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阿拉伯帝国
1.(2022·湖南岳阳·九年级期末)中外历史上有许多惊人的巧合,当公元7世纪李氏父子建立繁盛强大的唐朝的时候,西亚出现了一个以宗教为纽带完成统一的大帝国,它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
2.(2022·湖南·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九年级期末)《阿拉伯通史>记载: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这里的“圣地”是指( )
A.雅典 B.罗马 C.麦加 D.开罗
3.(2022·湖南岳阳·九年级期末)每年7月初,穆斯林斋月节(即斋月里太阳落下后到升起前饮食)开始。与该节相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4.(2022·湖南湘西·九年级期末)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的是
A.埃及人 B.希腊人 C.阿拉伯人 D.美洲人
5.(2022·湖南湘西·九年级期末)下列作品中属于阿拉伯文学名著的是
A.《天方夜谭》 B.《医典》 C.《最后的晚餐》 D.《战争与和平》
6.(2022·湖南永州·九年级期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说,由于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应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下列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的是( )
A.古埃及人 B.古希腊人 C.阿拉伯人 D.古罗马人
7.(2022·湖南株洲·九年级期末)他们不但创造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还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上述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A.古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希腊人
8.(2022·湖南怀化·九年级期末)托尔斯泰说:“穆罕默德圣人,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下列事件中与穆罕默德有关的是( )
①创立伊斯兰教 ②622年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③著有《医学集成》一书 ④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2022·湖南永州·九年级期末)他创立了伊斯兰教,并把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阿拉伯民族联结成一个伟大的民族,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他是
A.穆罕默德 B.耶稣
C.乔达摩·悉达多 D.亚历山大
10.(2022·湖南怀化·九年级期末)某班举办“阿拉伯文化”主题班会。下列素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巴格达“智慧宫” B.阿拉伯数字
C.《医学集成》 D.《查士丁尼法典》
11.(2022·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12.(2022·湖南衡阳·九年级期末)它的信徒称为“穆斯林”,它的创立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它”是哪一宗教( )
A.道教 B.印度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13.(2022·湖南娄底·九年级期末)下列宗教中,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4.(2022·湖南永州·九年级期末)古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有( )
A.《掷铁饼者》、阿拉伯数字 B.《医学集成》、楔形文字
C.《天方夜谭》、象形文字 D.《医典》、阿拉伯数字
15.(2022·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他起初在麦加传教,后来带领信徒移居麦地那,继续传教并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奠定了后来阿拉伯国家结构的基础。他是( )
A.耶穌 B.穆罕默德 C.释迦牟尼 D.哈里发
16.(2022·湖南湘潭·九年级期末)进入8世纪中期,中国唐朝走向繁盛时,在西亚则出现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波斯帝国
17.(2022·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以下一组阿拉伯的文化成就,说明古代阿拉伯人( )
1.阿拉伯数字
2.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
3.把印度的棉花、食糖传到欧洲
4.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D.开创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18.(2022·湖南衡阳·九年级期末)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哈特著有《人类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排名》一书,穆罕默德排名居百位人物之首。这本书中有关穆罕默德的记述,你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A.创立了伊斯兰教
B.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
C.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D.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政权
19.(2022·湖南怀化·九年级期末)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等。这堂课探究的主题是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 C.欧洲封建国家 D.亚洲封建国家
20.(2022·湖南怀化·九年级期末)中东地区是现在世界上不太平静的一个地区,而这里的阿拉伯人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以下属于他们的文化的是:
①伊斯兰教 ②《天方夜谭》 ③发明阿拉伯数字 ④《医学集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2022·湖南衡阳·九年级期末)“帝国版图内的居民经过长期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民族,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信仰伊斯兰教。”该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2.(2022·湖南·株洲景炎学校九年级期末)《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材料主要表明阿拉伯
A.帝国横跨亚非 B.文化兼容并蓄
C.沟通东西商贸 D.文明独具特色
23.(2022·湖南衡阳·九年级期末)阿拉伯帝国时期,政府鼓励吸收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进而创造独特的阿拉伯文化。该帝国奉行了什么文化政策( )
A.开明 B.封闭 C.开放 D.保守
24.(2022·湖南怀化·九年级期末)“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这个“独特的民族”是( )
A.古代埃及 B.古印度 C.古代罗马 D.古代阿拉伯
25.(2022·湖南怀化·九年级期末)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中说:“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和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等诸海航路的船只,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材料中概述了世界古代史上三大帝国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B.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C.造成了各地区纷争不断 D.有利于三大宗教的发展
26.(2022·湖南岳阳·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三大宗教都诞生于亚洲 ②最先传入我国的是佛教
③目前国际通用的历法与佛教有关 ④佛教宣扬“忍耐顺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2022·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穆罕默德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是
A.犹太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28.(2022·湖南株洲·九年级期末)“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三大宗教是指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C.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D.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29.(2022·湖南株洲·九年级期末)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与阿拉伯人的口相关的史实是
A.编制了《医学集成》和《医典》 B.将中国的重大发明传入欧洲
C.创制了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D.利用宗教实现统一
30.(2022·湖南岳阳·九年级期末)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不仅是帝国的最高元首,也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这说明阿拉伯帝国的性质是( )
A.军事侵略性的帝国 B.政教合一的帝国 C.宗教色彩显著的帝国 D.奴隶制君主帝国
31.(2022·湖南岳阳·九年级期末)【变革、统一的号角】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6﹣7世纪,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变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人们期待统一,以求安定。
材料三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服务、社会保障水平得到快速提高,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我们成功的收回了香港、澳门,但台湾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祖国统一大业仍未完成。
(1)面对材料一的局势,日本是如何解决危机的?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面临哪些危机?解决危机的途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阿拉伯半岛由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请列举阿拉伯文化中有特色的两项。
(4)分析材料一中日本的改革和材料二中阿拉伯的统一,结合材料三和我国当今实际,谈谈我们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能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32.(2022·湖南怀化·九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写出图中文字及宗教的名称,图中史诗有何历史价值?
材料二:希腊文化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由于和东方文化的交流,希腊本身的特性和文化也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比如亚历山大也开始穿起了细软的衣服,同时他要求进贡者吻他脚下的尘土,这些只是东方专制君王采用的方式。
——(美)海斯等著《人类简史: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
(2)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说出亚历山大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圣德太子派出的遣隋使,及以后的遣唐使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层面极其广泛这是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加以吸收、融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日本自己的文字、制度、文学、艺术的时期。
——摘自陈钦庄等著《世界文明史简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的改革叫什么名称?这一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
材料四: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4)阿拉伯人创立了什么宗教?据材料分析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33.(2022·湖南湘潭·九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皆苦;苦的原因在于欲望,有欲望就会有行动,有行动就会造业(即通常所说的造孽);必须消灭一切欲望,达到不生不来的“涅槃”境界,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要达到“涅槃”必须修道。
材料二、信真主:则心存敬畏,能敬畏者,必能戒慎恐惧……信后世:则知其果报,能知后果者,必不敢为非 信前定:则知其命数,能知定分者,必能尽人事以待天命
材料三、……人生来就有原罪,此外还有违背上帝意志而犯种种“本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灵魂会因信仰而重生,并可得上帝的拯救而获永生,在上帝的国——天国里得永福。
请回答:
(1)这三则材料分别是哪种宗教的教义?
(2)这三种宗教有着相同的发展经历:最初被统治者打击压制,后来都被大力扶持,甚至被一些国家定为国教,那是因为这些教义中都有哪些共同之处可以被统治者所利用?
(3)有学者认为“欧洲的历史也是一部宗教史”,对欧洲产生最重要影响的是哪一种宗教?请说说这种宗教对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宗教是历史的产物,在当今世界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你是如何看待宗教信仰的
34.(2022·湖南衡阳·九年级期末)文明与暴力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暴力冲突是不同地区文明交流的形式之一,文明不是暴力的对立面,有时文明内也含有暴力的因素。自古以来人类不断突破自身生活的区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材料一: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
材料二:“条条大路通罗马。”英语意思是: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材料三: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欧洲人……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材料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在当时起到了什么进步作用?
(2)你怎么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
(3)根据材料三,概括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所起的作用。
(4)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依据材料四,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
35.(2022·湖南永州·九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希腊化各国的君主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贮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特色的新兴经济……
(1)写出材料一中“远征”事件的名称。根据材料分析“希腊化世界”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646 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废止私有土地、部民,实行公地公民制,皇室贵族、地方贵族的部民和屯仓、田庄,均收归国有;确定中 央、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
(2)材料二中所说的改革是指什么改革 分析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是他们路途中的常伴,那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奔波往返”者是什么人?并列举出他们“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例子。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文明交往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使阿拉伯人空前团结,士气高昂,如潮水舨涌出半岛。穆斯林军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兵锋直抵中国唐朝边境,建立阿拉伯帝国。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因此唐朝的时候,西亚出现了一个以宗教为纽带完成统一的大帝国是阿拉伯帝国。选项C符合题意;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是公元前4世纪建立的,处在欧洲;奥斯曼土耳其是1299年建立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C
【解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622年他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带兵攻打麦加,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伊斯兰教的信徒称穆斯林。因此选C。
3.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典型建筑是麦加清真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集录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B项正确;佛教、基督教、道教与穆斯林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4.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古代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5.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言语优美,是阿拉伯文学名著,A项正确;《医典》是阿拉伯人医学著作,排除B项;《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所创作,排除C项;《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阿拉伯人奔波于亚欧大陆之间,把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传到了欧洲。他们把阿拉伯的天文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带到了中国。因而阿拉伯人被称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C项正确;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古罗马人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称号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7.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他们不但创造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还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B项符合题意;古印度人创立佛教,排除A项;古巴比伦人,与《汉谟拉比法典》相关,排除C项;古希腊人与西方文明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由于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穆罕默德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这是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因此与穆罕默德有关的是①②④。B项正确;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9.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穆罕默德阐述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故A符合题意;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故B不符合题意;乔达摩 悉达多是佛教创始人,故C不符合题意;亚历山大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后,编成了《查士丁尼法典》,与阿拉伯文化无关,选项D不符合“阿拉伯文化”主题班会素材;而选项A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选项BC都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因此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选项D,故选D。
11.C
【解析】根据“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可知,这是对伊斯兰教的描述。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真主”安拉,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D
【解析】根据题干中“穆斯林”“阿拉伯半岛”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其信徒被称为“穆斯林”,并且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到促进作用,D项正确;道教、印度教、佛教均与“穆斯林”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3.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穆罕默德利用伊斯兰教的宣传,最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因此,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伊斯兰教。故C符合题意;佛教源于古代印度,与阿拉伯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地区,与阿拉伯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阿拉伯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D
【解析】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我们常说的“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古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有《医典》、阿拉伯数字,故D项正确;《掷铁饼者》是古希腊的文就,楔形文字是古代西亚的古老文字,古代阿拉伯的文字属于拼音文字体系,排除ABC。故选D项。
15.B
【解析】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提出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其经典教义是《古兰经》,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反映了阿拉伯人渴望实现统一;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由于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B项正确;A项与基督教有关,C项与印度佛教有关,排除AC项;材料涉及的是穆罕默德,不是哈里发,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默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他的继承者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到入8世纪,将默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A项正确;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波斯帝与题干信息8世纪时间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7.A
【解析】由材料可知,阿拉伯人传播阿拉伯数字、中国的三大发明、印度的棉花和食糖,将古希腊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阿拉伯本土文化,没有涉及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没有涉及东西方贸易通道,排除BCD。故选A项。
18.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政权,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任者继续扩张,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19.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孝德天皇主持发起了大化改新,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伊斯兰教都出现于封建时期的亚洲,所以探究的主题应该是亚洲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大化改新和伊斯兰教等不是出现在上古时期,排除AB项;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伊斯兰教都与欧洲国家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0.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是世界文明的构成之一,它的文明有,宗教方面是伊斯兰教,文学方面是《天方夜谭》,医学方面是《医学集成》,故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古印度人发明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传到西方,进而传遍世界,故③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的ABC三项。故选D项。
21.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选项D符合题意;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公元前4世纪建立亚历山大帝国,A排除;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B排除;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C排除。故选D。
22.C
【解析】依据题干“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巴格达是阿拉伯国家的城市。巴格达市场从中国运来瓷器等商品;从印度和马来群岛等香料等商品,是来自东方的商品;……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是来自西方的商品。反映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C正确;ABD与题干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
23.C
【解析】根据材料“政府鼓励吸收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进而创造独特的阿拉伯文化”可知,阿拉伯帝国奉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从而创造了独特的文化,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明政策体现在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等,而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时期实行的开放政策,而不是开明政策,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吸收外来文化并创造独特的文化,体现了其实行的开放政策而不是实行封闭政策,B项错误;阿拉伯帝国实行开放政策,吸收外来文化并创造独特的文化,而不是实行保守政策,D项错误。
24.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这个“独特的民族”是古代阿拉伯。穆罕默德利用伊斯兰教统一阿拉伯民族后,其后人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阿拉伯人又是东西方文明的使者,他们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传入西方。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5.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但也许……商队……船只,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这是说,在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方面,商队和船只比征服更重要,但也肯定了征服起到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题干是说征服在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方面的作用,BCD均不符合这个角度,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他们分别诞生于亚洲的印度、巴勒斯塔地区和阿拉伯半岛的麦加,所以世界三大宗教都诞生于亚洲;佛教在西汉时传入我国,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创立时间较迟,分别是1是和7世纪初,所以最先传入我国的是佛教;佛教的教义是宣扬“忍耐顺从”“众生平等”;①②④说法正确,B项正确;目前国际通用的历法是公元纪年,与基督教有关,③说法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27.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穆罕默德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D项正确;犹太教与题干描述的宗教不符,排除A项;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排除B项;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排除C项。故选D项。
28.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佛教诞生于亚洲的古印度;基督教诞生于亚洲的巴勒斯坦一带;伊斯兰教诞生于亚洲的阿拉伯半岛,故选C。
29.B
【解析】“阿拉伯人的口”指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重大发明传入欧洲,B项正确;编制了《医学集成》和《医典》,体现了阿拉伯人的医学成就,无法体现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排除A项;C项反映的是阿拉伯人的创新,不能体现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排除;D项与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无关,排除。故选B项。
30.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阿拉伯帝国实行怎样的统治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题干强调了“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反映阿拉伯帝国统治的特点是政权与教权合一,因而阿拉伯帝国的性质是政教合一的帝国。B符合题意, AC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项。
31.(1)开展大化改新。推动日本社会转型,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危机:部落间相互仇杀,信仰不统一盛行多神崇拜。途径:创立伊斯兰教,建立阿拉伯国家。
(3)《一千零一夜》。麦加清真寺。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国情等。
【解析】(1)
材料“6-7世纪,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
由材料“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可知,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面临的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部落间相互仇杀;信仰不统一,盛行多神崇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雏形由此诞生。630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因此,穆罕默德解决阿拉伯半岛危机的途径是创立伊斯兰教,建立阿拉伯国家。
(3)
文学方面,以《一千零一夜》为代表。建筑方面,以麦加清真寺为代表。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我们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国情等。
32.(1)象形文字;佛教;《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2)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3)大化改新。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伊斯兰教;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角色。
【分析】(1)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人物是释迦牟尼,他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佛教;《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2)
根据材料腊文化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由于和东方文化的交流,希腊本身的特性和文化也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比如亚历山大也开始穿起了细软的衣服,同时他要求进贡者吻他脚下的尘土,这些只是东方专制君王采用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3)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 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于7世纪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根据材料“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角色。
33.(1)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2)教人相信命运,忍耐服从,放弃抗争。
(3)基督教。影响:阻碍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发展。(意思相近亦可)
(4)正常的宗教信仰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自由的;但是对于反人类的邪教我们应当积极的抑制,不受其侵害。
【解析】(1)
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消灭一切欲望”等反映是佛教的教义;材料二“信真主”反映是伊斯兰教的教义;材料三“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反映是基督教教义。
(2)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三种宗教有着相同的发展经历:最初被统治者打击压制,后来都被大力扶持,甚至被一些国家定为国教,这是因为这些教义中都有教人相信命运,忍耐服从,放弃抗争的共同之处,可以被统治者所利用。
(3)
根据材料“欧洲的历史也是一部宗教史”,对欧洲产生最重要影响的是基督教。中古欧洲社会思想上,基督教会控制人们思想,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阻碍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发展。
(4)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正常的宗教信仰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自由的;但是对于反人类的邪教我们应当积极的抑制,不受其侵害。
34.(1)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2)①古罗马是欧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②古罗马的交通十分发达;③人生成功的路不只一条;④做一件事方法多种多样。
(3)促进了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产生和思想的进步,导致文艺复兴的到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4)对等的、平等的、多元的、多向的;要坚持改革开放,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互学互鉴,取长补短,不断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故答案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2)根据所学可知,“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有多种理解,如古罗马是欧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罗马的交通十分发达;人生成功的路不只一条;做一件事方法多种多样等。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可得出,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促进了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产生和思想的进步,导致文艺复兴的到来。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所起的作用是,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中“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的信息可知,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对等的、平等的、多元的、多向的。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四“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我们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坚守民族文化特色,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使之代代相传,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等。
35.(1)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各国的君主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储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特色的新兴经济。
(2)大话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阿拉伯人;阿拉伯数字的传播,或者中国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等。
(4)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对自己文明的自尊、欣赏;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宽容、乃至欣赏;抱着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广阔胸襟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的“远征”是亚历山大东征。根据材料一“希腊化各国的君主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贮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特色的新兴经济……”可得出希腊化各国的君主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储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特色的新兴经济。
(2)根据材料二“646 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结合所学知识,这次改革是日本的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根据所学知识,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根据材料三“那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结合所学知识,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根据所学知识,阿拉伯人“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例子有,阿拉伯数字,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等。
(4)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对自己文明的自尊、欣赏;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宽容、乃至欣赏;抱着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广阔胸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