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太阳和月亮
第三课 变化的月亮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月有阴晴圆缺。
2.科学探究
用较为长期观察的方法,获取月有阴晴圆缺变化的事实。
3.科学态度
初步培养学生坚持天文的爱好,坚持较为长期的观察。
4.STSE
月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剪刀、黄色卡片。
教师准备材料:各种月相的照片、录像等。
学生准备材料:活动手册、记录笔。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猜一猜:有人说它圆,有人说它弯,每月在变脸,请问这是啥。
(二)新课学习
1.你见过什么样的月亮?
(1)你见过什么样的月亮?画一画,剪一剪,描述给大家听。
例如:月亮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是半圆,有时候是月牙形的。
(2)小结:我们看到的月亮的模样是变化的。
2.观察月亮
(1)明确观察时间
(2)明确观察任务
每一天,同一时刻,看到月亮的形状是怎样的?
(3)领取任务
按照农历时间,整理观察月亮记录单,并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4)记录指导。
(5)交代注意事项
课后观察,坚持观察至少一个星期。
注意安全。
(6)交流:整理观察记录,你有什么新发现?说一说月亮的形状有哪些变化?
(7)小结:我们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叫月相。月相有阴晴圆缺的变化。
(三)整理,下课。
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变化的月亮_拓展资料
“超级蓝血月全食”
2018年1月31日,上演了“月全食血月+超级月亮+蓝月” 150年一遇的三景合一天文奇观。晚上6点51分,月亮刚升起就进入半影食阶段。7点48分,“初亏”开始,月亮上的缺口越来越大。8点52分,最精彩的全食阶段到来,暗红色的大圆月高悬空中。
这次的月全食被称为“超级蓝血月全食”,即月亮位于近地点时发生的满月,比起远地点的满月,超级月亮要大14%,亮度也要高30%。所谓“蓝月”,并不是指月亮看起来是蓝色的,而是一个月内的第二个满月被称为“蓝月”。“血月”则是指此时地球正好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一些光绕过地球边缘折射到月球上,紫、蓝、绿、黄光都被大气层折射吸收掉了,只剩下红光投射在月球上,因此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是红色的,也叫“红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