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2气温和降水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4.2气温和降水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28 15:4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课题 气温和降水 单元 第二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贴切实际生活实例学习气候的主要要素气温和降水最基础的知识即气温的的测定,降水量的测定,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两大部分的内容,本节课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宗旨,通过配图和活动题配合使用,有效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创意实践:1.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能运用资料和地图学会分析,比较,讨论,归纳,探究,获取新知,能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气温和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并能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提高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能力;情感价值: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关系;文化理解:1.能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能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并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提高自己读图,析图,用图能力;
重点 学会判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的方法;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难点 能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并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有什么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有什么主要特征?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不管是气温或者降水都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气温和降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么气温和降水和人类生产活动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在时间上又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 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讲授新课 出示温度计,告诉学生气温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指导学生观察温度计,说出当时的气温。让学生读图4-8一天中4次气温观测记录,读出各时刻的气温。提问:如何描述当地的气温?请两位同学尝试描述当地的气温变化,由同学们在描述中遇到的问题引出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概念。计算练习(指导计算);让学生读教材图4-8一天中4次气温观测记录并计算该天的日平均气温,理解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板书]世界气温的分布[承转]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地的冷热相差悬殊,导致了气温的分布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可以知道某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将世界各地的气温资料整合,就可以分析全球气温的分布状况了。一般都是使用气温等值线分布图,由等高线引出等温线的定义: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气温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温线。[活动]引导学生读教材72页图4-9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强调读图的方法:看图例,注意观察颜色的差别,等温线的注明温度,某一地点的平均气温要看他属于哪种颜色或是位于哪两条等温线之间。[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完成教材72页活动题。[教师小结]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同纬度海洋与陆地的气温不同:1月气温7月气温气候海洋高低冬暖夏凉陆地低高冬冷夏热[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主要学习了气温的测定和分布规律,同学们不但要记住分布规律,同时要学会结合地图分析其特点。[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降水及降水分布规律。[板书]降水[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降雨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订正,将答案总结为:(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2)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同时需补充说明的两点是:A.小水滴还需要互相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才能降落到地面;B.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为后面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学习奠定基础) 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对照教材上提供的三种降水的概念,分析三种类型降水发生的条件。对流雨: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举例:赤道地区多见)地形雨:发生在暖湿空气水平运动遇到山地阻挡时,当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雨(沿海沿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台湾火烧寮等地)锋面雨:发生在冷暖两种空气相遇时,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雨(举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5页图4-14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A:看一看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分析,老师总结: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比一比亚欧大陆沿海与内地降水哪里多 你知道为什么吗?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教师讲解原因]沿海迎风坡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在哪里?[教师讲解]南极洲,非洲北部,澳大利亚内陆,亚洲的的西部等地区即两极地区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的西部及内陆地区查找出学校所在地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你认为当地的年降水量是否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课堂活动]列表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比较内容降水量(多少)赤道地区两极地区中纬度大陆沿海中纬度大陆内部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气温和降水是不相同的。世界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气候,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板书]气候资料图[活动]采用师生共同绘图的方法学习“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所给气候资料绘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观察温度计并读数读图回答:4℃,7℃,15℃,12℃ 描述当地气温,理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概念计算,并掌握计算方法了解多种影响气温分布因素 理解等温线的定义学生自学教材,探讨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学生观察研究图4-10“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图4-11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探究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回顾气温的分布规律学习降水部分的内容通过读图分析影响降水形成的条件小组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小组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小组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学生总结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集中精力,迅速转到下一知识环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动手绘图图表转换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使用温度计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让地理更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了解气温分布的时间和区域差异 使学生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文结合,既能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确重点,学以致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区域差异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文结合,既能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文结合,既能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板书 气温和降水 气温和降水:气温:测 量变 化分布规律降水: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测量方法 分布规律3.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