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11世纪以后,欧洲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具体表现为
①14世纪中叶以后,租地农场成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②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③雇主与工人之间形成了雇佣关系,雇工分工合作
④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022·河北邯郸·九年级期末)手工工场是中世纪晚期在西欧出现的一种手工业生产组织,其主要特点是( )
A.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B.生产的规模小于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在面粉等行业发展迅速
D.由农民在租地农场从事手工生产
3.(2022·河北沧州·九年级期末)中世纪欧洲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化,改变了欧洲的整体面貌,促进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雇佣关系的出现 B.商业的新发展
C.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 D.富裕农民的出现
4.(2022·河北石家庄·九年级期末)在手工工场里,制作一双鞋子被分成剪裁、缝制等工序,分别由不同的生产者完成。生产者日益熟练,劳动效率显著提高。可见,手工工场生产效率的提高得益于
A.工人数量增多
B.工人分工合作
C.工人的发明创造
D.工人是雇佣的
5.(2022·河北石家庄·九年级期末)14﹣16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西欧的一些地方出现了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这一现象被称为
A.新兴城市的兴起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文艺复兴的兴起
D.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
6.(2022·河北衡水·九年级期末)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14世纪中期以后,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自己耕种,由此开始形成的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A.庄园经济 B.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
7.(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中世纪晚期,商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雇工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工场所有的产品都销往市场。这反映了( )
A.西欧城市兴起 B.庄园经济衰落 C.手工工场的特点 D.租地农场的特点
8.(2022·河北秦皇岛·九年级期末)14世纪前后,西欧社会萌发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
A.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B.自由放任理论产生
C.城市自治司法独立 D.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9.(2022·河北唐山·九年级期末)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
西欧经济和会展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农业 租地农场 ?
手工业 手工工场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西欧庄园的出现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10.(2022·河北沧州·九年级期末)“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
A.租地农场出现 B.手工工场产生 C.西欧城市出现 D.手工业的产生
11.(2022·河北沧州·九年级期末)某班同学研讨的历史知识,其内容有“开展垦殖运动”“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手工工场”“市民阶层”等。他们研讨的主题应该是( )
A.西欧城市的发展 B.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基督教的兴起 D.西欧庄园的发展
12.(2022·河北邯郸·九年级期末)《英国庄园生活》是研究中世纪庄园农民的经典之作,它以1150-1400年为单位,生动的描绘了西欧中世纪乡村生活的模式,其中部分章节提到了英国租地农场的产生和发展,下列关于租地农场的描述,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领主直接参与农场的生产管理 B.领主十分重视经营自己的地产
C.领主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D.富裕农民雇佣无地农民进行耕种
13.(2022·河北保定·九年级期末)“垦殖运动兴起”“租地农场发展”“集中的手工工场形成”“英法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这些现象表明
A.封建时代的欧洲形成 B.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期
C.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D.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14.(2022·河北沧州·九年级期末)13世纪中后期发家的商人巨贾将大量的商业利润投入农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是指( )
A.亲自耕种土地 B.建立租地农场 C.开设手工工场 D.建立庄园经济
15.(2022·河北廊坊·九年级期末)“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这首歌( )
A.产生了手工工场 B.出现了大机器生产
C.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D.形成了庄园经济
16.(2022·河北石家庄·九年级期末)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各项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
①庄园制的逐步解体②租地农场的出现③手工工场的出现④手工生产逐步被机械化生产取代
A.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2022·河北沧州·九年级期末)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城市原有的行会组织成为一部分工匠要千方百计突破的发展障碍。这样他们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帮工和学徒的数量,并把破产的同行雇为己用。材料说明
A.分散的手工场出现 B.集中的手工场形成
C.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D.机器大生产的出现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故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手工工场主雇佣工人进行商品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工场内盛行劳动分工、简单协作,采用了新的生产方式,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BCD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3.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B
【解析】
依据“在手工工场里,制作一双鞋子被分成剪裁、缝制等工序,分别由不同的生产者完成。生产者日益熟练,劳动效率显著提高”可知,手工工场生产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工人分工合作。故正确答案为B。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5.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之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出现了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生产萌芽;在城市,手工工场出现,雇主靠剥削雇工生活,形成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故B符合题干;ACD与题干无关,故本题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欧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它们是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
6.D
【解析】
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依据题干关键信息“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自己耕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始形成的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是租地农场,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商人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手工工场中,①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 ②产品归向市场、③生产过程实行集中生产,分工协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是它与手工作坊的区别。因此,题干材料反映了集中的手工工场的特点,故C项正确;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随着手工业的发展,14世纪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因此,题干材料不能反映西欧城市兴起,排除A项;封建庄园制度逐渐走向衰落,出现了租地农场,与题干“手工工场”不符,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集中的手工工场,不能反映租地农场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解析】
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故D符合题意;庄园经济在14世纪前后开始走向瓦解,排除A;自由放任理论与经济上的表现无关,排除B;城市自治司法独立与经济上的表现无关,排除C。故选D。
9.D
【解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漸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说明西欧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D项正确;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10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的经济发展内容不符,排除B项;9世纪欧洲出现庄园,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故题干材料反映了手工工场的产生,B项正确;租地农场出现在农村是农业方面的生产单位,与“手工业”不符,排除A项;手工工场产生于西欧城市出现后,排除C项;手工业的产生在手工工场产生之前,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解析】
据题干信息“开展垦殖运动”“农奴获得离开庄园的机会”“手工工场”“市民阶层”并结合所学,他们研讨的主题应该是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只要庄园的农奴逃到城市里居住超过一年零一天,他就是自由的了,即使他的主人也不能再抓他回去。这就是“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一语的由来,B项正确;西欧城市的发展没有体现“开展垦殖运动”等内容,排除A项;基督教的兴起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西欧庄园的发展没有体现“市民阶层”等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因此,D项叙述正确,D项符合题意;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排除AB项;租地农场主采取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解析】
根据材料“‘垦殖运动兴起’‘租地农场发展’‘集中的手工工场形成’‘英法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及所学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一些富裕农民建立了租地农场,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小型手工业作坊发展成为手工工场。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使西欧社会结构发生改变,农村富裕农民和城市市民阶层逐渐成为新的政治力量,故这些现象表明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期,西欧迎来了近代文明的曙光,B项正确;材料与“封建时代的欧洲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时间不符,排除A、C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指的是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B项正确;亲自耕种土地不属于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排除A项;开设手工工场与置办田产无关,排除C项;庄园经济在13世纪已走向衰落,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解析】
根据材料“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可知,歌谣描绘了在大型手工工场中织工集体劳作的景象,体现了手工工场内部劳动分工的细致和手工工场规模的巨大,反映了当时工场经济蓬勃发展。A项正确;大机器生产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手工工场中的劳作景象,与庄园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庄园制的逐步解体,租地农场的出现,手工工场的出现,①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手工生产逐步被机械化生产取代是在工业革命时期,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工匠……把破产的同行雇为己用”,这就产生了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故C符合题意;题干是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佣关系的产生,不是说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