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意义的识字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让有意义的识字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9 14:1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让有意义的识字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我选择的单元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是第一个识字单元,安排在汉语拼音前的识字单元,体现了语文学习以汉字为本的特点,对于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先学汉字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本单元编排了5篇识字课文,包括分别是《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日》《日月水火》《对韵歌》,内容丰富,识字方法多样,包括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在这几篇识字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要关注儿童对汉字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儿童在课文的情境中走进汉字有趣识字。这一单元需要识记的汉字主要以象形字为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这些字也是我们在生活和阅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些高频字。开篇识字《天地人》以国画一望大江开为背景,引导儿童感知天地人的宇宙关系,同时去感知你我他的社会关系,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重视,第2课《金木水火土》呢,是一篇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的韵语儿歌,在古人的认识中,金木水火土是天地万物构成的基本元素,被称为五行。本课呢,与第1课共用一幅插图,和第1课的内容也是紧密联系的,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口耳目》是看图识字,在插图创设的儿童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认识简单的人体器官,学习相关的汉字,在这一课呢,还配有京剧人物插图和一些俗语,让儿童去感知坐立行走的规范姿势。《日月水火》这一课是根据象形字的特点进行识字,通过图片和汉字的比照,引导学生感知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造字特点,形象直观的学习汉字。《对韵歌》呢,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借助对韵的形式,引导学生感知对对子的形式,感受汉字的音韵节奏,提升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
另外,还有口语交际《我说你做》,通过一起做游戏,感知你我他的和谐共处,让儿童在口语交际学习倾听、表达和交流。“语文园地一”、并且从一年级开始就设置了“快乐读书吧”等,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课程之中,引导儿童从入学之初就关注课外阅读,培养儿童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那么如何确定本单元学习的大概念与核心目标呢?
一、勾连课标,解读教材,确定单元大概念和单元核心目标
关照《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第一学段对识字写字的要求是: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学习独立识字。与之前的课标相比,在“梳理与探究”这一条下面,增加了这样一句话: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由此可见,在新的课标中更关注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再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很好的体现了课标的精神,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落实以下两大要素: 1.在有趣的情境中认识象形字,感受汉语的音韵特点;2.了解汉字笔顺规则。
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看似简单,五篇课文加语文园地中的两首古诗,一共出现了86个汉字,要认识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
教过一年级的老师会发现,新的教材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在拼音学习之前编排了这样一个识字单元,而且没有标注拼音。教材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识字编排调整?没有拼音这根拐杖,怎样更好的落实好识字教学任务呢 研读教材后我们]就能读懂编者的意图:这个单元体现了新的识学思路,也就是希望教师能从汉字本身特点出发去引导学生识字,并且要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对汉字文化的传承,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
作为识字单元,是不是编者仅仅只是让学生认识这些生字呢?其实细读教材,不难发现,整个单元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作为拼音单元前面的识字单元,其渗透了等多种识字方法,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学习语文的乐趣;作为小学生人学后第一个学习的语文学科内容,除了认识汉字,还承担着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和熏陶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研读,确立了以“中国人,方块字”的大情境来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力图引导学生关注对汉字的认识,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方块字是祖国的文字,逐步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具体的核心目标确定如下:
1.学习多种识字的方法,认识本单元40个汉字,会写田字格中17个生字。
2.掌握10种笔画并能正确书写,了解笔画和笔顺,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通过图文结合,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受汉字的奇妙,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4.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金木水火土》和《对韵歌》,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5.能够在生活中积极地运用所学生字词。
6.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极进行口语交际;鼓励多种方式的阅读,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那么如何达成这些教学目标,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呢?可以尝试在大概念的指引下,寻找教材间的关系,改变教材中的教学单元编排的方式,调整顺序,拆分统整,创设一个学生相对熟悉又与大概念学习想适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本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设计在“中国人,方块字”下,整合整个单元,我想可以设计以下三个任务:
1.我认识“人”了
2.“人”在天地间
3.我会诵读儿歌了
让学生先认识自己的“口、耳、目、手、足”,到认识“我、你、他”,再到认识人生存的天地之间,认识与天地有关的文字,这样,学生从认识“人”开始,继而认识“天地",同时读儿歌学习汉字,让学生在识字认字的过程中,也成为认识人、认识世界,接受中华传统文化质陶的过程。这三个学习任务依次递进,并渗透了多种识字方法,如押韵识字、图画识字、象形识字等,扎实提高了识字效能。
二、设想核心目标达成的证据
明确了单元核心目标后,就要设想单元核心目标达成的评价证据。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表现性任务
任务一:我认识了“人”
活动一:玩游戏,我说你做,我认识了“人” 学生在玩“你说我做”的小游戏中,能快速找到自己的身体部位,随机学习“口耳目手足”等生字。建立汉字符号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倾听与应答的能力。
任务二:“人”在天地间
活动一:听故事,聊感受,明白“人”在“天地”间 读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联结图片和自己的生活,聊聊“我眼中的奇妙世界”,欣赏课文插图《一望大江开》交流感受,随机学习生字,诵读儿歌。
任务三: 我会诵读儿歌了
活动一:诵读《对韵歌》,通过一字对韵、 两字对韵、多字对韵的方法引出本单元其他儿歌、古诗的朗读;
三、设计单元学与教活动
基于以上的解读和构想,接下来我想谈谈这个单元的学与教的活动设计了。我将通过三个任务来达成本单元的目标,用玩游戏、听故事、读儿歌的方式,让学生从游戏、画画、朗读等好玩的活动中去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去感受中国文化,激发学生探索汉字、亲近传统文化的愿望,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开启识字之旅。
任务学习 整合课文 阶段核心目标 学习活动
我认识了“人” 1.《天地人》 3.《口耳日》 口语交际《我说你做》 1.通过看图识字、找身体部位、联系生活等活动,认识“天、地、人、口、耳、目”等生字。 2.认识田字格各个部位的名称,写好“横折”和“口、目、耳、手”等字。 3.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积极参与交际,培养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 1.小游戏:我说你做,快速找到自己的身体部位,通过图文结合等多种识字方法学习生字“口耳目手足”;字理识字“坐”“站”等字。 2.象形识记“人”,联结生活,找找生活中的人,比较学习“你”和“他”;字源形象识记“我”;运用“你我他”进行相互介绍,并新编三字经。 3.学写生字。
“人”在天地间 1.《天地人》 2.《金木水火土》 4.《日月水火》 联系旧知,能按象形的特点记忆字形,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学习“日”、“月”、“水”、“火”等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 认识“点”“捺”等笔画,会写“日、火”等生字。 初步感受“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文化。 1.读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形意结合学习“天地”,自由想象,与“天”“地”有关的事物等,读《三字经》。 2.欣赏图片,联结图片和自己的生活,聊聊“我眼中的奇妙世界”,欣赏课文插图《一望大江开》交流感受。随机诵读《金木水火土》,看图辨物,图文对照。 3.象形识记、图文结合识记“日月水火山田禾石”等字,了解象形字的特点;联结生活,找找生活中的这些字;模仿古人自己来画一画自己认识的象形字,尝试做个“造字小能手”。
我会诵读儿歌了 5.《对韵歌》 《语文园地一》 《快乐读书吧》 1.学习生字,写好基本笔画“提”和生字“云、虫”等。 2.正确流利地诵读儿歌、古诗,感受韵文的韵味,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2.鼓励亲子阅读,了解一定的阅读方法,以及书的方法,并能尝试为自己选择喜欢的书。 1.对对子游戏,学习对韵歌,在诵读中认识汉字;学生收集汉字自创对子,进行“韵文串串烧”比赛。 2.创设活动,情境体验,了解书的分类,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的种类。
第一个任务“我认识“人'了”,我整合了第一课《天地人》中的“人”,第三课《口耳目》中与人相关的口、耳、目、手、足,表示人与人生活中关系的“你我、他”,以及口语交际《你说我做》的四个内容,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学习任务。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1.小游戏:我说你做,快速找到自己的身体部位,通过图文结合等多种识字方法学习生字“口耳目手足”;字理识字“坐”“站”等字。2.象形识记“人”,联结生活,找找生活中的人,比较学习“你”和“他”;字源形象识记“我”;运用“你我他”进行相互介绍,并新编三字经。3.学写生字。这样帮助学生建立汉字符号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倾听与应答的能力。
第二个任务“人”在天地间我整合了第一课《天地人》中的“天地”,第二课《金木水火土》和第四课《日月水火》,1.先读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让学生聊一聊神话故事中的世界是怎么来的?通过听、聊,让学生了解古人眼中的“天地人”是怎么来的。盘古开天辟地,天在上,地在下,人就立在天地间,创造了这个世界,在学生的心底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做了渗透。再形意结合学习“天地”,自由想象,与“天”“地”有关的事物等,读《三字经》。接着,让学生自由欣赏资源包里的各种图片,请学生结合图片和自己的生活观察说说“我眼中的奇妙世界”。通过图片欣赏、聊天的方式,把真实的世界引人课堂,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把世界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勾连,理解现实意义中的“天地人”。最后,带着学生欣赏书上的国画插图《一望大江开》,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感受到了天地之广袤,咫尺之间似有万里之逼,而“人”就立在这茫茫天地间。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诵读“金木水火士”,谈谈自己的发现,学生就能大致明白“天地人”的内涵。“金木水火士”是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而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所以自然地引入《日月水火》的学习,通过象形识记、图文结合识记“日月水火山田禾石”等字,了解象形字的特点;联结生活,找找生活中的这些字;模仿古人自己来画一画“虫、云、山”等象形字,尝试做个“造字小能手”。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我想“天地人”之间的关系等中华传统文化一定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第三个任务“我会诵读儿歌了”,我整合了第五课《对韵歌》和《语文园地一》及《快乐读书吧》,通过一字对韵、 两字对韵、多字对韵的方法引出本单元其他儿歌、古诗的学习,随机学习生字,诵读儿歌,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汉字的音韵美,还能通过看图片、说字理等手段,轻松地记字形、明字义。
这样的设计使学习内容结构化,并形成了基于原有经验的新的认知联系,重新组织并建构起了汉字与汉字、汉字与自己、汉字与生活的联系。整合性的大情境赋予识字学习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使其不再是简单的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