D。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D
【解析】根据所学,春秋战国社会动荡,诸侯争霸,因此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成语都是这一时期争霸的体现,D项正确;ABC项不能从材料中的成语体现出来,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生产力的变化,以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土地买卖禁令失效,逐渐转为私有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全面繁荣,社会呈现出追逐利益的局面。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4.C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标志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也意味着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因此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C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祖先崇拜的消失,而是贵族禁止用牛祭祀宗庙,A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对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重视,这与私有土地的出现以及兼并战争的影响没有直接关系,BD排除。故选C。
15.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D正确;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劳动工具,排除A;骨耜出现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排除B;青铜铲集中在夏商和西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产物,排除C。故选D。
16.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铁器牛耕的推广。我国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牛耕。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所以牛耕的作用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答案选A。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牛耕的使用
17.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应该从生产力的角度着手,而当时生产力提升的具体表现是铁犁牛耕的推广应用,故选A;BCD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纷乱变革的表现,排除。
18.C
【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时期……开始禁止在祭祀时杀牛;战国时期……偷牛贼将受到严厉惩罚”及所学可知,春秋末年,牛耕出现,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为保护牛,各国禁止宰杀耕牛,加大对盗牛者的惩罚。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当时牛耕的出现,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秦国刑罚残酷,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贵族爱护动物,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兼并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9.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春秋末年,牛耕技术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各国变法与题干的“深耕细作、山林开发、耕地扩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 铁制农具 牛耕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是社会生产力显著进步的表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衣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1.(1)人口增长,农业革命。
(2)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4)农业的发展。
【解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农业革命,而农业革命反过来又导致了更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可知,距今10000年至2000年间人类总人口数增长,这是因为农业革命。
(2)
根据所学可知,北方“农耕聚落”代表遗址是半坡遗址,南方“农耕聚落”代表遗址是河姆渡遗址。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示意图可知,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4)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农业革命,而农业革命反过来又导致了更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可知,古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