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草原》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草原》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7 23:0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1.草 原
第一课时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起游览过不少美丽的风景,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1.会写“毯、玻”等9个生字,掌握19个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
老舍(1899年~1966年),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草原》选自老舍的《内蒙风光》。
1.默读课文,并圈出生字新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试着理解词语的含义。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绿毯
玻璃
衣裳
彩虹
马蹄
豆腐
稍微
微笑


玻璃
渲染:
勾勒:
翠色欲流:
洒脱:
拘束:
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
用线条画出轮廓。
一片翠绿,又浓又润,像要流下来似的。
(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解释下列词语
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用墨渲染的中国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认真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
(分小组讨论,写在黑板上)
(1)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
(2)初入草原,快到陈巴尔虎旗时看到的景色,以及主人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3)蒙古包外亲切相见的情况
(4)蒙古包内互相敬酒的情况
(5)斜阳下的话别
3.本文按照什么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
(草原美景)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盛情款待)
(联欢话别)
(1)草原的美丽景色
(2)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情景
草原美景   ↓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盛情款待↓   联欢话别
事情发展顺序

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辽阔,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进一步感受草原上的自然美景和民族风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体会汉族与蒙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5.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阅读提示:
1.自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 展现草原的美妙风光的。
草原的景色美,草原的人美
2.课文第1自然段主要抓住了草原上的哪些景物来描写?它们有什么特点?看到这些景物,作者的心情怎样?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品草原美
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把草原的美写出来的?读一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景物的特点
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小丘的呢?
草原上小丘线条的柔美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你能否再说几个表示“绿”的四字词语?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翠色欲流
“碧”形容 ,“千里”是指 ,“一”是 的意思。这句话写出了草原 、 的特点。
青草很绿
草原很辽阔
都和全
碧绿
辽阔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一片翠绿,又浓又润,像要流下来似的。(也称“翠色欲滴”)
欲:像要;几乎;好像。
这句话突出了草原的 ,小丘线条的 ,整个草原犹如一幅 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辽阔碧绿
柔美
中国画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把草原比作 ,
把   比作白色的大花。
羊群
绿毯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仿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
给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白色的珍珠
你觉得这句话好在哪里?
仿写三: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碧绿的湖面上漂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仿写二: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面对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
此时,作者心中又有什么感受呢?
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    ),好像(  )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用“既……又……既……又……”造句
惊叹
舒服
久立四望
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静立不动
回味
   
2.认真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讨论,完成下面的连线。
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欢迎远客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1.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蒙古包外欢迎远客的情况。
2.主客见面的场面怎么样?(用词语概括)
热闹、热烈、激情洋溢
亲切相见
细读第3自然段
总结:
第3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对蒙古包外主客相见的热情场面的描写,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感情的深厚。
亲切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1.第5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主客依依惜别的场面。
2.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联欢话别
细读第5自然段
套马
摔跤
民族舞蹈
3.怎样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里,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联欢话别
这篇课文着重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以及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
空气清鲜
天空明朗
颜色美丽
线条柔美
景 美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盛情款待
联欢话别
情 深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了解少数民族
  蒙古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三百多万人口,分布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宁夏、新疆、甘肃、青海、河北、河南等地。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多从事农牧业。
中国的鄂温克族,主要居住于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牧区通用蒙古文、汉文,农业区和林区通用汉文。
了解少数民族
认真观察一处景物或一个场面,抓住它的特点,写一段话。
提示:可以是学校的某一处景物,如足球场、花坛;或者是一次比赛,如拔河比赛、足球比赛;或者是周一升旗的场面。
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