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冷(hán) 霜冻(shāng) 径直(jìng) 斜线(xié)
B.犹如(yóu) 赠送(zéng) 橙汁(céng) 残忍(cǎn)
C.遮盖( gài) 菊花(jú) 送别(sòng) 挑战(tiǎo)
2.(3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洼 篮天 儿童 霜叶 B.巴掌 石经 月匙 香甜
C.放晴 排队 清凉 愉快 D.宾纷 蟋率 掠过 辽阔
3.(3分)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勇的战士端着一挺机关枪。(量词)
B.大龙虾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撑直)
C.走路的时候,我总是抬头挺胸。(挺直)
D.校园里挺立着两棵高大的樟树。(笔直)
二.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3分)
4.(3分)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认真读一读。
梧叶(wǔ wú) 挑促织(tiǎo tiāo) 萧萧(xiāo sù)
5.(4分)选字填空。
刻 克
(1)小明 苦学习, 服了学习上的困难。
带 戴
(2)早晨,小刚 好红领巾, 齐学习用品去上学。
6.(6分)多音字组词。
大 dà dài
压 yà yā
背 bēi bèi
三.语言表达(共3小题,满分16分)
7.(2分)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8.(2分)造句。
(1)亲切:
(2)不料:
9.(12分)按要求作答。
(1)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掌声使我明白了同学并没有歧视我。(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2)我不会忘记那掌声。(改成反问句)
(3)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操场上跑步。(修改病句)
(4)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缩句)
(5)伟大的祖国是非常美丽、富饶的。(改为感叹句)
(6)弟弟冷得 。(把句子补充完整)
四.连线题(共1小题,满分3分,每小题3分)
10.(3分)我会连线。
《山行》宋 叶绍翁
《赠刘景文》唐 杜牧
《夜书所见》宋 苏轼
五.排序(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11.(5分)排列顺序。
果然,豆大的雨点打下来了,哗哗的大雨泼下来了。
下午真闷热,天边的乌云涌到了头顶。
可是,一会儿便雨过天晴。
一阵狂风,天色阴暗,看来要下雨了。
又是一个亮堂堂的天地了。
六.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34分)
12.(6分)课内阅读。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节选)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地走着 地数着 地跳着
(2)“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我用 的方法理解了句中加点词,它的意思是 ;我还会用它造句:
(3)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短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抄写下来。
13.(14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能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好。正好,我们学校参加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捐款活动,于是我就悄悄攒起钱来。
攒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得有决心!一天,放学后我去商店买橡皮。刚进门,便不由自主向食品柜台走去。这时,那位认识我的售货员阿姨向我招呼道:“今天可有你爱吃的巧克力豆呢!”我没说话。那巧克力豆好像也笑着开口说:“我好吃极了……。”我的手不由地伸进兜里掏钱,但是我想到我的愿望,立刻又把手缩回来。我望了望那诱人的巧克力豆,抱歉地对售货员笑了笑,高兴地离开了柜台。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学校举行隆重的捐款仪式,当我把积攒的钱全部交给老师的时候,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能为祖国作出一点贡献的愿望实现了,虽然这点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表达了我的一点心愿。为此,我感到无比的骄傲。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
(2)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用∥表示,写出分层的根据。
(3)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4)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几个词的词意:
微不足道
积攒
骄傲
抱歉
(5)选择正确的中心意思,横线上画“√”。
A.说明攒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得有决心。
B.表现了“我”从小愿为祖国做贡献的好思想。
C.表现了“我”高兴的心情。
(6)用直线画出拟人句。
(7)填空:
作者用自己 的一件事说明了 的道理,表达他 心愿。
14.(1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 风
老 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做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 。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给小山穿上了一件彩色灿烂的衣衫。
②青岛的山绿得光亮而透明。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的草丛 的松树
的石层 的衣衫
(3)用“ ”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4)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5)读第2自然段填空。
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 、 和 来进行描写的,给作者的感觉是 ;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秋海的 、 和 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
(6)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想象,在第3自然段画“ ”处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
(7)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谈谈济南、青岛两地的春风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七.习作(共1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0分)
15.(20分)题目:令人难忘的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写令人难忘的一件事、一次活动、一个人等等。②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性,不少于350字。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冷(hán) 霜冻(shāng) 径直(jìng) 斜线(xié)
B.犹如(yóu) 赠送(zéng) 橙汁(céng) 残忍(cǎn)
C.遮盖( gài) 菊花(jú) 送别(sòng) 挑战(tiǎo)
【解答】A.有误,“霜冻”中“霜”的读音为“shuāng”。
B.有误,“赠送”中“赠”的读音为“zèng”,“橙汁”中“橙”的读音为“chéng”,“残忍”中“残”的读音为“cán”。
C.正确。
故选:C。
2.(3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洼 篮天 儿童 霜叶 B.巴掌 石经 月匙 香甜
C.放晴 排队 清凉 愉快 D.宾纷 蟋率 掠过 辽阔
【解答】A.有误,蓝天:蓝色的天空。故“篮”错误,应为“蓝”。
B.有误,钥匙:开门的物品。故“月”错误,应为“钥”。
C.正确。
D.有误,缤纷:种类多,多元化,多彩。故“宾”错误,应为“缤”。
故选:C。
3.(3分)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勇的战士端着一挺机关枪。(量词)
B.大龙虾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撑直)
C.走路的时候,我总是抬头挺胸。(挺直)
D.校园里挺立着两棵高大的樟树。(笔直)
【解答】A.一挺的“挺”是量词。
B.挺威武的“挺”是很的意思。
C.抬头挺胸的“挺”是挺起,挺直。
D.挺立的“挺”是笔直的。
故选:B。
二.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3分)
4.(3分)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认真读一读。
梧叶(wǔ wú) wú 挑促织(tiǎo tiāo) tiǎo 萧萧(xiāo sù) xiāo
【解答】挑:[tiāo]担,选择。[tiǎo]用细长的东西的一头把东西举起或弄起。故“挑促织”的“挑”读音为tiǎo。
故答案为:
wú tiǎo xiāo
5.(4分)选字填空。
刻 克
(1)小明 刻 苦学习, 克 服了学习上的困难。
带 戴
(2)早晨,小刚 戴 好红领巾, 带 齐学习用品去上学。
【解答】刻:形容程度深。克:指制伏。结合(1)题语境,应依次选填“刻”“克”。
带:指随身拿着。戴:指加在头、面、颈、手等处。结合(2)题语境,应依次选填“戴”“带”。
故答案为:
(1)刻 克;
(2)戴 带。
6.(6分)多音字组词。
大 dà 大小 dài 大夫
压 yà 压根儿 yā 压力
背 bēi 背包 bèi 背影
【解答】大:读“dà”时,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可组词“大小”。读“dài”时,指医生。可组词“大夫”。
压:读“yà”时,指根本,从来。可组词“压根儿”。读“yā”时,指从上面加力。可组词“压力”。
背:读“bēi”时,指用脊背驮。可组词“背包”。读“bèi”时,指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可组词“背影”。
故答案为:
大小 大夫
压根儿 压力
背包 背影
三.语言表达(共3小题,满分16分)
7.(2分)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解答】“太阳离我们这么远”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是转折关系,所以用“虽然……但是……”更恰当。
故答案为:
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8.(2分)造句。
(1)亲切: 校长亲切地向同学们问好。
(2)不料: 我正要和他讲理,不料他竟动手打我。
【解答】(1)亲切:形容人态度亲爱和善。
(2)不料:没想到地,没有预先料到地。
故答案为:
(1)校长亲切地向同学们问好。
(2)我正要和他讲理,不料他竟动手打我。
9.(12分)按要求作答。
(1)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掌声使我明白了同学并没有歧视我。(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掌声使我明白了同学并没有歧视我。
(2)我不会忘记那掌声。(改成反问句)
我怎能忘记那掌声?
(3)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操场上跑步。(修改病句)
我经常看到小明在操场上跑步。
(4)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缩句)
枝杈弯下来。
(5)伟大的祖国是非常美丽、富饶的。(改为感叹句)
伟大的祖国是多么美丽、多么富饶啊!
(6)弟弟冷得 直打哆嗦 。(把句子补充完整)
【解答】(1)考查了合并句子。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故用“……因为……”连接,中间的句号改为逗号。
(2)考查了改为反问句。把“不会”改为“怎能”,句号改为问号。
(3)考查了修改病句。把“有时”去掉,属于用词前后矛盾的语病。
(4)考查了缩句。把修饰语“挂满红枣的”“慢慢”去掉即可。
(5)考查了改为感叹句。在“非常”改为“多么”,“富饶”前面加上“那么”,句尾加上“啊”,句号改为叹号。
(6)考查了补充句子。结合句式“谁怎么样”,可把句子补充为:弟弟冷得直打哆嗦。
故答案为:
(1)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掌声使我明白了同学并没有歧视我。
(2)我怎能忘记那掌声?
(3)我经常看到小明在操场上跑步。
(4)枝杈弯下来。
(5)伟大的祖国是多么美丽、多么富饶啊!
(6)直打哆嗦。
四.连线题(共1小题,满分3分,每小题3分)
10.(3分)我会连线。
《山行》宋 叶绍翁
《赠刘景文》唐 杜牧
《夜书所见》宋 苏轼
【解答】《山行》作者唐代诗人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原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故 ;答案为:
《山行》﹣﹣唐代﹣﹣杜牧
《赠刘景文》﹣﹣北宋﹣﹣苏轼
《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
五.排序(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11.(5分)排列顺序。
3 果然,豆大的雨点打下来了,哗哗的大雨泼下来了。
1 下午真闷热,天边的乌云涌到了头顶。
4 可是,一会儿便雨过天晴。
2 一阵狂风,天色阴暗,看来要下雨了。
5 又是一个亮堂堂的天地了。
【解答】本段话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写出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情景。先写雨前下午闷热、狂风、天色阴暗,再写下雨的情景“果然,豆大的雨点打下来了,哗哗的大雨泼下来了。”最后介绍雨过天晴后。
故答案为:
3;1;4;2;5
六.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34分)
12.(6分)课内阅读。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节选)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心 地走着 仔细 地数着 愉快 地跳着
(2)“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我用 查字典 的方法理解了句中加点词,它的意思是 杂乱而无条理 ;我还会用它造句: 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头发梳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凌乱。
(3)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短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抄写下来。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解答】(1)本道题考查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能力。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者查阅原文回答即可。即小心地走着、仔细地数着、愉快地跳着。
(2)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以及造句。通过查字典可知,“凌乱”意思是杂乱而无条理。造句,要求意思表达清楚,用词准确。如: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头发梳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
(3)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熟读文段,从“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相反,很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这几句话可知,门前水泥道很美。
故答案为:
(1)小心、仔细、愉快。
(2)查字典;杂乱而无条理;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头发梳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3.(14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能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好。正好,我们学校参加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捐款活动,于是我就悄悄攒起钱来。
攒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得有决心!一天,放学后我去商店买橡皮。刚进门,便不由自主向食品柜台走去。这时,那位认识我的售货员阿姨向我招呼道:“今天可有你爱吃的巧克力豆呢!”我没说话。那巧克力豆好像也笑着开口说:“我好吃极了……。”我的手不由地伸进兜里掏钱,但是我想到我的愿望,立刻又把手缩回来。我望了望那诱人的巧克力豆,抱歉地对售货员笑了笑,高兴地离开了柜台。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学校举行隆重的捐款仪式,当我把积攒的钱全部交给老师的时候,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能为祖国作出一点贡献的愿望实现了,虽然这点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表达了我的一点心愿。为此,我感到无比的骄傲。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 我的愿望
(2)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用∥表示,写出分层的根据。
在“有决心”后面分开,分层的根据:按照总分结构。
(3)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我”把钱捐了,实现了我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的愿望。
(4)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几个词的词意:
微不足道 极其微小,不值一提。
积攒 积蓄和积聚。
骄傲 受到赞赏之后产生的情绪,对自我感到满足。
抱歉 愧疚不安对不起别人
(5)选择正确的中心意思,横线上画“√”。
A.说明攒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得有决心。 ×
B.表现了“我”从小愿为祖国做贡献的好思想。 √
C.表现了“我”高兴的心情。 ×
(6)用直线画出拟人句。
(7)填空:
作者用自己 亲身经历 的一件事说明了 攒钱不容易 的道理,表达他 为祖国做贡献。 心愿。
【解答】(1)本题考查了学生理解短文内容的能力,考查了给文章加题目。通过阅读全文,从开头到结尾文章一直在讲我的愿望相关的事,因此答案为:我的愿望。
(2)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段落如何分层的能力。.在“有决心”后面分开,分层的根据:按照总分结构。
(3)考查了段意的概括。采用了摘句法,串联法总结段落大意。熟读文段内容可知写“我”把钱捐了,实现了我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的愿望。
(4)本题考查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完成时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及具体语境去理解。微不足道:极其微小,不值一提。积蓄:积蓄和积聚。骄傲:受到赞赏之后对自我感到满足。抱歉:愧疚不安,对不起别人。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能力。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说明了攒钱不容易的道理,表达他为祖国做贡献的心愿。故选:B。
(6)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感情思想性格动作等,使读者感到亲切,感情更突出;也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文章中的拟人句:那巧克力豆好像也笑着开口说:“我好吃极了……”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能力。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说明了攒钱不容易的道理,表达他为祖国做贡献的心愿身经历。
故答案为:
(1)我的愿望
(2)第一层:从攒钱…有决心。第二层:一天…柜台。分层的根据:按照总分结构。
(3)我”把钱捐了,实现了我为祖国做出一点贡献的愿望。
(4)微不足道:极其微小,不值一提。积蓄:积蓄和积聚。骄傲:受到赞赏之后对自我感到满足。抱歉:愧疚不安,对不起别人。
(6)那巧克力豆好像也笑着开口说:“我好吃极了……”
(7)亲身经历;攒钱不容易;为祖国做贡献。
14.(1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 风
老 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做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 是温暖而甜美的,像一双慈爱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你 。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给小山穿上了一件彩色灿烂的衣衫。 色彩斑斓
②青岛的山绿得光亮而透明。 晶莹剔透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黄绿 的草丛 苍翠 的松树
褐色 的石层 色彩斑斓 的衣衫
(3)用“ ”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4)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精美。
不同点: 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
(5)读第2自然段填空。
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 黄绿的草丛 、 苍翠的松树 和 褐色的石层 来进行描写的,给作者的感觉是 舒适和安全 ;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秋海的 绿波 、 白帆 和 小岛 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丝丝的甜美 。
(6)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想象,在第3自然段画“ 是温暖而甜美的,像一双慈爱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你。 ”处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
(7)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谈谈济南、青岛两地的春风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难受,让“我”坐卧不安,常打断“我”的希望。
【解答】(1)考查根据所给出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给小山穿上了一件彩色灿烂的衣衫。根据这个意思,文中“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这句话中的“色彩斑斓”符合此意,故是“色彩斑斓”。
②青岛的山绿得光亮而透明。根据这个意思文中“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这句话中的“晶莹剔透”符合此意,故是“晶莹剔透”。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回答本题可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回答,通过阅读短文,可从文中的这些句子“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中找出答案,即: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色彩斑斓的衣衫。
(3)考查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通过阅读短文,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这句话“一个设若比做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是比喻句,在这句话中作者把“济南与青岛”比作“老先生与少女”。
(4)考查根据对本文的理解,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对本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精美。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
(5)考查根据第二自然段内容填空。通过对第二自然段的阅读与理解,本题可填空为: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来进行描写的,给作者的感觉是舒适和安全;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秋海的绿波、白帆和小岛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丝丝的甜美。
(6)考查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想象出文中空格处作者心目中的春风是怎样的。通过阅读本文,文中第三自然段是写春风的,可根据春风的特点想象出应填写的内容,即可填为:是温暖而甜美的,像一双慈爱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你。
(7)考查认真阅读第4自然段,说出济南、青岛两地的春风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通过阅读第四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济南、青岛两地的春风,从文中的这些句子“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可说明济南、青岛两地的春风给作者带来的感受是:难受,让“我”坐卧不安,常打断“我”的希望。
故答案为:
(1)①色彩斑斓 ②晶莹剔透
(2)黄绿 苍翠 褐色 色彩斑斓
(3)一个设若比做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
(4)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秋都长而晴美。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的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
(5)黄绿的草丛 苍翠的松树 绿波 白帆 小岛 丝丝的甜美
(6)是温暖而甜美的,像一双慈爱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你。
(7)难受,让“我”坐卧不安,常打断“我”的希望。
七.习作(共1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0分)
15.(20分)题目:令人难忘的 一件事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写令人难忘的一件事、一次活动、一个人等等。②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性,不少于350字。
【解答】范文:
令人难忘的一件事
暑假里,妈妈出去买菜让我和爸爸在家里,我开心极了,顿时感觉空气格外清新。凉风吹过,好似仙女的手抚摸着我的脸。我甩动着美丽的裙子,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小鸟也来凑热闹,唱着动听的歌,仿佛在为我配乐。蓝天、绿地跟我一起欢笑,我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情景中……
过了一分又一分,一秒又一秒。我心里的石头越升越高,妈妈买东西快两个小时了,可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了了,只好先打电话问问情况“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铃持续了好久我才反应过来,原来,妈妈把手机忘在家里了,这可怎么办?我的神经一下子绷紧了。我心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感,因为妈妈是第一次这样“失踪”。我迈着沉重的步伐,找遍了附近每个菜场,可都无功而返。我心里不时掠过一丝担忧:妈妈会不会出事了吧?被车撞了?顿时鸟儿那动听的歌声消失地无声无息,碧绿的草坪退去了原本鲜艳的色彩,原本蔚蓝的天空也增添了几片乌云,剩下的只是那“呼呼”的风声。
我感到越来越害怕,在心里不断进行自我安慰:妈妈是大人,她不会有事的!但时间不等人,转眼间,又过去两个小时!不行,我不能在这干着急,我的去妈妈的朋友家找找。敲了一次次门,找了一家又一家,我把整个小区都翻了一遍,还是没找到妈妈的影子。怎么办?怎么办?妈妈,你在哪儿呢?你可千万别有事啊!这时,我早已急得掉下了泪水,我垂头丧气回到了家里,眼前的一幕却让我目瞪口呆:只见妈妈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拿着扇子,坐在沙发上十分悠闲。想想刚刚自己狼狈的样子,我心里委屈极了,朝妈妈气急败坏地说:“哼,你倒在家悠闲,不知道我找你找得多苦!“媛媛呀,妈妈知道你关心我。妈妈出去买菜,正好碰见个老朋友,说了一会话,就耽误了时间。”不管怎样,妈妈安全到家了,我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我又来到家门口,听见了鸟儿的叫声,那悦耳的歌声好像在为我庆祝,压在我心里的石头消失了。
愿生活永远都像现在这样美好!这真是一件让我难忘的事。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