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璧、臣”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3个生字。
2.通过练习,掌握“连词成句地读”“圈画关键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3.紧扣对话,通过添加提示语入情入境朗读,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的人物形象和廉颇勇于改正的性格特点。扩写“负荆请罪”,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4.补充阅读,全面深入了解廉颇,丰满其人物形象,深层理解课题含义。
教学重难点:
紧扣对话,通过添加提示语入情入境朗读,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的人物形象和廉颇勇于改正的性格特点。扩写“负荆请罪”,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聚焦方法,提高速度
1.游戏。
(1)出示词语。你记住了几个词语 (计时5秒)
诚意 和氏璧 信用 秦国 推辞
(2)阅读下文,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 (计时10秒)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壁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交流:比较自己之前的方法,这次你是用什么方法阅读的
提示:阅读时圈画一些关键语句,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
2.再来读读这段话,圈出关键语句,这次你看到了多少内容 (计时10秒)
板块二 迁移方法,积累词语
过渡:今天学习的这个历史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到了汉代,司马迁在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课文就是根据它改编而成的。
1.出示学习单。
(1)边读边圈关键词,完成记录。
本文共16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约 分钟。
要想加快阅读速度,除了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外,我的诀窍是 。
(2)在圈出的关键词的帮助下,完成判断。
①蔺相如和廉颇都是赵国的重臣,且两个人的官位一样高。 ( )
②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所以秦王不敢来攻打赵国。 ( )
③廉颇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是他为之前和蔺相如争权而惭愧的表现。负荆请罪现在指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 )
④和氏璧并不值十五座城池,这才是秦王不想真心换璧的主要原因。 ( )
2.交流。
3.学习词语。
出示:
蔺相如 廉颇 上卿 和氏璧 击缶 鼓瑟 抵御 承诺
“璧”: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
“缶”和“瑟”:出示图片,请学生辨认“缶”和“瑟”。
“缶”为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瑟”为古代弦乐器,像琴。现在所用的瑟有两种,一种有二十五根弦,另一种有十六根弦。
板块三 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课文围绕着“将相和”讲了三个小故事。浏览课文,画出每个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圈出关键词概括小标题。
(1)这就是“完璧归赵” 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小标题——完璧归赵
(2)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小标题——渑池之会
(3)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小标题——负荆请罪
2.讨论:三个小故事的顺序能否调换
小结:三个故事的顺序不能调换。渑池会面是完璧归赵的发展,而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
3.借助小标题复述课文梗概。
板块四 挑起冲突,探究言行
1.赵国人说蔺相如勇敢机智,廉颇却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默读全文,画出能说服他人的句子,并批注。
2.聚焦蔺相如言行,品味人物形象。交流:你同意谁的观点 为什么
预设:
(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壁,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要点:临危受命,临危不惧,胸有成竹)
(2)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要点:知己知彼,万全之策,做好防备)
(3)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要点:国家为重,据理力争,视死如归)
3.危急情况下,蔺相如带着怎样的心情说出掷地有声的话语 把合适的提示语填入句子并反复朗读。
(1)大大方方 (2)怒发冲冠
他 ,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壁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4.还可以为蔺相如精彩的语言加上哪些突显人物性格的提示语 填好后,反复朗读。
(1)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 地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
(2)蔺相如 地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小结:人物的特点正是通过这些动作、神态、对话的描写突显出来的。
板块五 迁移写法,丰富形象
1.廉颇是如何负荆请罪的 (出示图片)仔细观察,他们可能说什么 做什么
2.书中却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学着用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写一写两个人见面时的场景,显示出廉颇知错就改的真诚态度和蔺相如宽容大度的品格。
3.练写,交流。
小结:人物的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特点。写好人物的语言,还要注意动作、神态的配合。巧妙穿插提示语可以让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深刻。
4.扩充廉颇形象。
再回顾三个小故事,读标题,思考交流:三个故事中,蔺相如着墨多,而写到廉颇的文字却只寥寥几笔。廉颇是否不重要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介绍廉颇的几句话: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大将 (骁勇善战、勇气可嘉 )
(2)历史上的他不仅胆识过人,更具谋略。出示《力劝赵成王》一文。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从中你又认识了怎样的一个廉颇 完成相应练习。
①这篇文章有600余字,读完这篇文章我用时 分钟。
②我使用了 的阅读方法。(可不止一个答案)
③我对廉颇有了新的认识。从 (细节)中可看出他 ,是一个 的人。
总结:赵国之所以如此强大,正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并且两人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国家的独立强盛,赵国才会成为强大的战国七雄之一。再回到课题中的“和”,它不仅可以理解为——和好、和睦、和气、和顺、和谐的关系,更是“家和万事兴”“万事和为贵”“政通人和”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