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灰雀 说课讲稿

文档属性

名称 25.灰雀 说课讲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9 14:1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灰雀》说课讲稿
尊敬的叶老师,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千人良师”小学语文研修第一组的丁如意。下面由我来代表我们小组进行三年级上册灰雀一课的说课展示。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展示:
文本解读。
《灰雀》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灰雀》一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内涵丰富,讲述了列宁在与男孩的对话中循循善诱,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在学习活动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第二、学情分析
从学习动机上来说,三年级的学生面对这样一篇略带扑朔迷。隐晦爱鸟护鸟道理的文章时,对理解列宁的循循善诱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转换身份,化身侦探,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文本,从而感受到列宁的机智与幽默。
从学习能力上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自读自悟,能够了解课文的梗概。根据课标的中段目标,3-4年级学生要“初步学会默读”。但是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是初次接触,学习实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习习惯上来说,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达习惯。他们是凭借着直觉思维去表达,没有进行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
因而,我们确定了以下的核心教学内容:聚焦两个问题,默读课文,发现真相,感受人物的品质;在对话中猜测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三、学习目标
根据我们的学情分析、教材解读以及对学段课标中对中段的要求,我们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在语境中随文识字,认识“胸、脯、惹”等字,借助课堂作业本,巩固识字,指导写字“诚”“或”字。
2.借助“争当小侦探,破密失踪案”情境学习之下,带着问题默读。抓住“标点符号”“关键词语”猜测人物心理;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初步感受男孩知错就改的美好品质。
其中我们的第一点和第二点是我们的教学重点,第三点是我们的教学的难点。
四、学习过程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我们的学习过程。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个学习活动开展我们的学习活动来开展教学:
首先,在课堂开始,我们创设一个情境: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灰雀,这是一只有故事的灰雀,在它的身上还藏着一桩“谜案”。于是进入我们的学习活动一:读一读,说一说。这个过程其实是学生梳理信息,概知课文的过程。接下来我们学生当好“合格小侦探”之后,让学生去带着这两个问题去默读课文。不急,先来初试一下身手,调查一下“受害人”,去找一找描写灰雀的语句,顺势去学习本节课的几个生字,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道字音题。
小灰雀究竟去哪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学习活动二——破密灰雀失踪案。1.读:默读3-10段的对话;2.思:小灰雀去哪了?在对话中圈出相关的线索,并且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3。写:完成破案考核题,也就是课堂作业本中87-88页的第五题的(2)(3)小题。
这个环节我们的设计意图是带着问题默读,寻找相关的线索,对线索进行分析和判断,作有依据的表达,同时将我们的课堂作业再次巧妙融入课堂。接下来我们进入一个破案大考核。第一关去寻线索。这里面其实我做了一个超链接。根据学生的。相机出示相关的语句,让学生引导学生去关注到这些对话中的标点和关键词句,让学生去想象这个时候,男孩会在在想什么?这这里其实我们也是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五题的第(1)小题。第一关的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个深情的师生全作配乐朗读,落实好人物的对话朗读。接下来是第二关——我会辨。在这样的一个倒计时之后,学生非常的感兴趣去校对好我们之前的完成的课堂作业本。
这只灰雀最后飞回来了吗?由此引出诚实的“诚”字,指导好我们的写字教学。
接下来是我们的最后的学习活动三——联读材料查线索。带着问题去默读,列宁喜欢书吗?将本节课习得的能力再次巩固运用。
五、设计特点
最后,我来谈谈我们的设计特点:
单元整合融要素,思维发展有梯度。老师们,不难发现,其实我们小组已关注到了单元导读页、课后的习题,还有我们的交流平台的学习要求,紧密的融合我们的语文要素。还有,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培养了学生提取、想象、品鉴、联结等思维,而这样的思维发展是有一定梯度的。
情境创设激兴趣,角色朗读悟内心。关于情境和角色朗读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讲了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
练习系统进课堂,“减负”要求巧落地。老师们,在整节课中,我们其实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1、3、5题,还有我们的课后习题,纵观整堂课,其实四分之三的内容已经在第1课时中完成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其实也是把我们的减负要求无声地、巧妙地落地了。
以上就是我们组对于《灰雀》一课一些数粗浅的设计想法,感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