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7 17:4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中国历史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三国鼎立
州牧割据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兵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朝廷不得不借助地方力量,令各地州牧掌握兵权) 此后,州牧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各个割据势力彼此互相攻伐兼并,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在州牧割据的情况下,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朝政腐败
中央朝廷
社会底层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中央无力镇压,改刺史为州牧,统领地方军政大权
地方政府
军阀割据、烽火不休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社会经济萧条
壹·汉室衰微乱世起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āo]里行》
结合材料,说说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是怎样的?
当时割据势力中哪两个的实力最强?
贰·群雄割据分天下
吞并对手,统一北方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一、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朝廷衰弱、政局混乱,军阀割据
1.背景
2.交战双方
曹操和袁绍
(1)曹操
政治上:
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
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开垦耕种,发展农业生产
(2)袁绍
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傲慢轻敌

十万袁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袁军大败。
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只能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名骑兵逃回。
白马
黎阳
乌巢
延津
官渡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曹操
袁绍
袁军十一万
曹军不足两万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1、背景:军阀割据,长期混战
2、战役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VS袁绍
声东击西、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曹操 《短歌行其二》
一统天下
曹操乘胜追击,基本统一了北方。
三顾茅庐
刘备(161年-223年)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诸葛亮(181年-234年)
隆中对
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孙权(182年-252年)
周瑜(175年-210年)
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襄阳
江陵
乌林
夏口
樊口
柴桑
(襄樊)
(荆州)
(洪湖东北)
赤壁
(赤壁西北)
(九江西南)
(鄂州西)
(汉口一带)
刘备
孙权
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
刘军退却方向
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
曹军败退方向
主要战场
孙、刘联追击方向




(九江西南)
公元208年,曹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
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
曹操前往江陵。
刘备派诸葛亮前往联合孙权。
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
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1.背景
(1)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2.实力对比
曹军的兵力有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
3.经过
黄盖诈降、火烧赤壁
4.结果
曹操战败,败兵北撤
影响: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VS袁绍
赤壁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合作探究
分析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胜败原因。
赤壁之战-分析
在赤壁之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战败?
亮(诸葛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
——《三国志》
>
官兵来自北方,兵士疲惫,水土不服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
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张作耀《曹操传》
>
曹操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轻敌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两场战役的相同点?
(1)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2)胜利的一方都指挥得当、采用火攻。
失败一方都有指挥者骄傲轻敌的因素。
(3)都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pī)
三国鼎立
叁·三分天下谋统一



三国时期开始
三国鼎立
(1)曹魏:220年,洛阳,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三国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垦田面积最广,实力最强。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翻车
屯田
翻车
三国鼎立
(2)孙吴:229年,建业
①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②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造船
三国鼎立
(3)蜀汉:221年,成都
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蜀锦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畅销三国。
根据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评说
在京剧舞台上,曹操的脸谱一直是个代表奸臣的大白脸,或者说,曹操成了奸臣的代名词。你如何看待?
曹操虽有挟天子令诸侯、屠城等奸诈残忍行为,但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国家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曹操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袁 绍
曹 操
官渡
之战
曹 操
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形成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结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下列人物在三国时期中最先称帝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C
A
课堂练习
D
4、三国时,以今天南京作为都城是 ( )
A、东汉 B、魏 C、蜀 D、吴
5、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 )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6、 三国时,为开发我国西南地区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曹操 B、曹丕
C、诸葛亮 D、孙权
D
B
C
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示意图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