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秋天的怀念 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秋天的怀念 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7 10:4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秋天的怀念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价等级: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字词书写
1.请将下列词语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憎恨(zèng) 沉寂(jì) 瘫痪(tān)
B.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
C.烂漫(màn) 创伤(chuàng) 暴怒(bào)
D.仿膳(shàn) 恢复(huī) 豌豆(wǎn)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瘫痪 雁阵 砸碎 爆怒无常
B.憔悴 央求 漂落 喜出望外
C.昏迷 深沉 整宿 絮絮叨叨
D.可恨 决别 侍弄 泼泼洒洒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
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C.“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来成年的女儿”……
5.对《秋天的怀念》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________向四周的墙壁。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________着我的动静。
(3)母亲________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母亲进来了,________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A.摔 听 跑 站 B.扔 看 扑 挡
C.摔 听 扑 挡 D.丢 看 走 站
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梦想不是一场比赛,制定不出比赛的标准,也根本无法比赛。
②不要为了梦想去“直奔主题”,那会失去很多人生的阅历和积淀。
③梦想从不卑微,你只要牢牢拥有它,追逐它,它就是高贵的。
④当有一天你实现了那个说不出口的梦想,你会“呵呵”地笑出声来,快乐充盈着每一个细胞。
⑤只要你心中梦着、想着,你的生活就会一直希望着、美好着。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风风雨雨,她每天都在地坛里寻呀找呀,她用如水柔情唤醒了儿子沉落的心,她用惊人的毅力激发了儿子生存的欲望。
B.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史铁生认识到不好好地生活是错误的。
C.母亲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诱发的。
D.为了防止儿子的坏心情,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人膏肓。
9.对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瘫痪:比喻机构、交通等不能正常运转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
C.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D.黄色的花淡雅。(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秋天的怀念》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0.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1.结合文章内容,体会第①段中加点的“忍”字,说一说母亲忍受的是什么。
12.文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3.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姥爷的秘方
张海洋
①姥爷在家乡方圆百里的地界上是个小有名气的中医“郎中”,传说他有一本神秘的药方,谁拥有这本药方,就算是个白丁也能成为药到病除的神医。我没有亲眼看到过姥爷治病救人,他看病的许多经典“案例”,我都是在父亲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得知的。
②那年,邻庄有个背上生疮的壮年汉子,被家人用板车拉到镇上的“黄三帖”那里。“黄三帖”也是个中医先生,最拿手的就是贴膏药,再缠手的病,三贴膏药下去,就能减轻。凭着这手医术,“黄三帖”置下了不菲的家业,镇上最高大辉煌的楼房里,就开着他的医馆。
③汉子疼得脸色蜡黄,不住地叫唤,连车子都下不来了。“黄三帖”被汉子家人请到医馆门外诊治,他用扇子挑开汉子的衣服,看了一眼,撇了撇嘴说“唉!来晚了,毒已攻心,回天乏术了……”说完,转身进了医馆,留下一片声嘶力竭的号哭。一个卖菜的老汉,拉起正在号哭的汉子媳妇说:“先别哭咧,拉到李康庄,让李修玉瞧瞧。”
④李修玉就是你姥爷。那天你姥爷扛着锄头刚下地回来,只见门口闹闹嚷嚷的,他拨开人群瞧了一眼,就自顾自地进了门,洗净手后,就烧起了砂锅。汉子媳妇看到你姥爷没有看病的意思,倒做起了饭,急得又号哭起来。不一会儿,你姥爷就从砂锅里挖出来一团宛如黑漆的东西,对着汉子媳妇说:“想要命,就来帮忙。”听了这话,汉子媳妇生生地将哭声憋进了肚里,急忙帮着扒开了汉子衣服,你姥爷就将那团黑漆漆的东西小心地敷了上去。
⑤你姥爷只用这么一帖“乌龙膏”就让汉子转危为安了,不仅未收分文,临走还送了几帖膏药。“黄三帖”听说后,托了几拨人要买你姥爷的秘方,甚至开出了天价,都被你姥爷拒绝了。
⑥其实,不仅是“黄三帖”,惦记姥爷秘方的还有父亲。父亲曾在医院里做过临时工,知道“一招鲜,吃遍天”的道理,就提出向姥爷学习医术,然后开一家门诊挣钱养家。姥爷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只是说行医治病讲究个缘分,就看你有没有这个缘分了。
⑦父亲终究没有走上行医的道路,以至于后来偶然讲起这段经历还颇有怨言。姥爷是忙时种地,闲时看病,并没有专门看病的场所,只是在家里藏有几抽屉的中药。父亲说,学医时姥爷总是让他做去野地里捉竭子、挖茅根这类寻药引子的活,那个梦寐以求的秘方从来没让瞧上一眼。
⑧姥爷晚年时,曾在我家住过一段时间。他去世时,我正在外地上大学,是父亲执意要我读的中医药大学,因为路途遥远,没有来得及参加他的葬礼。父亲说,姥爷临终也没有提秘方的事,不知道藏在了哪里,也许从此成了一个秘密。
⑨那年春节,我去舅舅家拜年,临走时,妗(音jìn)子把我叫住了,说给我一样东西。说话间,从里屋拿出一个布包避给我。妗子说:“你姥爷临走时嘱咐我,后人里如果有学医的,就把这个药方传下去,别断了根。”
⑩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里面是一个用针线装订的微微泛黄的宣纸本本,上面用毛笔小楷工工整整地书写着“李氏医方”几个字,啊,这就是姥爷的秘方啊!
回到家,我翻开医方,里面记录的都是一个个治病的成方。我发现,这些药方并没有特别之处,而且用的药全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不用花钱就能找得到。以我现在的医学知识来看,全是些土方子罢了,现在看病都用不到这些了。我有些失望。
翻到最后一页,有几行字,不是药方,而是一首五言小诗: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悬壶轻已利,德品胜黄金。蓦地,我似乎读懂了姥爷的秘方。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4期,有删改)
14.你认为“姥爷的秘方”指的是什么?请阅读全文后,结合具体语句作答。
15.赏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的“就”字的表达效果。
(1)他拨开人群瞧了一眼,就自顾自地进了门,洗净手后,就烧起了砂锅。
(2)不一会儿,你姥爷就从砂锅里挖出来一团宛如黑漆的东西,对着汉子媳妇说:“想要命,就来帮忙。”听了这话,汉子媳妇生生地将哭声憋进了肚里,急忙帮着扒开了汉子衣服,你姥爷就将那团黑漆漆的东西小心地敷了上去。
16.小说的主人公是姥爷,第②③⑤段却穿插详写“黄三帖”,这样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17.第⑦段写姥爷的秘方从来没让父亲瞧上一眼,这是什么原因?
四、作文
18.请以“难忘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
1
)
参考答案:
1.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本题考查字形书写。注意用“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正楷依次认真书写,注意“始于”二字的写法。
2.B【详解】A.憎zēng;
C.创chuāng;
D.豌wān;
故选B。
3.C
【详解】试题分析:A.爆—暴;B.漂—飘;D.决—诀。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了解与辨识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A项“仿膳”应加“单引号”;C项“句号”应放到引号里面;D项“省略号”应放到引号里面。
5.B
【详解】B.本文并非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因为文章选择的是生活中一个大非常时期——儿子双腿刚刚瘫痪,母亲又身患重病。正是在这种不寻常的题材中,显示了母亲的坚韧、顽强,从而写出了母亲的崇高伟大;
故选B。
6.C
【详解】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此题可用排除法。结合第一句的意思可知,“摔”字比“扔”和“丢”字更能表现当时“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故排除B、D两项。“扑”和“挡”这两个动词,用在句中来刻画母亲的动作,说明母亲想得很周到细致,不想让儿子想起伤心的事,比“跑”和“站”更能表现母亲对我的关爱。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应选C。
7.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语段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B项正确,“梦想从不卑微”是总起句,所以③为第一句,排除AC项,①⑤意思相连,按时间顺序④排在后面,最后②点明梦想需要等待。
8.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B句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C句句式冗杂,删去“的主要原因”或“诱发的”;D句表意不明,“病入膏肓”的不知是母亲还是儿子。
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3)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4)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5)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6)句意歧义。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7)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8)用词不当。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彩使用不当等等。
9.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A项理解有误,这里用的是本义,指身体任何部位运动的或感觉的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
10.病重的母亲为了照顾瘫痪的儿子,终于倒下了。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的苦心,他要跟妹妹坚强地活下去。
11.母亲忍受自己病体和儿子不幸遭遇的双重折磨。
12.示例:①坚韧、顽强、乐观,母亲既要忍受自己的肝病的折磨,又要面对我双腿瘫痪的事实,但她从未在我面前叫疼、叫苦。她还央求我去看菊花,试图引导我乐观、开心起来。②慈爱、细心。母亲怕激怒我便悄悄躲出去,但不放心我,怕我出事又悄悄进来。在我面前不小心说到令我敏感的词眼儿立马不说了。
13.结构上:从烂漫的菊花中,记起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照应了前文(开头)。内容上:揭示了主题,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解析】10.本题考查事件概括。概括思路:人物+事件。
根据②段“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④段“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⑦段“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以概括为:病重的母亲为了照顾瘫痪的儿子,终于倒下了。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的苦心,他要跟妹妹坚强地活下去。
11.本题考查字词赏析。
根据①段“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可知,双腿瘫痪后,“我”脾气暴躁,母亲总是默默承受着,故忍受一:母亲忍受着儿子不幸遭遇的折磨;
根据②段“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可知,忍受二:母亲忍受着自己病体的折磨。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
根据①段“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和②段“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可知,母亲忍受着自己病体和儿子不幸遭遇的双重折磨,但是她依旧耐心地照顾“我”,并引导“我”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这体现了母亲的坚韧、顽强、乐观;
根据①段“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③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可以看出母亲极其细心以及对“我”深深的疼爱。
13.本题考查情节安排。
结构上:根据③“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①段“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可知结尾再写菊花开得正盛,并由此想到“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照应了前文(开头);
内容上:根据⑦段“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知此时菊花正盛,而我们兄妹在灿烂的菊花面前再次想起母亲的话,明白了“我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的道理,揭示了主题,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此处也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14.“姥爷的秘方”表面指姥爷给病人治病的药方;从“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悬壶轻己利,德品胜黄金”“我似乎读懂了姥爷的秘方”等语句可知,其深层含义指姥爷医者仁心、轻利救人的高尚品德。
15.(1)这两个“就”,表明姥爷只瞧一眼,就能对汉子的病情了如指掌,且对症下药,体现了姥爷医术的高超;(2)这两个“就”,可以看出姥爷行医过程动作麻利、熟练,速度快,表明姥爷生怕耽误病情,急于救人的迫切心理,表现了姥爷可贵的仁心。
16.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姥爷轻利救人的高尚医德,高超的医术,不受金钱诱惑,坚守初心。
17.姥爷认为“我”的父亲学习医术、求取秘方是为“挣钱养家”,担心“我”父亲不能做到“悬壶轻己利”,所以没有将医术传给父亲。这体现了姥爷具有仁心、轻利救人的品德。
【解析】1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作答此题,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分析。
表层含义:根据第④⑤段可知,姥爷用一团宛如黑漆的东西治好了背上生疮的壮年汉子。根据第⑤段“你姥爷只用这么一帖‘乌龙膏’就让汉子转危为安了,不仅未收分文,临走还送了几帖膏药。‘黄三帖’听说后,托了几拨人要买你姥爷的秘方”可知,这里的“秘方指姥爷给病人治病的药方。深层含义:根据第 段“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悬壶轻己利,德品胜黄金”“蓦地,我似乎读懂了姥爷的秘方”可知,这里的“秘方”指姥爷的医者仁心、轻利救人的高尚品德。
15.本题考查词语赏析。对于词语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本题作答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1)“就”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根据第④段“李修玉就是你姥爷。那天你姥爷扛着锄头刚下地回来,只见门口闹闹嚷嚷的,他拨开人群瞧了一眼,就自顾自地进了门,洗净手后,就烧起了砂锅”可知,姥爷在闹闹嚷嚷的环境下,只看一眼,就已经对病情进行判断且有治疗的办法,可见姥爷的医术高超。
(2)“就”是前后事情紧接着的意思,根据第④段“不一会儿,你姥爷就从砂锅里挖出来一团宛如黑漆的东西,对着汉子媳妇说:‘想要命,就来帮忙。’听了这话,汉子媳妇生生地将哭声憋进了肚里,急忙帮着扒开了汉子衣服,你姥爷就将那团黑漆漆的东西小心地敷了上去”可知,姥爷在短时间内救人的动作很熟练、利落,可见姥爷是很着急救人的,这里体现出姥爷的医者仁心。
16.考查对比手法。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的作用,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根据第③段“汉子疼得脸色蜡黄,不住地叫唤,连车子都下不来了。‘黄三帖’被汉子家人请到医馆门外诊治,他用扇子挑开汉子的衣服,看了一眼,撇了撇嘴说‘唉!来晚了,毒已攻心,回天乏术了……’说完,转身进了医馆,留下一片声嘶力竭的号哭”可知,“黄三帖”医术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高明,他看重医药费,对病人缺乏责任心;根据第⑤段“你姥爷只用这么一帖‘乌龙膏’就让汉子转危为安了,不仅未收分文,临走还送了几帖膏药”可知,姥爷医术高明,轻利救人,医德高尚。两处构成鲜明对比,突出姥爷轻利救人的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根据第⑤段“‘黄三帖’听说后,托了几拨人要买你姥爷的秘方,甚至开出了天价,都被你姥爷拒绝了”可知,“黄三帖”开出天价买姥爷的秘方,是看到了秘方可以带来高额利润,姥爷拒绝,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突出姥爷坚守初心、不受金钱诱惑的高尚精神。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⑥段“其实,不仅是‘黄三帖’,惦记姥爷秘方的还有父亲。父亲曾在医院里做过临时工,知道‘一招鲜,吃遍天’的道理,就提出向姥爷学习医术,然后开一家门诊挣钱养家”可知,父亲学习医术是为了挣钱养家,在姥爷眼里,这是“求利”,根据第 段姥爷留下的小诗“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悬壶轻已利,德品胜黄金”可知,姥爷坚守的是医者仁心,慈悲济世的医德,姥爷担心父亲不能坚守这医德,所以“从来没让父亲瞧上一眼”,这表现了姥爷医者仁心、轻利救人的品德。
18.例文:
难忘的那一刻
那是一个深冬的夜晚,北风依旧呼啸,似乎要将路旁的大树连根拔起。
路上的积雪厚到可以淹没一个成人的膝盖,在这雪上想迈开一步都非常不容易。
因为要买些学习用具,我身着厚厚的大棉祆,走向家附近的一个超市,几乎走了几步就要歇一会儿,这积雪对我来说太不好走了,那么近的几百米在我眼中似乎都不可逾越,我的脚吃力地挪动着,我只注意脚下,却丝毫没有看路。
可能是我精神太投入在这雪天走路了,并没有发现前面有一个人影,它似乎也忙于自己的动作,没有发现我,等他的影子映在我的身上的时候,我才猛地抬起头,可已经来不及了,他的面部早已撞上了我的身体,“嘭”的一声,我被撞的退了几步,在这厚厚的雪堆上摇晃了许久才保持好身体平衡,而那个人却被我结结实实的撞到在地上,我定眼一看,原来是一名清洁工。
我本来就因为这不好走的雪路沉积了怒气,被这一撞击怒火简直就要喷涌而出,正打算破口大骂,只见他从雪中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雪,带着满满的歉意对我说,“小朋友,对不起,我刚才不小心撞到你了,没什么事吧?我下次走路一定会注意的。”我再次仔细地观察了这个清洁工人,他的年龄大约五六十岁,皱纹在他脸上到处散布着,显得格外苍老,身着一件满是补丁的夹袄,脏乱的头发上散布着许多白色的颗粒,显然很长时间没洗过了。
他那只长满皱纹的手吃力地伸入积雪中,用力的抓着手中的扫把,准备走向远处还没扫完的地方,这积雪早已高达他那瑟瑟发抖的身体,他那薄薄的夹袄早已不能抵御深寒的寒冷,而他却任劳任怨地为人们扫雪,望着老人渐行渐远的身影,我顿时感到羞愧万分,我怎么会想对我撞倒的穷苦老人破口大骂呢?
他被我撞倒后并未生气,反倒说对不起!这位普通的清洁工人一下子在我心中高大起来,令我不禁为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感叹、敬佩,多么敬业的人啊!
从这位清洁工人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渺小,可他的内在价值是无限大的!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那一刻”是限制条件,也是写作对象,指非常短暂的一个时间点,而非是时间段,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难忘”是题眼,是写作重点。明确“那一刻”的具体内容,为什么“那一刻”难忘,“那一刻”对我产生了怎样的作用。结合导语,那一刻难忘是因为它带来喜悦、愤怒、悲伤、骄傲等等情绪,而这些情绪对自己产生重要影响。可以从亲情、友情、爱国情、个人品质、生活情趣、理想、自然等角度进行立意,如:在某个纪录片上看到维和战士们在异域他乡为和平而献出生命,在那一刻感受到了战士们的责任、奉献精神,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了自己对于家国的思考,改变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因此,那一刻难忘;在沉闷的生活中感到压抑,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要求,同学的苦读,都令自己感到生活的无趣与煎熬,偶然的机会看到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感受到了一个女子的豪迈的爱国之情,感受到了生命的蓬勃的爱,激发了自己的对生活的热情,难忘那一刻。
第二,选材构思。此题适合写成记叙文。从题目上看,最好从自己的生活出发选材,选取比较独特的、典型的、可思考的、可怀念的、可留恋的素材,再对素材进行处理,注意不要让事件的起因经过占据了文章大半部分的篇幅,要重点突出“那一刻”的展现,即时间的静止,内心的感触。可以充分运用心理描写、神态描写。通过难忘的那一刻,表现出自己的变化,自己的成长,心灵的、品德的、对世界的认识、对周围人的认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