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二)
(9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颓唐(tuí) 琐屑(xiāo) 焦灼(zhuó) 诘问(jié)
B.涎水(xián) 蹒跚(mán) 惦记(diàn) 愧怍(zuò)
C.尴尬(ɡān) 交卸(xiè) 哀悼(dào) 晶莹(yínɡ)
D.滞笨(zhì) 惶急(huánɡ) 憎恶(zèng) 伎俩(jì)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从容不魄 微不足道 长途拔涉 触目伤怀
满院狼藉 光景惨淡 大厅广众 穷愁嘹倒
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他真是祸不单行,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双亲。
B.(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C.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D.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4.(2012·丽水中考)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 )
A.学校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B.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校刊开通了“诗韵玲珑”“思想芦苇”等小栏目。
D.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艰难地越过月台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与“我”对父亲的同情。
B.《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材料详略得当,详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
C.余秋雨写的《信客》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忠厚老实、善良诚信、任劳任怨的信客形象,表达了对诚信的赞美。
D.《老王》的作者杨绛在文中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6.综合性学习。(8分)
“爱”是用心去帮助,是尊重,是理解。学生会决定利用假期完成一份“爱心行动调查”的报告。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博大爱心,感动中国】
2013年2月19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正式揭晓,下面是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高淑珍的事迹,读后请你在微博上发表一下你的感言。(3分)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引起强烈反响。爱心小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还有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实行爱心接力。有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时间,上海一家医院为小院的10个孩子实行了治疗手术。
答:
(2)【同根同源,草根慈善】
小方在整理材料时被下列人物的善行深深感动,想写一篇标题为“同根同源,草根慈善”的报道。请你根据标题及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帮助她筛选出撰写这则报道的关键信息。(至少写三个)(3分)
材料一 新中国百位感动中国人物——天津老人白方礼,他连续十多年靠自己登三轮车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92岁病逝,他用破旧的三轮车踏出了中国人的善良与无私,他用瘦弱的脊梁挑起了莘莘学子的希望。
材料二 美国《时代》周刊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百大人物——台湾卖菜老妇陈树菊,她持续数十年,以自己的微薄收入向各类机构捐献了近32万美元的善款。她认为:“慈善只是舍得与不舍得而已”,“钱要给最需要的人才是最有用的。”
答:
(3)【辩论交流,心灵提升】
有人说,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时代;有人说,这是一个冷漠自私的时代,假如你是辩论的一方,你的看法如何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有事例,有阐述。(2分)
答: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12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7.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答:
8.根据文段填空。(4分)
选段对老王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老王 。
9.选段中“我”的善良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
答:
10.后文与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2分)
答:
11.最后一段中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我”怕什么 这里体现了“我”什么品质 (2分)
答:
(二)(2012·南充中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7题。(14分)
大爱不言愁
蒋 平
①自小,父母就溺爱他。由于个头长得比一般孩子高,不到9岁,父亲就让他去体校,那一年,他还不会自己系鞋带。
②体校的要求是很严历的,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他又是里面年纪最小的,很难适应艰苦而枯躁的训练环境,经常被教练训得哭鼻子。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背着老师偷偷写信给母亲,说实在不想练了,要妈妈早点接他回去。信发出不到一个星期,母亲就在校门口出现了。
③那一回,他没有随母亲回去。母亲那一副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的模样,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与愧疚。他觉得,是自己的自私和娇气,给母亲和全家人带来了担忧和伤害。也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想法,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除此之外,在所有的亲朋好友眼里,他一直是阳光、帅气的模样。
④后来,他成为职业运动员,开始从事各类严酷和激烈的比赛。和别的运动员不一样,他只习惯向父母报喜,告诉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好消息。当取得冠军时,就在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和亲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⑤他的比赛越打越好,渐渐地,在全国也有了名气,开始进入电视直播的视线。那一次,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夺标呼声最高的他,首轮即遭淘汰。走下赛场那一刻,他哭了。但他很快稳定了情绪,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儿子,这几天吃得好吗 睡得好吗 ”“很好,妈,你放心吧,我会打好每一场比赛的!”“好的,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
⑥母亲说这话时,他并不知道,十几分钟前,父母一直在看他的比赛直播。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就这样,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他给父母的电话里,都是说不尽的喜讯和快乐;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很少提及父母,按他的理解:“他们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受不了刺激。我又是一个公众人物,时刻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度过,比赛有输有赢,不跟他们诉苦,就是不想让他们跟着我受煎熬,包括受到生活之外的干扰。”因而,在父母眼里,儿子永远是那个无忧无虑的、长不大的男孩。
⑦带着这样的心境,他来到了2008年8月的北京。这一次,他一路过关斩将,如愿以偿地捧得了冠军奖杯。同样是报喜,此刻,面对母亲的声音,他早已泣不成声,眼里幻化出的,尽是当年母亲来体校接他时,那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
⑧他就是林丹,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一个习惯向父母报喜不报忧的男人。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让他顺利登上人生之巅。
12.选文第②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13.通读选文,结合文意说说“大爱不言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答:
14.结合选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
答:
15.请说说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答:
16.选文中第⑧段说“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你认为在林丹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真的“无忧”吗 请从文中摘录相关信息谈谈你的认识。(3分)
答:
17.品读选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感悟。(3分)
答:
(三)(2013·淄博模拟)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4分)
风吹不掉的红榜
葛俊康
①上高二那年,我18岁。当时,在老师的心目中,我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扶不上墙的差生。其实我不是天生就是如此的。我读小学、初中的时候成绩还蛮好的。只是升入高中后,由于爸爸的去世,我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爸爸是镇里的老师。一次,爸爸为了救一名落水的学生,永远地离开了我和妈妈。
②爸爸的死,让妈妈成了镇里的临时工,专门负责打扫学校的教学楼。从此,我们家就搬到了学校。母亲是农民,没有读过书,在学习上帮不了啥忙,只知道在生活上让我吃好穿好,平时回家啥都不让我做。所以,每次考试拿到成绩后,我第一个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我母亲,不敢拿回家面对母亲的眼神。母亲问考试情况,我就只好含糊其词地说:“考得不好。”母亲往往就会叹口气,说:“康娃,你爸走了几年了,妈现在就只有你,妈的希望就全部在你身上,你无论如何给妈争口气。”
③母亲的这些话,常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知道母亲也是望子成龙,想我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终于,在高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我进了年级的前50名。名字终于上了学校的红榜。看着贴在教学楼前面墙壁上的红榜,我的心里不知是啥滋味。
④放学回家,我告诉母亲我上了红榜。母亲的脸上立即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忙说:“真的 快,马上带我去看看。”说完,母亲不顾锅里正炒着菜,把火一关,拖着我就往教学楼跑。看着红榜上我的名字,母亲的脸上满是笑容。
⑤那晚,母亲的笑意一直挂在脸上。母亲很久没有这样笑过了。看着母亲的笑容,我的心里多少也感到好受了一些,不久就慢慢地沉入了梦乡。快要到天亮的时候,我被外面的风雨声惊醒了。原来外面下起了大雨,我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风雨声,没有睡意的我便起了床。走过母亲的房间时,我发现母亲的房门是开着的。往里一瞧,床上却没有母亲的身影。
⑥母亲去哪里了 我的心一下就慌了,在这大风大雨的夜晚,母亲一个人会到哪里去呢 我忙拿上手电筒出门去找。走到教学楼的时候,我看见一个人影正站在那里用手扶着墙壁。我忙走了过去,发现是母亲。只见母亲两手紧紧地压着下午才贴上去的红榜。
⑦看着母亲的样子,我十分不解。母亲看着我,说:“你来干啥 快去睡,待会还要读书!”我问母亲:“妈,你那样压着红榜干啥 ”母亲看着我,认真地说:“我这样压着,它才不会被风吹掉。”听完母亲的话,我还是不理解。我想,即使吹掉了又怎样 母亲看着我困惑的样子,说:“我就是想让大家白天再看看,我儿子也上了红榜。”母亲一说完,我的心里竟猛地震动了一下。母亲,这就是我可亲可爱的母亲。此时,看着母亲在风雨中扶着红榜的样子,我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我走上前,紧紧地抱着母亲,任泪水肆意地流淌。
⑧一年后,我终于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走的那天,母亲送我到车站。在火车开动的一瞬间,看着站台上母亲那花白的头发,我的眼睛又湿润起来。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我母亲,因为我第一次上红榜的成绩全是假的,是作弊的结果。
(选自《齐鲁晚报》2012年11月2日,有改动)
18.第①段画线句“其实我不是天生就是如此的。”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2分)
答:
19.文中第②、⑧段两处画线句都写到“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我母亲”,请结合文章回答:作者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这样的心理的 原因又有何不同
(3分)
答:
20.请结合选文内容,品析下面两个语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作用。(4分)
①说完,母亲不顾锅里正炒着菜,把火一关,拖着我就往教学楼跑。
答:
②只见母亲两手紧紧地压着下午才贴上去的红榜。
答:
21.文章末尾说:“一年后,我终于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请你结合选文概括“我能考上理想大学”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22.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风吹不掉的红榜”有何作用。(2分)
答:
三、写作(40分)
23.(2012·泸州中考)题目: 的风景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A项“屑”应读xiè;B项“蹒”应读pán;D项“憎”应读zēng。
2.答案:
错别字 魄 拔 厅 嘹
改正 迫 跋 庭 潦
3.【解析】选D。“栩栩如生”一般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此处应用“绘声绘色”。
4.【解析】选D。A项句式杂糅,应去掉“是难以形容的”或“都有光荣”;B项搭配不当,“优美的舞姿”不能萦绕在我的耳畔;C项用词不当,“开通”改为“设置”。
5.【解析】选A。《背影》所反映的主旨是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这种关爱之情是相互的。A项中“我”对父亲的情感不是同情,而是关爱。
6.(1)答案:示例一:十几年如一日为一群不幸的孩子挡风遮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怀使您成为最伟大的母亲。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示例二:14年的奉献让爱变成了接力赛。志愿者让爱心小院更幸福。这一切都缘于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高淑珍阿姨,您真伟大!
(2)答案:行善,不在于职业与收入;让人感动的是他们那颗善良的心;关爱他人,不在口头,而在行动;平凡之人,也一样可以让人铭记。
(3)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时代。南京公交司机车内猝死,死前打开警示灯将车停靠路边,这说明我们的身边好人多,有社会良知与爱心的人多。
示例二:我认为这是一个冷漠自私的时代。广州两岁的小悦悦在遭受两辆车的无情碾轧之后,路过的人竟无一人援手相救。这反映出我们的社会道德意识薄弱,人们的爱心缺失。
7.【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内容要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出何人做了何事即可。
答案:老王带病给“我”送香油、鸡蛋。
8.【解析】此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作用的把握。对照人物描写的常用方法,判断用了哪两种方法,再结合内容体会表现了老王怎样的状况。
答案:外貌 语言 (表现了老王)那骨瘦如柴、身体虚弱、病得奄奄一息的样子
9.【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看到老王的境况后,“我”对他非常担心,不白要他的东西;老王走后,“我”深表不安和遗憾。
答案:接了鸡蛋、香油后给老王钱,担心他摔倒,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心里不安。
10.答案: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11.【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细读上文对老王外貌的描写以及“我”的反应,抓住“吃惊”二字,再联系文后给老王钱的行为深入体会可知,“我”的怕是担心老王虚弱的身体禁不住生活的压力,表现了“我”的善良。
答案:“我”怕老王虚弱的身体禁不住生活的压力,表现了“我”的善良。
12.答案:历 厉 躁 燥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含义的理解能力。阅读全文,结合第⑧段,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林丹怕父母担心而不向父母报忧,二是父母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
答案:指林丹认为自己生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想父母为自己担忧,不想父母跟着自己受煎熬,因而只向父母报喜不报忧,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父母也用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彼此之间,这是一种大爱。(意近即可)
14.【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品味能力。要从他伤心痛苦时,父母为什么也是泪雨滂沱,体现了他们之间怎样的感情等方面思考作答。
答案:表现在他伤心痛苦时,父母也一样为他伤心痛苦,只是他不言愁,父母也不言忧,体现了他们之间的理解与真爱。(意近即可)
15.【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作用的理解能力。首先从结构方面思考,其次从林丹对父母的情感上作答。
答案:与第③段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同时也表现了林丹对父母的感激和爱。
1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整篇文章都透露着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他们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从文中找出父母对儿子表达担忧的行为和语言加以分析。
答案:不是,他们一直随着儿子的喜忧而喜忧。例如:①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②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③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任意摘录一处即可)
17.【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回答时要联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围绕“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或“亲人朋友之间多分享快乐,为亲人朋友减轻负担”等回答。要求言之有理,语句通顺。
答案(示例):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但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忧愁放大和传递给父母,免得父母为我们担心,应多报喜,少报忧,在前进的道路上,勇敢独立前行,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18.【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理解。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思考,内容上是表明“我”原来并不坏,成绩也好;结构上引出下文的情节。
答案:①表明“我”原先并不坏,成绩也好。②为下文写“我”的转变和考上大学做铺垫。
19.【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心理的理解。阅读两个段落,概括出“我”因成绩差和欺骗母亲而内疚的心情。
答案:(1)第②段情况:每次考试拿到成绩后。原因:自己考试成绩不好,觉得最对不起母亲。
(2)第⑧段情况:一年后,母亲送“我”到车站,“我”看到母亲花白的头发时。原因:自己靠作弊上红榜欺骗了母亲,内心感到愧疚,觉得最对不起母亲。
20.答案:①动作描写,突出母亲带着“我”到学校看红榜的急切、喜悦之情。
②突出母亲压红榜的力量之大,也写出了母亲不想让风吹走红榜,让大家看到自己儿子上了红榜的心理。
21.【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从“我”原来的学习基础、母亲对“我”的期望、自己的努力三方面作答。
答案:①“我”读小学、初中的成绩还蛮好的,学习基础较好。②母亲的关爱和殷切期望感动了自己,让自己走出了父亲去世的阴影。③“我”最后一年的努力学习。
22.【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可以从标题的悬念作用及与主旨的关系等方面思考。
答案:①“风吹不掉的红榜”设置悬念(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突出了“红榜”细节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对自己的激励作用。③突出亲情的关爱和孩子自身努力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23.【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在补好题目之后,就要围绕关键词“风景”进行写作,写作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明确“风景”的内涵。“风景”一词内涵丰富,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包括精神层面上令人感动的人文、社会、历史等场景画面。如桂林山水、一道彩虹、一湾碧溪都是具象意义上的风景。历史上那些光照千古的人物事迹,现实生活中那些勤奋工作、报效祖国的专家学者等,都可以看作历史或现实中的风景,这是抽象意义上的风景。
其次,体现深刻立意。写以“风景”为主题的作文,既要关注自然界的美丽风光,更要重视社会生活中的风景。要彰显出风景的深层意蕴,开掘出深刻而鲜明的主题,这样文章才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最后,运用表达技巧。景物描写要根据“风景”对象的特点合理安排,要注意立足点和观察点的变化,尤其要通过词语锤炼或修辞手法凸显景物特征;场景描述要注意点与面的有机结合,善于通过渲染烘托来创造优美意境;叙述故事要注意故事的生动性,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