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华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表为孔子的-些经济思想。由此可见,这些思想的基本要义是
治民观 赋税观 节俭观 生态观 诚信观 货值观
居敬行简 敛从其薄 宁简毋奢 取物有节 无信不立 待贾而沽
A天下为公 B.以民为本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2. 据统计,在湖南武陵山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这反映出秦朝
A赋税负担沉重 B.法律制度严酷
C.基层管理严密 D.行政效率提高
3. 汉朝的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三段,即幼年、成年、老年。汉律规定,只有成年而未步人老年的人才负有刑事责任,某些老弱妇孺病残者犯罪,可以减免刑罚或区别对待。这反映了汉代
A儒学的官方化 B.司法制度逐步完普
C.法律的儒家化 D.儒学的影响力广泛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后赵石勒设“君子营”,礼遇“衣冠华族”,重用汉儒张宾等,“朝会常以天子礼乐飨其群下,威仪冠冕从容可观矣”。北魏拓跋理吸收汉族上人,制定典章制度,按照周秦以来中原王朝的规模,建立北魏朝延。这些做法
A.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B.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C.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内迁 D.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5. 下表为宋代不同时期江南与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情况(单位:户、人)。据此叮推知,当时
A.个体农耕规模扩大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江南经济持续发展
6. 下表为某学者对明朝赋役改革进程的描述。由此可见,明朝的赋役改革
进程一 赋役折银一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领不当差 从身份到契约 农民与土地分离雇工和商帮群体形成
进程二 赋役折银农业从单一到多元 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农业商品化
进程三 赋役折银农村从封团、 半封闭到开放市镇兴起
A.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B.导致生产关系发生巨变
C.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D.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特点
7. 乾隆时期,有些内阁大学上从没进过军机处,但是很受皇帝重用如在统一新疆战争中,乾隆帝多次咨询内阁大学十史贻直的意见。乾隆帝的这一做法
A.使内阁成为议行合一的机构 B.是强化君主专制的结果
C.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使军机处成为法定机构
8. 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西方势力的侵人和太平天国接纳西方文化的举动,也就不能引发敌手们“借师助剿'的需求;没有.借师助刺"以及与洋人共同镇压太平军的合作,就不会有强烈的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刺激,也就不会有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迫切愿望和行动”该学者意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B.促使清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C.导致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9. 1902年.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传统史学“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提出“民族历史是主流”。在他看来,“新史学”当务之急,就是要效法“泰西之良史”,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旨在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 B.为维新变法失败辩护
C.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 D.支持清术的立宪改革
10. 下面是1908年《神州日报》上发表的名为《立宪真相》的两幅漫画。这些漫画意在揭示
A预备立宪实为加强专制集权 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慢
C.清末新政客观推动了近代化 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11. 创建于1918年的上海水安公司为著名商业企业,它还创办了永安纺织印染公司,下属5个纺织厂和1个印染厂。同时期的天津同升和鞋帽店,除有5个分店外,还附设制帽.制鞋两个工厂 ,并有专门技工负责生产和管理。上海冠生园食品公司也于1934年在杭州超山创设工厂。这些现象
A.表明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加强 B.扭转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局面
C.体现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 D,利于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2. 1924年,广东成为全国农民运动中心,到1926年5月,广东有农会组织的县由14 个扩展到61个,增长了约3.36倍,会员由18万增至62万,增长了2.44倍。1926 年底到1927年上半年,两湖农民运动迅猛发展,而广东农民运动却停滞不前。这一现象说明
A.上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热情 B.革命形势发展影响了农民运动
C.中国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D.国民革命的群众基础得以扩大
13. 1947年6月,为保障作战行动的后勒供给,中共中央筹备发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军用流通券”,背面的布告内容是,“本军奉命解放华东,军行所至,军民交易,一律使用本军军用流通券。”据此可知,党中央的这一举措
A.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 B.说明国民经济恢复任重道远
C表明国共战时合作关系破裂 D.导致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14. 下图为1949年前后中国民歌歌词云图。图中的变化
A.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B .有利于构建新的国家认同
C.表明“双白”方针推动了文化繁荣 D.反映出新旧文艺观念冲突
15. 1954年5月24日,世界和平理事会柏林特别会议召开,中国在这次会议上的发言稿(部分)如下表。作为中国外交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主要内容
第一条 着重指出日内瓦会议上两条道路的斗争,即我方的道路是和平的道路,而美方的道路是战争的道路
第二条 着重揭露美国在日内瓦会议中的两面派手法,即一面在会内进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谈判,另一西又在会外加紧进行法.关读判和组织东南亚军事侵略集团
第三条 着重宣传我方真诚感意和平协商解决亚洲问题,强调亚洲各国要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亙不侵犯、互不干沙内政、平等互意及和平类处的原则上建主亚洲各国人民的集体安全
A反映出中国外交始终以联合国为中心 B.体现出中国致力于维护亚非国家的团结
C.用于印证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揭示出建国初期中国外交的革命性特征
16. 20世纪80年代初起,广东和福建就被国家赋予了特殊政策,多年来,沿海地区在取消价格管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市场化融资.自由就业和土地有偿使用等方面都是先行一步,成为中国改革的试验区。这说明我国
A借助“一国两制”打造示范城市 B.沿海地区在国家战略中率先受益
C.地理位置决定地区的开放力度 D.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17.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对-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对一切神明持不同意见者.立即治罪。比如苏格拉底就以“慢神”和“蛊惑青年罪”被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缺乏宗教信仰基础 B.少数贵族独享民主
C.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D.公民缺乏参政热情
18. 居住权制度起源于古罗马查士丁尼皇帝的-道赦令。就居住权的本质而言,很难把它完全与用益权的关系割断。因为,居住权人有权出租房屋,这是用益的主要方式之一。不过,居住权更加强调其人身属性,这令其有一些不同于用益权的差异.例如居住权不因为人格减等和不行使而消灭,该权利由权利人终身享有。这表明居住权
A.确立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B.违背了自然法的精神要义
C.协调了帝国境内公民之间权益 D.暗含对用益权的适度限制
19. 某学者曾说:"美国制宪先贤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们通过罗协的方式,把启蒙时代思想家的睿智和北美殖民地的自治及制宪经验融会贯通,炮制出既有明确原则,又有具体条款;既可以操作,又富有弹性的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美国唯-的--部宪法。”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美国1787年宪法
A.具有实用主义政治倾向 B.条文体系的完备性
C.践行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D.权力运作的前瞻性
20. 英国的白耕农不是突然消失的,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与资金充裕的大型专业农场竞争。农业革命开始以后,小于25英亩的农场很难盈利。1815 年之后,农产品价格下滑,很多小农场主不得不卖掉田地。这客观上
A.推动英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B.利于新生产方式的扩展
C.促使英国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导致了农业社会的解体
21. 有根罗斯学者指出,“这场即将发生的革命不仅是由于仍然保留的平农奴利和等级制在社会关系中的不成熟性所决定的.而且是由于国家必须实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要水决定的。在城市和乡村、在上层和下层,日益尖锐的矛盾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该学者意在说明
A.十月革命是双重性质的革命 B.-战成为十月革命的催化剂
C.十月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22. 一些艺术家王张:文艺是个人主观精神的表现,强调文艺只表现潜意识、下意识。他们在绘画艺术上主张“纯形式”的构图力式,师完全白主的色彩马形式的构肉”,使读长的注意力跳过具象.凝聚幻象,去把握作品的抽象意义。该绘画流派
A.追求画面统一和谐 B.强调表达现实的准确性
C.注重集中表现自我 D.善于捕捉物体瞬间印象
23. 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力图把日本改造成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确保日术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1951年,美日签订了6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4年又签订了《共同防御协议》。美国为日本提供经济援助,加速对日本军事工业的扶植。这一变化基于
A.远东局势的变化 B.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C.美苏冷战的开始 D.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4.有学者认为,全球化的种种神话是媒体以及一些热衷 于领导世界的政治家们制造出来的谎言,今天大约有45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80%的人生活在贫困中,13亿人每天收人不到1美元,8亿人食不果腹。该学者意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B.并没有使全球均衡发展
C.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D.使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周朝“畿内之民,十家为保”。春秋战国,各诸侯采用“什伍制”,“五家为伍,伍为之长;什伍为里,里置有司”。商鞅变法实行“什伍连坐制”,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北宋王安石变法颁布的保甲法规定“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又为旗鼓变其耳目,或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之后保甲法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1076 年,各路“义勇.保甲民兵多达718万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地主武装。明清两代乡里制度基本上都经历了由里甲制度向保甲制度演进的过程。“里甲”与“保甲”“相似而实不同,里甲主于役,保甲主于卫”。而且,明清两朝的保甲已经在向“保”和“甲”两级机构发展,主要负责治安、户籍查报、人口迁移等。
-----摘編自韩永周《中国保甲制度的历史流变与利弊》
材料二
1928年,中共湖北省委颁布了《乡村苏维埃的组织决议案》划归成立行政小组,选举乡代表,赋予工农群众及一切劳动者以真正的民主权利。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鄂像皖边区在县、乡实行普选制,取消联保,赋予保甲以全新的思想内容。1941 年,《鄂豫边区行政公署组织条例》和《鄂豫边区县各級政府组织条例》规定:实行保甲自治,保长和甲长由选民选举产生,保甲长平均三个月改选-一次,并由所辖全体人民监督其工作,因而,“在保民大会上,从来不敢过问政治的老百姓,也敢选取他认为“可以’的人,作为自己的代表”。1949年2月,中共武汉市委讨论决定今后的工作总方针是“更加积极的、有重点的建立、加强与扩大在群众中的核心组织,团结各阶层....有计划地完成接管城市的各项工作,争取彻底解放”。 ---掮编自荣丽萍《新中国初期武汉城市居委会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 "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保甲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保甲自治的背景及意义。(13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蔗糖是糖的一种,主要从甘蔗中榨取得到。在公元1000年时,还很少有欧洲人知道蔗糖的存在:到1650年时,英格兰的贵族和富翁们变得嗜糖成癖,而蔗糖则频频现身于他们的药品、文学想象以及社会等级的炫耀过程中;最迟到1800年,在每一个英格兰人的日常饮食中,蔗糖已经成为一种必需虽然仍是价格不菲的稀缺品;到1900年时,蔗糖在英国人的日常饮食里提供了近1/5的热量。由于糖或者说是因对糖的需求而兴起的庞大市场一--百万非洲奴隶到达了新大陆....糖陆陆续续地把一批批不同族群的人们带到了夏威夷,而且至今还让人们在加勒比来四迁徙。甘蔗栽种与甘蔗经过机械或化学的转化而生成蔗糖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砍伐和榨取、蒸煮和结晶、榨汁间和甘蔗地之间的协调一致才建立起来的。由此上层需要悉心规划劳动安排,对待下层则施以铁的纪律。
-----摘编自[美]西敏斯《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阅读材料,围绕“糖与世界发展”自拟--个论题,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的阐述。
(12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883年,日本文部省公布了《农学校通则》.第二年又制定了《商学校通则》。以此为起点,日本开始大力发展近代职业教育。明治初年,文部省明确指出:尽管我国文明确有进步。然而这种科学知识与技能尚未渗透到普通民众中间,教育与劳动显然分开.农业及工业等各种事业大部分仍因袭陈规陋习;今天国家欲充实未来的实力。必须努力向民众子弟施以科学技术和实业一致并适当结合的教育。因此,当时的日本的大、中、小学都贯彻技术教育的方针。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小学设置手工科,中学设置实验科目:另一方面,在各级教育上,专设了实验学校,如初等教育开办实业补习学校、乙种实验学校等。中等投育开办实验中学,甲种实验学校等,高等教育则开办专科实验学校。
---摘编自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明治政府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政府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8 分)
2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50年代后期,苏印关系迅速升温,两国贸易额剧增,苏联还向印度提供了巨额经济援助。作为回应,美国也加大对印度的援助力度。肯尼迪执政后,更是希望将印度扶植为在亚洲遏制中国的主要国家。当时英国正力图向美国证明它是可靠的盟友,作为英联邦的领导国,英国必须极力避免英联邦成员国印度例向苏联。此前印度的国防装备仍以英制为主,但随着美苏影响力上升,印度领导人对英.国这一殖民宗主国“心理上的依赖逐渐下降”,印度的军购更多着眼于自身实际需求。1962 年,印度将从苏联购买米格- 21战斗机的消息被披露,立即引起英国的密切关注。英国认为英联邦成员“在决定之前应当提醒英国,而不是在决定之后通知”,“要避免给美国人造成我们没有尽力帮忙的印象”,于是立即向印度提出以英制“闪电”战斗机作为替代品。但由于性价比、技术转让等因素的影响,印度最后依然选择了购买苏式战机。
---摘编自刘恒《英国对 1962年苏印米格- 21战斗机交易的反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积极援助印度的各自目的。(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对印度援助的影响。(7 分)
29.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77年,万里担任安徽省第一书记,指出农业生产当中“最重要的生产力是人,是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没有人的积极性,一切无从谈起”,并亲赴小岗村调研指导工作。1978年 10 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万里公开提出对“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1980 年,万里调任中央担任副总理并分管农村工作,在1982年的农业书记会议上讲道:“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农村经济新局面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万里的推动下,1984年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1988 年万里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在万里的提议下,1992年全国人大修改了1982 年宪法,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写入了宪法当中。
--- 摘编自李云鹏《万里农村改革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里农村改革思想提出的背景。(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万里农村改革思想的特点。(6 分)
参考答案:
1-5BCCAD 6-10CBDCA 11-15DBABC 16-20BCDAB 21-24DCAB
25. (1)特点:历史悠久,且不断沿袭变革;服务于国家统治的需要;保甲制度管理范围较广,形式多样。(6 分)影响:有利于维护基层社会 秩序的稳定;提高了国家军事实力;减少了国家财政负担。(6 分)
(2)背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革命战争的需要;日本全面侵华;国民党实行反动统治。(6分)意义:有利于积蓄群众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为新中国成立和政权巩固奠定基础;为新中国的基层自治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经验教训;有利于人民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7 分,言之有理即可)
26.示例:
论题:蔗糖消费的普及反映了欧洲社会的发展。(2分)
闸述:中世纪,由于甘蔗产量小,加上欧洲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狭窄,所以当时糖是稀罕珍贵食品:只有少数贵族和精英家庭才能消费得起。15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洲际物种交流额繁.甘蔗在美洲大量种植。种植园经济的繁荣,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与发展,使得运往欧洲的蔗糖不断增加,蔗糖的消费量猛增,蔗糖成为普通家庭的日常食品。随着欧洲蔗糖消费的普及.欧洲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尤其是英国工业
革命开展后.蔗糖被英国工厂大量生产出来,也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进程。点糖生产的日益丰富,使蔗糖不再是欧洲社会上层特有的奢侈品,从而冲击了欧洲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8 分)
总之:蔗糖消费的日益普及,使欧洲乃至世界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反映了欧洲社会的发展进步。(2分)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7. (1)背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造成日本民族危机加深;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建立,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工业文明成果和科学技术传人日本:西方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日本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需要大量技术工人:明治政府的建立及明治维新的推行。(7 分,任答四点即可)
(2)特点:设置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注重制度或相应法规的制定;注重科学知识与技术向普通民众渗透;注重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主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增强国力;注重开设各类技术教育课程;注重建立实验学校体系等。(8分,任答四点
即可)
28.(1)苏联目的:发展与印度的关系,扩大苏联在亚洲的势力范围。(2分)美国目的:直接目的:遏制苏联在印度势力的扩张;遏制社会主义的威胁;遏制中国;拉拢印度并控制印度。(任答两点4分)根本目的: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2分)
(2)影响:激化了美苏对第三世界的争夺;使南亚地区局势复杂化;对不结盟运动造成一-定冲击;影响了英联邦国家的关系;既有利于印度的发展同时又使印度面临更大的压力等。(每点2分.三点得6分,四点7分,任答四点即可)
29.(1)背景;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长期落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形成;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序幕;万里担任安徽省第一书记及副
总理职务期间重视农村工作等。(9 分,任答四点即可)
(2)特点: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注意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改革农村基层管理体制;鼓励农村发展商品经济。(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