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 ( )
A.东晋 B.西晋 C.北魏 D.前秦
2.(2022·湖南·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七年级期末)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A.东汉 B.东晋 C.西晋 D.北魏
3.(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内迁的民族不包括( )
A.匈奴 B.鲜卑 C.羌族 D.朝鲜族
4.(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是指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5.(2022·湖南郴州·七年级期末)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移。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是在
A.战国大变革时期 B.秦末农民战争时期 C.西汉汉武帝时期 D.西晋八王之乱时期
6.(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关于西晋的建立时间、都城、人物,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266年,洛阳,司马炎 B.317年,建康,司马睿
C.263年,长安,司马懿 D.280年,洛阳,曹操
7.(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西晋末年,出现了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高潮,其发生的主要背景是
A.黄巾大起义 B.八王之乱 C.诸侯称霸 D.七国之乱
8.(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山戎,羯,羌,氐
C.匈奴,山戎,氐,羌,犬戎 D.匈奴,犬戎,羯,氐,羌
9.(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西晋时期发生的“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下列事件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的是( )
A.外戚宦官专政 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侯王 D.淝水之战爆发
10.(2022·湖南益阳·七年级期末)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11.(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你认为司马容于317年重建晋王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公元3世纪初 B.公元3世纪末
C.公元4世纪初 D.公元4世纪末
12.(2022·湖南·衡阳市第十五中学七年级期末)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B.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C.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
D.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败
13.(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 )
A.西周的灭亡 B.东周的灭亡 C.西晋的灭亡 D.东晋的灭亡
14.(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
A.世人崇尚文学 B.政府鼓励消费 C.世人金钱至上 D.朝廷打击商业
15.(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的是
A.曹魏
B.东吴
C.蜀汉
D.西晋
16.(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和“乱七八糟”这个成语相关的两个朝代分别是
A.西汉、东汉 B.西晋、西汉 C.西汉、东晋 D.西汉、西晋
17.(2022·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下图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面貌,它们能共同体现的信息主要是( )
A.文明起源 B.移风易俗 C.国家统一 D.民族交融
18.(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中原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沟通了中外文明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促进了江南开发
19.(2022·湖南常德·七年级期末)对下面两幅魏晋壁画(下图)解读合理的是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部边境汉人放牧图
A.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B.手工业生产飞速发展
C.牛耕技术开始出现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0.(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西晋是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在中国历史上只存在了50余年,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朝廷腐败 C.外戚宦官专权 D.五族纷纷内迁
参考答案:
1.B
【解析】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西晋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统一。之后的东晋和前秦并立,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东晋政权在南方。此后的北魏只是统一了黄河流域。所以答案为B项。
2.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八王之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惠帝时,在统治集团内部,八个诸侯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因此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内迁的民族不包括朝鲜族,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4.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3年魏灭蜀,266年 司马炎夺取魏国政权,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选项C符合题意;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A排除;司马昭是司马炎之父,B排除;司马睿建立东晋,D排除;故选C。
5.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晋八王之乱造成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往南方,人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D项正确;战国时期 、秦末农民战争时期 和西汉汉武帝时期均没有出现大规模人口迁徙现象,排除ABC项。故选D项。
6.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7.B
【解析】根据“西晋末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人口迁移的背景是八王之乱,B项正确;黄巾大起义是在东汉末年,排除A项;诸侯争霸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七国之乱是在西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解析】据所学知识,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揭、氐羌,在历史上合成“五胡”,故A项正确; 山戎是中国春秋时期北方草原的一支的少数民族。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 ,山戎是生活在燕山一带,以林中狩猎和放牧为主的游牧民族。排除BC项;犬戎所活动的陇西、陇东、陕北一带,直到赵王、秦皇、汉武的三度开边,方才逐步融入到华夏政治体的统辖之下。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侯王导致了八王之乱。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故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侯王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故C符合题意;外戚宦官专政是东汉晚期的腐败政治现象,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不断导致大量北人南迁,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A
【解析】根据材料“匈奴左贤王刘宣”“司马氏骨肉相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司马氏建立西晋后,皇族内部为了争夺皇位,爆发了“八王之乱”,即材料所述“司马氏骨肉相残”,A项正确;七国之乱是汉景帝时期刘氏皇族内部的一场叛乱,排除B项;牧野之战是商周之际的战争,排除C项;国人暴动是西周时期的平民暴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解析】根据“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可知,317年用世纪、年代表示是公元前4世纪初期,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12.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这是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D项符合题意;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这是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C项不符合题意;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这不是根本原因,B项不符合题意;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不是西晋灭亡的原因,A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武帝死后,他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西晋从此衰落。因此“八王之乱”加速了西晋的灭亡,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八王之乱”的重大影响,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西晋从此衰落。因此,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14.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表明因为“钱可以使人由危转安、甚至由死到活,可以决定贵贱、生死等”,所以“人人把钱看作是在世的神圣宝物,他们视钱亲如兄弟,并称之为‘孔方’兄”。因此,题干材料说明了当时世人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故选C项;题干涉及的是金钱至上,没有涉及世人崇尚文学、政府鼓励消费和朝廷打击商业,排除ABD项。
15.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于263年,灭蜀。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该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故D符合题意;曹魏被西晋取代,故排除A;东吴被西晋所灭,故排除B;蜀汉被魏所灭,故排除C。故本题选D。
16.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故和“乱七八糟”这个成语相关的两个朝代分别是西汉、西晋,D项正确;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晋惠帝是晋武帝的儿子,排除A、C项;汉景帝是西汉初年的皇帝,排除B项。故选D项。
17.D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裂、社会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战乱,民族融合趋势明显。图示中“羌侯”属于少数民族,汉人胡食和穿汉族少数民族贵族体现出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D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民族交融,文明起源、移风易俗和国家统一都与图中主旨不符合,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18.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中原产生的影响主要是促进了民族交融,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逐渐走向民族交融,B项正确;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明,排除A项;民族矛盾没有消除,排除C项;北方人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开发,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解析】根据材料“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北部边境汉人放牧图”可知,北方内迁少数民族学习汉人的耕耙,汉人学习少数民族的放牧,这体现了民族融合,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生产发展,排除B项;牛耕技术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江南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20.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A项正确;由此可知,对西晋“骤灭”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八王之乱”,因此,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东汉中后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外戚宦官专权,与题干“西晋”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