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8 16:2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0 正面战场的抗战
1.(2022·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抗日战争中,领导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一次重大胜利的爱国将领是
A.李宗仁
B.张学良
C.叶挺
D.彭德怀
2.(2022·河北邢台·八年级期末)1938年,中国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这次战役是( )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战役 D.武汉战役
3.(2022·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下列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与意义搭配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战役 意义
A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
D 武汉会战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
A.A B.B C.C D.D
4.(2022·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盟军在对日作战中接连失利,士气低落。在这样的情况下,传来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取得会战胜利的消息,一时英美各国精神为之一振。这里的胜利来自于( )
A.台儿庄大捷 B.武汉保卫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5.(2022·河北邯郸·八年级期末)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是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的结果 D.使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6.(2022·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抗日战争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成为民族抗战的一面旗帜,毛泽东为此题词“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型”,领导八百壮士抗战的民族英雄是
A.姚子青 B.谢晋元 C.张自忠 D.杨靖宇
7.(2022·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根据下列信息推断,荣誉军人王强伤于( )
荣誉军人姓名:王强 籍贯:山东临沂 部队:国民革命军第3军 职称:上尉 受伤日期: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一日 伤残状况:左上膊上1/3切断 残疾等级:一等残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2022·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下列影视资料中不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
B.
C.
D.
9.(2022·河北邯郸·八年级期末)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认为,淞沪之攻防战损失过重,非中国可能负担,但从抗日局势来看这场会战
A.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是中国军民与日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D.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10.(2022·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台儿庄胜利之后,有些人主张徐州战役应是‘准决战’,说过去的持久战方针应该改变。说什么‘这一战就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我们胜了,日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 可见
A.台儿庄战役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B.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获得的重大胜利
C.人们对抗日战争艰苦性持久性认识不足
D.台儿庄战役提升了人们抗战胜利的信心
11.(2022·河北邯郸·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忘国耻!
材料一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的主张。
材料三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1)材料一中“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哪两位爱国将领?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的态度如何?
(3)材料三中的事件发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哪次战役中?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12.(2022·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后,蒋介石对日态度由妥协逐渐到强硬,对国民党广大官兵的积极抗战起到指导作用。第五战区在战役总结中所述:“最高指挥官之镇定,于前方士气影响极大。徐州于二月上旬敌于兖州南下,蚌埠北进时,发发可危,战区之司令部本应早已离徐后撤,然以长官镇静之处,不仅得支持三个月之久,且获台儿庄之胜利。”1938年蒋介石4月7日通电全国: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胜利……
材料三:如下图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战役(或会战)?它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台儿庄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
(3)从材料三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的哪些精神?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13.(2022·河北秦皇岛·八年级期末)材料一:各军士兵纷起响应,两天内占领了武汉三镇,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湖北革命党人以他们的首创精神,揭开了口口口口的第一幕。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在遭受大革命失败的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它使原来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燃起新的希望,重新增加了凝聚力,从而踏上新的征途。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万人参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请根据材料一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口口口口”处是哪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中国思想领域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八七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请说出武汉会战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其它重要战役一例。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研读,你能体会到怎样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一次重大胜利。故选A。
2.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中国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最大一场胜利,这次战役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B项正确;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于1941年,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排除A项;淞沪战役发生于1937年8月,排除C项;武汉战役是在1926年9月至10月,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主力对军阀吴佩孚部的一次围攻战斗,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解析】
依据题干“不正确的”,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D符合题意;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领导进行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A排除;淞沪会战持续了3个月,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B排除;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C排除;故选D。
4.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C项正确;1938年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排除A项;1938年武汉保卫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排除B项;豫湘桂会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美国总统才会说“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A项正确;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是淞沪会战,排除B项;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与题干“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不符,排除C项;“使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武汉会战后,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四行仓库”,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抗日战争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成为民族抗战的一面旗帜,故B符合题意;姚子青领导上海宝山保卫战,故A排除;张自忠、杨靖宇与题干无关,故CD选项排除。故选B。
7.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纪年=公元某年-1911。由此可知,王强受伤的日期民国二十七年为:1911+27=1938年。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日本天皇投降结束,共十四年抗战。因此,王强伤于抗日战争时期,C项正确;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1924—1927年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1946—1949年属于解放战争时期,均与题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8.B
【解析】
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属于”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血战台儿庄》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战役——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政府在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仗,B项符合题意;渡江战役、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都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9.B
【解析】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B项正确;A项是武汉会战后,排除A项;淞沪会战不是第一次正面交锋,排除C项;D项是平型关大捷,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解析】
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1945年取得胜利,经过了14年的艰苦抗战。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题干“说过去的持久战方针应该改变。我们胜了,日阀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场,只有静候末日审判”表明当时的人们对抗日战争艰苦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故C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的说法错误,排除A;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获得的重大胜利的说法正确,不是对题干材料的正确解读,排除B;台儿庄战役提升了人们抗战胜利的信心不是对题干材料的正确解读,排除D。故选C。
11.(1)事件:九一八事变。后果:东北三省沦陷。
(2)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态度: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3)台儿庄战役。意义: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解析】
(1)
根据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可知“沈阳日军行动”指的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结合所学得出九一八事件的后果:东北三省沦陷。
(2)
根据材料“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张学良、杨虎城。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得出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的态度是: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3)
根据材料“李宗仁”、“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可知表述的是台儿庄战役。根据材料“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得出台儿庄战役的意义: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12.(1)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振奋了全国人心
(2)蒋介石对日态度转变对国民党官兵抗战起到指导作用;最高指挥官临危不惧,指挥镇定,鼓舞了前方士兵士气;国民党前方将士不惜牺牲,发扬视死如归精神;后方同胞的支持
(3)体现了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4)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
(1)由材料一“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来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可知这反映的是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国民党军队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组织了淞沪会战抗击日本入侵。结合所学知识,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振奋了全国人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依据材料二概括台儿庄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据“1937年7月7日后,蒋介石对日态度由妥协逐渐到强硬,对国民党广大官兵的积极抗战起到指导作用”得出蒋介石对日态度转变对国民党官兵抗战起到指导作用;据“最高指挥官之镇定,于前方士气影响极大……战区之司令部本应早已离徐后撤,然以长官镇静之处,不仅得支持三个月之久,且获台儿庄之胜利”得出最高指挥官临危不惧,指挥镇定,鼓舞了前方士兵士气;据“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胜利”得出国民党前方将士不惜牺牲,发扬视死如归精神,后方同胞的支持。
(3)依据材料三“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军民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淞沪会战,材料二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材料三反映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这都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重要战役,由此得出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正面战场的抗战。
13.(1)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为中国的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3)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淞沪会战或台儿庄战役或长沙保卫战或平型关战役等。
(4)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勇于抗争的爱国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等。(任意一点)
【解析】
(1)
根据材料“各军士兵纷起响应,两天内占领了武汉三镇,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湖北革命党人以他们的首创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两天内占领了武汉三镇,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因此被称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
根据材料“使原来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燃起新的希望,重新增加了凝聚力,从而踏上新的征途”可知,八七会议的召开为中国的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3)
根据材料“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可知,武汉会战的最重要的意义是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击毙日军4万多人。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大捷。
(4)
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辛亥革命体现出了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抗日战争体现出了勇于抗争的爱国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