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8 16:5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墨、染、碎等 13个生字,学写墨、染这 2个生字。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碎”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试着写写描绘童年生活的诗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读懂诗歌意境,体会儿童的欢乐,试着写写描绘童年生活的诗歌
学时目标:
1. 认识墨、染、碎等 13个生字,学写墨、染这 2个生字。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背诵《溪边》。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试着写写描绘童年生活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走进水墨画,导入揭题
1. 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水墨画,咱们一起欣赏欣赏。这一幅幅水墨画承载着我们童年美好的回忆,表达着童年的快乐。本文的作者张继楼,二六年出生,他 90多岁了,他的童年是一幅水墨画,是不是特别期待看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墨”)
2. 看看导语页,我们知道了本单元的主题是关于(童年)的,围绕着童年安排了四篇文章,分别是《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还有《我不能失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童年这座百花园,先来学习第一篇《童年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揭开画面。
1. 字词预习
(1)检查畅言晓学上的字词预习并相机点出易错字
(2)谁愿意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来读读这俩词语?
(3)还有谁想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把所有的词语都来读一遍?
2. 整理感知
(1)自由朗读这组儿童诗,说一说:在文中你看到了哪几幅水墨画?(溪边的水墨画、江上的水墨画、林中的水墨画。)
(2)溪边、江上、林中都是故事发生的地点,那他们在这干什么?(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结语:孩子们,你们瞧,这就是藏在小诗中的三幅水墨画,画出了孩子们五彩的童年。
三、聚焦《溪边》,欣赏画面。
就让我们先走进溪边,去仔细的欣赏一下这幅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溪边》这首诗。想一想:你在溪边这幅画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可以圈圈划划,把美景标出来。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1)诶,垂柳姑娘,你在溪边干什么呀?(我在溪边照镜子),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的呀?
(长长的、绿绿的,风一吹我就轻轻摆动)
哇,太美了,你能读读吧!垂柳垂柳,你为什么把这山溪当作镜子呢?预设:因为溪水很清澈。哇,你看到了清澈的溪水。除了清澈,山溪还是怎样的?
预设:平静的,因为如果有很多波涛的话,照镜子就会看不清楚,一点都不像镜子了。恩,你生活中的镜子有什么特点?预设:一层表面,能够照出人和物的样子,很光滑,很平的
大家听明白了吗,他呀,是联系了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读懂了这幅画面的。
(板书:联系生活经验)
。瞧,平静的溪水就是垂柳的镜子,(呈现图片)你能读吗?真的没有波纹啊,一起读。这景可真美,真静啊!
(2)孩子们,除了静,你看到的山溪还是怎样的呢?
预设:我看到的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哇,闭上眼睛想想,像绿玉带一样的山溪,那是什么样的呀?
预设:弯弯曲曲的,长长的,绿色的。溪水不该是透明的吗?怎么变绿了呢?
预设 1:因为垂柳是绿色的,倒映在溪面上,所以把溪水染绿了。你们听明白吗,他是依据上一行诗来理解的,像这样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板书:联系上下文)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预设:有人在钓鱼,人影被溪水染绿了,钓竿上有一只红蜻蜓
(1)(出示“染”)认识这个字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预设:加一加的方法。染指的就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染料,放在水里经过多次上色,颜色就均匀了。(指导书写“染”)
(2)同桌讨论理解句子: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预设:因为垂柳倒影在溪水中,溪水变绿了。而人影也倒映在溪水里,所以被溪水染绿了。(联系上下文)人影被溪水染绿了
(3)溪水除了把人影染绿还能把什么染绿呢?在绿色的世界中,还有一只最为显眼的红蜻蜓,看!(看视频动画)蜻蜓怎么样?(立在钓竿上)这个“立”字多么形象生动呀!
想象:(指生)小红蜻蜓,你停在钓竿上干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美美的读一读前四行吗?
指导朗读。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这幅画不仅有色彩,还有声音呢?仔细听听这安静的大自然中还能听到什么呢?
生:我们可以听到扑通一声的声音,因为他说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生:我们可以听到小朋友的笑声。
生:我们可以听到树上的小鸟在唱歌,
师:是的,有鸟鸣声,因为幽静,我们才能听到小鸟的歌唱。跟着老师来深吸一口气。你闻到了什么?请你说。多层次学生要同时兼顾,表扬、批评都要有指导朗读,读出韵律感
生:花香、草和水的香气
师:大自然的气息让我们的心都静下来了。谁来读这 4行?读出安静,请你读。
师:好的,还有谁来读?读的再静一点,来请你读。
师:她是不是读的轻了点?把速度稍微放慢一点,静的感觉也能出来,我们一起读。生齐读。
师:我们就在这静静的溪边钓鱼,我们坐在溪边的石头上,垂柳为我们遮阴,我们握着长长的鱼竿,把小手伸出来,(生伸出手)静静的等待,等什么?
生:鱼儿上钩。
师:水面有没有动?赶紧站起来拉。
生:伸手拉钓竿。
师:你们把鱼儿甩到哪里去了?钓到这么大一条鱼,你们开心吗?开心了会怎么做?
生:开心的时候我会高兴的大叫。如果我是钓到了鱼,我就会高兴地呼唤着小伙伴们:“我钓到了我钓到鱼了,我钓到鱼了。”
师:他高兴地欢呼起来,你会高兴你干嘛?生:我会高兴的在在地上乱跳,
生:我会在地上乱滚。
师:在书中也写到了我们小朋友的开心,一起来读。这句话你们读懂了吗?草地上蹦跳着鱼儿,老师也能读懂。那“笑声”怎么蹦跳呢?
生:是小朋友看到钓到鱼了,在草地上又蹦又笑。
师:小朋友的笑声都在草地上回荡了。我们小朋友刚才体验了一回钓鱼,就不知不觉把句子读懂了,而且还感受到了钓鱼的快乐。听老师朗读一下这首诗。同学们闭眼想象当时的场景。感受一下,这首诗前四行和后两行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前面是静,后边是动
老师觉得《溪边》这幅画真有意思,一开始安安静静的,到了后面画面就动起来了,欢乐起来、热闹起来了。也正因为有了小朋友的欢乐,有了你们的笑声,这幅画就变得更美了,也变得更真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前后静和动的变化,好不好?
师(指导朗读):老师提个小小的建议,我们在读“静”的时候还是可以把声音放出来的,你要通过你的声音,你的朗读让别人感到“静”,你也不用担心你的声音响亮了就不静了。注意只要心里静了,你就能读出“静,好不好?我们再来试一遍。我们抓住关键词,试着把《溪边》背诵一下
四、《江上》合作探究
1.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那《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了,请大家先自读诗歌,然后小组交流一下,在这首小诗中,你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2.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孩子们的调皮可爱
3.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我们来看视频。你看懂了吗?小结:在这里把这个植物加上了双引号就是为了凸显这个孩子水性好,就像生长在水里的水葫芦。现在你弄明白了吗?
5.让我们带着对水葫芦的赞叹,美美的读一读吧
6.江边的孩子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那别样的快乐,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戏水的快乐来读读这首诗吧!
五、回看画面,迁移运用。
1.孩子们,美好的童年在溪边,在江上,还有可能在荷塘呢,你能模仿着也来作一首诗吗?请你借助图片,展开想象,当一名小诗人。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进行点评。
六、作业设计
童年如诗,如歌,如画,欢乐悠扬!它可能在清晨的田野、下午的孙子兵法城、夜晚的公园,更可能在校园的角角落落......拿起笔,书写下美好的一刻吧!
《童年的水墨画》课后反思
我时常想,什么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师生思维火花共振的课堂,应该是一次一气呵成流连忘返的精神盛宴,在《童年的水墨画》这节课中我感触颇多,我将从“教师教材解读”和“师生课堂呈现”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与反思。我深入研读教材,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五个环节:回忆课文,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学习《溪边》,习得方法;运用方法,感悟理解;动笔仿诗,抒发情感。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扶放结合,让学生习得并运用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深刻地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并且会试着编写诗歌,实现学生的发展性。
一、抓关键段,习得方法《溪边》这首诗通过引导学生们运用上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感受到了溪水的平静和碧绿,也体会到了孩子们钓上鱼的快乐。让学生在内在认知提升,可以用合适的方法去打开思维,并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和愉悦。
二、抓关键字,小试牛刀“染”这个字不但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溪水写活了,通过引用古今文人的诗句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字的深意,感受其意境,进而试着编一句诗,结果学生们积极活跃,说的诗句很有灵性,激发了他们作诗的兴趣,也为后面的看图画现场编诗打下基础。
三、激发兴趣,创编诗歌
通过三首小诗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诗的语言可以很随性,自由地表达情感,通过这节课对于以童年为主题的诗的理解和感悟,结合着老师出示的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有感而发,现场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表达了童趣童真童心。通过本次上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上好一节课的不易,也越老越来明晰自己的短板:语言不够准确精炼、教学驾驭能力有待加强、理答学生的能力有待提升......有问题就有方向,我会在语文教学的路上不断奋勇前行,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扎实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