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内战爆发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内战爆发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8 08:5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3 内战爆发
1.(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抗日战争结束后,饱受战火蹂躏的民众渴望和平的愿望。但是蒋介石违背民意,悍然发动内战。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国民党进攻华东解放区 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国民党进攻陕北解放区 D.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
2.(2022·湖南株洲·八年级期末)“倭寇投降……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电文中“陪都”是指(  )
A.南京 B.北平 C.上海 D.重庆
3.(2022·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4.(2022·湖南湘潭·八年级期末)1945年8月,人们的目光聚焦重庆。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
A.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C.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D.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
5.(2022·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填写( )
A.假意和谈为内战 B.一心一意谋发展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俩党合作共为民
6.(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于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诗歌的事件是( )
A.井冈山会师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挺进大别山
7.(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有人认为,毛泽东真是去赴“鸿门宴”,蒋介石这么做是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这个观点叙述的是( )
A.百团大战 B.“双十协定” C.西安谈判 D.重庆谈判
8.(2022·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下图这则新闻最有可能发表于
A.“双十协定”签署后 B.蒋介石发动内战前
C.国共第二次合作前 D.党中央转战陕北后
9.(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 C.皖南事变 D.北平和谈
10.(2022·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上海 B.武汉 C.南京 D.重庆
11.(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合作成立国民政府 B.实现合作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12.(2022·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争取和平,要民主”
13.(2022·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这是一次胆识的较量,这是一场注定没有诚意的谈判,然而却让中国人见证了毛泽东“弥天大勇”和“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气魄,这里的“较量”和“谈判”是指1945年的( )
A.南京谈判 B.重庆谈判 C.西安谈判 D.北平谈判
14.(2022·湖南怀化·八年级期末)假如你是某部电影中毛泽东的扮演者,在拍摄下图所示画面时你选择的台词是
A.“星星之火可以原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
15.(2022·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
A.西安 B.重庆
C.上海 D.北平
16.(2022·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
A.解决革命的方向和道路问题
B.讨论停战问题
C.消灭国民党反动派
D.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17.(2022·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A.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重庆谈判体现了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
C.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8.(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发动武昌起义 B.领导南昌起义 C.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D.发动秋收起义
19.(2022·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开始了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其进攻的主要目标是
①陕北解放区 ②中原解放区 ③山东解放区 ④东北解放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022·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李德胜是毛泽东于1947年到1948年期间使用的化名,谐音是“离得胜”,意为“离开延安,取得胜利”。与李德胜这一别名相关的史事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中原 C.皖南事变 D.红军长征
21.(2022·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国共和谈”是指( )
A.国民党一大 B.红军改编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谈
22.(2022·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上述文件内容可能出自于
A.中共七大 B.国民党一大 C.重庆谈判 D.中共一大
23.(2022·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如图为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面商国家大计时的合影。两人这次会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4.(2022·湖南怀化·八年级期末)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的大小进攻共计4365次,累计使用兵力达270万人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77处。这表明
A.国民党肆意破坏“双十协定”
B.国民党已经发动全面内战
C.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明显占据优势
D.解放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25.(2022·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21年9月26日致电朱立伦,祝贺其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期望两党登高望远,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守民族大义,勤力合作,为同胞谋福祉,为台海谋和平,为国家谋统一,为民族谋复兴。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谁?
(2)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是什么?
(3)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哪里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4)从国共两党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6.(2022·湖南娄底·八年级期末)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片与中国近代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请问,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什么?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打响第一枪……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2)材料二中涉及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哪两次起义?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毛泽东等人开辟一条怎样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 长征》
(3)材料三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远征”途中对中国共产党最具转折意义的会议是哪一次?
材料四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 !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件历史大事?毛泽东赴重庆最终与国民党取得了哪一重大成果?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参考答案:
1.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内战开始爆发,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倭寇投降”指的是日本投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是重庆,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电邀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故选D。
3.A
【解析】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从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时间,1945年,地点,重庆。结合课本所学,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毛泽东是为了实现全国人民的团结民主,和平建国的愿望而去重庆同蒋介石谈判的。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内战烽火。
5.A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而蒋介石的内战方针已定,但其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就绪,于是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双方最终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但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始终没有被承认,故A项正确;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谈判并非为了国家发展,而是为了拖延时间做好内战的准备,故排除B项;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并非是真心谋和平,而是假和平真内战,故排除C项;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谈判并非是寻求两党合作,而是一种假和平的阴谋,故排除D项。
6.C
【解析】根据“双十协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双十协定》是在重庆谈判中确定的,C项正确;井冈山会师、西安事变和挺进大别山中没有订立《双十协定》,排除ABD项。故选C项。
7.D
【解析】据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即重庆谈判,D项正确;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组织发动了百团大战,A项排除;在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B项排除;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发动西安事变,C项排除。故选D。
8.B
【解析】根据图中新闻的内容“毛泽东同志抵渝”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新闻报道的是1945年8月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去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蒋介石在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故B项正确;1945年 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与材料不符,故排除A项;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在1937年,不符合材料,故排除C项;党中央转战陕北是在1947年,故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说明材料为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家大计,即重庆谈判,A项正确;西安事变是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发动的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排除B项;皖南事变 是1941年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表现,排除C项;北平和谈发生在1949年渡江战役前,与题干中的时间和地点均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解析】1945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11.C
【解析】依据“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国内人民渴望重建家园,希望实现国内和平民主,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也正是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努力争取国内民主和平,C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为了合作成立国民政府,A排除;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共同抗日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B排除;抗战胜利后准备发动内战的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D排除。故选C。
12.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可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要和平,争民主”,故D符合题意;“驱除耻虏,恢复中华”与辛亥革命相关,故A不符合题意;“打倒列强,铲除军阀”与北伐战争相关,故B不符合题意;“还我河山,守土抗战”与抗日战争相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4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另一个是想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加在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故B项正确;南京谈判指1946年5月3日,以周恩来副主席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来到南京,与国民党代表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谈判,排除A项;西安谈判是1936年西安事变后,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代表到西安谈判,和平处理西安事变,排除C项;北平和平谈判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团于1949年4月在北平进行的停火谈判,排除D项;故选B。
14.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民主,毛泽东于1945年参加重庆谈判,图片是毛泽东乘坐的飞机抵达重庆时候,下飞机的情境,故D符合题意;“星星之火可以原”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八七会议提出,排除B;“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解放战争时期提出,排除C;故选D。
15.B
【解析】由“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可知是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6.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故D符合题意;解决革命的方向和道路问题、讨论停战问题、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7.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事实指的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故C属于历史事实,符合题意;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说法错误,不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评价。重庆谈判体现了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思想、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都属于历史观点,排除BD。故选C。
18.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在全面进攻解放区战略失败后,集结重兵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面对优势之敌,党中央毛泽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暂时放弃延安,转战陕北,体现毛泽东“灵活性”,C项正确;发动武昌起义的是孙中山,排除A项;领导南昌起义的是周恩来,排除B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以秋收起义后建立井冈山根据地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解析】根据材料“开始了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3月 ,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①③正确,A项正确;1946年,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②错误;东北解放区属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④错误,排除含有②或者④的组合B、C、D三项。故选A项。
20.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毛泽东转战陕北,毛泽东化名李德胜,谐音是“离得胜”,意为“离开延安,取得胜利”,体现了必胜的信念,A项正确;刘邓大军挺进中原,1941年 皖南事变,1934年到1936年红军长征,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1.C
【解析】据材料“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围绕建立什么样的国家问题,国共举行了重庆谈判,C项正确;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排除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根据协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949年4月北平和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2.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筹备和平建国的会议是重庆谈判,C正确;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的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排除;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B排除;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排除。故选C。
2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故两人这次会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D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发生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上,排除A;西方事变和平解决发生在1936年,排除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发生在1937年,排除C。故选D。
24.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经过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宣布和平建国的方针,但是题干反映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多次进攻,可见国民党坚持内战方针,肆意破坏《双十协定》,A正确;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始于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与题干时间不符,B排除;题干所述现象涉及全面内战爆发之前,而且也没有体现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C排除;题干反映了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军队就频繁进攻解放区,但未体现解放区军民的作战方针,D排除。故选A。
25.(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周恩来。
(2)西安事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3)重庆。
(4)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国共两党合则国兴,国共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解析】(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4)
根据题干涉及国共两党分合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国共两党合则国兴,国共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26.(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或中共一大召开;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或井冈山道路。
(3)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4)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
(5)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敢于纠错,以人民利益为重,有担当,负责任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问题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故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
问题一:根据材料二信息“讲起八一历史长,……打响第一枪……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一般指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了秋收起义。故材料二中涉及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起义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毛泽东等人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
(3)
问题一:根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远征”指的是红军长征。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远征”途中对中国共产党最具转折意义的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做关的转折点。
(4)
根据材料四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故问题一:材料四反映的是历史大事是重庆谈判。问题二:毛泽东赴重庆最终与国民党取得的重大成果是签署《双十协定》。
(5)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认为共产党人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敢于纠错,以人民利益为重,有担当,负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