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读写文中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啦”。
2.研读重点语句,学习通过外貌、动作等进行细致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初步感知作者对自然环境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学习多重观察翠鸟的方法,运用所学方法仿写片段。
三、教学过程
(一)名人名言导课
1.师出示课件
2“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生齐读。
3.师:同学们,这一双眼睛是怎样发现生活中的美呢?
生答。是啊,我们身边的一些美的事物或景物,就是通过这双 眼 睛 , 留 心 观 察 、 细 致 观 察 发 现 的 。
板书:观察
今天我们学习第五单元,大家打开课本 63页。本单元是个习作单元,这是我们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个习作单元,通过本单元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的学习,教给我们学会写观察作文。我们先看一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出示课件 3本单元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后创作的。这节课我们学习 15课《搭船的鸟》。
板书课题:搭船的鸟
4.生齐读课题,大家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船?鸟去干什么?什么鸟搭船?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感知课文大意。
1.师出示:自学任务单“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内容写了什么?”生自读课文。
2.生汇报交流
(1)读词。
(2)依图识词 “船舱船篷蓑衣橹”,找找它们的位置。
(3)认读多音字是“啦”。出示课件 8、9点拨:哗啦哗啦读一声,在句末句尾表语气时读轻声。
(4)“翠”字的写法,儿歌,出示课件 10
①观察。出示课件 10“翠“写法。“口诀”在这里面“翠”字最难写,仔细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名说)
②字诀。我编了个口诀,帮助大家更好地写翠,一起读一读。对照口诀,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
③ 练写。把“翠”字描一个在本子上写一个,对照口诀写美观。
(5)感知课文大意:
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呢?一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我和母亲(谁)坐船去外祖父家(哪里)。途中遇到一只翠鸟搭船捕鱼(谁干什么)。
师总结概括课文的方法: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是说清楚谁在哪里看到什么就行了。(三)再读课文,观察翠鸟的外形及有序观察。
1.出示各种鸟,哪是翠鸟?指名答。快去文中找一找吧。
2. 自读标画。画出写翠鸟外形的句子。
生汇报,指名答。
3. 说一说翠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特点。这是一只( )的翠鸟?
学生自读后回答:这是一只美丽的、敏捷的、有趣的、特别的翠鸟。
4. 自读,这段文字抓住了翠鸟的什么来写的 (外形、羽毛、翅膀、嘴、等)圈画关键词语。
5. 师:这一段抓住了翠鸟的外形特点来写。再看看,写了翠鸟外形的哪些部位?
6.师:作者写出了羽毛、翅膀、长嘴的什么呀?
生答:颜色。
过渡:这一段小作者抓住了翠鸟外形美丽、颜色鲜艳的特点,进行了细致观察,这就是第一个观察的小妙招:抓特点。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翠鸟就站在眼前,你喜欢它吗?快来读读吧。
板书:抓特点
7.赛读,读出喜爱之情。(男生读、女生读)
8.赏读,感受对比写法大家来看这是谁?漂亮吗?
生答。
但是与翠鸟对比呢?翠鸟比鹦鹉还漂亮呢。
(出示鹦鹉图),比较,是不是感觉对翠鸟更喜欢了?带着对翠鸟鸟儿的喜爱与赞叹,再读这一段,师生合作读。
悟读,理解观察顺序这一段主要写翠鸟的外形特点,先写了整体印象——多么美丽啊!又写了羽毛、翅膀、嘴,这就是先整体再部分的
观察,这种观察方法就是有序观察。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第二个观察小妙招 。
观察要有序
板书:按顺序
9.总结写法。
总结学习方法:这一段大家先朗读课文,再找出相关内容,画出来;概括特点,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翠鸟?思考抓住翠鸟的什么来写?最找出关键词语。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翠鸟的特点。
(四)研读课文,找细致观察的内容
1.运用写翠鸟外貌的学习方法再在课文中作者还细致观察到哪些事物呢?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组合作
2.自己默读课文,快速找出,标画出来,并且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
4.这段写了翠鸟是怎么捕鱼的,抓住了动作来写。
出示:翠鸟捕鱼一段。老师范读翠鸟捕鱼的过程,(学生可以加动作)
5.师:表示翠鸟捕鱼动作的词语你圈画出来了吗?
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敏捷。
出示表动作的词语。
6.翠鸟是怎么冲的?(一下子)怎么飞起来的?(一会儿)快还是慢?说明动作敏捷。这么短的时间就捕到了鱼,这说明它的捕鱼本领很高超啊。你能读出来吗?边读边现象捕
鱼的画面。
7.师生合作表演读,再现捕鱼场面,翠鸟捕鱼的情景和你想象的画面一样吗?
出示翠鸟捕鱼视频快动作。
8.表演朗读。观看视频 26翠鸟捕鱼视频慢动作。
9.总结写法:
出示:这一段,小作者抓住了翠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且运用了“一下子、没一会儿”两个表时间的词语,所以才写出了翠鸟捕鱼敏捷的特点。这是观察的第三个小妙招:抓动作。快把它记下来吧。板书:抓动作
(五)仿写,迁移运用
师: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学会细致观察的方法了吗?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美丽的大公鸡。快来观察一下吧,记住用上老师送你们的小妙招。
(1)引导观察:大公鸡从整体上来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公鸡?具体体现在哪些部位呢?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请代表汇报。赶紧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一下:我看见一只 的大公鸡,多么啊!它的鸡冠,脖子上的羽毛,它的尾巴。(2分钟)
(3)同学们可真聪明啊,一会功夫就学会了细致观察,并且说的这么形象生动,一只活灵活现、神气十足的大公鸡好像站在眼前。为你们点赞,自己夸夸自己吧。
(六)回归题目,课堂小结
从课文开头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的这次出行,是一次很平常的出行。可是因为这只翠鸟的出现,他对翠鸟留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给他带来了惊喜和好奇。这就是留心观察的好处。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平时也应该运用本节课学会的细致观察的方法,抓特点、按顺序、抓动作,试着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把它记录下来,就是观察作文。
板书:记录
(七)拓展延伸,推荐作业
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把小猫开门的过程,详细地写在日记本上。过渡:你会运用这些观察小妙招观察并记录这只淘气的小猫吗?
拓展延伸,推荐作业“出示视频 29:小猫开门
(八)教师赠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会了观察,老师送你们一句话,请看:齐读。
出示:学会观察,学生就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四、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抓特点 细致观察
按顺序 记录
抓动作
关注特殊单元落实指向性目标
——《搭船的鸟》课后反思
《搭船的鸟》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在以往任何版本教材中从未出现过的,习作单元承载了特殊功能,那就是重点聚焦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搭船的鸟》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旨在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初步掌握多角度观察的方法,为下一步的习作奠定基础。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力求通过“品读文本一领悟表达一习得方法一仿写练笔"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一课一得。在课堂伊始,回顾第一课时的词语,并且通过和翠鸟的对话启发学生的兴趣,也实现了与教材的第一次生本对话。本课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从外形特点和动作特点对翠鸟进行了描述,我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了这两个自然段,尤其是对于“翠鸟外形美丽”这一自然段,通过主问题“哪些词句体现了翠鸟的美丽”来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交流时,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就能找到“颜色艳丽的词语”“对比方法的运用”等,而直接赞叹“多么美丽啊!”容易被学生忽视,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也告诉学生:翠鸟的美丽也可以直接赞叹。对于文本的结构,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我就重点与学生梳理了描写外形的结构:先总写美丽,再抓特点分写。经过学习,学生对段落的结构、表达都有了新的认知,此时正处于学生思维的敏锐点上,我大胆请进来很有特点的小动物大公鸡,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且进行仿写,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都能写出了自己的观察所得,也不乏写得很精彩的,让人喜欢的精彩段落描写。这个仿写的环节,我设计的“仿写卡"因为太害怕孩子们写不出来,设计了几个提示词,上完课后反而觉得限制了孩子们思维发展。今后应该放手给学生,相信孩子们一定能行,把更多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给学生。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我就放手,通过观察视频,先让学生来说自己观察到的,然后去合作学习作者是怎么把翠鸟捕鱼吃鱼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的,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作者是运用了连续动词的描写才把捕鱼过程写生动的,而后播放“翠鸟捕鱼视频“的视频,放手让学生用上连续动词大胆说一说,强化学习所得,把观察的好习惯记在心里。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作为承载特殊功能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应该关注特殊单元的语文要素,从文本出发,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留心观察”这一指向性目标,真正让文本达到它的特殊作用,成为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工具,成为学生习得习作方法的一架桥梁。课标分析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悟,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搭船的鸟》这一课,因为处于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能力为目标的习作单元中,因此承载了特殊的目标,在课堂中以读为本,更多地给予学生多种形式的读书实践,引导学生读中合作探究,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读中运用。让学生在潜心品读中体验学习语文快乐之情,读出作者的惊喜与激动之情,感受翠鸟的美丽,增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情。并且在领悟表达这一方面,能结合学生的认识特点,设计了适应学段特点的段落仿写,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如何写好一个自然段,让训练目标具有指向性。《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学生习作的要求是善于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观察习习惯十分重要,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作为老师不可放过每一位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帮助,指导、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哪些内容能体会出作者观察的细致。本节课我以课文为依托,在读中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细致观察的方法,并利用补充图片和视频进行段落仿写。这训练点也与课程标准中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这目标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