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编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课后习题(word版含答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编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课后习题(word版含答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8 08:04:13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必备知识基础练
1.图书馆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的职责。现存古代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亚述帝国建立的,它属于(  )
A.埃及文明 B.西亚文明
C.东亚文明 D.玛雅文明
2.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肥沃的大河流域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  )
A.人类文明在冲突中发展
B.古代战争的目的
C.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
D.历史形成的残酷性
3.下列属于西亚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佛教 ④楔形文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以下成就属于埃及文明的是(  )
①楔形文字 ②象形文字 ③《吉尔伽美什》 ④制定太阳历 ⑤人首飞牛石雕 ⑥计算圆周率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5.《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优秀文学作品,它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  )
A.莎草文书 B.泥版文书
C.石刻 D.青铜铭文
6.《汉谟拉比法典》表示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
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7.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主要材料是(  )
A.龟甲 B.石块 C.草纸 D.陶片
8.作为埃及著名的神庙,卡尔纳克神庙给人的感觉就是夸张,且不说塔门巨大而厚重,雕像高大而挺拔,就连多柱式大厅中的134根圆柱子,每根“盛开”的莲花大圆柱顶可以站立100余人。最神奇的要数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方尖碑,碑高约29米,重约323吨,象征着女王在埃及的权威。这说明(  )
A.古埃及统治深受宗教影响
B.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C.古埃及人以此宣扬来世说
D.豪华的陵墓建筑备受欢迎
9.央视频道的《世界历史》是一部跨越国度、跨越时空、跨越民族,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其中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内容更是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埃及历史。下面说法不可能出现在该纪录片中的是(  )
A.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了统一
B.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
C.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D.留下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10.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代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充分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能力素养提升练
11.初创之时的楔形文字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语言的工具。后来,楔形文字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后就具备了完善的功能
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12.下面两图分别反映了古代两个区域文明的政治制度,下列文明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D.古阿拉伯文明 古苏美尔文明
13.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材料里所说的这一帝国和宗教是(  )
A.罗马帝国 基督教
B.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
C.拜占庭帝国 东正教
D.基辅罗斯帝国 东正教
14.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要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15.“金字塔”作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承载着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埃及吉萨发现的新墓群的随葬品中发现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此外,还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得到了很好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通过对这些遗迹测算,共有大约2万名劳工参与建造金字塔,他们的生活费用由其家乡的富裕家庭承担。
材料二 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做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推断: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锒铛入狱。在狱中,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考古学家提出的关于金字塔建造者的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埃及金字塔建造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布克做出这一推断的因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们关于“金字塔建造”新看法的认识来源。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用削成尖头的秸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从此时到约公元前2900年,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逐步扩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该时期的一块石碑上雕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穿长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表明他拥有宗教和军事权力,在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情况表明苏美尔地区进入了文明时代。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并灭亡了波斯帝国,随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野蛮部落建立了数十座城市,并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以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作为骨干力量,保证征服者的统治地位;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的统治呈现出东方、马其顿、希腊城邦三种因素的混合现象。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亚地区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析亚历山大远征。
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1.B 材料中提到“亚述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述帝国在西亚两河流域,属西亚文明,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C 根据材料可知,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实际上是关于大河流域肥沃土地的争夺历史,体现了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C项正确;材料强调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文明冲突和历史的残酷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D两项;题意只提及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古代战争的目的不仅仅是大河流域的争夺,排除B项。
3.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西亚两河流域巴比伦王国的法典,楔形文字是西亚两河流域的古文字,故②④正确;种姓制度与佛教均产生于古代印度,故排除①③。
4.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人首飞牛石雕都是古代西亚的文化成就;象形文字、制定太阳历、计算圆周率属于古代埃及文明的成就,故②④⑥正确,故选D项。
5.B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都是用楔形文字记录下来的,是刻在泥板上的,故B项正确,排除C项;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的特产植物莎草制成,排除A项;青铜铭文主要是在古代中国出现,排除D项。
6.D 根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强调正义,不容许强者压迫弱者,维护弱者,体现了人人平等,故D项正确;A、B、C三项表述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7.C
8.A 从题干中可看出卡尔纳克神庙给人以高大夸张的感觉,尤其是女王的方尖碑更为厚重高大,这些均可以说明古代埃及以法老为代表的统治者通过宏伟的神庙建筑加强统治,故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看出神庙势力强大,B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来世说,C项错误;卡尔纳克神庙不属于陵墓建筑,D项错误。
9.D 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古代西亚的《吉尔伽美什》,因此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关于古埃及文明的描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10.D 三幅图片分别出土于世界不同的区域,代表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因而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D项正确;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A项错误;罗塞塔石碑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B项错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物,C项错误。
11.B 楔形文字由被用来记账到辅助人们记忆,再到记录口头语言,最后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可以得出文字的功能是不断丰富完善的,B项正确;A、C两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D项错误。
12.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体现的是古代埃及以法老为核心的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图2体现的是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13.B
14.C 材料体现的是对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的保护,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专制的工具,不可能实现自由平等,排除A项;材料与“君权神授”无关,排除B项;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15.参考答案(1)新观点:大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劳工,而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奴隶。
社会条件:古代埃及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法老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古代埃及陵墓文化提供文化基础;几何、天文等科技的发展。
(2)因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个性解放;布克的人生经历。
认识来源:考古发掘的新成果;个人的生活经验与所处的社会环境。
16.参考答案(1)表现:金属工具的使用;文字的发明;城市中心出现;国家形成等。
(2)评析: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通过10余年的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为巩固统治,他采用先进的希腊文明来统治野蛮地区,同时在政治建设、民族和宗教等方面注重东西方的融合。亚历山大远征给各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破坏了当地的文明;但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西亚和印度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会,推动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快了人类历史上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1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必备知识基础练
1.《十二铜表法》规定父亲出卖其子三次就会丧失父亲权;后来法律又规定严禁买卖子女,禁止将子女作为人质扣押给债权人,违者对债权人处以流刑。这表明罗马法(  )
A.具有野蛮落后的基本特征
B.维护了帝国的社会秩序
C.限制父亲在社会中的地位
D.受到了伦理观念的影响
2.古罗马实行嫁妆婚姻制。帝国建立以前,法律规定除了约还嫁妆以外,婚姻存续期间妻子对嫁妆没有任何权利。《罗马民法大全》规定无论有无约定,也不管是谁认定,婚姻关系解除时,除因妻子的过失外,嫁妆都应归还给妻子。由此可知(  )
A.关注妇女是罗马公民法的立法原则
B.罗马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女性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
D.罗马法仍掺杂着原始的习惯法
3.“在这里,基督教统治着一切,庄园几乎成为自给自足的小世界……”这段文字描绘的是(  )
A.中古时期的欧洲
B.罗马帝国时代的欧洲
C.古希腊的城邦
D.亚历山大时期的欧洲
4.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5.有学者认为古希腊的伦理思想代表了一种道德观念的最完整形式,而这一道德观念是建立在“善”的吸引力的基础上的。下列思想符合其观点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
D.认识你自己
6.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其中除雅典娜神庙外,现存的建筑还有山门、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等,堪称人类宝贵遗产和建筑精品。这体现出古代雅典 (  )
A.注重宗教生活
B.实行民主政治
C.教会权力较高
D.城市经济发达
7.有学者认为,古希腊的祭司在思想领域从来没有起过任何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古希腊人(  )
A.从不敬畏鬼神
B.理性精神觉醒
C.信奉自然哲学
D.敢于质疑权威
8.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在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的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曾以希腊字母为基础,创造了斯拉夫字母;当时人们所信仰的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这说明基辅罗斯(  )
A.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B.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C.不是一个独立国家
D.没有本土的文字和宗教
9.罗马人在罗马城周围修建了高而厚的城墙,并建造了坚固的城门、塔楼、碉堡等工程。罗马城内还建有平民居住区,出现多层公寓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这说明古罗马的城市建设(  )
A.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注重军事性和民用性
C.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
D.彰显了人文精神
10.《查士丁尼法典》是把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汇编而成;《法学汇纂》是对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的汇编。这说明拜占庭文化具有(  )
A.创新进取的精神
B.开放包容的态度
C.传承保存的特点
D.桥梁纽带的作用
能力素养提升练
11.中古时期,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许多基督教教徒传唱的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的同时,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
A.是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B.决定欧洲近代科学发展
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
D.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12.荷马史诗之《奥德赛》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希腊军队对特洛伊城久攻不下,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想出木马计……特洛伊人视木马为祭神奇物,把它拖进城里。夜间希腊兵将从木马肚中杀出,与城外的军队里应外合,攻陷城市。希腊军队得胜班师,但奥德修斯因途中受阻,阅尽人间不同风俗,引出种种动人故事。据此可知,荷马史诗(  )
A.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与心理
B.侧重于对军事才能的讴歌
C.旨在宣扬正义的道德品质
D.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13.古希腊文化把关注的目光从遥远的宇宙转向了多变的人生,文学创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创新,出现了田园诗、科普诗;在艺术创作上,由神庙建筑转向象征权力与财富的宫殿、公共建筑物和纪念碑。据此可知,古希腊文化(  )
A.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B.突出世俗性和大众化
C.强调社会等级秩序
D.带有神秘主义的倾向
14.随着罗马国家版图的不断扩大及公民权、半公民权的授予,制定统一的法律来要求人们遵循成为必然。比如万民法的设立,调整了罗马公民与新征服地区人民的关系;比如“叛国罪”的实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这表明罗马法的实施(  )
A.有利于维护共和政体
B.使公民具有了责任意识
C.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D.调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它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万民法的发展给契约法律制度带来的影响就是,为了使外邦人的常识和社会实践能够接受契约双方当事人合意成为判断契约效力是否合法的唯一标准,原有烦琐的形式上的要求被逐步放弃。万民法契约法律制度最终发展为以契约当事人的合意为归宿,并对其他地域的习惯和法律兼容并包。
——摘编自赵融《西方契约法理论研究》
材料二 公元120—124年,爱建筑、狂热地尊崇希腊文明的哈德良皇帝亲自设计并重建了万神殿。从外面看,万神殿显得非常朴素,而且像堡垒一样笨重,入口的柱廊有16根12.5米高的希腊风格的花岗岩石柱,甚至可以说有些俗气。但是,当你穿过那精美的希腊神殿式的大门,走进内部时就会立刻被它宏伟壮观的气势和精美的装饰而深深折服。
——摘编自金文《极简罗马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万民法相较于公民法的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万民法的形成对罗马社会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神殿所体现的古希腊文化。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中的)一些人则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强调自然(注:这里指人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他们要求废弃约束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普罗泰格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材料三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摘编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2)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思想主张 它们的重大影响主要有哪些
(3)材料三赞美了什么 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
参考答案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1.D 根据材料可知,《十二铜表法》中关于限制子女买卖的规定及相关的处罚措施体现了对父亲关爱子女的伦理义务的维护,D项正确;限制买卖子女的规定说明罗马法的人性化,排除A项;此时罗马处于共和国而非帝国时期,排除B项;题干规定并未限制父亲在社会中的地位,排除C项。
2.B 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帝国建立前后实行嫁妆婚姻制的不同,说明罗马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在古代罗马妇女没有公民权,女性不可能获得与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排除A、C两项;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3.A 由材料“基督教统治着一切,庄园几乎成为自给自足的小世界”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A项正确。
4.C “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与①对应;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本身表述有误,故排除;“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体现了③;④本身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因此C项正确。
5.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认为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一致的,这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C项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认识你自己”强调的是理性,与道德观念无关,排除B、D两项。
6.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对神庙的修建体现的是对宗教生活的重视,A项正确;材料与民主政治推行、教会权力和城市经济发达的说法无关,排除B、C、D三项。
7.B 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的思想是自由的,古希腊人主张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这是自主意识的体现,是理性精神的觉醒,B项正确;“从不敬畏鬼神”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信奉自然哲学和敢于质疑权威,排除C、D两项。
8.B 依据材料可知,基辅罗斯在文化、宗教上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希腊文化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可排除。
9.C 据材料可知,罗马城内出现多层公寓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现了古罗马高超的建筑艺术,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古罗马建筑的发达,而不是强调其原因,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古罗马的城市建设注重军事性和民用性,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古罗马建筑的发达,而不是突出人文精神,排除D项。
10.C 题干材料说明拜占庭文化具有传承保存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和材料无关,均排除。
11.D 根据材料可知,基督教保存了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虽然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但却推动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决定欧洲近代科学发展”表述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C项错误。
12.A 材料中的故事既描写了军队作战时的计谋和勇敢,也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复杂的人性与心理,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战争之下复杂的人性,讴歌军事才能、宣扬正义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两项;《荷马史诗》并未开创浪漫主义文学风格,故排除D项。
13.A 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文化关注的目光回归现实,具有现实主义色彩,A项正确;只有“田园诗、科普诗”突出世俗性和大众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古希腊文化具有现实主义色彩,而不是强调社会等级秩序,排除C项;古希腊文化更多关注人、关注现实,不是神秘主义,排除D项。
14.C 万民法的设立,“叛国罪”的实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这有利于缓和矛盾,增强国家的凝聚力,C项正确;万民法实施于罗马帝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与公民的责任意识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各民族间的矛盾,排除D项。
15.参考答案(1)优点:简洁性;包容性(广泛的适用性)。
积极作用: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2)崇拜的天神中包括希腊的诸神;采用希腊柱式结构、大门。
16.参考答案(1)核心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尊严和价值至高无上。
评价: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但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
(2)主张: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美德。
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丰富和完善了古典人文精神的内涵。
(3)人的伟大和高贵。人文主义。
1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必备知识基础练
1.被视为世界文学瑰宝的一部史诗,主要讲述古代雅利安人部落家族的故事,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不少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这部史诗是 (  )
A.《源氏物语》
B.《摩诃婆罗多》
C.《吉尔伽美什》
D.《荷马史诗》
2.古代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下图与古代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
3.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中国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作用更为重大”包括(  )
①主张实施改革 ②提出效仿宋朝制度
③推动大化改新 ④促使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变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日本幕府政治始于12世纪末镰仓幕府的建立,结束于1868年德川幕府的统治被推翻。下列能体现其特点的是(  )
①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 ②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③幕府是日本最高政权机关 ④以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的实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朝鲜于1444年颁布了朝鲜半岛的本民族文字,称《训民正音》,即教百姓以正确字音。颁布后不久,一些士大夫们便上书反对,他们把汉字誉为“苏合之香”。据此可推知(  )
A.汉字是世界上最高雅的文字
B.汉字是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文字
C.汉字在朝鲜的影响力很大
D.朝鲜的文字价值不大
6.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法隆寺内有多座佛教建筑,它们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这说明(  )
A.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
B.法隆寺是日本神道文化的代表
C.日本佛教建筑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D.法隆寺由日本政府为鉴真所建
7.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日本逐渐形成了武士道这一独特的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文化的两大源头是 (  )
A.神道和佛教 B.文学和绘画
C.神灵和天皇 D.东方和西方
8.白居易的作品《长恨歌》几乎贯穿于整个《源氏物语》中,成为源氏三代人爱情发展的基调。书中也多次引用白居易的诗歌。这说明(  )
A.仅白居易的诗对日本有影响
B.白居易是最有才华的诗人
C.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颇深
D.白居易与紫式部交流较多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定居下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得以维持原先过量的人口。由此看出,“浮动园地”建造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
B.人口增长造成耕地面积缩减
C.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D.肥沃的淤泥有利于耕地增加
10.据史料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十岁到十五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
A.以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为目的
B.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
C.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
D.形成了全民参加的体系
能力素养提升练
11.“轴心时代”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著名命题。他认为,尤其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这一时期伟大思想家们告知后人关于人性的重要信息,尊重生命的神圣权利即是宗教,这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这一时期,除诞生了中国儒道思想、希腊著名哲人外,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  )
A.佛教 B.印度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2.马里各城市逐渐发展为学术中心,其中以廷巴克图最为突出。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不少学者来此讲学和访问,培养出不少学者。廷巴克图的图书馆藏有大量的书籍、文献和手稿。材料重点强调(  )
A.马里国力强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B.廷巴克图是世界文化的中心
C.文化的繁荣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D.马里文化繁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3.有中国学者评述指出,日本模仿盛唐制度而不取道教;抄袭我国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而不学缠足,殊不失为明智。该学者旨在说明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时(  )
A.接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并没有全盘接受
B.广泛传播了中国的儒家经典
C.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的机制
D.以锁国统治,抵御中国的影响
14.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365天的太阳年及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这表明(  )
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
B.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
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
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玛雅文化最兴盛的时期,玛雅人在这个地区(主要以热带雨林为主)发展了许多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高峰时,此城能够容纳的人口约10万至20万。他们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伴随它们的皇宫。其他重要的考古学遗迹还有雕刻石板,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的成就。帕伦克是古典时期最美丽的玛雅城市,以至人们甚至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
材料二 
羽蛇神金字塔
位于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的羽蛇神金字塔,建于9世纪,高约30米,共9层,上有神庙。羽蛇神金字塔每面有91级台阶,加上神庙的1级台阶,整座金字塔共有365级台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
(2)材料二中,玛雅人创造的“羽蛇神金字塔”验证了玛雅文明的辉煌年代,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玛雅人建造金字塔的作用。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大洋阻隔,美洲处在与其他地区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特别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印第安人利用大自然赋予的财富,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从农业文明发展角度来说,他们创造了独特的美洲文明。
材料二 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已承认,从形成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想象的……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更能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也使这些地区荒芜。
——摘编自孙兴杰《巴西:
翩翩起舞的桑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印第安人是古代美洲文明的缔造者。他们的杰出成就有哪些
(2)仔细阅读材料一、二,简述美洲印第安文明走向衰亡的原因。
参考答案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1.B 《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中的著名史诗,其主要讲述了古代雅利安人中的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故B项正确;《源氏物语》是日本的著名小说,《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著名史诗,与题干信息均不符合,故A、C、D三项均错误。
2.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梵天、婆罗门等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项为狮身人面像,是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排除;C项是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复原图,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排除;D项为雅典卫城,是古代希腊文明的代表,排除。
3.C 7世纪,日本仿效唐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①③④符合题意;日本效仿的是唐朝的制度,排除②,故选C项。
4.B 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开始了日本幕府政治,直到1868年天皇掌权,这段时间内幕府是日本最高政权机关,该时期日本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②③正确,故B项正确;646年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与材料时间不符,①错误;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握国家的实权,④错误。
5.C 材料反映朝鲜文字颁布后,遭到士大夫们反对,而把汉字誉为“苏合之香”,说明汉字对朝鲜的影响很大,故选C项;A、B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
6.C 题干体现了日本佛教建筑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法隆寺的建造说明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受到中国文化影响,但不能说明日本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A项错误;法隆寺是日本佛教文化的代表,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法隆寺的兴建与鉴真的关系,D项错误。
7.A 材料体现的是日本12世纪以后形成的武士道,它是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而形成的,故A项正确。
8.C 材料反映了白居易《长恨歌》对日本《源氏物语》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居易代表的是中国文化,《源氏物语》代表日本文化,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颇深,故C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白居易和紫式部不处于同一时代,D项错误。
9.B 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来适应人口增长,故B项正确;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无法体现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及“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A、C两项错误;“浮动园地”肥沃的淤泥利于作物成长,而不是耕地增加,D项错误。
10.C 学前教育和“种类多样”的学校教育,体现出阿兹特克人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C项正确;学校种类多样不能说明教育目的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行,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形成了“体系”,D项错误。
11.A 公元前500年前后是轴心时代,当时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出现了佛教,A项正确;印度教开始兴起是在公元4世纪,排除B项;基督教诞生时间是在公元1世纪,排除C项;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的,排除D项。
12.A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并非世界文化的中心,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稳定的相关内容,C项错误;D项明显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13.A 材料表明日本没有全盘接受中华文明,日本对中华文明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的儒家经典在日本的传播状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未涉及“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的机制”,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14.C 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历法与当时宗教生活密切相连,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太阳神的地位,A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B项错误;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而不是专为祭祀活动使用,D项错误。
15.参考答案(1)成就:农业、城市建设、建筑、文字等。
(2)作用:用于观测天文,传播文化;是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柱;用于安葬国王或首领;传播宗教等。
16.参考答案(1)原因:创造了美洲的玛雅文化、印加文化、阿兹特克文化;玛雅文化的许多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广泛栽种。
成就:擅长建筑;玛雅金字塔等许多建筑遗产。
(2)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带来血腥、暴力、疾病、瘟疫;文明自身发展存在孤立性、落后性和区域性;内部矛盾突出,缺乏团结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