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课《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课《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8-27 22:4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铃儿响叮当》教案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 “ ×× × | ×× × |
  ×× ×.× | × -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 × | ×× ×× | × -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 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三、 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
  歌谱(旋律谱)、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引入部分:
  师:在今天的新课开始之前,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我们看这幅图片上面是什么?生:鞭炮,师:那鞭炮一般在什么时候能用到呢?生:过年的时候,师:我们接着来欣赏第二幅图片,这是一家人在一起干什么?生:吃团圆饭,师:通过这两幅图片我们大概能知道,这是要快过春节了,那老师知道除了放鞭炮和吃美食外,还有一件更让同学们开心的事情,那就是领红包,出示红包图片,那是咱们中国欢度春节的习俗,在遥远的美国他们也会有比较重要的日子,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嘛?那有一首歌曲在这个节日里,就经常会用到,那么老师先给同学们弹一遍。
2、 初听歌曲说说歌曲歌词描绘的什么样的心情?
 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
  师示范,生跟唱。
  4/4
  5 - - - | 5 - - - |……
  板书:较小起伏的旋律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连贯、流畅的声音。]
  师:大家还记得冬天的寒风是什么样子吗?我们用声音来模仿。“WU”。
  4/4
  5 - - - | 5 - - - |……
  板书:起伏较大的旋律线。(粗线条)
3. 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歌词里面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 集体跟着伴奏演唱歌曲,老师纠正问题
5. 积极创编,为歌曲伴奏,分组合作,商量怎么来为歌曲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