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中考二轮复习词义专项练习(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2014学年度中考二轮复习词义专项练习(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23 14:4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中考二轮复习词义专项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叶徒相似,其实(果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B.渔人甚异(认为……奇异)之。(《桃花源记》)
C.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丢失)入胡。(《塞翁失马》)
D.所以动心忍性,曾(通“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下列加线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A、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以丛草为林(当作)
B、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
C、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靠着) 惟危楼一座(高)
D、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  友人惭,下车引之(引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子:相当于您。)
B.委而去之(委:委派。)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
D.王之蔽甚矣(蔽:隐藏。)
4.下面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穿戴) 木兰当户织(门)
B.马无故亡而入胡(死亡) 吾妻之美(认为……美)我者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 神弗福也(保佑)
D.一狼洞其中(打洞) 等死,死国可乎(等待)
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恻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B.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包庇别人的过失错误。
C.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参照。援,引用。
D.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6.与牛郎织女星无关的诗句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C.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一而足:不止一种,而是很多。
B、钻牛角尖:比喻费力钻研无法解决、得不到结果的问题。
C、露出马脚:比喻负面的事实真相泄漏出来。多用作“露马脚”。
D、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英雄的人物。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8.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壮举——壮志未酬
解释:“壮”有“雄壮、大”的意思。
判断:“壮举”指伟大的举动,“壮志未酬”指伟大的志向没有实现。
B.强迫——迫不得已
解释:“迫”有“逼”的意思。
判断:“强迫”是逼着服从的意思,“迫不得已”指被逼得没法,不得不这样做。
C.弥漫——漫不经心
解释:“漫”有“随便”的意思。
判断:“弥漫”指(烟尘、雾气、水等)随意飘散;“漫不经心”指随便轻松的心态。
D.简陋——言简意赅
解释:“简”有“简单”的意思。
判断:“简陋”指(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言简意赅”指用语简单而意思完备。
9.下列词语中字义相同的是
A.薄弱 厚此薄彼
B.辨别 不屑置辩
C.惩罚 惩恶扬善
D.涨红 水涨船高
10.下列句子加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偶然看到国外有人研究牛马放屁的消息,使我忍俊不禁,再看有关文章,又令我肃然起敬。(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
B.面对日益成为重大社会问题的食品、药品安全危机,每一个人、每一个公民都无法置身事外。(置身事外:对事情很冷淡,不过问,不关心)
C.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断臂钢琴师刘伟,在达人秀比赛中,获第一届中国达人秀总冠军。(达人秀:指在某一领域的高手、出类拔萃的人物展示)
D.提高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摄取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是学校和社会的当务之急。(“绿色食品”:原生态的、无污染的食物)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nì于喧嚣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 ,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1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希jì( ) 沉nì( ) 喧嚣( )
1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13.“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 。“采撷”的意思是 。
1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5.北大,你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
16.球迷们强烈要求赛场上吹黑哨的裁判员立即下课。
桃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17.解释划线的字(6分)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至于夏水襄陵
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④虽乘奔御风
⑤飞漱其间 ⑥良多趣味
1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中划线词的意思。(5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
(2)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孙权劝学》)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5)其一犬坐于前 (《狼》)
19.按照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词。 (4分)
(1)一狼洞其中。 (《狼》) (2)满坐寂然。 (《口技》)
(3)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 (4)地维绝。 (共工怒触不周山)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中划线词的意思。(5分)
20.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
2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2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3.诎右臂支船 。 (《核舟记》)
24.其真无马耶? (《马说》)
25.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⑴泉而茗者 (《满井游记》)
⑵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⑶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⑷造饮辄尽 (《五柳先生传》)
根据所学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6分)
26.给下列划线的字进行解释。(4分,书第27页第二题和第106页第二题)
太祖乃悟__________________ 普明日复奏其人_________________
遂以名楼__________________ 缘坡植牡丹、芍药_______________
27.翻译“碎裂奏牍掷地”一句。(2分,书第28页)
28.课内文言文(6分)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 ) ②项为之强 ( )
③捉虾蟆,鞭数十 ( )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⑤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⑥死而后已 ( )
(二)课外文言文(10分)
弈秋,通( )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 )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 )若与?吾曰:非然( )也。
2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6分)
30..翻译划横线的句子。(4分)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1.(一)课内文言文(6分)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徐喷以烟( ) ② 方出神( )
③吾日三省吾身( ) ④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⑤然数年恒不一见( ) ⑥ 或凭或立( )
(一)(16分)
3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词。(4分)
①辍耕之垄上 之: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志: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3..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4..《桃花源记》中,渔人临走时,桃源人为什么叮嘱他“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35..分析《捕蛇者说》中“永之人争奔走焉”一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
36..写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句中的写景句,并分析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B项中的“异”字应为“惊异”
2.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中的“引”是一个动词,根据语境应用“拉,牵”等词语代替,不是“引导”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3.A
【解析】
试题分析:B.委而去之(委:放弃。)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好处。)D.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4.A
【解析】
试题分析: B.马无故亡而入胡(丢失),C.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D.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5.B
【解析】
试题分析:“比喻包庇别人的过失错误”的说法不正确,应比喻尊长照顾着晚辈或祖宗保佑着子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俗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6.D
【解析】
试题分析:前三项的诗句中都提到了“星”,只有D项写的是月亮,没有“星”。
考点: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积累理解能力。
点评:对于诗歌的积累,不仅要写下来、识记下来,而且要进行理解归类,明白它们各自的内容与情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更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7.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中的词语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或内情无意中泄露出来。“负面的事实真相”的说法不够恰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俗语,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易于混淆的词语、成语、俗语要进行比较、积累。
8.C
【解析】
试题分析:“弥漫”中的“漫”是充满、布满、弥散的意思。C项中对“漫”和“弥漫”的理解都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词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所学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出现较多的词语、成语等,要做到知其意,善运用。平时要在积累上下工夫,对于不同词中字的意思要会结合词语、成语、俗语及其语境作出正确的分析。
9.C
【解析】
试题分析:运用排除法,A项中“薄”一为“不坚强、不坚实”一为“轻视”,B项中“辨”是区别,“辨”辩说,D项中“涨”一为“增大”一为“水上涨”。
考点:多义字辨析
点评:本题不难,稍加分析即可作答。汉字中多义字很多,判断其义要结合语境,根据句意或词义来解释字义。平时学习要多积累,多了解多义字。
10.D
【解析】
试题分析:D.提高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摄取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是学校和社会的当务之急。(“绿色食品”:有助于学生成长的知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点评:本题不难,D项中的词语错误很明显。词语是汉语言的精华,平时学习要好好掌握,阅读文章多记忆词语,尤其是出现的新型的词语,要辨识词语的意义、写法、适用对象、情感色彩,注重积累。
11.冀 溺 xiāo (共3分。每空1分)
12.星晨 星辰 (共2分。每空1分)
13.开花 采摘 (共2分。每空1分)
14.示例:一边耕耘真实。 (共2分。句式、内容各占1分)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平时就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2.本题考察学生分辨形近字和习惯性误写的能力。“星辰”是星的总称,此处应当用“辰”表示“日、月、星的总称”
13.本题考察学生对词语意思的掌握。平时应重视课本重点词语释义的积累。
14.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两方面入手:明确句式:一边……明确内容:上句的“梦想”暗示此句应是“真实”
(2分)桃李:比喻所教的学生。 下课:指辞职或被扯换。
【解析】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继而理解该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意思表达合理即可。
17.①同“缺”,缺口 ②上 ③如果 ④飞奔的快马 ⑤冲荡 ⑥的确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阙”字要写出相通义和解释,“自”字不能望文生义,“奔”是动词名用。
考点:古文字词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所学课文中的字词。解释文言字词,先将句子的意思大致疏通一下,在语境中判断字义,注意各字词含义和用法的变化。
18.(1)对……感到诧异 (2)记功 (3)重新
(4)夹杂 (5)像狗一样
【解析】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异”的意动用法;“犬”的名词作状语。
19.(1)打洞;(2)坐,通“座”;(3)市,买;(4)断。
【解析】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20.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21.夹杂
22.使……惊动
23.诎通“屈”,弯曲
24.难道
【解析】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25.(1)汲泉水;(2)离开;(3)被,通“披”;(4)往,到。
【解析】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26.乃:才 复:又,再 名:命名 缘:沿着
27.(太祖)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碎裂、掷各1分)
【解析】
26.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7.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28.(1) 所以 、(2) 脖子,脖颈 、(3) 鞭打
(4) 真诚、诚实 、(5) 这 、(6) 停止 (6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9.(6分) 通:全 诲:教 惟:只 援:拉 弗:不 然:这样
30.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2分)
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2分)
【解析】【小题1】考查文言实词。通:全 诲:教 惟:只 援:拉 弗:不 然:这样
29.(1)惟:只。 惟弈秋之为听:宾语前置句,即“惟听弈秋”。(各一分)
(2)之:(代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他,指前一个人。弗若:比不上。(各一分)
31.(6分) ①徐:慢慢地 ② 方:正 ③日:每天
④信:真诚,诚实 ⑤恒:经常 ⑥凭:靠着
【解析】略
32.(4分)①到 ②作标记 ③奔马 ④与世隔绝的地方
33.(6分)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戍守边塞的人中十个也得死去六七个。
③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蛇毒更厉害的呢!
34.(2分)桃源的人不想让外人进来干扰和破坏他们目前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世纷争带进桃源。
35.(2分)结构上承上启下,总说了永州人对毒蛇的态度,引出后文写争相捕蛇;内容上写出了捕蛇的好处,暗示了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一主旨。(答出1点即可)
36.(2分)写景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1分)借萧瑟的秋景,烘托主人公凄恻、惆怅的情感。(1分)
【解析】32.考查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①动词,到 ②动词,作标记 ③动词作名词,奔马 古今异意词,与世隔绝的地方。
33.考查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①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各一分)
②令:即使、假若;十六七:十分之六七。第:仅仅。③孰:谁;毒:毒害;乎:相当“于”。
3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桃源的人不想让外人进来干扰和破坏他们目前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世纷争带进桃源。
35.一说作用就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考虑。结构上承上启下,总说了永州人对毒蛇的态度,引出后文写争相捕蛇;内容上写出了捕蛇的好处,暗示了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一主旨。
36.先找出写景的句子,再分析作用。写景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思是:河畔芦苇碧色苍苍,那是白露凝结成霜;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试卷第4页,总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