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选择题
1.“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材料反映的事件主题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扶清灭洋”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拒和、迁都、变法”
2.1919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指的是( )
A.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失败
C.新文化运动袁世凯欲复辟帝制 D.五四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战败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最能反映这场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反对议和,维新变法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帝国主义
4.五四运动不仅使学生卷入了运动的旋涡,同时也吸引了资产者、商人、工人等参加战斗。这表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知识分子发挥领导作用 D.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5.参加过五四运动的人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推动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6.“为了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在上海工人大罢工的影响下,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相继罢工,罢工浪潮席卷全国20 多个省、100多个城市。”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 )
A.工人阶级成为主力 B.爆发地点是在上海
C.中心移至北京等地 D.斗争目标得以实现
7.“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材料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D.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8.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9.“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材料表明( )
A.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B.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
C.五四运动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 D.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0.在1919年6月3 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是知识分子,之后,无产阶级以历史上空前的政治大罢工投入斗争,跃进成为革命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帮助斗争迅速取得胜利。可见,五四运动( )
A.是北伐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B.打击了封建军阀腐朽统治
C.开启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11.“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五四运动宣传单的内容之一,后人据此并结合五四运动的斗争史实将其归纳为“五四精神”。其精神的实质是( )
A.誓死力争的爱国精神 B.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C.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 D.知难而进的无畏精神
12.“10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这种说法最主要的依据是( )
A.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C.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D.五四运动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1月11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学界称赞为“公理战胜强权”;11月14日,北京学界举行游街大会,欢庆胜利;11月28日,北京政府举行盛大的军队阅兵式,并鸣礼炮108响;11月30 日,北京各校要求学生参加提灯大会,不参与者以旷课论。
材料二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国人期望着一举解决中国的全部问题;4月30日,和会外交失利的消息传到国内,国人如被泼了一盆冷水;5月4 日,北京学生开始进行罢课﹑集会演讲和游行;6月3日,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上海;6月5 日,上海开始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经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斗争,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1)阅读材料一,1918年末,国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当时国人的希望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1919年国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这一心情的转变,对当时的国人,特别是青年学生产生了什么影响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进程的特点。
材料二 五四运动……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材料三 唯有这次一班青年学生,奋空拳,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争斗,受伤的也有,被捕的也有,因伤而死的也有,因卖国贼未尽除而急疯的也有。这样的牺牲精神不磨灭,真是再造中国的元素……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族自决的精神万岁!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精神。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代青少年应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参考答案
1.A 2.A 3.C 4.A 5.C 6.A 7.A 8.D 9.D 10.C 11.A 12.B
13.答:(1)兴奋、高兴。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
(2)失望、愤怒。学生进行游行、罢课,开展爱国宣传活动,五四运动爆发。
(3)中国仍然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国力还很衰弱;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很大,仍享有许多特权。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国家的国际地位;弱国无外交。
14.答:(1)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工人阶级成为运动主力;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逐渐扩大。
(2)五四运动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
革命运动。
(3)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代青少年要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