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一节 地形 》教学设计
设计时间: 年 月 日 20 -20 年度第 学期第 周星期
设计人 科目 任教年级班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形
教学目标 能运用中国地形图、中国地形剖面图、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重图,说明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地形、地势对河流、气候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本的疆域与人口等基本国情,对本节课的内容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初步了解中国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并能初步分析地形。2.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地形、地势对河流、气候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方法手段 情景式教学法、以图导学、问题式教学。
基本流程
教学过程(“三环四步”导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三级阶梯式的地势 1.分界线 2.地势对气候、河流及农业的影响 多种多样的地形 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中国主要的山脉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三大丘陵 播放《好汉歌》,教师提示“大河向东流”这一句歌词中,为什么大河会向东流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探究活动一:三级阶梯式的地势 师: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和《沿36°N地形剖面图》,提出以下问题导学: 整体上看,我国地势哪里高哪里低? 2.沿36°N剖面图,我国地势大致分几级? 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分别是什么山脉? 三级阶梯海拔大约是多少?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生:阅读课本,读地势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问题导学并回答。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逐级下降。 探究活动二: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及农业的影响? 生: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总结: 气候: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 农业: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给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成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条件。 河流: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 探究活动三:多种多样的地形 师: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和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重图,提出探究问题: 观察地图,说一说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 生:观察地图,得出答案: 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我国五种地形类型,各占多少?哪一种比重最大?平原占多少? 生:读图,回答问题。 师:展示空白的的中国轮廓图,根据不同走向的山脉做动画展示。 生:根据手中的空白地图,按照不同走势的山脉作出标记,并在课后识记。 师: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提示学生对各类地形做标记。 生:根据地形分布图,作出标记,并在课后识记。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重新审读课文及地图,问题导学,提高提取材料的能力。 运用了地图及动画,清晰简洁,有助于加深学生理解。 以图导学,提高学生用图能力。 将课本知识实践化,加深印象,巩固基础知识。
板书设计 地形 三级阶梯的地势 多种多样的地形 1.地形复杂多样 2.山区面积广大 3.中国主要的山脉 4.四大高原 5.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7.三大丘陵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