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再塑生命的人同步提升练习试题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雾霾天气很多人都会小心翼翼地呵护呼吸系统,戴上防尘口罩。
B.当派出所民警表示该街道并无此人时,男子才恍然大悟,声称自己上当受骗了。
C.近日,位于福州北峰山区的千年古刹林阳寺梅花相继绽放,在云雾缭绕之下美不胜收。
D.我们对精读课文要理解透彻,深入领会,不求甚解。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zhì)。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浑为一谈。
B.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kuì),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
C.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jī)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密了。
D.我学会了不少词,譬(b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3.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A.zhē chāi nòng zhǎn
B.zhē cuō nòng zhàn
C.zhē chāi long zhàn
D.zhé cuō long zhǎn
4.下面句子中有关词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A.“唤醒”“希望”“启发”在句中都是动词。
B.“新”“好奇”在句中是形容词。
C.“灵魂”“经历”“思想”在句中都是名词。
D.“能”是表意愿的动词,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珠江之畔,魅力海珠,这里有水网交织、花枝招展的湿地公园,让人陶醉其中。
B.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持续多天的低温阴冷天气,使龙山上的雾凇景观美不胜收。
D.学习文言文,务求字字落实,句句明了,万不可马虎了事,不求甚解。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段落,完成问题。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 )捻着花叶,抚( )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 )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nǎo( ),已经pí( )倦不堪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搓( )捻 抚( )弄 绽( )开
苦nǎo( ) pí( )倦不堪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中的括号内。
A.照耀 B.散射 C.照射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学过本单元的课文后,为了增强同学们对身边普通而平凡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的珍视,班委会决定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协助完成班会的筹备工作。
7.请你为本期班会确定一个准确且生动的主题。
8.请你为本期主题班会写两副宣传标语。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类文阅读
最后的老师
①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②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
③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
④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
⑤他看着她。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她此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师的腿就瘸了。
⑥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作为教育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让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
⑦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样子。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师也苍老了许多,但老师还是那么激情澎湃地领着这里的娃们朗读课文。她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她决定住下来,她很想改变这里的状况。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里,她见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老乡。老乡看见她回来了,篮子里装满山货,大家围在一起,问长问短。她是乡亲们的骄傲,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起她在学校时的往事。老师坐在一边,听着大家对她的称赞。她听着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她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但是她给这里带来了什么呢?她很难开口说自己是来撤销这个教学点的。大家都说,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去镇里的小学拼校,路途这么远,娃们都还小,要不在路上大人担惊受怕,要不在校里寄宿小孩受苦啊。
⑧可这是县委的决定,也是自己拍着胸脯打保票的,更是为了山里孩子更好的未来啊。她非常为难,看着恩师艰苦的生活,看到这座破败的学校,她流泪了。她第一次烧火做饭,第一次蹲下来搓洗衣服,这都是她能够为老师做的。可是,除了这个,她还能做什么?
⑨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老师送她经过那条小河。她缓缓地过河了,他依旧和平常一样,默默地目送她离开。
(选自《2017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9.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0.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11.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
12.小说结尾并未交待山区的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销,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课内语段练习。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并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13.试用简洁的语言给所选的文字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14.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
15.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16.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照应了前文中什么话 请在原文用横线画出来。
17.画线的句子中的“这”是指什么 是不是指摔洋娃娃这件事呢
18.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B
4.A
5.A
6.(1) cuō f zhàn 恼 疲
(2)C
7.示例:生命中最尊敬的人
8.示例:①珍惜生活中的人,感悟生命中的情。②我爱您,开启我知识之窗的园丁――老师。
9.(1)关爱学生,甘于奉献:每天放学送学生离校;为学生争取过冬的衣物;为保护学生以致腿瘸;怕学生们上学不便坚持不撤点到最后。(2)坚守岗位,热爱教育:即使生活艰难也愿留在山区继续教书;即使学校破败、自己年老力衰,仍激情澎湃地教孩子们读书。(3)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吃的是玉米粥、窝窝头、腌制的萝卜干。一辈子当一位乡村代课老师,不图名不图利,为了学生默默地坚守到最后。
10.环境描写,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写出山村学校的破败与师生学习环境的艰辛。渲染出孤寂、无奈和悲凉的氛围,奠定情感基调,为下文教学点可能被撤销埋下伏笔,也为学生“她”劝他离开作了铺垫。
11.(1)表达了对在艰苦环境中默默坚守和奉献的老师的赞美与歌颂。(2)提醒反思:决策部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群众实际需求,不搞 “一刀切”。(3)提出了社会生活中诸多愿景与现实冲突时的矛盾现状,启人思考。
12.示例一:最后一所学校被撤销。山区的学校环境确实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她”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希望为曾经生活过的学校里的孩子和恩师谋福利: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让恩师生活得更好;作为教育局长的“她”要落实县委的相关政策决定等。
示例二:最后一所学校没有被撤销。“她”感受到恩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她”住在山区时,在与恩师、乡亲的交流中感知到她的做法并不符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要;“她”为自己只是一厢情愿“整合教育资源”而不能为乡亲父老和恩师带去福利感到愧疚等。
13.教“water”一词。
14.不能看见具体的水,平时所接触到的是一些容器,故而将两者混为一谈。
15.让受教育者亲临现场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概念。
16.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
17.指后悔。
18.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形象地说出了自己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