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古诗三首之《浪淘沙(其一)》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的其中一首《浪淘沙(其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浪淘沙(其一)》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辨证思维萌芽期,学生辨证分析能力不够完善,概括水平较低。本单元的文章语言优美,想象丰富大胆,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好材料。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因此光是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不难,记住古诗也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表达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3.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4.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2.想象诗歌描绘的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自主阅读法,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初步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出示古诗: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的诗篇,我们祖国的山川秀丽,风景如画。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刘禹锡的脚步,一起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2、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3、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板块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1)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古诗朗读情况。
(3)重点突出: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
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这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评价读得是否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
【设计意图】知人论诗、整体关注乃古诗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借助课文注释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初读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板块三、品读古诗,体察诗韵
1、想想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哪些事物?
分别是怎样的?
(《浪淘沙》其一描写了黄河的来处和去处,使我们看到了黄河的宏伟气势。)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预设: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理解关键词句,想象美景,体会感情。
(1)学生朗读思考:品读第一、二句诗,教师提问,指导朗读。
从前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黄河倾泻图片,形象感受意境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体会黄河的雄伟气势。
引导入境,
交流:面对着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你会想些什么呢?作者想到了什么?
思考: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朗读提示:读出黄河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力量美。
补充典故资料,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想象。
感情朗读,诵读悟情。
想象说话: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的?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2)品读第三、四句诗,教师提问,指导朗读。
思考:
①品评“上”字。这个字用得好吗?可否改为“到、过、去”?
预设:诗的语言精练,其中的每个字都要经过推敲,也就是古人常说的“炼字”。
这里引导学生品读“上”,就是让他们体会诗歌用字的精练。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其他字填到诗中读一读,看效果有何不同。“上”能给人一种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的联想,因为要逆着汹涌的河水而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其他字则不会有这种联想。
②假设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去到了牵牛织女的家,想象一下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如:男耕女织、互敬互爱。)
朗读提示:最后一句要由豪迈转为轻柔,读出牛郎织女家的宁静美好。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欣赏诗中哪一句所描绘的画面。
示例:
生1:我喜欢“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读到这一句,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黄河自西向东绵延,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上的情形。
生2:我喜欢第二句。读到这一句,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咆哮的声音,仿佛看到了浊浪滔天的情形,感受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读这一句诗时我还想到了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3:我喜欢最后两句。读这两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撑着小船,在波涛汹涌的河水中逆流而上,毫不畏惧。经历了一番拼搏之后,他终于到达银河,银河是那么宁静,那么美好。
(4)、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生熟读背诵。
板块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诗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板块五、拓展阅读。
朗读《浪淘沙》组诗中的其他几首,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
过渡:诗人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啊!但是诗歌的妙处就在于给人以无穷的联想,这首诗真的只是描述了自然界中奇伟的景观和诗人神奇的想象吗?我们对此不做过深的理解,但我们可以结合其他几首诗来思考一下。《浪淘沙》一共有九首,我们挑出几首有代表性的诗作,大家读一读,再结合我们今天学的诗想一想,说不定会有新的体会。
板块六、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举行配乐朗读比赛。
预设:可以指名朗读,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给学生渲染出恰当的气氛。好诗不厌百回读,在学完全诗后,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读诗,还可进行小评比,看哪位学生读得最好。
2.想象画面,结合板书,学生试背。
3.延伸拓展,丰富积累。
(1)课外搜集描写黄河的古诗词。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名诗,读一读,背一背。
板块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接着让学生在与文本、老师、学生的对话中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为零距离走进诗境打下基础。总之,在这堂课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明显,参与率较高,结构清晰,问题设计有针对性。
开门见山,展示古诗,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课堂流程和重点环节还需要进行锤炼,由于学生的准备还不够充分,使得课堂流程不够流畅。今后在教学中我还得多关注学生的学情,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多向前辈学习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能让学生感兴趣、学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知识。让古诗教学更具有魅力,使学生爱上古诗,感受中国诗歌文化的灿烂。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