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教学设计
【课型】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游子吟》选自人音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风新韵》。在人音版十二册教材中,涉及到诗词歌赋的“文人音乐”内容有九首作品,分布在低中高段。其中包括一年级《咏鹅》、《春晓》,四年级下册《踏雪寻梅》,五年级下册《静夜思》以及六年级下册《游子吟》、《花非花》、《但愿人长久》、《关山月》琴曲以及琴歌。歌曲《游子吟》,是由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词谱曲,属于新学堂乐歌,旋律优美,饱含深情,以歌言志,深刻的表现出对母爱的感激与颂扬。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弦歌乐舞,用传统音乐的当代化表达,为音乐课堂吹进一缕沁人心脾的诗之美韵。
【设计理念】因为学生在之前已经对本首作品的歌词和旋律有不同渠道的理解,对于他们而言,这并不是一首完全陌生的作品,所以,本节课设计以“体验式”课堂为基本模式,以“诗词古韵”大单元教学为设计思路,注重音乐要素分层叠加以及教学法的使用,注重创设语言情境、游戏情境,触发学生多元联觉体验,在互动合作的课堂中增强对音乐的深度学习经历。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信、自如的声音准确的演唱歌曲,唱准歌曲的节拍、节奏;
2.在节奏、旋律创编中,能够结合模唱、视唱、体态律动、固定节奏,进行联想想象和情景表演,进一步激发对新学堂乐歌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3.在教师启发和引导下,能积极参与体验式音乐活动,主动与伙伴合作表现,通过音乐学习加深对此类新学堂歌题材的深度理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歌曲的学唱,理解歌词内涵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演唱;引导学生根据歌曲意境进行即兴“体态律动”展示。
2.难点:对气息的掌握,AB乐段不同情绪的准确演唱。
【教具】电子琴巴乌围巾丝巾若干
【教学过程】
一、链已知---创设情境要素显化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将用一个不一样的方式和大家打招呼,做好准备了么?
(播放《春晓》《咏鹅》的音频,和同学们逐个随乐合拍击掌)
师:有没有同学注意到刚才的背景音乐?
生:(都是古诗改编的......)
师:是的,这两首由古诗改编而成的优美旋律,都出自一个人之手,她就是谷建芬,这位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通俗音乐创作者和奠基人,从 2005年开始,就着手新学堂歌的创作,历时 15年之久,共创作 50余首,大家请看(课件)。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首更为经典的新学堂歌《游子吟》。
【设计意图】从歌曲引出人物,介绍谷建芬:从熟悉的旋律声中,引出这位中国当代的音乐泰斗,让孩子们对谷建芬及其新学堂歌萌发新的探究欲。
二、乐感知---感知旋律联觉体验
1.诵读歌词,初听旋律。
师:(播放微视频,老师随乐介绍)......诗人孟郊一生坎坷,一生中无数次离开故乡,前往他乡赴考,直到 46岁才考中功名,当再次回乡时,母亲早已白发苍苍......这首千古佳作也道出了众多游子的心声,下面老师用巴乌吹奏谷建芬老师作曲后的旋律,请大家聆听,加入旋律后的诗词,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吹奏 A乐段)
2.提取要素,分层叠加。
生:更悲切......更惆怅,更思乡......
师:下面老师来演唱曲谱,请大家在长音出现时用手势表示出来。(教师清唱,学生表现)
师:请和老师一起演唱曲谱,并表现出长音。
师:这是孟郊的母亲在儿子即将远去时缝制衣衫的描写啊,点点滴滴,丝丝入扣,母子情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用穿针引线的动作体会情感,请注意,老师用到了几个不同的动作?(老师边唱边表演,学生跟随)
3.建立联觉,深度聆听。
(1)师逐渐加入歌词继续演唱,用丝巾在“谁演寸草心”处传递,表现这个重复的乐句,学生边做动作边跟随。(以上三个环节全部在伴奏音乐的滚动中进行)
(2)对于不准确的地方老师用电子琴辅助教学,学生自己进行站立表演唱,教师用伴读的方式与学生相和,表现出“母子情深”的第二画卷。
【设计意图】加入节奏和体态律动,对歌曲伴奏进行有效聆听,让学生通过无意识再次熟悉 A旋律,充分体验主歌部分旋律的婉转动听,从学会旋律到乐于歌唱打下基础。
三、学新知---学唱歌曲突破难点
1.聆听旋律,默唱于心。
师:思乡心切,孟郊回程路上,想起母亲的叮咛嘱托,再远的翻山越岭也算不了什么?大家仔细聆听 B乐段,比较前后两部分情绪、情感上的不同之处?(聆听 B乐段)
2.跟琴模唱,发现难点
(1)教师弹琴,学生跟唱,解决大跳的难点;
(2)邀请学生指出难点,教师答疑解惑。
3.情境引领,解决难点。
师:请同学们拿起纱巾,用它来表现你唱出的旋律,在高音处轻轻抛起,感受旋律的进行,并以此来体会思乡情愁的万般思绪。教师和学生重复表现,过程中进行歌唱。
【设计意图】:对于有难度、较不熟悉的 B段旋律,从聆听到发现难点,再到情境式解决,通过情境代入巧妙弱化难点,避免了教唱过程中的“生搬硬套”,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体验。
四、元认知---情感升华深度体验1.还原情境,处理尾声。
师:一首诗道尽母子情深,两行泪洒落四季路途,同学们,尾声部分用古人作揖的姿态来表现旋律的下行,请大家边唱边做。(播放尾声,学生表演唱)
2.完整演唱,综合表现。
师:请大家用“书声伴读--缝衣寄思--依依惜别--共诉衷肠”的顺序,完整的演绎这首《游子吟》,在前奏、间奏处高声吟诵这首《游子吟》再次体会诗乐结合的独特意蕴,感受这首津津乐道广为流传的新学堂歌。
五、创未知---梳理贯通迁移内化
师:同学们,合上《游子吟》的“画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生:对歌曲丰富的表现形式有了更多的了解......
生:更能感受到《游子吟》的所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梳理并用板书呈现)
结束语:是啊,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骨架,那么音乐便是记录历史流淌的血液。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走进学堂乐歌,了解传统文化,以音乐作笔,书古风新韵,绘最美童年!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通过感性理性的交融让歌曲和情感内化于心,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构建从“会音乐-懂音乐-爱音乐-用音乐”的知识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