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夏商周的更替
1.(2022·江苏泰州·七年级期末)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朝代众多。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
A.夏——商——东周——西周 B.夏——西周——东周——商
C.夏——商——西周——东周 D.商——夏——西周——东周
2.(2022·江苏徐州·七年级期末)《史记·夏本纪》记载:“及禹崩、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这表明()
A.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B.华夏族开始形成
C.夏朝灭亡商朝兴起 D.禅让制正式确立
3.(2022·江苏无锡·七年级期末)《史记》中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 )
A.华夏族的形成 B.中国王朝的产生 C.世袭制的确立 D.分封制的实行
4.(2022·江苏扬州·七年级期末)如图是七年级某班同学在复习“夏商周政权的更替”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
5.(2022·江苏·射阳县第六中学七年级期末)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禹 B.汤 C.周武王 D.纣
6.(2022·江苏泰州·七年级期末)禹死后,启继承父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
B.推举制
C.投票制
D.世袭制
7.(2022·江苏泰州·七年级期末)《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8.(2022·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华君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末)《礼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开启“天下为家”的是下列的
A.黄帝 B.尧 C.禹 D.启
9.(2022·江苏扬州·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10.(2022·江苏扬州·七年级期末)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夏商两朝的灭亡,给你的启示是
A.重视教育,奖励学术
B.加强国防,充实军备
C.任用贤者,勤政爱民
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11.(2022·江苏盐城·七年级期末)商朝建立后,王室内部连续发生争夺王位的纷争,都城也几经迁徙,很不稳定。商王盘庚为了扭转局面,迁都于殷,进行改革,“行汤之政”,政治中兴。由此可以看出,“盘庚迁殷”( )
A.标志着商朝正式建立 B.是商朝历史的重大转折
C.标志着商朝由盛转衰 D.说明商朝内部再无纷争
12.(2022·江苏泰州·七年级期末)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 )
A.阳城 B.亳 C.镐京 D.洛邑
13.(2022·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
14.(2022·江苏扬州·七年级期末)如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选举制
15.(2022·江苏宿迁·七年级期末)《孟子 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A.纳贡
B.朝觐
C.作战
D.分封
16.(2022·江苏南京·七年级期末)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A.强化了诸侯权力 B.扩大了统治范围
C.加速了西周灭亡 D.确立了君主专制
17.(2022·江苏泰州·七年级期末)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A.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18.(2022·江苏盐城·七年级期末)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由此可知,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
A.加强了西周统治 B.实现了中央集权
C.避免了割据分裂 D.加强了思想控制
19.(2022·江苏无锡·七年级期末)下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0.(2022·江苏淮安·七年级期末)《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21.(2022·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记载:周初的分封是一种武装驻防事业,其目的主要在于作为王室的助手,以监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我们知道,周王当时所能直接统治的只有王畿之地。王畿之外,周室先后封立了很多诸侯国,诸侯不过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畿内的灾患而已。材料中不能反映的是( )
A.周王可以对诸侯进行直接干涉 B.周初对诸侯进行分封
C.分封制稳定了政治秩序 D.诸侯需要尽到自己的义务
22.(2022·江苏宿迁·七年级期末)《礼记·礼运》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荀子·儒效》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中描述夏朝和西周实施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
A.分封制 世袭制 B.分封制 私有制 C.世发制 公有制 D.世袭制 分封制
23.(2022·江苏·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而确立的巩固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被称为
A.禅让制 B.分封制 C.民主制 D.郡县制
24.(2022·江苏·无锡市东林中学七年级期末)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 )
A.以排行为氏 B.以封地(国)为氏
C.以谥号为氏 D.以祖先名字为氏
25.(2022·江苏扬州·七年级期末)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在那个久远的时代里,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东周建立的历史事件是
A.商汤灭夏 B.盘庚迁殷 C.周武王伐纣 D.周平王东迁
参考答案:
1.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为国王,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洛邑,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C的顺序是正确的,符合题意;ABD不正确,排除;故选C。
2.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及禹崩、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并结合所学可知,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家天下代替公天下,故A正确;黄帝、炎帝联盟后逐渐形成了华夏族,故B错误;夏朝灭亡商朝兴起与题意无关,故C错误;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标志着禅让制的结束,故D错误。综上故选A。
3.B
【解析】根据“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禹建立了夏朝,所以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王朝的产生,不是华夏族的形成、世袭制的确立和分封制的实行,排除ACD。
4.A
【解析】根据题干“约公元前2070年”结合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A项正确;商汤灭夏发生在约公元前1600年,对应的是②,排除B项;武王伐纣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对应的是③,排除C项;平王东迁是公元前770年,对应的是④,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 即公元前21世纪上半期,大禹建立夏朝,它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故A项符合题意;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排除B项;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商纣王自杀,西周建立,排除CD。故选A项。
6.D
【解析】据题文材料启继父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而启继承父位是依仗自己强大的势力,并没有经过推举。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7.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C项正确;“天下为公”反映的是禅让制,排除A项;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排除B项;科举制是隋朝建立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排除D。故选C项。
8.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后来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黄帝是人文初祖,A不符合题意;尧是禅让制时期的首领,B不符合题意;故选D。
9.C
【解析】夏朝最后一个王是桀、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以及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幽王,他们统治都残暴或腐败,最后导致王朝灭亡。故C符合题意;夏朝没有实行分封制,排除A;皇帝此时尚未出现,排除B;处理犬戎部族的关系只适合西周时期,排除D。故选C。
10.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桀的昏庸残暴、商纣王的荒淫无道是导致夏商两朝的灭亡的主要原因,夏商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因此从夏商两朝的灭亡中得到的启示是任用贤能,勤政爱民。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B
【解析】概括题干可知,盘庚迁殷之前政局动荡,政权不稳定。迁都后政治中兴。由此可知,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的重要转折点。B项正确;商汤灭夏后建立商朝。与题不符。排除A项;C项与题意相反。排除C项;D项表达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解析】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夏朝被商汤所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亳。由于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多次迁都,后来,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一带),统治稳定。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王的军队,商朝灭亡,史称“武王伐纣”,B项正确;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中期,与公元前1046年不符,排除A项;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第二年平王东迁,进入东周时期,与公元前1046年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14.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故B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首领传承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启创立了王位世袭制,故C不符合题意;选举制比世袭制更民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材料中反映诸侯应对天子尽有述职的义务,如果不朝见天子将会受到降爵、削地、和武力惩罚,体现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天子与诸侯是君臣关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6.B
【解析】根据题干“通过分封制度,……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通过分封制度,西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因此,题干说明分封制扩大了统治范围,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强化诸侯权力的内容,排除A项;从“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排除C项;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7.D
【解析】根据材料“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故选项D符合题意;“割据称雄,争夺霸主”是西周后期王室衰微的结果,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奖励军功,授爵赐土”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讨伐商纣,建立政权”是西周的建立,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8.A
【解析】根据材料“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起到了拱卫王室、治理天下的作用,说明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西周的统治,故选A;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统治,但并未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故排除B;分封制不能避免割据分裂,相反为割据分裂埋下了隐患,故排除C;分封制是地方管理制度,不能起到加强思想控制的作用,故排除D。
19.B
【解析】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所以题文的事件和西周的分封制有关,故选B。
20.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述的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C项正确;题干仪式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因此,A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与题干“西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1.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 周王当时所能直接统治的只有王畿之地。王畿之外,周室先后封立了很多诸侯国,诸侯不过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畿内的灾患而已”并结合所学可知,周朝实行分封制,周王对诸侯国进行间接管理,周王不可以对诸侯进行直接干涉,A项正确;“周室先后封立了很多诸侯国”说明周初对诸侯进行分封, B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根据“其目的主要在于作为王室的助手,以监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巩固统治,稳定政治秩序,C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根据“诸侯不过按期纳贡朝觐, 出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畿内的灾患而已”可知,诸侯需要尽到自己的义务,D项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项。
22.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体现的是以血缘为标准的王位世袭制,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体现的是以血缘和功劳这标准的分封制,它稳定了周初政治形势,扩大了统治范围,D项正确,排除A项;私有制、 公有制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而材料说的是政治制度,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23.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B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推选制度,故A排除;西周时期没有实行民主制,C排除;郡县制是秦朝推广的地方行政制度,长官由中央任命,D排除。故选择B。
24.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赐给受封的诸侯,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诸侯国,他们以自己的封地为姓氏,因此材料中魏、鲁、韩等氏应是以封地(国)为氏,B项正确;材料中魏、鲁、韩等氏应是以封地(国)为氏,是受分封制影响的结果,而不是以排行为姓氏,排除A项;西周时期,受分封制的影响,出现了魏、鲁等姓氏,说明魏、鲁、韩等是以封地为姓氏,而不是以谥号为氏,排除C项;材料中魏、鲁、韩等氏应是以封地(国)为氏,是受分封制影响的结果,而不是以祖先的字或名为氏,排除D项。故选B项。
25.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选项D符合题意;商汤灭夏建立商朝,A排除;盘庚迁殷是商朝迁都,B排除;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C排除;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