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分子 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3分子 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27 08:5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分子第3章构成物质的微粒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京改版2013)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2.下列关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
B.二氧化碳分子在容器内静止不动
C.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D.碳原子和氧原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荷花送香气”说明了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具有一定质量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分子在不断运动
4.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在不断运动
5.湘潭又名“莲城”,初夏时节,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6.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7.干冰可以制造云雾缭绕的效果,当喷出的干冰周围出现云雾时,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B.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C.水分子间的间隔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8.对下图所示有关微粒的实验解释不正确的是
A.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逐渐混合——微粒在不断运动
B.物质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微粒运动加快
C.50mL酒精与50mL水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微粒间有空隙
D.空气易被压缩而水不易被压缩——气态物质中微粒大,液态物质中微粒小
9.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C.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D.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
10.2020年7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发射该卫星的火箭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B.保持液氧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C.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
11.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C.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此变化中有新的分子产生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12.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直接构成的。对于两者中的水分子的比对结果,正确的是
A.分子运动速率相同
B.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相同
C.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同
D.化学性质相同
1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空气液化——分子间间隔改变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C.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4.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用微粒的观点回答:
(1)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____。
(2)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_____。
(3)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___________。
(4)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说明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冰糖,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糖块放入水中后,为什么会逐渐变小?_________。
(2)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_(填“高”或“低”),此现象说明了____。
(3)糖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其中含有哪些分子?__________。
(4)通常说“糖水是甜的”,从化学角度看这句话对吗?为什么?________。
16.小红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将含有酚酞的蒸馏水分别盛于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小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1)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的溶液表面变红,猜想: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不少于两种物质)。
(2)烧杯B中_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这说明________不会使酚酞溶液变红。
(3)浓氨水从烧杯C中挥发出来。从微观角度看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同学们为探究物质的一些性质,做了图中三个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
(2)进行实验2时,老师请小明闻一下浓氨水的气味,小明应按图中___(填“甲”或“乙”)所示进行操作。放置一段时间后,天平的示数会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3中空气和水都能被压缩,从分子的角度说明物质可被压缩的原因是______,其中____更易被压缩,原因是_________。
18.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
(1)加油站里的汽油已贮存在油罐中,但在离油罐一定距离内仍要“严禁烟火”。________________
(2)液氧和氧气的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的高低。______________
(4)木材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
(5)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固体难以压缩。_______________
(6)把糖放在水里,糖块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D
4.D
5.C
6.D
7.A
8.D
9.D
10.C
11.C
12.D
13.B
14. (1) 水分子 (2)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4) 分子之间有间隔
15. (1) 糖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的间隔中 (2) 低 分子之间有间隔 (3) 糖水是混合物,其中含有糖分子和水分子 (4)不对;糖水中的糖仍保持着糖的性质,而水没有这一性质,所以应该说糖水中的糖是甜的
16. (1) 空气 氨气 (2) 没有明显现象 空气 (3)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17. (1) 品红逐渐扩散,溶液变为红色 (2) 乙 变小 (3)分子间有间隔 空气 空气中各分子间的间隔比水分子间的大
18. (1)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 (2) 分子种类相同 (3)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4)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 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6) 蔗糖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水里去了,但分子种类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