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一单元
1 春
目录
名师导学
01
名师导读
02
名师导练
03
课外技法专练
04
名师导学
一、语文要素
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1)比喻: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赏析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常出现的考点。
(2)比喻句由本体(抽象、深奥的事物)、喻体(用来作比的较具体、浅显的事物)和比喻词(暗喻没有)构成。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但两者之间又必须有某种相似之处。
(3)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致地描绘出了)……,表现(表达)了……
二、一课一法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的精美语句: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表达效果: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急切而欣喜的向往。
(2)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表达效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春景的生机与活力,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 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表达效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和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技法点睛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2)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3)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特点,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4)夸张: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5)反问: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6)设问:在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在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名师导读
一、背景解读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1919年,他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他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2.写作背景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以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他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文脉)
《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接着围绕一个“春”字展开,分几个方面着力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最后又总写赞美春天,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盼春:人盼、风来、春近
春草图(①______)——春草的特点——嫩、绿、多、软
春花图(花争春)——春花的特点——多、艳、甜
春风图(②______)——春风的特点——温暖、轻柔、清新
春雨图(雨润春)——春雨的特点——③______、④______、
⑤______
迎春图(人迎春)——人们的特点——满怀喜悦、充满希望
绘春
草报春
赞春:新、⑥______、壮
风唱春
多
密
轻
美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山lǎng rùn(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wēng wēng( )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
朗润
嗡嗡
酝酿
(4)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 )地mài nong( )清脆的hóulónɡ
( ),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yìng hè ( )着。
(5)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 liàng( )地响。
(6)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g tuō(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7)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jìng mò( )着。
呼朋引伴
喉咙
卖弄
应和
嘹亮
烘托
静默
(8)天上fēng zheng( )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9)舒活舒活筋骨,dǒu sǒu dǒu sǒu( )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10)春天像小姑娘,huā zhī zhāo zhǎn( )的,笑着,走着。
(11)春天像jiàn zhuànɡ( )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风筝
抖擞抖擞
花枝招展
健壮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北国初春,乍暖还寒,冰雪尚未消融的龙江大地吊塔林立,机器轰鸣,早早卖弄了项目开工的号角。
B. 刚刚起身的太阳呵,精神抖擞,红光四溢,把整个世界照得通亮。
C. 四月中下旬,家乡从化的荔枝花就盛开了,荔枝树上蜂围蝶阵,这些小精灵呼朋引伴,吮吸着仙露琼浆。
D. 草坪上,一个个花枝招展的彝族小女孩,踩着梦幻般的舞步,哼着不知传唱了几千年的古老歌谣。
A
【解析】A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
··
····
····
3. 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句子是 ( )
A. 这学期,我们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 我们阅读了《简·爱》《鲁滨孙漂流记》等课外书,这些书的内容和中心都很丰富。
C. 大量的阅读使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D. 我们班还被学校授予“课外阅读先进班级”的称号。
B
【解析】B“内容和中心都很丰富”应改为“内容很丰富,中心很明确”。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9月8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天,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大会还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等媒体对大会进行了现场直播,人民网、央视网、中国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转播。
(1)试对上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提炼成一句话新闻。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照鉴中国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胸襟和气魄。唯人民和生命为重,中华儿女无畏而坚韧,谱写了一曲抗疫之歌。试将下列短语组合为一副对联。
守望相助 异域同天 驱瘟赞英才 防控互联 举国一心 抗疫留佳话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于9月8日上午在京隆重举行。
异域同天,守望相助,抗疫留佳话
举国一心,防控互联,驱瘟赞英才
新题速递
5. (2020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山水诗清新闲雅,空灵淡泊。孟浩然的《春晓》借雨后的落花抒写淡淡的怜惜,王维的《竹里馆》借竹林的幽静表现内心的澄明。边塞诗雄浑开阔,悲壮高亢。高适的《别董大》写挚友离别,洋溢着前程万里的信心;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塞外奇观,表现雪中送客的不舍和为国戍边的豪情。山水诗派的牧歌情调与边塞诗派的英雄气魄,构成了盛唐诗坛的别样风貌。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的对偶句。
田园骚客寄情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边塞诗人放歌风雪,《别董大》诉说离情,抒发戍边人豪迈雄心。
示例:山水诗淡泊清新,边塞诗雄浑悲壮,构成了盛唐诗坛两种风貌。
《竹里馆》书写幽静
描绘士大夫诗意生活
课内精读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
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6. 试用简洁的文字概括选文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选文第②段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写“蜜蜂”“蝴蝶”有何目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和春雨图。
春花的特点: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目的:从侧面衬托出春花的艳丽、香甜、繁多的特点,使画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
8.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可不可以?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以。“叫”字只是写出了声音,而“闹”字不但写出了声音,而且还写出了一派喧嚣沸腾的动态景象。
“偷偷地”“钻”表现了小草的情态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发现春草悄然而生时的惊喜。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像眼睛,像星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细小明艳的特点;“还眨呀眨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野花在春风里摇动的美态,表现了作者对春花和春天的喜爱。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写出了春风的柔和,表达了作者对春风和春天的喜爱之情。
课外技法专练
——赏析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空山鸟语(17分)
郭 枫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 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③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们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们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 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④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荫翳的心里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吗 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 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 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
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⑤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曚昽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吗 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
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呢!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呢!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呢!“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嘚嘚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嗬!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已经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吗 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⑦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哪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背黄纹的鸟:重复缠绵;山雀:短促嘹亮;鹧鸪:忽断忽续、忽远忽近、缥缈。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绿背黄纹鸟的鸣叫声比作灵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鸣叫声的轻柔、空灵,写出作者对鸟鸣声的美好感受,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雀的鸣叫声比喻为“轻快的音乐雨”,这是用人的视觉、触觉来描写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的鸣叫声给人的美好感受。
3. 你怎样理解第⑤段中作者的“梦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开头说“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结尾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试联系全文说明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作者因听到鹧鸪的鸣叫声而勾起的对故乡的回忆,表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憧憬自然,赞美生命,讴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