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诵、例”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苦念书、好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语言应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阅读中独立识字。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爱问、敢问、进而善问、会问的思维。
审美创造:讲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不懂就问的益处,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难点: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一、导入环节
1.新课导入,板书课文题目
导入语:(出示孙中山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孙中山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小时候上学的故事——不懂就要问。(板书课文题目:不懂就要问)
2.了解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3.了解课文
1)题目带有*就叫做略读。
2)有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度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3)看最后的学习要求
①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②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认字
背诵bèi sònɡ 照例lì 圈quān出 段duàn落 练liàn习 吓呆dāi
戒jiè尺 厉lì声 挨ái打
糊涂hú tu(在词语里读轻声) 清楚chǔ(反义词)
3.多音字
背 bèi 背书 背台词 背诵 bēi 背包 背负
圈 quān 圆圈 圈点 圆圈 juàn 羊圈 猪圈
4.识字游戏(你会认吗 会认得救读出来)
诵 呆 戒 厉 段 练 楚 例 涂
5.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借助插图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说说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1—3:少年孙中山在私塾读书,背书流利但不懂书里的意思,于是向先生提问。
4—7: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后,向学生讲解意思。
8—9:孙中山解答同学疑惑,提出“不懂就要问”。
2、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_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___________的精神,教育我们养成___________的学习习惯。(向先生提出 勤学好问 不懂就要问)
2.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画面读一读。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1)读书像唱歌,这样的读书方式真新鲜。
2)私塾:指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书先生,没有规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先生”相当于现在的老师。
3. 默读第二自然段,孙中山对私塾这种只背不讲的情形,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想法: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心理描写:孙中山乐于思考,令人佩服。)
做法:他装着胆子站起来。( 为了弄清楚书中的道理,不糊里糊涂地背,孙中山鼓足勇气,表明他追求真理的欲望强烈。)
4.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1)观察书本插图中同学的表情动作想象描写 :
有的同学( ),有的同学( ),有的想:( ),有的小声嘀咕 :( )。
(惊得目瞪口呆、吓得用书挡脸、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2)词语积累(带有身体器官名称的词语)
摇头晃脑 挤眉弄眼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 手舞足蹈 心明眼亮
5. 默读第4-7自然段,思考: 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④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
⑤“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⑥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⑦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1)戒尺:“戒尺”就是古代私塾老师惩戒学生的木板。
2)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孙中山完成了先生布置的任务,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所以先生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6.默读第8-9自然段,说说你对“不懂就要问”的体会吧!
⑧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
⑨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学生自由说体会。
7.小组合作,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孙中山是个什么样的人?和小组成员交流。
孙中山是一个勤学好问、善于思考、执着求理的人。
8. 联系实际,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怎么做?
上网查找资料 查阅工具书 询问老师、家长,和同学一起讨论等
三、拓展延伸
不懂就问的孔子
孔子学问渊博,被人们尊为“圣人”,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他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回答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呢?”
四、课堂练习
1. 用“√”给变色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背诵(bèi√ bēi) 背包(bèi bēi√)
圆圈(quān√ juàn) 羊圈(quān juàn√)
2.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雅雀无声
1.他背书总喜欢( )。
2.老师刚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 )。
3.这样( )地背,有什么用呢?(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糊里糊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