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8 16:2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7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2022·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期末)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2022·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电视节目《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对下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是指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3.(2022·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其重要影响在于( )
A.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C.开启了人们思想解放的闸门 D.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2022·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中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迫使红军战略转移
B.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C.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D.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5.(2022·河北邯郸·八年级期末)美国作家哈里森 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2·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这次会议是在红军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的,它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这次会议
A.创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D.为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
7.(2022·河北廊坊·八年级期末)某校戏剧社的同学正在排演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课本剧,准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其出场顺序应该是( )
①血战湘江②过雪山③巧渡金沙江④四渡赤水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8.(2022·河北张家口·八年级期末)“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下列对该诗理解正确的是
A.“铁壁合围”是指国民党政府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五次“围剿”
B.“别红都”是指红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C.“舵手一易”是指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上新途”是指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
9.(2022·河北张家口·八年级期末)1931年,共产国际发表文章称:蒋介石“调动了南京政府的三十万装备精良的部队……而和它对峙的是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只有六七万人的红军和几万名装备很差的游击队”,但是,“中国红军经受住了最困难的考验”。这表明共产国际
A.给予中国革命全面支持 B.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
C.认为国民革命有所发展 D.认同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10.(2022·河北张家口·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史实应该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新时代的曙光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11.(2022·河北邢台·八年级期末)在活动课“重走长征路”上,学生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该出现的是
A.井冈山会师 B.四渡赤水河 C.过雪山草地 D.强渡大渡河
12.(2022·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下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 )
A.国民大革命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3.(2022·河北承德·八年级期末)某校八年级(2)班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随机出现的关键词,判断出相应的事件。如下图是小红同学抽取的一组关键词,据此判断它反映的是(  )
A.湘江战役 B.遵义会议 C.四渡赤水 D.会宁会师
14.(2022·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期末)有人将长征喻为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棋局,收官之时,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盘赢得胜利的新棋局。“新棋局”中的一步好棋是
A.胜利召开遵义会议 B.避敌主力进军贵州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15.(2022·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
A.通过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B.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16.(2022·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娄山关前糜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17.(2022·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界首红军堂位于桂林兴安县界首镇,原名三官堂,当年红军抢渡湘江指挥部设在三官堂,朱德、彭德怀在这里指挥红军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堂见证的革命精神是( )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18.(2022·河北邯郸·八年级期末)某校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生开展题为“红色记忆”的探究活动。经过筛选,学生们决定选取会宁作为探究对象。如果要为此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长征会师伟大胜利 B.革命圣地战略后方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19.(2022·河北张家口·八年级期末)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关于红军长征说法正确的是( )
A.1934年红军三大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1936年10月会宁大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D.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20.(2022·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长征途中红军创作了大量的宣传画,它们虽然有些简单粗糙,但有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红军长征的革命斗争。这主要反映了长征
A.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 B.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21.(2022·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法国某学者说,长征“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美国某学者也说,“长征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也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取得最后胜利”。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A.推动了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B.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D.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2.(2022·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纪念长征的诗歌中写道“风萧萧马嘶嘶穿越雪山,天苍苍地茫茫爬过草地;……造就了一种精神,震惊了两个世纪。”“造就了一种精神”是指
A.艰苦朴素的精神 B.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C.勇于创新的精神 D.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3.(2022·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次“行军”结束的标志是(  )
A.遵义会议召开
B.飞夺泸定桥
C.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
24.(2022·河北秦皇岛·八年级期末)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如图《会师歌》见证的革命实践是( )
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四渡赤水 D.长征胜利
25.(2022·河北秦皇岛·八年级期末)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 )
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6.(2022·河北邯郸·八年级期末)“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作者指的“分水岭”事件是
A.中共二大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27.(2022·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毛主席曾在1958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毛主席这番话所指的是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长征
C.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 D.挺进大别山
28.(2022·河北承德·八年级期末)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周恩来在一次起义欢庆胜利时的讲话
材料二: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的队伍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材料三:80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程,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2006年,中央电视台、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了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另一群人沿着这条道路再次远征,他们同样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挑战。
(1)材料一的起义指什么事件?这次起义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2)材料一中的“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指的是什么事件?
(3)材料二描述的场景发生于哪一根据地?在这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条“出路”指的是什么?
(4)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挽救红军的转折性会议是什么?该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何正要 地位?
(5)“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谈谈你对 “长征”精神的理解。
29.(2022·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7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在人民大会堂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90年来,人民军队和平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从未改变。
(1)写出和人民解放军建军节由来相关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广阔的农村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薄弱环节。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长期的战争中逐渐削弱敌人,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2)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力量为什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材料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一般被称作什么道路?
材料四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选自《毛泽东诗词选》
(4)材料四诗词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远征”途中,哪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参考答案:
1.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C正确;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1929年召开古田会议,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故ABD错误。
2.C
【解析】
图片是遵义会议会址。长征中,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C符合题意;中共二大、八七会议、中共七大与图片信息无关,排除ABD,故选C。
3.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B项正确;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人们思想解放的闸门,排除C项;中共七大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故选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迫使红军战略转移,排除A;巧渡金沙江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排除B;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排除C。
5.D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①错误,排除ABC。
6.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故B正确; 1928年,朱、毛两部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AC与题意不符,故错误;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故D错误。综上故选B。
7.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红军长征的路线: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因此出场顺序应该是①④③②。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8.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指的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战役,开始长征,A项正确;红都指的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排除B项;“舵手一易”指的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才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革命从此上新途”指的是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遵义会议后的14年,中国革命不断赢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只有六七万人的红军和几万名装备很差的游击队能够战胜蒋介石调动的南京政府的三十万装备精良的部队,说明毛泽东军事战略的正确性,并且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肯定,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全面支持,排除A项;题干事件属于土地革命战争,与国民革命无关,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及革命道路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红军一渡赤水”“遵义”“大渡口”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于1936年10月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因此图片所示史实应该纳入的学习主题是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1924—1936年),B项符合题意;A项指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影响给中国带来了新时代的曙光,排除;C项是1931—1945年,图片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是1946—1949年,图片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B。
11.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发生在长征之前。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A符合题意;BCD项都是发生在红军长征时期,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2.B
【解析】
根据“1934—1936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阶段是长征时期。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进行战略战役,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长征的胜利结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B;综上所述可知ACD都与长征无关,排除。
13.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境内的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据题干图片判断它反映的是遵义会议。故B符合题意;湘江战役、四渡赤水、会宁会师属于长征时期的史实,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4.A
【解析】
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故选A;避敌主力进军贵州,无法体现“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盘赢得胜利的新棋局”,排除B;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1938年国民党取得台儿庄大捷,排除D。
15.B
【解析】
据所学知,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B项正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了“八七会议”,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AD项错误。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C项错误。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识记“八七会议”的内容是解题关键。
16.B
【解析】
根据“遵义城头赤帜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遵义会议,“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指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使革命转危为安,B项正确;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排除A项;1936年在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排除C项;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解析】
由材料“界首红军堂位于桂林兴安县界首镇,原名三官堂,当年红军抢渡湘江指挥部设在三官堂,朱德、彭德怀在这里指挥红军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结合所学可知,抢渡湘江发生在长征途中,红军堂见证的是工农红军不怕艰险,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长征精神,故选C,排除ABD。
18.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A符合题意;革命圣地战略后方是延安,B排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排除;生死攸关历史转折反映的是遵义会议,D排除。故选择A。
19.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C项正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排除A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在起义失利后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并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20.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途中的宣传画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容易被文化程度不高的红军官兵所接受,从而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得到了广大战士和群众的欢迎和喜爱。长征中的这些宣传画不仅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坚定革命必胜信心,同时也是他们在艰苦的长征途中的精神食粮,有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红军长征的革命斗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故B正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遵义会议使得中国共产党又幼稚走向成熟,故排除D。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1.D
【解析】
依据“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长征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也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取得最后胜利”和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项正确;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情况下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并没有推动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长征的国际意义,而是侧重说明长征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排除B项;“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广泛宣传了革命主张,但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22.D
【解析】
根据材料“风萧萧马嘶嘶穿越雪山,天苍苍地茫茫爬过草地”可得出,反映出来的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D项正确;艰苦朴素的精神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与长征精神无关,排除B项;勇于创新的精神与长征精神无关,排除D项。故选D项。
23.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C项正确;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都发生在长征途中,排除ABD项。故选C项。
24.D
【解析】
根据“两万五千里长征”,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D项正确;192年北伐战争,与“两万五千里长征”无关,排除A项;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与“三大主力军,西北高原胜利回合了”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25.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项符合题意;红军长征中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A项不合题意;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不合题意;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6.B
【解析】
依据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符合题意;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A排除;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排除;洛川会议制定了全民族抗战的路线,D排除。故选择B。
27.B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两万五千里”“ 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分析可知,毛主席这番话所指的是红军长征。1933年,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受重大损失,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与会宁,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8.(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北伐战争;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长征精神:充满理想信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于战斗,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善于团结,顾全大局。(只要答出与主题相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的内容即可)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说的“欢庆胜利”是指南昌起义的胜利。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领导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指的是北伐战争。此事件中,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出师讨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3)
材料二描述的场景发生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条“出路”指的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惨重。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随后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
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精神就是充满理想信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于战斗,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精神。
29.(1)南昌起义。
(2)在农村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力量较为薄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道路。
(4)长征;遵义会议。
【解析】
(1)
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所以人民解放军建军节的由来是南昌起义。
(2)
根据材料可知,“广阔的农村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薄弱环节”说明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去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
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说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井冈山道路。
(4)
根据所学可知,“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红军远征指的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的红军战略转移,即红军长征。“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指的是1935那1月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