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

文档属性

名称 羚羊木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24 12:2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人生超市① 财富(20元) ② 情谊(30元)③ 淡泊名利(25元)④ 社会能力(20元)⑤ 亲情(30元)⑥ 信心(20元)⑦ 修养(20元)⑧ 热情(25元) 请将你手中的100元钱在琳琅满目的人生超市里花完,请实话实说,你最先选择什么?依次选择什么?并且说明选择第一样物品的理由? 羚羊木雕张之路作者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主要作品有电影剧本《霹雳贝贝》、《魔表》、《疯狂的兔子》,长篇小说《第三军团》。
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手册;1997年入选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攥 ( ) 逮 ( )
抹 ( ) 怦怦 ( )
树杈 ( ) 寒颤 ( )
羚羊 ( ) 脸颊 ( ) zuàn d?i m? pēngchàzhàn língjiá 词语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检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所给拼音写汉字
怦怦( ) 逮着玩( ) 攥着( )
树杈( ) 寒颤( ) 藏刀( )
伤bā( ) wǎn( )回 脸jiá( )
挨zòu( ) jī( )角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pēngdǎizuànchàzhànzàng疤揍挽颊犄逮捕( )
逮着玩( )逮颤寒颤( )
颤抖( )dàidǎizhànchàn 3.联系课文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文中指指两人形影不离,十分要好。
(2)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
原意是得到救助,文中指回家不会挨骂了。
(3)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原意是指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疤痕,文中指裤子被树杈划开的口子被缝合后留下的痕迹。
(4)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原意是讲义气,这里指乐于助人。
(5)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原指颜色和光泽,也用来比喻光荣。本课指光荣。检查4.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5.记叙文的叙述顺序有 、 和 ,本文运用了 顺序。检查目不转睛形影不离满不在乎声色俱厉顺叙倒叙插叙插叙不是1、课文是介绍“羚羊木 雕”这件工艺品的吗? 2、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 奶奶、爸爸、妈妈
“我”、万芳、万芳妈线索3、“羚羊木雕”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为“我”换了破裤子4、在体育课上,万芳为“我”做了一件什么事?这部分在文中属于顺叙,插叙,倒叙?插叙羚羊木雕5、“我”用( )和万芳的( )交换以示友谊。语文老师管我俩叫( ) 小藏刀合二而一6、对于万芳和“我”交换裤子,万芳妈的做法是: 让她对着墙壁站了一
个钟头7、对于 “我”送万芳羚羊木雕一事,“我”的爸爸妈妈的做法是: 逼“我”把它要回来8、对于爸爸妈妈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的做法,奶奶说了一句话: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1.今天,在家里,妈妈向我追问羚羊木雕3.上星期,在体育课上,万芳为我换了“破裤子”。4.昨天,在家里,我和万芳交换了礼物。 5.今天,在家里,爸妈逼我去向好朋友要回木雕。 6.今天,万芳家,我向万方要回了羚羊木雕。 这些事情中,哪件事是先发生,哪件事后发生的?请按序排列。2.今天,在家里,奶奶劝说爸妈不要这样①④②③⑤⑥1.围绕羚羊木雕发生的事情学习交流学习交流逼劝拿伤开端结局插:木雕来历插:交换礼物忆忆插:万芳仗义试用四个字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运用插叙的顺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情节,叙述了一件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的过程。 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下面的话分别是谁说的?
 A. “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B. “是的,这是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   拿去送人啊!”
 C.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D.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将下面的神情动作描写归位,体会“我”的心情。 ①“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 不能把羚羊还我……”( ) ②“不!”( ) ③“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 ) ④“没有卖……我送人了。”( )
 A.我小声地说。  B.我觉得自己声音有些发抖。  C. 我哭着喊了起来。  D.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ABCD 语言描写的作用
1、 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身分、 年龄。
2、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性格。
完成下面配伍题。 ①他静静地点燃了一支烟,慢慢对我 说:……( ) ②屋子里静极了。( ) ③妈妈坚定地说。( ) ④我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 A.写出了“我”与爸爸和妈妈僵持的家中 情景。 B. 表现妈妈的固执、生硬。 C.表现爸爸在考虑如何更好地处理事情。 D.写出了我极为难受的心情。 CABD 1.请认真阅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下列语言描写的句子,按照括号里的要求分析句子,并概括人物形象。
第一组:刻画妈妈的句子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去掉加粗词“突然”,可以吗?)
(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句中的“紧紧”表现了什么?)
(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不用“坚定”,句子的表达效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1)中用“突然”一词,一开头就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也写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所以不能去掉。
(2)句中“紧紧”表现妈妈追查的神态。
(3)句用“坚定”表示出妈妈说话的语气和固执生硬的态度。不用则无法表达这种意思。形象分析:妈妈神情面貌——咄咄逼人。再三强调羚羊木雕的贵重,其实这是用这个砝码去衡量孩子的情感在大人心目中的分量。在父母心目中,孩子的情感并无分量。
性格特征:严厉,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友情珍贵,即重财轻义。第二组:写“我”的句子
(1)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怦怦”一词用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2)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加红词有什么作用?)
(3)“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为什么“发抖”?)
(4)“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5)“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6)“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这心理描有什么作用?)(1)中“怦怦”是拟声词,形容心跳,写出了我的紧张和害怕。
(2-4)被逼无奈,“我”受到的惊吓的心理、动作、语言在各句中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显示出“我”的真诚无私。
(5)虽然得到万芳的谅解,但是被逼反悔使自己觉得“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着力刻画“我”被逼讨回羚羊木雕时的痛苦心情。
(6)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的严重伤害。 性格特征:诚实守信(或重友情、纯洁)。 第三组:刻画爸爸的句子
(1)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是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静静地”写点烟的姿态,"慢慢地”表示说话的速度,和“很平静”的声音配合起来看其态度与妈妈的实质是相同的;至于个性却有所不同:妈妈严厉,爸爸沉稳、威严。
形象分析:从爸爸“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可以看出爸爸的沉稳、威严。
人物特征:沉稳、威严第四组:刻画奶奶的句子
奶奶很简省的一句“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奶奶的话是对“我”父母逼迫要回木雕粗暴做法的批评。奶奶懂得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友情,是明事理的,但力量有限,又左右为难。
形象分析:奶奶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对追回羚羊采取了调和的态度,说明奶奶更懂得孩子的心理,也更通情达理。
人物特征:通情达理。第五组:刻画万芳和万方妈妈的句子
(1)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她妈妈让她对着墙壁站了一个钟头。
(2)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3)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1)句表现出万芳的仗义。
(2)句表现出万方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可见她对友情的珍视。
(3)对万方妈妈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显示出万方妈妈的不冷静。
形象分析:“我”和万芳两人上幼儿园时就形影不离。“我”的裤子被树权划破了,两人换了裤子穿。这一典型的事例生动地表明了万芳是“仗义的”。当万方知道了我的难处,就讲木雕交还给我,万芳又是一个理解人的孩子。
万方的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就训斥万方,可见万方的妈妈的泼辣和粗暴。
形象特征:万芳:理解、仗义。
万芳妈:?比较泼辣(或性格粗暴)。①写月亮冷冷的有什么作用?此处的环境描写表现了因为“我”的反悔而失去友谊后的伤心、难过和孤单的感情。②写万芳的出现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万芳的明理和重友谊。③“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读文章最后3段,回答问题。④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哪些?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⑤“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 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但我是迫不得已,主要怪父母不懂孩子的心、孩子之间的感情。只知木雕贵重,不知有比这更贵重的东西,不知尊重孩子的感情及人格,态度简单生硬。 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成人世界,她们注重的是物品的价值,漠视孩子间的友情。
重义轻财,自作主张的作法也是欠妥的,在家庭中,子女敬重父母,父母尊重子女,是处理家庭矛盾的一把钥匙。
另外,生活中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总结归纳 教师赠语 一件围绕羚羊木雕而引发的平凡的家庭小事,却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方面是少年世界的友爱、友情;另一方面是成人世界既有对子女的疼爱深情,又有因对事件的不当处理对孩子人格和友情的伤害。
作者从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提出一个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
现实中,让我们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馨。学习小结 讨论
在这场家庭矛盾中,你认为这事主要怪谁?你站在爸爸、妈妈的立场上,还是站在“我”的立场上?你认为怎样做才能避免这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我有一个金点子?? 1.与父母一起读这篇课文并讨论。
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快乐生活一
生。
??? 2.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
景,模仿课文续写。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