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2022·湖南湘潭·八年级期末)提出“实业救国”口号,毅然回乡创办企业的清末状元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侯德榜 D.詹天佑
2.(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3.(2022·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近代中国,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屐
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宣读婚誓,携手同归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4.(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张謇被赞誉为“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当年,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了
A.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 C.大生纱厂 D.商务印书馆
5.(2022·湖南娄底·八年级期末)清代有一名状元不热衷于做官,而是辞官回乡办实业。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这位状元指出,“轻纺工业,不要忘记 ”。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A.李鸿章 B.张之洞 C.张謇 D.詹天佑
6.(2022·湖南娄底·八年级期末)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这位“状元实业家”是
A.张謇 B.邓世昌 C.荣宗敬 D.卢作孚
7.(2022·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变法图强
8.(2022·湖南娄底·八年级期末)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上述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B.近代新闻出版业发展
C.近代军事工业发展 D.近代教育事业发展
9.(2022·湖南常德·八年级期末)1931年,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已达32亿美元,开设洋行商店8000多家。到1936年帝国主义投资额更高达43亿美元,占整个中国工业资本的71.6%。这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封建主义的压迫
C.帝国主义的压迫 D.中国处于内战
10.(2022·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A.徐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B.一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
C.人们相见大多行握手鞠躬礼 D.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11.(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回顾历史张謇的“中国梦”是( )
A.民主共和 B.平均地权 C.变法图强 D.实业救国
12.(2022·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下表是八年级一班“历史学习园地”里展示的某人物简历,请你推断该人物是
1857年至1873年,就学于私塾,攻读四书五经
1894年,考中状元
1896年,筹办大生纱厂
1905年,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915年,专事实业、教育和慈善
A.李鸿章 B.荣德生 C.张謇 D.范旭东
13.(2022·湖南怀化·八年级期末)张謇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即买卖货物)之资,有倍蓰(即数倍)之利。”这反映出他主张( )
A.民主共和 B.师夷长技 C.维新变法 D.实业救国
14.(2022·湖南株洲·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5.(2022·湖南怀化·八年级期末)20世纪初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急需棉花原料自给,1917年筹备成立大丰盐垦公司作为原棉生产基地。大生纱厂这阶段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激励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一战中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6.(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请找出发展到达B点高峰的主要原因
A.清政府鼓励发展 B.辛亥革命扫除了障碍
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7.(2022·湖南·郴州市第五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图所示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A.新旧企业并存发展多元 B.企业主要分布沿江沿海
C.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较快 D.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
18.(2022·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袁世凯为慈禧太后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慈禧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不跪,还坐在慈禧太后的前面。这一事例从本质上说明了( )
A.慈禧太后的盲目自大 B.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19.(2022·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变化( )
A.通讯 B.习俗 C.交通 D.娱乐
20.(2022·湖南株洲·八年级期末)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反映了
A.民主政治确立 B.纺织技术改进
C.社会生活变迁 D.开埠范围扩大
21.(2022·湖南常德·八年级期末)民国以后,“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些变化体现了
A.婚姻自主意识增强 B.交通通讯新变化
C.休闲生活方式新变化 D.自由平等新风尚
22.(2022·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
23.(2022·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既有人身着长袍马褂,也有人西装革履,更多的是旗袍中山装;街道边既有传统中餐饭馆酒楼,也可以看到咖啡馆、西餐厅:有人称呼“先生“女士”,也有人口称“老爷”“少奶奶”,从这里可以看出,近代社会生活
A.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C.西方生活,已成主流 D.外国侵略,崇洋媚外
24.(2022·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中山装、握手礼、剪辫子、废止缠足等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现象应该出现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义和团运动之后
C.辛亥革命之后 D.新文化运动之后
25.(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这变化表明上海( )
A.观念开放,崇洋逐新 B.政治改良,革除陋习
C.全盘西化,倡导民主 D.洋布流行,土布淘汰
26.(2022·湖南怀化·八年级期末)取消”老爷”“大人”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中国近代社会出现的这些现象反映了( )
A.自由平等新风尚的流行 B.洋务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C.民国政府立法推动社会变革 D.儒家文化走向没落
27.(2022·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近代以来,邵阳人的服装发生很大变化。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邵阳的( )
A.发展体现在着装之上 B.不同时代审美观不同
C.服装是展现个性物品 D.制衣技术在不断进步
28.(2022·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下面是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这种变化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1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得益于外商来华投资的刺激
B.主要集中在纺织面粉等重工业部门
C.深受国际国内时局的影响
D.推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29.(2022·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
C.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30.(2022·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礼节上,有的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在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变迁中( )
A.民主平等普遍实现 B.顽固保守抗拒潮流
C.崇洋媚外追求新潮 D.新旧并行多元发展
31.(2022·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第一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已经轰轰烈烈,英、美、法等国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此时才在洋务企业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中,产生民族资本主义。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投资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一些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第三阶段: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
(4)第四阶段: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不少民族工业被迫迁入内地,在沦陷区或被日本“委托经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到沉重打击。
(5)第五阶段: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陷于绝境,纷纷倒闭。
有人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阶段都用一句诗来概括,请你将诗与各阶段相对应(填序号)。诗如下: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E、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3)(4)(5)
32.(2022·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命运多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1895年至1898年的不完全统计,这四年间新创办的民族企业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40多万元,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小浪潮。下表展示了主要民族企业。
企业名称 创办者 地点 时间
合义和丝厂 楼景晖 浙江萧山 1895年
张裕酿酒厂 张振勋 山东烟台 1895年
苏纶纱厂 陈润庠 江苏苏州 1896年
通久源纱厂 严信厚 浙江宁波 1896年
通益公纱厂 庞元济 浙江杭州 1897年
商务印书馆 夏粹芳等 上海 1897年
源昌碾米厂 祝大椿 上海 1898年
材料二: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国境,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部门结构、地区分布两方面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荣氏企业兴起的国内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归纳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和“陷入危机”的原因。
(3)史学家费正清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33.(2022·湖南·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末)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中国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国家
矿业 32家 英国
水电 19家 日本
纺织 16家 德国
食品 39家 俄国
机器造船 7家 美国
共计 113家 资金合计1.3亿元
材料二 清末状元张褰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列强能在中国开办大量企业得益于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该条约的签订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有何转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的救国主张。并分析推动张骞的企业在1914年至1919年快速发展的外因。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34.(2022·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变化图”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大幕开启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运动____________;19世纪末状元实业家____________创办大生纱厂,走上“____________”道路。
(2)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在图中的哪一阶段(写出序号)出现“短暂的春天”?出现“春天”的主要客观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如图
(3)图1、图2商标的名称分别与哪次日本侵华事变相关?商标图案的设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怎样的民族情感?
(4)据材料分析指出,中国走向富强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35.(2022·湖南·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当时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纺织市场留出了一个巨大空间。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
(1)介绍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张謇,列举你所知道的其他近代中国著名企业家。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原因。(提示:从外部环境、企业家个人能力、政府政策等方面回答)。
36.(2022·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农历甲午年,……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陈伟国编著《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材料二:荣宗敬和荣德生是荣氏企业创始人,因其当时在面粉业和棉纺业雄居首位,故有“面粉大王”、“棉纱大王”之称。追溯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可归结为“创办--发展--衰落--再发展”的轨迹,这一轨迹也印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我国1912-1921年民族企业名牌产品
行业 经营者 企业名称 地点
面粉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福新面粉公司 上海
酿酒 张振勋(华侨) 张裕酿酒公司 山东烟台
火柴 刘鸿生 鸿生火柴公司 江苏苏州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骞选择“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行动受到当时哪一思潮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判断荣氏家族企业开始发展是在哪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图片所示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的表格内容,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7.(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欲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三
行业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创办地点
面粉业 福新面粉公司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上海
火柴 鸿生火柴公司 刘鸿生 江苏苏州
酿酒 张裕酿酒公司 张弼士 山东烟台
图二:1912—1921年民族工业名牌产品表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洋务派为了“求富”而创办的民用工业。
(2)材料二中“大生纱厂”创办者是谁?根据材料二,说明该实业家创办“大生纱厂”的主要动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8.(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这是一种既富于贪婪的侵略性,又充满进取精神和生命力的东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张謇(1853~1926年)既是清末民初实业界举足轻重的巨擎,也是慈善界的头面人物。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张塞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善策”。然而随着张謇的大生集团在一战结束后由盛而衰,其慈善事业也深陷困境,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悲剧。
——摘编自虞和平《张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
材料三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生集团及其慈善事业“深陷困境”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黄金时代”阶段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并归纳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39.(2022·湖南益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纵横》1984年第3期
材料二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后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陪入生存危机。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主修筑京张铁路。西方工程师们抱着观望与嘲笑的态度,讥讽说:“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1909年10月2日,在以詹天佑为首的中国工程师与中国工人的努力下,京张铁路顺利通车,成为中国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自行筹款、独立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荣氏企业发展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你能得出哪些关于发展民族工业的启示
40.(2022·湖南怀化·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他们深感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自行设厂制造新式枪炮船舰的紧迫性,企图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达到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和应付外国侵略的双重目的。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起陆续开办了一批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官办工业又进一步带动了民间商人投资设厂,从而使中国开始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对中国工业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从此,列强以条约为“依据”,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企业,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雇用廉价的劳动力,而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到沉重的打击,直接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企业所依据的“条约”,并概括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次高潮的主要原因,并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1.(2022·湖南益阳·八年级期末)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装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平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来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摘编自孙燕家《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国》
材料四
——据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整理
材料五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亟图振兴”,“自强以图御侮”,清政府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该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强的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哪些变化?(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4)根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5)材料五中为“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运动中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孙被称为近代“状元实业家”的人。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益加剧。为挽救民族危亡,清末状元张謇毅然投身实业,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之后又在教育,交通等方面做出贡献。被誉为“状元实业家”。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不是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所以此题选A。
3.D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民国时期社会风尚变化的认识,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辩、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ABC三项都是民国初年移风易俗的表现,D项体现了缠足和用大人等称呼,属于旧习俗,本题选D。
4.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选项C符合题意;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创办的,A排除;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是由李鸿章发起的“官督商办企业”,B排除;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D排除。故选C。
5.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故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这位状元指出,“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C符合题意;李鸿章和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AB不符合题意;詹天佑是修建京张铁路的人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选项A符合题意;邓世昌是在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B排除;福新面粉公司成立于1912年12月19日,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立于上海,C排除;卢作孚被誉为“中国船王”,D排除。故选A。
7.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故C是张謇的“兴国之梦”,符合题意;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国之梦”,故A不符合题意;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B不符合题意;变法图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兴国之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故题干研究的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
9.C
【解析】根据题意内容可知,1931—1936年间,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占据中国工业资本的绝大部分,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由此可知中国民资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帝国主义的压迫,C项正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帝国主义,而非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内战,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民国政府采取措施推进社会习俗的近代化,其中之一是实行握手鞠躬礼,体现了平等自由的精神,故C符合题意;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入内,故A不符合题意;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故B不符合题意;《新青年》是1915年后的新刊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D项正确;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主张,排除A项;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所主张的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排除B项;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出身状元,开办大生纱厂、创立南通博物苑,此人正是状元实业家张謇。李鸿章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也曾创办过企业,但不是题干中的企业;荣德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他创办的企业是从一战期间开始的,与题干中的企业不符;范旭东1915年,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ABD人物与题干不符,故选C。
1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题干的“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体现的是张謇“实业救国”的主张,故D符合题意;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故A不符合题意;师夷长技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故B不符合题意;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有利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排除A;外国资本是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而非支持中国民族工业,排除B;C与史实不符,排除。
15.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故D正确;近代民族工业虽有洋务运动刺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有利于其发展政策、爱国人士“实业救国”口号的激励,但近代民族工业总体实力弱小,无法与外国资本主义抗衡,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故ABC错误。综上故选D。
16.D
【解析】考查学生读图识图及史实再现能力。观察曲线图,B点是第二次高峰,出现在1912年以后1919年之前,根据课本所学,该时期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D
【解析】依据题干示意图,可知1869年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轻工业占92%,重工业仅占8%,而到了1919年时轻工业占据87%,重工业仅占13%,据此得出这两个年份的数据都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工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轻工业发展较为迅速,重工业十分薄弱,D正确;ABC项所述在题干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B
【解析】根据题干“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可知,这一事件表明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B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说明慈禧太后盲目自大,排除A项;C项与材料内容的主旨相反,并且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在此前已经开始,排除C项;D项与题干“本质上说明”明显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图1反映的是“黄鹄”号轮船,图2反映的是火车,这说明了中国近代交通流域的变化,C项正确;图示反映的是交通工具,而不是通讯设施、习俗和娱乐内容,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0.C
【解析】依据题干“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反映了人们服饰的变化。结合课本所学,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C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人们服饰的变化,与ABD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
21.D
【解析】考查点:社会习俗的变化。解题思路:紧扣“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结合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回答。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民国政府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故D符合题意;婚姻自主意识增强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交通通讯新变化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休闲生活方式新变化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故选D。
22.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15年属于辛亥革命后,处于民国时期,旗袍、中山装等服装受人青睐;轮船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申报》创办于1982年的上海,报纸上报道的身穿中山装的男士照片在1915年的上海也是可以看到的;男人的辫子在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所以在1915年的上海是看不到的。故选D。
23.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极大变化,既有中国传统的东西,也有西方文明的传入,而且它们同时存在,互不矛盾,和谐相处,这就体现了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色,因此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4.C
【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握手礼,颁布剪辫易服、废除缠足等社会习俗,C项正确;AB项处于清朝统治时期,不符题意,排除;新文化运动时期握手礼等社会习俗已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5.A
【解析】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材料中的“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可知,材料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呈现出观念开放,崇洋逐新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政治改良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出了服饰的改变,不能扩大为全盘西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土布淘汰。排除D项。故选A项。
26.A
【解析】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民国政府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A项正确;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促使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排除B项;民国政府立法推动社会变革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儒家文化走向没落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7.A
【解析】据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法令包括剪发辫,禁缠足,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提倡穿西装和中山装等。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据此判断,服装的演变受到时代的影响,材料反映发展体现在着装之上,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不同时代审美观不同,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服装是展现个性物品,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制衣技术在不断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
28.C
【解析】材料反映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厂家数、资本数额、工人人数相比1913年都有较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1913-1920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原因是国际国内时局的影响,国内是主要是民国政府奖励实业,国际因素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C项正确;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A项;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主要集中在纺织面粉等轻工业部门,排除B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
29.C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题干反映了著名学者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可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辜鸿铭在英国读书,没有体现新式学堂,排除A;B只是题干的部分意思;重用辜鸿铭的是北洋政府,没有体现清政府,排除D。答案选C。
30.D
【解析】根据“在礼节上,有的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在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可得出近代社会生活中有旧有新,体现出新旧并行,土洋并存、多元发展的特征,D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项;顽固保守抗拒潮流并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当时国人崇洋媚外,排除C项。故选D项。
31.(1)B;(2)C;(3)A;(4)E;(5)D。
【解析】(1)根据材料,由“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已经轰轰烈烈,英、美、法等国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此时才在洋务企业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中,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对应。因此(1)B。
(2)根据材料,由“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投资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一些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相对应。因此(2)C
(3)根据材料,由“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相对应。因此(3)A
(4)根据材料,由“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不少民族工业被迫迁入内地,在沦陷区或被日本“委托经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到沉重打击”,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到沉重打击,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相对应。因此(4)E
(5)根据材料,由“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陷于绝境,纷纷倒闭”,可知民族工业陷于绝境,纷纷倒闭,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相对应。因此(5)D。
32.(1)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2)辛亥革命的推动;日本对民族企业的压榨;国民党发动内战。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他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艰难曲折,发展高潮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
【解析】(1)
根据材料一“企业名称”“地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2)
根据材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家族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荣氏企业兴起的国内原因是辛亥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国境”可知,荣氏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是日本对民族企业的压榨;根据材料“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可知,荣氏企业“陷入危机”的原因是国民党发动内战。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他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艰难曲折,发展高潮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所以,史学家费正清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33.(1)《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入为主。
(2)实业救国;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我们要保持民族独立。
【分析】(1)
1895年通过中日《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的特权,开创了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企业的先例;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入为主。
(2)
根据“其根本则在实业”得出实业救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以张骞的企业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在1914年至1919年快速发展的主要外因。
(3)
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中,说明只有民族独立,才能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健康发展。
34.(1) 洋务运动 张謇
实业救国
(2)3;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图1:九一八事变,图2:卢沟桥事变;反对帝国主义。
(4)实现国家独立。
【分析】(1)
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19世纪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2)
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即阶段3;主要客观原因是: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客观原因。
(3)
图1:根据“1931年注册”,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图2:根据“7.7”牌、1937年,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两个商标图案的设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情感。
(4)
综合材料可知,外国侵略是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走向富强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国家独立。
35.(1)荣宗敬、荣德生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
(2)民族企业家杰出的个人能力修养;宽松的外部环境;政府的政策支持等。
【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近代著名的企业家还包括荣宗敬、荣德生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
(2)根据“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当时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纺织市场留出了一个巨大空间”、“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等信息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原因主要是民族企业家杰出的个人能力修养;宽松的外部环境;政府的政策支持等。
36.(1)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分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可知,这体现出的原因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他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荣氏家族企业开始发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时期;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福新面粉公司、张裕酿酒公司、鸿生火柴公司、上海、山东烟台”可知,这体现出的特点是,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37.(1)积极作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或:求富);利于军事工业发展。(能答出这两层意思即可)
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任意一个)
(2)实业家:张謇
主要动机:实业救国;或发展民族经济;或抵御外国经济侵略。(任意一点)
(3)特点:发展艰难曲折行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上;
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
【分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可知,积极作用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实现求富,利于军事工业发展。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民用工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2)
根据所学可知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是“大生纱厂”创办者。依据材料二“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可知体现出创办“大生纱厂”的主要动机是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外国经济侵略。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依据图一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曲线图可知反映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依据图二1912-1921年民族工业名牌产品表可知,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薄弱;从创办地点来看,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地区。
38.(1)鸦片战争开放广州、上海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九江、汉口等。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面粉业、纺织业。轻工业为主;沿海和通商口岸;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解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可知,鸦片战争开放广州、上海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九江、汉口等,就体现了这一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然而随着张謇的大生集团在一战结束后由盛而衰,其慈善事业也深陷困境”可知,大生集团及其慈善事业“深陷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示意图可知,“黄金时代”阶段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面粉业、纺织业;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轻工业为主,沿海和通商口岸,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39.(1)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等多属于重工业;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主要属于轻工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帝国主义势力;战争因素。
(3)应当注重产业平衡,重工业、轻工业均衡发展;民族独立、社会稳定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独立自主和科技创新。(任意两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依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说明毛泽东认为发展张之洞创办多是重工业,重工业的发展不能忽略张之洞的贡献;张骞创办的多为轻工业,为轻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2)依据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后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影响了荣氏企业发展;“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陪入生存危机。”反映了战争(内战)影响了荣氏企业发展。
(3)依据前面的材料一中国工业的发展由重工业和轻工业,由此得出:工业发展应当注重产业平衡,重工业、轻工业均衡发展;从材料二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得出:民族独立、社会稳定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独立自主和科技创新。依据材料三詹天佑“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自行筹款、独立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得出: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独立自主和科技创新。
40.(1)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和应付外国侵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入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入为主。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曲折发展。
(4)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
【解析】(1)根据材料一“……企图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达到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和应付外国侵略的双重目的。”可得出洋务运动的目的: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和应付外国侵略。根据材料“因……官办工业又进一步带动了民间商人投资设厂,从而使中国开始走上工业化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洋务运动对中国工业产生的影响: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根据材料二“从此,列强以条约为‘依据’,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企业,……”所学知识,列强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企业所依据的“条约”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根据材料“……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雇用廉价的劳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入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入为主。
(3)根据材料三“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次高潮是在1912年——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通过材料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呈现曲折发展的特点。
(4)根据所学知识,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41.(1)运动:洋务运动;
根本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变化:影响了中国人的穿衣风格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
(3)变化:从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到不断重建文化自信;
原因:列强的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
(4)变化:20世纪以前,以自然科学为主;20世纪初,以社会科学为主。
原因:洋务运动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
(5)运动: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科学。
【分析】(1)
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行了洋务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
依据材料二“租界里中国人的时装打扮已变成”“洋货成为来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可得出列强的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变化是影响了中国人的穿衣风格和生活方式以及中国人的物质生活。
(3)
依据材料三“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可得出变化是从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到不断重建文化自信;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列强的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
(4)
依据材料四表格中“20世纪以前翻译书籍类型中自然科学占比75.3%”“20世纪初,社会科学占比是60.9%”可知是20世纪以前,以自然科学为主,20世纪初,以社会科学为主;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洋务运动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加深以及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
(5)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失败,促使国人开始思考文化的近代化。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