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7 18:1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关注对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学习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李星华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3、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
学习重点:
关注对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李星华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复习。
课时:第 2课时。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统编本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抒发了怀揣报国理想并为之奋斗的志向;《十六年前的回忆》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追忆了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不畏牺牲的光辉形象;《为人民服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共同的信念。四篇选文涵盖古今,有英雄个体,也有革命群体,充满浓烈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十六年前的回忆》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在残酷的白色恐怖环境下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法庭斗争、壮烈牺牲的过程。李大钊的形象描述得丰满、全面、逼真,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也更具史料价值。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时,这一教学内容正是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极好素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一要素在教材中从四年级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到五年级通过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再到本单元“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品质”,呈循序渐进的编排特点。语文要素之二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一要素在教材中也有着阶梯性的安排。从中年级的“收集资料”到高年级的“搜集资料”,更加强调有目的地挖掘资料;从六年级上册的“借助资料理解主要内容”,到六年级下册的“查阅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强调了资料要自主收集,因需选用,也强调了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要反复借助资料反观语言文字,逐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品质的体会。课前三分钟:(本单元学习的三首古诗)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借马言志表达了诗人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用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借竹子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备注让学生把握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阅读方法。
一、单元主题导入 1.非常精彩!落落大方!从唐代诗人李贺到明代诗人于谦再到清代诗人郑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句,但是他们都以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板书),正如我们的单元导语中文天祥的那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感受李大钊的人格魅力。 2.请大家快速浏览本节课学习目标。   (1)、关注对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学习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李星华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3)、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 请看本节课学习目标,自己读。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人物形象,了解到李大钊先生不仅是一个慈爱的父亲,更是一位英勇无畏的伟大的革命者。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默读课文,批画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李大钊先生的品格。请同学们准备好助学单根据互学和展学要求开始第一学程的学习。 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批画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李大钊先生的品格。 第一步: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批画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体会李大钊先生的品格。 第二步:互学要求组内交流批画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分好工为汇报展学做好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个体展,声音洪亮,表达清晰。 (2)各个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并对其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刚刚同学们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认识到了一位严厉又慈爱的父亲,认识了一位无私无畏忠于革命的革命先烈。现在让我们看一段视频资料。把目光聚焦 1927年的那个春天。(播放视频) 任务 1 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抓住本文重点,即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引导品味分析,入情入境。抓住关键词句,点拨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去与文本对话,感知人物,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预设答案: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人物的品格。抓住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联系上下文关键情节,关联文本中的复杂信息。(背景资料)揣摩、体会并表达人物内心及变化。(整个事件)有分析判断的语言能力。(迁移运用) 让我们走进第一学程的学习 师巡查学生互学,了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头正身直 肩平足安   展示倾听 播放相关视频,深化情感。
【第二学程】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  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也是李大钊同志的写照啊,现在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一名学生回答:我发现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出现了4月28日和开头形成了首尾呼应,通过首尾呼应的写法我们更能感受到女儿对父亲遇害这件事牢记在心,难以忘怀。  师:1927年 4月 28日,这一天带给女儿的是一生的影响啊。今天 90多年过去了,我们也没有忘记,这不仅是十六年前的女儿的回忆,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回忆,现在让我们把这份情感送进朗读,再读读开头和结尾。(课件出示学生读。)师:通过首尾呼应的写法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表达的中心也更加明确,文中类似这样前面埋下伏笔,后面再次出现,前后相互关联的句子还有很多,你发现了吗?请同学们准备好助学单根据互学和展学要求开启第二学程的学习吧!学习任务 2:默读课文,找出前后相互关联的句子,体会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默读课文,找出前后相互关联的句子,体会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 声音洪亮,有感情的朗读部分语句。 (2) 组长组织有序交流。汇总意见。为展学做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并评价。 (3)展示小组个人分工明确.    请讨论最激烈的奋进小组来展示你们的阅读成果。   同学们前后照应,使文章前有伏笔后有交代,前后相互照应。通过前后照应的写法我们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楚,对当时紧张局势的感受也更加深刻,而父亲义无反顾、坚贞不屈的革命形象也更显清晰完整了。那么老师想问了,李大钊先生的这种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源于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课件出示,指名读:23自然段,他的心......革命事业的信心。) 任务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通过引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立足语言文字,体会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丰富语言积累。 主问题2预设答案 1、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和第六段。 2、文中的第五自然段和第二十自然段。 3、第六自然段和第十三自然段。 学生在对比朗读中感受方法。
【第三学程】比照体验,拓展阅读 师:(音乐)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就是他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这是怎样的理想和信念让李大钊同志留下来,命悬一线却还是坚决的对妻子说(课件出示第 7自然段父亲的话,指名读)朋友对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北京的局势这么紧张,你趁现在赶紧离开,父亲还是说 (学生读: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妻子对他说,孩子们还小,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可怎么过啊?可是父亲还是说(学生读)正是这样的理想和信念让李大钊先生投身革命义无反顾,视死如归,正是这样的理想和信念让叶挺将军身陷牢笼却依然斗志昂扬,挥笔写下了《囚歌》。 学习任务3:请你读一读课本 75 页中的《囚歌》。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结合资料,读懂诗歌内容:(导学单) 第二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然后配乐齐读。 (课件)任务 3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通过资料了解《囚歌》的创作背景,深入的理解“理想和信念。 1941 年 1 月,作者 叶 挺 在 皖 南 事变 中 被 国 民 党 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囚禁于重 庆 中 美 特 种 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酷刑,仍坚贞不屈。 1942 年,他 在 被 囚 禁 的 重庆 渣 滓 洞 集 中 营楼 下 第 二 号 牢 房壁 上 写 下 了 这 首《囚歌》。 地下的烈火:比喻 全 国 人 民 愤 怒之火。活棺材:比喻反动统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头正身直  肩平足安
三、教学总结   同学们现在对理想和信念你有怎样的理解。  几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就是这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烽火岁月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英勇牺牲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而今疫情之下英雄逆行出征,英勇无畏,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多么可敬可叹,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往开来将这份理想和信念永存心中,代代传承。
四、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严厉  慈祥  李大钊      理想 无私无畏 忠于革命  信念 作业:1.搜集几个英雄故事,同学间进行分享。 2.做一份关于爱国主义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