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鸦片战争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南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鸦片战争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南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8 16:1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鸦片战争
1.(2022·河南·郑州市金水区新奇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
2.(2022·河南漯河·八年级期末)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初二某同学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墙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林则徐可归入的栏目是( )
A.甲午英烈 B.农民领袖 C.禁毒先驱 D.变法志士
3.(2022·河南濮阳·八年级期末)他临危受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而“为天下万世计”,毅然赴广东禁烟。他是( )
A.张骞 B.郑成功 C.林则徐 D.关天培
4.(2022·河南周口·八年级期末)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一边进行海防整顿工作,逮捕烟贩,一边通知限令外国鸦片贩子将所有鸦片尽数上缴。然后,他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此历史事件
①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②标志着鸦片战争的正式爆发
③成为英法联军发动战争的借口④展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2022·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幅郭沫若题词的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斩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A.林则徐虎门硝烟 B.关天培激战虎门 C.陈化成抗击英军 D.陈玉成被俘牺牲
6.(2022·河南·洛阳市第十八中学八年级期末)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某校计划开展禁毒宣讲活动。以下能列入宣讲内容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邓世昌黄海御敌 D.聂士成保卫天津
7.(2022·河南商丘·八年级期末)“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任军饷的白银了。”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远见卓识的人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魏源 D.严复
8.(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1839年6月3日,不贩鸦片的外商、领事、外国记者、传教士等专程前来参观销烟。传教士裨治文在任职的《中国丛报》中记述:“我们已经反复检查销毁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项任务更加忠实的了。”这表明
A.虎门销烟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B.中国人民禁烟斗争中坚定的决心
C.禁烟斗争严重侵犯了英国的利益 D.销烟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导火线
9.(2022·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末)我国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0.(2022·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马克思《鸦片贸易史》这段材料反映了虎门硝烟的( )
A.必要性 B.原因 C.经过 D.结果
11.(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他在与英国人较量过程中,既表现出御侮的民族气节,又表现出接纳新知识的开明。他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代表作有《四洲志》,他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左宗棠 D.严复
12.(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A.棉纺织品 B.机器
C.鸦片 D.枪炮
13.(2022·河南郑州·八年级期末)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据此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传播西方文明
14.(2022·河南郑州·八年级期末)关于鸦片战争的起因,有西方学者认为:“因为傲慢的清政府不肯在相互平等基础上与英国建立贸易关系,拒绝平等交往,故只有让英国来承担终结中国排外政策之使命。”该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指出了清朝士大夫阶层的傲慢与无知
C.抹杀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实质 D.旨在说中英不平等贸易责任方在英国
15.(2022·河南洛阳·八年级期末)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政府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根本目的是
A.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D.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16.(2022·河南·郑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史学家蓝诗玲认为:“19世纪,英国主张的国际系统和清朝所主张的对外系统,都有非常强大的自我中心主义,英国不愿意从清朝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清朝不愿意从英国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据此可知,她认为( )
A.两国的不同理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英国欲打开中国市场加速鸦片战争爆发
C.虎门销烟促使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D.绝大部分中英官民并没有从鸦片战争中警醒
17.(2022·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末)老师在黑板 上列出了19世纪前期英国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的原因,其中不包括( )
A.开辟国外市场 B.推销工业品 C.索取战争赔款 D.掠夺原料
18.(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一个英国商人曾说过这样的话:“只要每个中国人衣服的下摆长一寸,就够曼彻斯特所有的工厂生产几十年。”这揭示了( )
A.曼彻斯特纺织厂生产能力有限 B.中国纺织生产落后
C.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D.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化
19.(2022·河南·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历史认识往往会受到政治立场的影响。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符合英国殖民者立场的是
A.商业竞争 B.文化冲突 C.军事侵略 D.修约需要
20.(2022·河南鹤壁·八年级期末)英国对外大臣巴麦尊曾说,“要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保证将来贸易的安全”。英国国会经过讨论后,发起了鸦片战争。可见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要求赔偿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B.以武力打开与中国贸易的大门
C.割占中国领土 D.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21.(2022·河南三门峡·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2022·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中国市场被打开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冲击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3.(2022·河南·巩义市第四高级中学八年级期末)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24.(2022·河南新乡·八年级期末)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丧失司法自主权 B.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C.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D.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25.(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把中国拖入世界”的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护国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6.(2022·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末)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林则徐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犯,开展禁烟活动
B.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7.(2022·河南周口·八年级期末)“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8.(2022·河南·郑州市金水区新奇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应出自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9.(2022·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末)李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知识结构图(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的“战”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0.(2022·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末)近代时期,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曾经略过中国。其中,首先打开中国门户的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31.(2022·河南周口·八年级期末)清朝时候,商人张三从上海运一批货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为而我们中国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里的“清政府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32.(2022·河南安阳·八年级期末)“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材料中“西方列强一巴掌”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戊戌变法失败
33.(2022·河南·朱口一中八年级期末)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34.(2022·河南安阳·八年级期末)去年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两国都在相关领域大幅度提高税率,历史上1843年的中国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曾出现大幅度的变化。例如,进口税率中,棉纱下降了58%,棉布下降了73%。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割地赔款 B.五口通商 C.协定关税 D.公使进京
35.(2022·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末)这场因中英贸易纷争引起的战争 ,在战争还没有开始时,英国就开始考虑要在中国侵占一个地方,作为海上贸易的基地。 他们很清楚,战争结束后,中英贸易不断恢复,还将得到迅猛地发展。这场战争结束后,英国侵占了( )
A.香港岛 B.九龙半岛 C.台湾岛 D.钓鱼岛
36.(2022·河南洛阳·八年级期末)在清末,有个人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 )
A.虎门销烟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C.清政府被推翻后 D.新中国成立后
37.(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下图是部编八上《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的目录,根据内容判断其单元主题应是( )
第一单元 _______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8.(2022·河南许昌·八年级期末)《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这表明中国
A.领土主权受到破坏 B.丧失了在这些地方的司法管辖
C.开始与英国进行商业贸易 D.被迫成为英国的商品市场
39.(2022·河南郑州·八年级期末)“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长)远据守主掌。”《南京条约》的这一条款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
A.贸易主权 B.司法主权 C.领海主权 D.领土主权
40.(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近代史的大幕徐徐拉开。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是( )
A.1839年 B.1840年 C.1842年 D.1850年
41.(2022·河南商丘·八年级期末)“由于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加上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所以虽有广大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的英勇抵抗,仍然挽救不了中国战败的命运。”这段文字表述的是( )
A.鸦片贸易的危害 B.虎门销烟的背景
C.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D.《南京条约》的影响
42.(2022·河南南阳·八年级期末)鸦片战争爆发后,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抵抗。其中,壮烈殉国的爱国将领是
①林则徐 ②琦善 ③关天培 ④陈化成 ⑤邓世昌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43.(2022·河南·郑州市金水区新奇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折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投入陆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0.6万-0.7万人,战舰20艘,船坚炮利。此战最后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 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之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鸦片战争中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4)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A正确;三元里抗英是人民自发的抗英运动,B错误;左宗棠收复新疆,C错误;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的是邓世昌,D错误。综上故选A。
2.C
【详解】1839 年 6 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林则徐可以归入“禁毒先驱”一栏,故C符合题意;甲午英烈是邓世昌,排除A;林则徐不是农民领袖,排除B;变法志士是康有为等,排除D。故选C。
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林则徐赴广东开展禁烟运动,领导了虎门销烟,因此本题选C;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A排除;郑成功的事迹是打败荷兰统治者收复台湾,B排除;关天培在鸦片战争中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是民族英雄, D排除。
4.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展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①④正确;1840年英国军队进攻广州,标志着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排除②;不是英法联军,是英国军队,排除③。综上,A项正确,排除含有②③的BC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斩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可知,“焚毒”指的是虎门销烟。A项正确;关天培激战虎门、陈化成抗击英军体现的是中国英勇抗击英军,,诶呦体现“焚毒”,排除BC项;D项是太平天国运动,与题目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虎门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鸦片是毒品,“国际禁毒日”的设置是为了让大家警惕毒品的危害,故选A;左宗棠收复新疆,与禁毒无关,排除B;甲午战争中邓世昌黄海御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聂士成保卫天津,与禁毒问题无关,排除CD。
7.A
【详解】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在正常贸易入超的情况下,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这使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面对这种情况,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沉痛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请求严禁鸦片。道光帝也感到问题严重,就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故选A。
8.B
【详解】根据“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可知,材料表明中国人民禁烟斗争中坚定的决心,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9.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认识。鸦片战争之前,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后世为纪念此事件定为“禁毒宣传日”,因此选B。
10.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鸦片贸易败坏中国人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还杀害他们的肉体,危害深远,因此,必须进行虎门硝烟,A项正确;鸦片贸易危害了清朝统治,这是林则徐进行销烟的直接原因,排除B项; 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这是经过,排除C项;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这是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四洲志》是林则徐组织编译的西方书刊,他和魏源等一部分官员和有识之士在鸦片战争失败后开始了解国际形势,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查禁鸦片,反抗侵略,表现出御侮的民族气节,B项正确;魏源编写的是《海国图志》,排除A项;左宗棠是地主阶级洋务运代表人物,而不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排除C项;严复号召救亡图存,译著是《天演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前期,在中英贸易中,中国是出口国,而英国是购买国,英国长期忍受着贸易逆差。中国的商品源源不断的流入英国乃至世界市场,而英国的贵金属货币却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为了找到一个中国人需要的产品藉以打开中国市场,使贸易变得平衡,于是英国选择了鸦片贸易。鸦片一时间成了当时对华贸易中,唯一能扭转市场失衡局面的商品。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将这个唯一能扭转市场失衡局面的商品给断掉了,于是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3.C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意思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因为中国拒绝与英国平等贸易往来,英国才使用了武力。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因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打开中国市场。C正确;AB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14.C
【详解】根据材料“因为傲慢的清政府不肯在相互平等基础上与英国建立贸易关系,拒绝平等交往,故只有让英国来承担终结中国排外政策之使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实际上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而采取的侵略行为,而西方学者却将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归咎于清政府拒绝与英政府平等交往,这明显是抹杀了战争爆发的实质,没有准确解爆发的根源。故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准确解爆发的根源,A是对史实的歪曲,排除A;BD都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BD。故答案为C。
1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C正确;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是鸦片战争的客观作用,而不是根本目的,A排除;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也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B排除;英国发动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不可能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D排除。故选C。
16.A
【详解】根据“都有非常强大的自我中心主义,英国不愿意从清朝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清朝不愿意从英国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加速了战争的爆发”可知蓝诗玲认为中英两国都以自我为中心,这加速了鸦片战争的爆发,A项正确;蓝诗玲认为是中英双方的不同理解加速了鸦片战争爆发,而不是中国或英国单方面的责任,排除BC项;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项。
17.C
【详解】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ABD排除;19世纪前期英国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的原因,其中不包括索取战争赔款,C符合题意。故选择C。
18.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只要每个中国人衣服的下摆长一寸,就够曼彻斯特所有的工厂生产几十年。”体现了中国市场的广阔,揭示了英国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企图,C项正确;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排除A项;题干体现不出中国纺织生产落后,排除B项;“只要每个中国人衣服的下摆长一寸”是英国商人的设想,体现不出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商业竞争符合英国殖民者立场,A项正确;文化冲突不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排除B项;军事侵略符合中国立场,排除C项;修约需要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要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保证将来贸易的安全”可见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以武力打开与中国贸易的大门,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要求赔偿鸦片被销毁的损失,排除A项;割占中国领土和获得大量战争赔款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CD项。故选B项。
21.A
【详解】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鸦片战争,因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答案选A。
22.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国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是主要依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3.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矛盾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是走近代化的发展道路。故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故D符合题意;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只是近代中国器物层面的建设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并未是近代中国面对的主要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保护传统经济不利于中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条款,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C项正确;A项与领事裁判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无关,排除B项;《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25.A
【详解】根据所学所学和材料“把中国拖入世界、百般蹂躏、百般苦难”可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护国战争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B
【详解】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对鸦片战争进行的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属于历史评价,故B符合题意;林则徐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犯,开展禁烟活动属于史实陈述,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属于史实陈述,排除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属于史实陈述,排除D。故选B。
27.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先进的工业强国。中国由于实行闭关锁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对英国这个西方先进国家的挑战毫无认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此题选C。
28.A
【详解】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把香港岛给英国。故A符合题意;《北京条约》割让的是九龙司地区,《天津条约》没有涉及割地,排除BC;《辛丑条约》也没有涉及割地,排除D。故选A。
29.A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这是近代列强割占中国的第一块领土,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被打破,所以图中的“战”指的是鸦片战争。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A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后,沉重打击了英法的利益。以此为借口,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英国用鸦片和炮舰打开了中国门户。A正确;法国、日本、美国侵略中国都在英国之后,BCD排除;故选A。
31.C
【详解】1858年的《天津条约》中规定,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等,C项正确;《南京条约》主要是割让香港岛和协定关说等,排除A项;《望厦条约》条约中规定,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排除B项;《北京条约》内容是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以及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等,排除D项。故选C项。
32.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对清政府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由原来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都是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排除BC项;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漫长的寻找”的一次政治尝试,排除D项。故选A项。
33.C
【分析】试题分析:
【详解】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故选C.
34.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中国危害最大,是导致清朝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A、B、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项。
35.A
【详解】根据材料“这场因中英贸易纷争引起的战争”,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故A符合题意;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故B不符合题意;台湾岛和钓鱼岛通过《马关条约》给让给了日本,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6.B
【详解】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门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故选B。
37.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开始并逐渐加深,太平天国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故A项正确;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是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是从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开始的,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3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反映的是外国侵略势力进入东南沿海,中国被迫对外开放,成为英国的商品市场,D项正确;割香港岛给英国反映领土主权受到破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丧失了在这些地方的司法管辖,排除B项;开始与英国进行商业贸易是在《南京条约》签订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
39.D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D项正确;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允许列强船只在我国沿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三者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
4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应是鸦片战争开始的1840年,B项正确;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排除A项;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排除C项;1850年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1.C
【详解】根据题干“由于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加上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的信息可知,这是描述的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AB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故选择C。
42.D
【详解】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陈化成鸦片战争爆发时任福建水师提督,后改任江南提督,在鸦片战争时期保卫吴淞,与英军力战,英勇牺牲殉国。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关天培率军奋起抵抗,他亲自点燃火炮轰击敌人.当英军拥上炮台时,他又拔刀与敌人搏斗,最后战死在炮台上。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林则徐、琦善都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牺牲的,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①②⑤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43.(1)鸦片大量输入,使清政府面临军队战斗力消弱和财政危机的严重困扰。
(2)中国武器装备落后,英国船坚炮利。鸦片战争中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腐败的统治。
(3)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应当“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并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支持禁毒事业、帮助亲人、远离毒品等。
【详解】(1) 根据材料“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鸦片大量输入,使清政府面临军队战斗力消弱和财政危机的严重困扰。
(2) 根据材料“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战舰20艘,船坚炮利”,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中国武器装备落后,英国船坚炮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腐败的统治。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主权,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即: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 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毒品的危害、禁毒的意义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应当“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并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支持禁毒事业、帮助亲人、远离毒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