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衰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7 21:4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3 东汉的兴衰
1.(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下列表述中,不是出现在东汉后期的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外戚和宦官替专权
C.农民起义的爆发 D.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3.(2022·湖南郴州·七年级期末)某校初一学生小华在学完一节历史课后,做了这样的笔记: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据此判断,小华学习的内容是
A.西汉的历史 B.东汉的历史 C.西晋的历史 D.东晋的历史
4.(2022·湖南湘西·七年级期末)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6.(2022·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与西汉相比,东汉末年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 )
A.是农民起义后建立的封建王朝 B.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
C.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7.(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如图历史漫画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某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是()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8.(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外戚梁翼(他妹妹是汉顺帝皇后)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这段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西汉时皇帝早逝
B.西汉时幼主即位
C.东汉时宦官得宠
D.东汉时外戚专权
9.(2022·湖南常德·七年级期末)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下列选项与其无关的是
A.皇帝年纪太小 B.王莽施政的危害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0.(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线索归纳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小英同学在学习“东汉的兴衰”一课后,制作了如下知识卡片,其中空白处应填写
东汉兴哀 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 兴盛:“光武中兴” 衰败:外戚宦官专权 瓦解:________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
11.(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公元 26 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12.(2022·湖南湘西·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些统治者在位期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下列繁荣局面中,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光武中兴”
13.(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王明同学在对某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进行探究学习时,在笔记中写有这样一段话:“他重建汉王朝,定都洛阳,裁并机构,加强吏治,六次下诏释放奴婢,恢复三十税一制,减轻农民负担,以‘柔术’治天下,使社会出现光武中兴局面”。笔记中的“他”是
A.项羽 B.刘邦 C.刘彻 D.刘秀
14.(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根据历史朝代顺序,以下《三字经》中的内容所涉及的朝代按照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③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④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15.(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16.(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
17.(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光武中兴局面 B.外戚宦官专权
C.三国鼎立局面 D.八王之乱局面
18.(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下图是东汉豪强墓葬中出土的宅院模型,大多有围墙、角楼、望楼、飞桥等防卫建筑,这一定程度上见证了( )
A.豪强大族占有大量土地的事实 B.豪强大族拥有私人武装的事实
C.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引发社会动乱 D.豪强大族与朝廷官员的争权夺利
19.(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任用贪官污吏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外威和宦官交替专权
D.诸侯割据势力强大
20.(2022·湖南·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七年级期末)184年,东汉末年爆发了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是( )
A.陈胜 B.项羽 C.刘秀 D.张角
21.(2022·湖南·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七年级期末)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诸侯王势力谋反中央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D.黄巾起义
22.(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对下图所反映东汉末期历史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3.(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近年来电视上流行许多“穿越剧”,假如我们穿越到东汉,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光武中兴 B.外戚专权 C.黄巾起义 D.卫温到达夷洲
24.(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王朝的兴衰更普 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观象。如下思维导图反映的王朝是( )
A.夏 B.西周 C.秦 朝 D.东汉
25.(2022·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写道:“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作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 )
A.光武中兴 B.黄巾起义 C.宦官专权 D.外戚专政
26.(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是指东汉( )
A.保守派和改革派的争斗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27.(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A.人口南迁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光武中兴”,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排除A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排除C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最鼎盛的治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后期,由于外戚和宦官专权,导致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由此可知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3.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光武中兴的局面出现在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出现在东汉中期以后,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后期,所以小华学习的是东汉的历史,B项正确;西汉、西晋、东晋均与题干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4.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B符合题意;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文帝、景帝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均与题干“刘秀”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6.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东汉后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逐渐形成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B项正确;“农民起义后建立的封建王朝”不是东汉突出的特点,西汉建立前也是经历了农民起义,排除A项;东汉比西汉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并不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西汉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解析】根据材料漫画可得,东汉后期,外戚、宦官的权力起伏消长,成为了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记后,一般有皇太后主持朝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诸侯的势力,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权力争夺的局面,而不是社会稳定的局面,排除B项;材料不仅体现“太后”,而且还有“宦官”争夺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解析】结合题文“外戚”,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D项符合题意;西汉时皇帝早逝和西汉时幼主即位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和B项不符合题意;题文没有反映出东汉时宦官得宠,故C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应选D。
9.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可知与题干材料其无关的是“王莽施政的危害”。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东汉史实相符,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刘秀称帝,东汉建立,后来“光武中兴”,国势昌盛,经过外戚宦官专权,逐渐衰败,184年,黄巾起义,东汉统治瓦解,C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和 刘邦、项羽起义均在秦朝,八王之乱在西晋,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1.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2.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D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A项;“开元盛世”、“贞观之治”都是出现在唐朝,排除BC项。故选D项。
1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选项D符合题意;项羽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推翻秦朝,A排除;刘邦是西汉开国皇帝,B排除;刘彻是西汉武帝,C排除;故选D。
14.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 ②是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周武王建立周朝;③是25年刘秀建立东汉。④是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故按照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④③。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15.D
【解析】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势力膨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D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
16.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外戚和宦官专权导致东汉的衰亡,故选B;百家争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民族政权并立是在宋辽时期,排除C;藩镇割据是在唐朝末年,排除D。
17.B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小且寿命较短,皇帝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外戚掌握;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为夺回权力,又导致宦官专权,故B正确;光武帝是东汉的首位皇帝,故A不符题意;“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灭亡后出现的,材料未涉及,C错误;“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D错误。
18.B
【解析】根据材料“东汉豪强墓葬中出土的宅院模型,大多有围墙、角楼、望楼、飞桥等防卫建筑”可知从出土的这些设施可知,东汉豪强拥有私人武装,故B正确;通过墓葬出土的宅院模型可知,东汉豪强拥有私人武装,无法体现占有大量土地,故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东汉豪强拥有私人武装,无法体现农民起的义情况,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豪强与官员争权夺利,故D错误。
19.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所以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的主要原因是外威和宦官交替专权,答案选C。
20.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在张角领导下,爆发了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故D符合题意;陈胜、项羽均是秦末起义领袖,故AB不符合题意;刘秀建立东汉,C排除。故选择D。
21.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不是由于皇帝年幼直接导致的后果,排除。故选择B。
22.D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中“重用外戚”“外戚专权”“依赖宦官”“宦官专权”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D项正确;材料没体现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社会局面比较安定,排除AB项;图片体现母后主政,但皇帝并不是无权,排除C项。故选D项。
23.D
【解析】依据题干“东汉”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创造的盛世,A项不符合题意;外戚专权是东汉后期的社会现象,B项不符合题意;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C项不符合题意;卫温到达夷洲是三国时期的事件,D项符合题意;故选D。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东汉”,结合东汉时期的历史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分析法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在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排除属于东汉时期的历史的内容,找到不是东汉时期的内容,即为正确答案。
24.D
【解析】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未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前期,亦即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但进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东汉未年政治的腐败引发了黄巾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一一黄巾起义爆发。故如图思维导图反映的王朝是东汉。D项正确;夏建立者是禹,夏桀残暴,被汤所灭,不符题意,排除A项;周幽王被犬戎所灭,西周灭亡,排除B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
25.D
【解析】根据材料“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东汉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D项正确;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A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外戚专政,并不是宦官专权,排除C项。故选D项。
26.D
【解析】根据“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后期,由于即位的皇帝年幼,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D项正确;东汉后期的外戚与宦官的交替专权不是保守派和改革派的争斗,也不是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排除A和B项;材料中说明的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不是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排除C项。故选D项。
27.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外戚是封建皇帝的外族,宦官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封建专制制度为他们专权提供了基础。由此导致东汉走向衰亡。B项符合题意;人口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排除A项;民族政权并立,与三国两晋南北朝相关,排除C项;藩镇割据形成,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