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8 20:1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4分)
1.(8分)多音字组词。
喷(    )     缝(    )     薄(    )     和(    )    
喷(    )     缝(    )     薄(    )     和(    )    
2.(6分)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A.申 B.伸 C.界 D.介
①小明一   手,弄破了我写的入队   请书。
②导游对景点的历史   绍,让我们打开眼   。
(2)A.棕 B.宗 C.招 D.召
①班长   手叫我们过去,兴奋地说,下周要   开运动会。
②古老的   祠旁,有一棵高大的   榈树。
(3)A.忆 B.乙 C.教 D.孝
①爸爸怎么也回   不起来,甲   两方分别得了多少分。
②老师经常   育我们要   敬长辈、团结同学。
二.语言表达(共4小题,满分22分)
3.(2分)读读句子,回答问题。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句子中的“终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10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列宁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列宁没有再问男孩。(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他的作业做得很快。他的作业做得很好。(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春天不播种。秋天不会有收获。(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4)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5)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了。(改成拟人句)
   
5.(4分)理解划线词语,并写句子。
(1)小蚂蚁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2)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
   
6.(6分)抓住特点﹣﹣我补充。
一只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一不小心跌倒,掉在一只睡着的狼身上。狼被惊醒了,抓住它   说:“   ”小松鼠   说:“   ”看它那副可怜的样子,狼就把它放了。小松鼠“嗖”的一下蹿上了树,在树上对狼说:“   ”狼在树下呆呆地回味着小松鼠的话,心想:   。可是小松鼠早已经跑掉了。
三.连线题(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
7.(8分)我会连线。
金黄的 铜器 暖烘烘的 蜡烛
可怜的 火柴 香喷喷的 火炉
小小的 女孩 明晃晃的 烤鹅
闪亮的 铜把手 亮晶晶的 星星
四.排序(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8.(5分)给下列句子排序。
(    )他很爱这张弓,想把它修饰一下。
(    )弓的身上被雕满了精美的图案。
(    )古时候,有位将军得到了一张射得又远又准的弓。
(    )他请工匠在弓的身上雕刻上花纹。
(    )将军很高兴,用力一拉,弓却断了。
五.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21分)
9.(5分)阅读。
含苞的玫瑰开放了,仿佛从睡梦中醒过来。她张开眼睛看自己,鲜红的衣服,嫩黄的胸饰,多么美丽!再看看周围,金色的暖和的阳光普照着一切美好的东西:柳枝迎风摇摆,似女郎在舞蹈;黄莺姐在唱,唱春天的快乐;桃花妹在笑,笑春天的欢愉。凡是映到她眼睛里的,无不可爱,无不美好。
(1)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玫瑰开放之后看到的一切,这一切是那么   。
(2)这段话中多处运用了表示鲜亮颜色的词语,比如“   ”“   ”等,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   。
10.(10分)课外阅读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屈背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众丫鬟都   ,有的   ,有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吃。
(1)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   》,整个片段都写得一个意思,那就是   。引起发笑的人是   。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①“屈背”这个词“屈”指   ,“背”指   。“屈背”的意思是   。
②理解“发怔”一词,我们扣住“众人先是”“后来一听”这些词语理解,发怔是   意思。
(3)预测想象一下,文中空白划线部分大致会写什么?试着写一写。
众丫鬟都   ,有的   ,有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吃。
11.(6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稻草人是农人亲手做的。他的骨架是细竹枝,肌肉和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和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栓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里,他就整日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候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儿,像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来吃稻穗的小麻雀。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1)选文选自   (作家)写的作品《   》。
(2)请给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画上“ ”。
(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稻草人与   、   进行对比,体现了稻草人   的品质。
六.习作(共1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0分)
12.(30分)作文。
在那如歌的童年里,我们做过不少可笑的事。它们像一个又一个小小的音符,欢笑着,蹦跳着。如今回忆起来,还是觉得那么可爱。回忆一件自己做过的有趣的事,然后用笔记录下来。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4分)
1.(8分)多音字组词。
喷(  pèn )  喷香  缝(  féng )  缝纫  薄(  bó )  薄技  和(  hè )  和诗 
喷(  pēn )  喷射  缝(  fèng )  缝隙  薄(  báo )  薄片  和(  huó )  和面 
【解答】喷:[pèn]香气扑鼻:喷香。[pēn]受压力而射出:喷射。
缝:[féng]用针线将原来不在一起或开了口儿的东西连上:缝纫。[fèng]缝隙:缝隙。
薄:[bó]微;少;弱:薄技。[báo]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薄片。
和:[hè]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和诗。[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
故答案为:
pèn 喷香 féng 缝纫 bó 薄技 hè 和诗
pēn 喷射 fèng 缝隙 báo 薄片 huó 和面
2.(6分)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A.申 B.伸 C.界 D.介
①小明一 B 手,弄破了我写的入队 A 请书。
②导游对景点的历史 D 绍,让我们打开眼 C 。
(2)A.棕 B.宗 C.招 D.召
①班长 C 手叫我们过去,兴奋地说,下周要 D 开运动会。
②古老的 B 祠旁,有一棵高大的 A 榈树。
(3)A.忆 B.乙 C.教 D.孝
①爸爸怎么也回 A 不起来,甲 B 两方分别得了多少分。
②老师经常 C 育我们要 D 敬长辈、团结同学。
【解答】(1)①伸手:指伸出手。申请书:是指是个人、单位、集体向组织、领导提出请求,要求批准或帮助解决问题的专用书信。故依次填序号B、A。
②介绍: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眼界:指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故依次填序号D、C。
(2)①招手:指举起手来上下摇动,表示叫人来或跟人打招呼。召开:指召集人们开会;举行(会议)。故依次填序号C、D。
②宗祠:供奉、祭祀家族祖先的祠堂、家庙。棕榈树:是一种常绿的乔木,寓意着胜利和好运,在庭院里或是房前房后养殖都是不错的。故选依次填序号A、B。
(3)①回忆:是回想的意思。甲乙:意指春季。故依次填序号A、B。
②教育:指教导启发,使明白道理。孝敬:指孝顺尊敬(长辈)。故依次填序号C、D。
故答案为:
(1)①BA;②DC;
(2)①CD;②BA;
(3)①AB;②CD。
二.语言表达(共4小题,满分22分)
3.(2分)读读句子,回答问题。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句子中的“终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终于”体现了小女孩的犹豫不决,内心十分挣扎,但是现实的残忍与寒冷逼迫她无奈地抽出了一根火柴。 
【解答】结合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学习作答。
故答案为:
不能。因为“终于”体现了小女孩的犹豫不决,内心十分挣扎,但是现实的残忍与寒冷逼迫她无奈地抽出了一根火柴。
4.(10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列宁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列宁没有再问男孩。(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因为列宁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所以没有再问男孩。 
(2)他的作业做得很快。他的作业做得很好。(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他的作业不但做得很快,而且做得很好。 
(3)春天不播种。秋天不会有收获。(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如果春天不播种,秋天就不会有收获。 
(4)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操场上热闹极了,有跳绳的,有跑步的,有踢球的,还有打球的。 
(5)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了。(改成拟人句)
 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头。 
【解答】(1)分句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相连,中间用逗号,去掉第二个“列宁”。
(2)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但……而且……”相连,中间用逗号,去掉第二个“他的作业”。
(3)分句间是假设关系,可以用“如果……就……”相连,中间用逗号。
(4)“有……有……有……还有……”是并列关系,造句时注意。
(5)改为拟人句,赋予“小草”以人的特点即可。
故答案为:
(1)因为列宁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所以没有再问男孩。
(2)他的作业不但做得很快,而且做得很好。
(3)如果春天不播种,秋天就不会有收获。
(4)操场上热闹极了,有跳绳的,有跑步的,有踢球的,还有打球的。
(5)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头。
5.(4分)理解划线词语,并写句子。
(1)小蚂蚁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造句:庆祝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2)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
 只,仅。造句:单是那一盆牵牛,就已经很漂亮了。 
【解答】(1)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造句:庆祝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2)单:只,仅。造句:单是那一盆牵牛,就已经很漂亮了。
故答案为:
(1)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造句:庆祝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2)只,仅。造句:单是那一盆牵牛,就已经很漂亮了。
6.(6分)抓住特点﹣﹣我补充。
一只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一不小心跌倒,掉在一只睡着的狼身上。狼被惊醒了,抓住它 恶狠狠地 说:“ 我要吃掉你 ”小松鼠 可怜巴巴地 说:“ 我病了,您放了我吧,等我把病治好了再吃我也不迟啊! ”看它那副可怜的样子,狼就把它放了。小松鼠“嗖”的一下蹿上了树,在树上对狼说:“ 狼先生,你真傻,怎能随便相信别人的话呢? ”狼在树下呆呆地回味着小松鼠的话,心想: 我上当了!我要抓住你,然后吃掉你 。可是小松鼠早已经跑掉了。
【解答】根据语境的特点,体现狼时要用“恶狠狠地”,语气表达“我要吃掉你”;小松鼠则要表现它的可怜;小松鼠逃脱后要表现出它对狼的讽刺;狼的心里活动要表现出上当受骗后的后悔和气愤。
故答案为:
恶狠狠地 我要吃掉你 可怜巴巴 我病了,您放了我吧,等我把病治好了再吃我也不迟啊!狼先生,你真傻,怎能随便相信别人的话呢?我上当了!我要抓住你,然后吃掉你。
三.连线题(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
7.(8分)我会连线。
金黄的 铜器 暖烘烘的 蜡烛
可怜的 火柴 香喷喷的 火炉
小小的 女孩 明晃晃的 烤鹅
闪亮的 铜把手 亮晶晶的 星星
【解答】中间为“的”,前面为形容词,后面为名词,完成时要注意分析前后词语的特点及意思,然后搭配,如:金黄的铜器。
故答案为:
四.排序(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8.(5分)给下列句子排序。
(  2 )他很爱这张弓,想把它修饰一下。
(  4 )弓的身上被雕满了精美的图案。
(  1 )古时候,有位将军得到了一张射得又远又准的弓。
(  3 )他请工匠在弓的身上雕刻上花纹。
(  5 )将军很高兴,用力一拉,弓却断了。
【解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先是交代“古时候,有位将军得到了一张射得又远又准的弓。”接着写“他很爱这张弓,想把它修饰一下。”紧接着写“他请工匠在弓的身上雕刻上花纹。”然后写“弓的身上被雕满了精美的图案。”最后写“将军很高兴,用力一拉,弓却断了。”
故答案为:
2 4 1 3 5
五.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21分)
9.(5分)阅读。
含苞的玫瑰开放了,仿佛从睡梦中醒过来。她张开眼睛看自己,鲜红的衣服,嫩黄的胸饰,多么美丽!再看看周围,金色的暖和的阳光普照着一切美好的东西:柳枝迎风摇摆,似女郎在舞蹈;黄莺姐在唱,唱春天的快乐;桃花妹在笑,笑春天的欢愉。凡是映到她眼睛里的,无不可爱,无不美好。
(1)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玫瑰开放之后看到的一切,这一切是那么 可爱和美好 。
(2)这段话中多处运用了表示鲜亮颜色的词语,比如“ 鲜红 ”“ 嫩黄 ”等,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 玫瑰花的娇艳 。
【解答】(1)考查了修辞手法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可知,这段话用写人的词语来写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玫瑰开放之后看到的一切,这一切是那么可爱和美好。
(2)考查了表示颜色的词语的作用。结合内容理解,通过阅读可知,这段话中多处运用了表示鲜亮颜色的词语,比如“鲜红”“嫩黄”等,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玫瑰花的娇艳。
故答案为:
(1)拟人 可爱和美好;
(2)鲜红 嫩黄 玫瑰花的娇艳。
10.(10分)课外阅读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屈背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众丫鬟都 笑得前仰后合 ,有的 笑出了眼泪 ,有的 笑得直不起腰来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吃。
(1)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 红楼梦 》,整个片段都写得一个意思,那就是 笑 。引起发笑的人是 刘姥姥 。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①“屈背”这个词“屈”指 使弯曲,与“伸”相对。 ,“背”指 bèi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 。“屈背”的意思是 弓着腰 。
②理解“发怔”一词,我们扣住“众人先是”“后来一听”这些词语理解,发怔是 发愣,发呆 意思。
(3)预测想象一下,文中空白划线部分大致会写什么?试着写一写。
众丫鬟都 笑得前仰后合 ,有的 笑出了眼泪 ,有的 笑的直不起腰来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吃。
【解答】(1)考查本文节选自哪里,以及语段大意突出写什么。通过对本短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结合文中的人物,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整个片段围绕着“笑”来写,先总写“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接着详细写了每个人物是怎么笑的,如:史湘云笑的把饭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说不出话等,都写得是一个意思,那就是笑。引起发笑的人是刘姥姥。
(2)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①“屈背”这个词“屈”指使弯曲,与“伸”相对。“背”指 bèi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屈背”的意思是弓着腰。
②理解“发怔”一词,文中众丫鬟听到刘姥姥说的这句话“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众人先是发怔”这句话中的“发怔”意思是发愣。因此,“发怔”一词在文中是发愣、发呆的意思。
(3)考查想象力。根据短文内容,本文主要写了贾府的众丫鬟让刘姥姥的一句话引得发笑的样子,因此,空白处因填写的内容可想象填写为:众丫鬟都笑得前仰后合,有的笑出了眼泪,有的笑的直不起腰来,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吃。即:笑得前仰后合、笑出了眼泪、笑的直不起腰来。
故答案为:
(1)《红楼梦》笑 刘姥姥;
(2)①使弯曲,与“伸”相对 bèi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 弓着腰;
(3)笑得前仰后合 笑出了眼泪 笑的直不起腰来。
11.(6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稻草人是农人亲手做的。他的骨架是细竹枝,肌肉和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和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栓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里,他就整日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候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儿,像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来吃稻穗的小麻雀。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1)选文选自 叶圣陶 (作家)写的作品《 稻草人 》。
(2)请给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画上“ ”。
(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稻草人与 牛 、 狗 进行对比,体现了稻草人 非常尽责 的品质。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结合课内学时的阅读积累完成。
(2)考查对中心句的辨析。中心句能体现语段主要内容或主题,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首句“稻草人是农人亲手做的”,后面围绕这一句具体记叙了农人制作稻草人的过程。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首句“稻草人非常尽责任”,后面围绕这一句具体描写了稻草人是怎样尽职尽责的。
(3)考查了对写作手法的辨析。通过阅读可知,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将稻草人与牛、狗进行了对比,突出了稻草人非常尽责的品质。
故答案为:
(1)叶圣陶 稻草人;
(2)稻草人是农人亲手做的。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3)牛 狗 非常尽责。
六.习作(共1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0分)
12.(30分)作文。
在那如歌的童年里,我们做过不少可笑的事。它们像一个又一个小小的音符,欢笑着,蹦跳着。如今回忆起来,还是觉得那么可爱。回忆一件自己做过的有趣的事,然后用笔记录下来。
【解答】范文:
童年的趣事
每当我看到漫天飞舞的柳絮,都会想起童年的一件趣事。
记得有一年春天,爸爸带我去超市买东西。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漫天的柳絮像蝴蝶似的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我感到十分好奇,便问:“爸爸,这是哪里来的棉花啊?”爸爸边笑边问答:“这不是棉花,这是柳树的种子。”
我想:柳树的种子?那如果吃到肚子里怎么办呢?于是,我便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不料吸了几个柳絮进去了。这时,我想:那不麻烦了?假如我喝了水,岂不是为种子浇水了吗?吃饭岂不是为它施肥了吗?我害怕极了,生怕柳树在肚子里长起来了。
于是,从那刻起,我就什么也不敢吃,什么也不敢喝了。到了晚上,我躺在床上,感到肚子在咕噜咕噜地叫,我以为是柳树种子要发芽了,吓得哇哇大哭起来,爸爸妈妈听到了,便起床问我怎么了,问明白了,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我的奇思妙想造成的。哈哈,真是虚惊一场!
瞧,我这事好滑稽吧?你们的童年发生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呢,快讲来听听!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