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大概念单元设计———以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试大概念单元设计———以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8 16:5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试大概念的单元设计
———以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大概念是指所表达的重要、关键概念处于单元学习的核心地位,兼具深度和广度。何为单元大概念?单元大概念,是指在教材的自然单元中隐藏在具体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背后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概念或思想,通常表现为一种推论性表达,以抽象的、意义描述的方式呈现。(小学语文教师2022.03蒋剑秋《小学语文单元大概念的解读、提取与实施》)
文本解读,确定单元目标
1.指向素养,确定单元大概念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共有三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雾在哪里》《雪孩子》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写话”。本单元是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的,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感情体验;尝试默读。”统编版在此次出现想象之后,在后面的教材中多次安排到了语文要素以“想象”为关键词的单元,如下表一:
教材位置 语文要素
二下第四单元 运用学到的细雨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试着默读。
二下第八单元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
三上第三单元 感受通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三下第一单元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三下第五单元(大胆想象) 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三下第八单元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四上第一单元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四下第二单元(奇思妙想) 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六上第一单元 感受课文丰富的想象,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六上第七单元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所以,想象必将是这个单元的主旋律。从上表可以看出,“想象”在统编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它是语言运用和表达的起始。再把本单元人文主题跟语文要素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可以提取出“想象能让我们有丰富的感情体验”这一大概念。
教材简说,确定核心目标。
传统的教学,紧紧聚焦眼前的“这一篇”的教学思维,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概念单元教学从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和编者意图入手,在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解读文本,进行单元教学内容重组,创设语文活动,融合发展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单元的两首古诗,两篇童话故事描绘的各种景观和现象都能给孩子许多想象,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本单元文字的独特之美,带来一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敕勒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让人想象到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文中配有插图,画的是茫茫的大草原上,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的情景。《夜宿山寺》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前两句从视觉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的高耸入云,后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该诗也配有插图。画的是夜晚诗人站在山顶寺院高楼上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观察山寺之高耸,感受夜间环境之清幽。
《雾在哪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作者赋予雾以孩子似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课文配有插图,第一幅画的是淘气的雾孩子用一大片雾,把大海、城市等藏起来的情景,画面朦朦胧胧,隐约见到景物的轮廓。第二幅是云开雾散的景象,画面豁然开朗,摇着尾巴的小黑猫特别富有情趣。插图前后照应,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雪孩子》是儿童文学家嵇鸿创作的童话故事。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白云很美很美,就像雪孩子纯洁美好的心灵。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课文用孩子容易接受的形式讲述了友谊、奉献、分离,教学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雪孩子的善良、勇敢。鼓励学生学会默读,在默读中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边读边思考问题,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能力。
基于本单元的的文本特点及语文要素,我将设定以下单元目标:表二
课文 基础目标 大概念目标
19《古诗二首》 认识“宿、寺、危”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危、敢、茫”等8个生字。 借助课文图画,发挥想象,理解诗歌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诗文。初步感知古诗中的意境。 大胆想象,仿照诗句,创编新古诗,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0雾在哪里 正确认读12个生字,理解“甚至、无论”等词,会写“散、步”8个生字。 在语言、图片情境中展开想象,朗读课文,感受雾的淘气。 发挥想象,仿照课文“无论......还......都”说话,交流雾给景物带来的神奇变化,了解雾的自然特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21雪孩子 认识“烫、冒”等16个生字,会写“唱、侯”等八个字。 尝试默读,做到眼动、心动、口不动; 朗读课文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想象《雪孩子回来了》,创编故事,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善良,以及作者向善的情感体验。
学为中心,构建单元评价框架
如何检测学生是否理解并能运用大概念,并能运用和迁移核心目标,也就是促成学生的高通路迁移,我们需要预设合适的评估证据。大概念“想象能带给人多种情感体验”,应评估学生是否有多个点发散去想象,想象得是否合理,是否在想象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几个方面去考量。除此之外,今后学生在阅读其他文章的时候,也会自然地通过想象来感悟,达到高年级通过想象画面来写作,表达情感的目标。
2022年《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过程性评级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如下表三:
活动形式 评价内容
演读式想象 李白站在李白站在这高楼上,仿佛一伸手就能摘到星星,这就叫手可摘星辰。谁能配上一个动作,轻轻松松就能摘到星星了,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想到的画面。
补白式想象 雾孩子把一切都藏起来了,再也没有可藏的了。想象一下,他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会怎样说呢?雾还会来到哪里?把什么藏起来呢?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想象,试着说一说。 雾还会来到哪里?把什么藏起来呢?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想象,试着说一说。
续写式想象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请你发挥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转化式想象 课文说雾是“淘气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运用式想象 你还观察过别的自然现象吗?发挥想象,他们在你的眼里又是什么呢?创编故事。
假设式想象 假如你是雪孩子,想象一下,看到熊熊大火,会害怕吗?会想什么?会怎么做?
朗读式想象 朗读这些词语,你的你脑海里想象什么画面
表四(星级评价表)
评价指标 评价星级 附加星级
能根据要求想象出一个个画面 ★★★
我不仅能想象出画面,还能说出画面的样子 ★★★
我能结合课文内容,把想象的内容变成一个完成的故事。 ★★★
我的故事说的有吸引力,能让同学们也有和我类似的想象。 ★★★
星级评级对低年级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对孩子学习过程有一个比较直观有效的评价,能对学生反馈更加及时。这里的附加星级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的评价。
根植语用 , 设计单元学习活动
二年级孩子正是想象力丰富的时候,他们的脑海里有许多奇思妙想。但是这些想象经常是天马行空,想到哪里是哪里,或者看到什么就开始想象,如何运用好想象,进行有条理的表达,有情感的体验,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的。
重组内容,优化板块。
根据大概念下的单元目标,又因古诗特殊的文字表达形式,我将《古诗两首》的教学和“日积月累”《数九歌》进行了重组整合,构建一个“诵读经典,想象体验”的古诗情境场。古诗词教学不应有过多的讲解,在各种朗诵中发散思维,发挥想象,甚至可以在这样的想象之后,延伸迁移,创编诗歌。如李白来到松阳的独山,在蟾峰阁上,他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会写什么诗歌?再如:松古平原,景色秀丽,白天在独山远眺,此时,诗人又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呢?会吟诵怎样的诗歌呢?
再者可以将识字加油站的词语和字词句运用第二题进行整合,设置以下:
读着这些词语,你能想象到什么画面?你能将两个圆形里的词语各选一个进行想象成一个画面吗说几句完成的话吗?
训练想象,落地要素。
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及大概念“想象能让我们有丰富的感情体验”的导向。基于不同文章的文本特点,指导想象时候各有侧重。
总之低年级孩子还是需要降低难度,保持孩子对学习的乐趣,不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多以课后题和作业本为支架,多一些单元大概念问题设置,情境设置,启发孩子,引领孩子在学习活动中自然而然达到单元目标。
大概念胆原设计这是首次尝试,学习之路还很长。还需要老师们多多指导。
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 郑闪闪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