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两小儿辩日》学导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两小儿辩日》学导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8 18:1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小儿辩日》学导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写生字“辩”,结合多种学习方法,疏通文意。
2.能了解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3.通过“辩论”感受两小儿的善于观察、勤于观察,孔子的实事求是。
学习重难点:
能了解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板块一 激趣揭题,理解题意
1.激趣引出孔子:同学们,热门的节目诗词大会中有一个环节是根据资料猜诗人,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
(课件逐条出示孔子资料,生猜)
资料: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论语》一书记录了他与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他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古文就跟孔子有关,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生字“辩”:“辛”在左,竖变短,“讠”在中间,要变短,“辛”在右,竖要直。生齐读课题。
3.理解“辩”的意思:大家看看这个“辩”字,猜猜它的意思(争辩、辩论)
4.那么“两小儿辩日”就是——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
板块二 读通课文,理解大意
1.过渡:两个小孩围绕太阳在争辩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
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有困难的地方做上标记。
2.检查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难倒你的句子想请教大家的,或者想提醒同学们,欢迎与大伙交流。
(1)预设请教伙伴的句子:孰为汝多知乎?
①交流互助:“为”的读音(第四声) “知”(第四声),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呢?迁移“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第二声)
②方法小结:根据所处语境分析字义,因义定音,这是一个好方法。
(2)预设想提醒同学们有难度的句子: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①分享阅读经验:你是怎么把这两句话读好的呢?
②生交流意思:我知道这两句话在讲……(生说自己理解的大致意思)
③方法小结:理解意思是读好小古文的一个好方法。那请你完整地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3.你不仅声音响亮,还把断句读得很到位,(课件出示断过句的文章),我们像他一样,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4.过渡:读准了字音,读好了停顿,就要理解课文的意思了。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小古文,那你积累了哪些方法来读懂它的意思?(借助插图、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询问伙伴……)请大家用上这些方法,自己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先打个问号,待会儿提出来。
(1)预设没有不理解的字词,指生说课文意思
(2)预设有不理解的字词:去、决
①请一生帮助解决,其他同学评议是否正确。
②交流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
③指生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④同桌之间再说一说。
板块三 探究“辩日”,促进思考
1.过渡:同学们,《两小儿辩日》可是一篇经典的描写辩论的文章,两小儿围绕太阳展开了辩论,他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呢?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分别画出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用关键词概括,完成作业本第(2)题。
(2)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小组交流,统整意见,准备分享。
2.反馈交流
(1)投影出示学生作业本(若无差异则选一组投影,若有差异拿两组投影)
(2)请小组学生上台交流,为什么这么填
(3)我们发现这两个小孩他们阐述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板书:观点 相反)
3.体会两小儿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都很有道理
(1)这是他们的理由,感觉说得都很有——道理,这是为什么呢?谁来解释解释?
(2)(图示车盖和盘盂)你们看,车盖和盘盂都是在写太阳的——样子,这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写太阳的(视觉:近大远小)。而“沧沧凉凉”“探汤”都是我们感受到的,是从——感觉(或触觉:近热远凉)的角度来写的。他们说明理由的角度不同(板书:理由 角度不同)
(3)探究“辩法”:现在你发现这两小儿是怎样说明自己观点的吗?
(4)小结:两小儿证明自己观点的思路是一致的,都先亮明观点,再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虽然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但可谓是——有理有据(板书:在理由的下方用括号注明“具体事例”)
板块四 情景再现,趣演“辩斗”
1.过渡:两小儿辩斗的场景这么好玩,我们也一起来演一演、辩一辩吧。
(1)同桌之间分好角色,一人演一小儿,一人演另一小儿,旁白不读,开始吧。
(2)一组同桌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评议。
①预设:辩是辩了,没有斗起来
(3)请一生上台,师生合作辩一辩:老师也来当当小儿,谁愿意和我一起来辩一辩。
(4)其他同学评价:谁来评一评我们的辩论怎么样?(语速加快了,更有辩论的味道了……)那你们喜欢这两小儿吗?为什么?(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5)我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这两小儿,那我们全体起立,大家都来做一回两小儿,1、2两大组当第一小儿,3、4两大组当第二小儿,准备好了吗?我看没有,你们是跟谁辩?对呀,面对面站,我来读旁白,给你们点点火煽煽风:
一儿曰 一儿曰
一儿不服曰 一儿争辩曰
一儿急促曰 一儿更急曰
一儿扯着嗓子曰 一儿以脚跺地曰
2.妙哉妙哉,此两小儿辩斗真可谓是——不相上下,不分伯仲啊!辩到这儿,谁来了?(孔子)孔子见状,急忙制止,既而摇头曰:吾亦不能决也。孔子能判断谁对谁错吗?(不能)那两小儿,你们失望吗?对啊,堂堂一个大教育家大学问家竟然连这样的问题都答不上来,怎能不令人失望呀。难怪两小儿要笑曰——生齐:孰为汝多知乎?配上动作,如果我是孔子你们会怎么做,笑着用手指着孔子,齐读——孰为汝多知乎?
3.哎呀,说我不多知,你们多知,你们见多识广,我请教请教,那你们支持哪一个孩子的观点?
(1)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观看解惑。
(2)看明白了吗?哎呀!原来这都是错觉啊
4.其实,两小儿辩日,用我们现代科学常识来说,很简单。但是这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对当时的他们来说,的确很难啊。那面对两小儿的嘲笑,面对自己的不能决也,孔老夫子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呢?让我们来写一写。
出示作业本第(3)题(假如对文言文感兴趣,非常欢迎模仿文言文的语气来写,如果你习惯了现代文,那就用现代文的语言来表达)
(1)指生交流。
①小古文语气表达预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②现代文语气预设:原来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要不断探索和学习才行
这两小儿敢于质疑,大胆探索,真让我佩服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再厉害的人也有不懂的时,我甘拜下风
5.同学们,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所谓的知识,更是人生的智慧。我们学语文,我们做人,当然需要知识,更需要这样的智慧。
大家猜一猜,刚才你们说的那些话,在那样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孔老夫子到底会不会说?谈谈你们的看法。(生说)你们想不想知道庄老师的看法?真的想?肯定想?庄老师,不能决也。
6. 指导背诵,填空式背。读懂文言文,本身就是一场智慧的博弈,让我们来挑战背一背,记一记。
7.大家很有水平,短短时间就能把这个小故事读通读顺读懂还能背出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多观察思考,大胆质疑,探索事物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