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课件(22张ppt,19张ppt,含预习单)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课件(22张ppt,19张ppt,含预习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7 16:38:01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
1
新知导入
同学们,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你们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人们都说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阳光明媚,草长莺飞,桃红柳绿,自古以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为春天倾倒,留下千古绝唱的诗篇。现在让我们温故知新,吟它几句。
春草勃发、春花烂漫、春风醉人、春雨润物、春早人勤,春天真是美不胜收。同样面对春光,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地触动了心灵深处那根最柔软的琴弦的呢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春》。
预习检查



字词积累
朗润( ) 水涨( )
捉迷藏( ) 应和( )
烘托( ) 酝酿( )
薄( )烟 黄晕( )
蓑( )衣 窠巢( )
嘹亮 ( ) 抖擞 ( )
hōnɡ tuō
rùn
zhǎnɡ
cánɡ

kē cháo
yùn niànɡ

yùn
yùn
liáo
dǒu sǒu
词语理解:你能说出这些赐予的意思吗?
赶趟儿:
酝酿: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说说你了解的朱自清。
作者简介
文体知识
散 文
定义
特点
类别
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叙事、抒情类文学体裁。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形散神聚
“形散”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聚”指散文所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又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记叙散文
以记人、叙事为主
抒情散文
以抒发感情为主,主要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情感和意愿
议论散文
以议论为主,常借助对古今故事、花鸟虫草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说理
如何阅读散文?
我们从“情”字这个角度去阅读,从情入手,披情精读,情意贯穿。
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 · ”标示在词语下面。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朗读指导
停连——停顿和连接(语言节奏)
停顿——用“ⅴ”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
连接——用“ ”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
坐着,ⅴ躺着,ⅴ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赛几趟跑, 捉几回迷藏。风ⅴ轻悄悄的,草ⅴ软绵绵的。
朗读指导
要求:听范读,注意听朗读时的重音和停连,感受速度和节奏的变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边听边标记上重音和连停符号。
梳理脉络



梳理脉络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根据本文画出几幅图画,并加上小标题吗?
问题二: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交流分享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春草图
迎春图
问题一: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根据本文画出几幅图画,并加上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
交流分享
问题二:课文围绕着“春”展开来写,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体会一下朗读每个部分应该是怎样的情感。
(热切欣喜)
(喜爱喜悦)
(高昂振奋)
品读“盼春”



盼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问题: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对全文起什么作用?
①“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②“东风来了,……近了”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③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奠定了全文热爱春天的感情基调。
课堂小结
喜爱和赞美
盼春
绘春
颂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1.课后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完成《名师测控》第一课时。
作业布置(共19张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
1
目标导航
任务一 品析绘春
任务二 品味颂春
任务叁 写法探究
品析“绘春”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问题:这一段与3-7段有何关系?有何作用?
品析“绘春”
春草图——草报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段文字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本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色?
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春草图——草报春
顺序
语言
特征
感情
喜爱
由点到面,由近及远,由景到人,由正面到侧面
拟人、排比;“钻”和“偷偷”等
嫩、绿、多、软
绘春景
画面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顺序
语言
特征
感情
由点到面,由近及远,由景到人,由正面到侧面
拟人、排比;
“钻”和“偷偷”等
由上而下、由实到虚、由正面到侧面
拟人、比喻、排比;“闹”“飞”“眨”等(体味语言生动形象的感染力)
嫩、绿、多、软
充满活力
百花竞放、鲜艳芬芳、多而闪耀
由触觉到嗅觉再到听觉
引用、比喻、拟人;“抚摸”等
柔和、芳香、悦耳
由近及远、由景及人
比喻、拟人;“笼”“逼”等
细密、轻柔、绵长
由点到面
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用叠词
喜爱
喜爱
喜爱
喜爱
喜爱、振奋
小组合作学习4-7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探究作者绘春景的方法。
品味语言
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从词语、句子、修辞等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
示例:我喜欢__________句,因为它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__________(景物)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__________感情。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为画题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品析“颂春”



颂 春
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的春分别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娃娃 ——初春——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开始 ——“新”
小姑娘——仲春——百花争艳,景色动人 ——“美”
青年 ——暮春——突出春天健壮的身姿 ——“力”
颂 春
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启迪人们把握时光,辛勤劳作,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体现了本文的主旨。
1.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的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顺序不能颠倒。
2.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合为一段会层次不明显,表达效果没有这样强烈。
写法探究



问题探究
1.本文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
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分析。
本文用词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从哪些角度来写描绘春景?
绘春景时,作者采用了那些描写顺序?
课文是怎样安排结构的?
帮你开思路
写法总结:
运用多种修辞:反复、比喻、拟人、排比等。
用词生动,富有表现力;运用叠词,音韵和谐。
多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
结构严密,层次井然。如总分总,文末三个比喻句。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总结升华
本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严谨和美妙。
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颂春
盼春
总领全篇
开启下文
赞美春天
热爱生活
迎春图
春草图
春雨图
春风图
春花图
绘春
结构梳理
作业设计
背诵全文;
完成《名师测控》第二课时;
完成小练笔(作业本上)。《春》预习单
班级: 姓名:
助读资料
1.题目解析
“春”,是季节名称,是四季之首。课文以“春”为题,既点明了写作对象,也体现了行文线索。独字为题,简洁凝练,突出中心。
2.文体常识(背划线部分)
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主要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其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主要指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如何阅读散文?
郁达夫曾这样评价散文:“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其实,散文不管怎么写,总离不开一个“情”字,不管是借景抒情还是融情于景,作家都让自己的情有所寄托。那么,我们要完全赏析一篇精美散文,就要把握作家所表达的“情”。所以,这就要我们从“情”字这个角度去阅读,从情入手,披情精读,情意贯穿。
3.作者简介(背划线部分)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0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的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朱自清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于北平逝世。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朱自清的创作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其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等。文艺论著《论雅俗共赏》《诗言志辨》等。
4.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略有改动。本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教学边研究学问,工作顺利,家庭生活和谐,他的心境较为平静恬淡。作者写《春》这篇文章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愁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然写下了此文。
基础通关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请把错音改正)
A.朗润(rùn)  稀疏(shū)  窠巢(kē) 水涨船高(zhàng)
B.抖擞(sǒu) 黄晕(yùn) 宛转(wǎn) 捉迷藏(cáng)
C.应和(hé) 蓑衣(suō) 嫩叶(nèn) 眨眼(zhǎ)
D.撑伞(chēng) 酝酿(liàng) 卖弄(nòng) 欣欣然(xī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请把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A. 撑伞 傍晚 茏罩 花枝招展
B. 静默 薄烟 建壮 抖擞精神
C. 清脆 舒活 风筝 稀稀疏疏
D. 苏醒 烘托 斜织 披衰戴笠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请把正确的意思写下来)
A.山朗润起来了。(明亮滋润)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形容花枝繁茂)
C.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D.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昏黄,不明亮)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2)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4)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5.仿写最能展现你的文笔。请根据下面句子内容与结构的特点,在横线上进行仿写。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像成熟的中年人,稳健自信,他收获着;冬天像慈蔼的老人,静默无声,他蓄积着。
《济南的冬天》预习单
班级: 姓名:
助读资料
一、作者简介(背划线部分)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三、相关知识
[北京娱乐信报2003年6月23日] (十大文化偶像出炉) 时间:6月6日—6月20日 参加人数:14万多人 一直以来争议很大的“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于6月20日正式揭晓,十大获选偶像名单出炉,老舍以25220票位居第五。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说的是,如果老舍不是自投太平湖自尽,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将授予他。作为一名满族作家,老舍狂热地迷恋单弦、大鼓这些俗文化,他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话剧《茶馆》更是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
基础知识
老舍原名 ,字 , 人, 族,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等。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着落(  )  狭窄(  )  贮蓄(  )  chéng清(  )
济南(  )  xiāng边(  )
3.解释句中词语的意思:
①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温晴:
②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
③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不忍得:
④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
把下面这段话里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段意思连贯、句序合理的短文:
⑴绿是生命的颜色。⑵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⑶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⑷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⑸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⑹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