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八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8 16:2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2022·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之所以说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起因和性质相同
B.都是英国发动的
C.结果都是清政府战败
D.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2.(2022·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3.(2022·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在这场战争中,侵略军将战火扩大到北京并焚毁圆明园,使中华民族遭到空前未有的打击与侮辱。“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022·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2020年是颐和园建园270周年。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重建。在这一年同时被英法联军焚毁的皇家园林还有( )
A.故宫 B.北海 C.景山 D.圆明园
5.(2022·河北石家庄·八年级期末)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A.英法联军 B.英法美联军 C.英法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
6.(2022·河北邢台·八年级期末)同学正在表演历史剧《第二次鸦片战争》,小王同学正在读剧外音:这一行为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据此,他们正在表演的场景是( )
A.虎门销烟 B.列强向中国输入鸦片 C.火烧圆明园 D.列强割占中国领土
7.(2022·河北·邢台市开元中学八年级期末)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现在我们可以用技术手段复原它的美景,它越美我们越心痛,下列有关圆明园被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圆明园被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B.放火烧毁圆明园的是美法联军
C.圆明园被毁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欺凌
D.圆明园被毁是世界文明的重大损失
8.(2022·河北廊坊·八年级期末)法国大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写道:“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导致“奇迹”消失了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2022·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2022·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下表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于英国棉纺织品消费量的统计。据此分析,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例
中国 3.6亿人 人均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万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A.从中国获取廉价原料
B.在中国投资设厂
C.进一步控制清政府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1.(2022·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奕 给咸丰的奏折中写道:“夷人带有马步数千名,前赴海淀一带,将圆明园三山等处宫殿烧毁。臣等登高瞭望,见火光至今未息,痛心惨目,所不忍言!”奏折中的“夷人”指的是( )
A.英国人和法国人 B.美国人和法国人
C.英国人和美国人 D.俄国人和日本人
12.(2022·河北邯郸·八年级期末)“滚滚长江水,化作纷飞泪,也浇不灭这座万园之园的熊熊大火”与此伤感诗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割让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黄海大战 D.虎门销烟
13.(2022·河北张家口·八年级期末)一位历史学家说:“1850年至1861年,咸丰帝当了11年的皇帝,没有过一天安生的日子。“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③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2022·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行割占如图中A岛的国家是(  )
A.美国 B.沙俄 C.日本 D.英国
15.(2022·河北邯郸·八年级期末)1841年林则徐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中最能证明该预言的是
A.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B.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C.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D.逼迫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16.(2022·河北唐山·八年级期末)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材料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
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帮凶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鸦片战争主要就是起因和性质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B
【解析】
ACD都是列强侵略中国时条约签订的内容,与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不符,B中割占北方大片领土是俄国。B符合题意,故选B。
3.B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侵略军将战火扩大到北京并焚毁圆明园”指的是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B项正确;。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没有攻入北京,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日军也没让攻占北京,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的罪行是占领北京城,在北京烧杀淫掠,圆明园在此前已被洗劫,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在这一年同时被英法联军焚毁的皇家园林还有”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故D正确;ABC错误。综上故选D。
5.A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与火烧圆明园有关,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清朝首都北京,洗劫并火烧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A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充当帮凶,但没有直接出兵中国,BC排除;1900年,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组成八国联军,再次攻陷清朝首都北京,D排除。故选A。
6.C
【解析】
根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皇家园林圆明园,给中国文化和和人类文明造成了巨大损失,C项正确;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不符,排除A项;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列强便向中国输入鸦片,且鸦片输入主要造成白银外流和人民体质下降,排除B项;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了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与“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故放火烧毁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而不是美法联军,B项符合题意;“圆明园被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说法正确,排除A项;“圆明园被毁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欺凌”是圆明园被毁给我们的启示,说法正确,排除C项;“圆明园被毁是世界文明的重大损失”说法正确,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导致“圆明园这个奇迹已经消失”,B项正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没有攻入北京,排除AC项;1900—1901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圆明园是1860年被烧的,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解析】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不是“西方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而发动的侵华战争”,A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C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列强以镇压义和团为目的的侵华战争,D不符合题意。故选B。
比较几次战争爆发的原因,只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的战争。
10.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由表格可知,洪都拉斯人口比中国少的多,但消费英国的棉纺织品却比中国多很多,英国人由此认为中国的市场还有必要进一步打开,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D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英国已经能从中国获取廉价原料;在中国投资设厂是1895年的《马关条约》;进一步控制清政府是1901年的《辛丑条约》。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以表格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掌握根本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1.A
【解析】
依据题干“将圆明园三山等处宫殿烧毁”可知与火烧圆明园有关,结合所学知识,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清朝都城北京,洗劫并火烧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A正确,BCD排除。故选A。
12.B
【解析】
根据材料“也浇不灭这座万园之园的熊熊大火”,结合所学可知,万园之园指的是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犯下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故B符合题意;割让香港岛是《南京条约》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黄海大战属于甲午中日战争,与材料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与材料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 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③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即1856年到1860年,正是咸丰皇帝执政时期,故②③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候的皇帝是道光,故①不符合题意;故AD不符合题意;④八国联军侵华时候的皇想帝是光绪帝,故④不符合题意;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B
【解析】
观察图片并结合信息可知,这个岛指的是库页岛,1860年中国与沙俄签订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共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B
【解析】
依据题干“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B项正确;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排除A项;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排除C项;《辛丑条约》中八国联军逼迫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解析】
材料“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与帮凶,排除BD项。材料没有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