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8 15:4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0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2022·河南三门峡·七年级期末)周杰伦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
A.柳公权
B.颜真卿
C.王羲之
D.苏轼
2.(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A.《女史箴图》 B.《兰亭集序》 C.《洛神赋图》 D.《张猛龙碑》
3.(2022·河南洛阳·七年级期末)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国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请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4.(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涌现众多优秀的科学家、艺术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艺术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贾思勰——《齐民要术》 B.顾恺之——《洛神赋图》
C.祖冲之——《神灭论》 D.郦道元——《水经注》
5.(2022·河南三门峡·七年级期末)《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其作者是(   )
A.贾思勰 B.王羲之 C.顾恺之 D.锺繇
6.(2022·河南·朱口一中七年级期末)外国人称中国的书法艺术是“输墨叙香传神韵”。书法已经成为专供人们欣赏的艺术,是在( )
A.战国时期 B.西汉以后 C.东汉以后 D.隋唐时期
7.(2022·河南许昌·七年级期末)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场景,其中的道具有四项。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出现的是( )
A.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B.书桌上有一擦书籍
C.墙上挂着临摹的《洛神赋图》 D.书桌上有一盘葡萄
8.(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下列作品中,是我国古代绘画宝库中的珍品的是( )
①《兰亭集序》 ②秦始皇陵兵马俑 ③《女史箴图》 ④《洛神赋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2022·河南安阳·七年级期末)东晋顾恺之一生创作很多,但只留下两幅画:《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对此作品描述正确的是( )
A.两幅作品都是摹本 B.《女史箴图》是真迹,《洛神赋图》是摹本
C.两幅作品都是真迹 D.《洛神赋图》是真迹,《女史箴图》是摹本
10.(2022·河南周口·七年级期末)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
A.
B.
C.
D.
11.(2022·河南·郑州市金水区新奇初级中学七年级期末)石窟艺术是南北朝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当时统治者大规模开凿石窟的目的是( )
A.宣扬道教 B.宣扬佛教 C.尊崇儒学 D.加强军事
12.(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圆周率,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
A.顾恺之 B.王羲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
13.(2022·河南郑州·七年级期末)《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
A.天文学著作 B.医学著作 C.数学著作 D.农学著作
14.(2022·河南周口·七年级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300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然而中国科技文化依然灿烂辉煌,下面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是( )
①《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②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领先世界近千年
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④《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⑤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15.(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为了纪念祖冲之,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祖冲之的主要贡献是
A.改进了造纸术 B.研制“麻沸散” C.写出《水经注》 D.精确计算圆周率
16.(2022·河南新乡·七年级期末)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圆周率日。中国古代有一位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取得这项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科学家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毕昇 D.郦道元
17.(2022·河南·郑州中原一中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翻译《齐民要术》的日本学者表示:“关于农业生产的切实指导,可以和老农的宝贵经验媲美的只有这部书。所以我特翻译成日文,并加上注解,刊成新书行世。”这说明《齐民要术》( )
A.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B.善于总结农民的生产实践
C.提高了日本农业的生产水平 D.记载了机械制造重大成就
18.(2022·河南焦作·七年级期末)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孟子》 B.《史记》 C.《齐民要术》 D.《论语》
19.(2022·河南漯河·七年级期末)下图中的历史人物被后人称为“书圣”,他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使用的哪种书法字体( )
A.篆书 B.隶书 C.行书 D.楷书
20.(2022·河南·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期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留下了许多璀璨的科学和艺术瑰宝。下列选项中属于东晋王羲之成就的是( )
A.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多有异趣 B.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被尊为“医圣”
C.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洛神赋图》 D.被尊为“书圣”,代表作有《兰亭集序》
21.(2022·河南·朱口一中七年级期末)古代一位商人喜好搜集文物,他的藏品中有: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小篆刻写的木简、隶书眷抄的《论语》、行书临摹的《兰亭集序》。这位商人最早可能生活在( )
A.商朝 B.春秋战国 C.秦汉 D.东晋
22.(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23.(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同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关系
A.经济繁荣
B.绘画艺术
C.佛教盛行
D.社会稳定
24.(2022·河南·郑州中原一中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云冈石窟的柱头有多种不同风格。有数处洞窟采用了希腊的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柱头;也有一部分采用了印度元宝式柱头;有一部分采用了波斯式对兽柱头。据此可知云冈石窟
A.继承了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 B.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C.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D.雕刻技艺十分精湛纯熟
25.(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七年级张畅同学参加“历史上竞赛答题活动,题目是:“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那么,主持人给出的正确答案应是(  )
A.魏碑拓片和石林 B.白马寺和青城山道观
C.骊山皇陵和秦俑 D.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6.(2022·河南·郑州市第三中学七年级期末)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项工程是_____。
(2)根据图二回答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图三中的人物改进了造纸术,他是______。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学引起世界关注。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_____。
(4)图四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他的成就是著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_____》
(5)汉字书写在东汉以后发展成为专门的艺术,东晋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图五是东晋时期的代表作品《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6)古代中国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天我们怎么做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27.(2022·河南开封·七年级期末)秦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几百年间,中华文化不断创新与发展。围绕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回答下列问题。
[秦汉时期]
(1)图一人物有何重大贡献?写出这一贡献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
(2)请为图二主人公写一段人物推介。(提示:可从时代、身份、主要贡献、品行、后世评价等角度介绍)
[魏晋南北朝时期]
(3)图三中的著作反映了我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的成就?它的作者是谁?
(4)图四是中国在1986年发行的祖冲之纪念币,请用史实说明纪念祖冲之的理由。(两点即可)
28.(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魏晋南北朝虽然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但是,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创造出了璀璨的科技文化。
材料一:【科技领先世界】
材料二:【艺术异彩纷呈】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
材料三:【书法和绘画流传久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书籍的作者是谁?这部书籍有何历史地位?“图二”中的人物在数学领域有何突出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东汉时期为改进造纸工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人物分别是谁?
(3)材料三中“图三”的作品有何特点?被称为什么?图四是哪一人物的代表作?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璀璨的原因有哪些?
29.(2022·河南商丘·七年级期末)了解历史名人,探究文明历程,感悟文明魅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 风土人情,收集历史资料。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继任太史令后,用十多年的时 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王羲之七岁学书,十二岁习笔法,每日临书不辍,终身练笔不止,用池中水蘸笔习字,染黑了一池水。尔后,他遍访名川大山,学习各家书法,并领悟到博采众长之后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讲求书法有己意,从此创出自家体。
——《王羲之的魏晋风度与书法境界》
材料三 我搜集经传书籍,援引民间歌谣;向有经验的老成之士询问求教,并通过实践验证;从耕种田地之术到酿造、腌制之法,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帮助谋生的经验技术,无不都写在书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哪一历史巨著?根据材料说说他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2)材料二中的王羲之是哪一时期的书法家?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代表作品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我”撰写了哪一农业科学技术著作?这部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4)通过以上学习,他们的成功给予你怎样的启示?(至少说出两点)
30.(2022·河南漯河·七年级期末)秦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的800多年间,中华文化不断创新与发展,传承着中华文明。围绕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回答下列问题。
(秦汉时期)
(魏晋南朝时期)
(1)图一人物有何重大贡献?这一贡献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二人物被后世尊称为什么?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了哪一部著作?
(3)据图三判断,这些插图出自魏晋时期的哪部农业科技著作?作者是谁?这部著作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4)图四是中国在1986年发行的祖冲之纪念币请用史实说明纪念他的理由。
31.(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了解历史名人,探究文明历程,感悟文明魅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收集史料。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继任太史令后,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巨著。
材料二 王羲之七岁学书,十二岁习笔法,每日临书不辍,终身练笔不止,据说他用池中水蘸笔习字,染黑于一池水。尔后,他遍访名川大山,学习各家书法,并领悟到博采众长之后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讲求书法有己意,从此创出自家体。
材料三 我搜集经传书籍,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证明。比如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等。我将这些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以及帮助谋生的经验技术,都写在了书里。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哪一历史巨著?
(2)材料二中的王羲之是哪一时期的书法家?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代表作品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我”撰写了哪一农业科学技术著作?
(4)从以上材料中,我们能够学习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32.(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领先世界,创造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工具篇)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政策篇)材料二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水利篇)
材料三 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技术篇)
材料四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
(1)材料一中,图一是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图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典型的农业工具骨耜;图三是春秋时期出现的铁质农具;从材料一中工具的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汉初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3)材料三叙述了一项水利工程建成后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请你据材料三和所学历史知识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由此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4)材料四告诉我们发展农业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5)综上所述,归纳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3.(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王羲之七岁学书,十二岁习笔法,每日临书不辍,终身练笔不止,用池中水蘸笔习字,染黑了一池水。尔后,他遍访名川大山,学习各家书法,并领悟到博采众长之后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讲求书法有己意,从此创出自家体。
——《王羲之的魏晋风度与书法境界》
(1)材料一(a)图中的文字叫什么?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2)据材料一( b)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据材料二分析,“这些书写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古代技术。
(4)材料三中的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代表作品是什么?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汉字或书法艺术的认识。
34.(2022·河南郑州·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考古学家在陕西、甘肃等地多次发现西汉时期的麻纸,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东汉时,改进了造纸工艺,扩大了造纸原料,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
(1)材料一中图一文字的发现有什么历史价值?图二的书法作品有什么样的美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改进后的造纸术有何优点?
(3)材料三中提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 现在我们接种新冠疫苗进行预防,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 根据材料三,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
35.(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而处于震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却没有损毁和垮塌……人们不禁为这一建于22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惊叹。
材料二: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汉代有一项发明既能体现“变废为宝”的理念,又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
材料三: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材料四:
(1)材料一中都江堰的设计建造者是谁?
(2)材料二中“变废为宝”的科技发明是什么?东汉时期为这项发明成果的推广应用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
(3)材料三阐述了中医养生中的“道法自然”的原则。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五禽戏”诞生了,它的发明者是谁?此人还有一项发明能让病人在接受手术治疗时失去知觉、减轻痛苦,请问该项发明是什么?
(4)材料四中图人物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请判断该人物是谁?他提出了什么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图二是《女史箴图》(摹本局部)。《女史箴图》的作者是谁?
36.(2022·河南·郑州市金水区新奇初级中学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官员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犯、战争、农牧业、官制、刑罚、医药、天文历法等。
材料二 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少;周代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
材料三 战国时期,七国文字书写各异。秦统一后,秦始皇命李斯等人制定出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城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后来又简化字体,创造隶书,以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
材料四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锤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东晋的王義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被后人誉为“书圣”
(1)根据材料一,归纳甲骨文书写的材料和功能。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图示法归纳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并概括文字统一的意义。
(3)根据材料四,概括文字书写的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7.(2022·河南三门峡·七年级期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思想之美】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科技之美】
材料二 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有一项发明既能体现“变废为宝”的理念,又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
【文化之美】
材料三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无为而治”为哪一学派的思想?
(2)材料二中“变废为宝”的发明是什么?为这项发明成果的使用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
(3)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材料三书法作品作者是谁?称号是什么?
38.(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中国历史悠久,世界文化遗产众多。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所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它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哪个阶段?
(2)图二所示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是什么?
(3)图三所示是山西大同的什么石窟?它的开凿和哪一宗教有关?
39.(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泱泱中华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面对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我国最早的文字 图2统一文字 图3汉字的繁体和简体
材料二 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汉代有一项发明既能体现“变废为宝”的理念,又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 材料三 仔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1)图一中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其造字方法有多种,其中最为进步的造字方法是什么?材料一中的图示体现我国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变废为宝”的科技发明是什么?为这项发明成果的推广应用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
(3)通过佛像造型的变化,你可以看出北魏时期,我国社会习俗的什么变化?
(4)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40.(2022·河南焦作·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如果从艺术风格来说,云冈石窟的造型反映北魏前期的生活写真,其雕像的线条粗犷洗练,胡人的味道很重……后来北魏从大同南迁洛阳,北魏政权为了更好统治和减少民族冲突,全面汉化……这时候龙门石窟的雕像造型开始圆滑细致,呈现汉族文化特有的审美观。
(1)根据材料一说明石窟艺术的修建反映了哪一宗教的盛行?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在什么时候开凿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石窟艺术是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现在这些石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已经面临着威胁,如果你是一位文物保护专家,你打算如何使其两大石窟永葆艺术魅力。
参考答案:
1.C
【详解】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选项A不符合题意;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选项B不符合题意;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选项C符合题意;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兰亭集序》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故选B;《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都是绘画作品,排除AC;《张猛龙碑》是楷书作品,不是行书,排除D。
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选项A符合题意;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B排除;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C排除;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排除。故选A。
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神灭论》的作者是范缜,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创编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祖冲之——《神灭论》的关联是错误的,C项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北朝北魏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符合史实,排除A项;东晋最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符合史实,排除B项《水经注》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名著,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贾思勰是北朝著名农学家,他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A项符合题意;王羲之为东晋书法家; 顾恺之为东晋画家; 锺繇是曹魏书法家;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们欣赏了;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神赋图》是东晋时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因此“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场景中不应出现的“临摹的《洛神赋图》”。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三国时期的史实相符,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
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因此我国古代绘画宝库中的珍品的是③④。选项C符合题意;①《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不属于绘画,可排除;②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于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的文物,不属于绘画,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两幅作品都是摹本,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北魏的工匠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创造出具有新的风格特色的石雕艺术。云冈石窟座落在今天的山西大同,故C符合题意;都江堰、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不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中外文明交汇融合”是解题的关键,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北魏的工匠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创造出具有新的风格特色的石雕艺术。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南北朝时,为了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B项正确;南北朝时,统治者开凿石窟的目的是宣扬佛教,不是宣扬道教、尊崇儒学、加强军事,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考查点:祖冲之。解题思路:题干的“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故D符合题意;顾恺之是东晋的画家,排除A;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排除B;贾思勰是北朝的农学家,排除C。故选D。
13.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故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北魏《齐民要术》
14.D
【详解】①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此项正确;②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领先世界近千年,此项正确;③东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此项正确;④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编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此项错误;⑤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此项错误;AB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故D项正确;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名医华佗研制"麻沸散",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写出《水经注》,排除ABC。故选D项。
16.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一位农学家,排除;C项发明了活字印刷书,排除;D项是地理学家,排除。故选A。
17.B
【详解】材料观点着重于《齐民要术》对农业生产的切实指导,而并非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B符合题意,A排除;提高了日本农业的生产水平表述与《齐民要术》不符,C排除;记载了机械制造重大成就表述与《齐民要术》不符,D排除。故选B。
18.C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齐民要术》。C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A不合题意;《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不合题意;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19.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字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集书法之大成,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因此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使用的行书书法字体。C项正确;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后通令全国使用的字体,排除A项;隶书出现于秦朝末期,排除B项;楷书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
20.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被后代尊为“书圣”,代表作有《兰亭集序》等,D项正确;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多有异趣,排除A项;张仲景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被尊为“医圣”,排除B项;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洛神赋图》,排除C项。故选D项。
21.D
【详解】铭文的青铜器与商周有关,小篆和隶书与秦朝有关。《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由材料”行书临摹的《兰亭集序》“,可知这位商人生活年代不会早于东晋。商周春秋战国和秦朝时期不可能有《兰亭集序》,故这位商人最早可能生活在是东晋,排除ABC,D项正确。故选D项。
22.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东汉明帝提出派人西行求佛使者遇到两位西域僧人,求得佛经、佛像,一同回到洛阳。明帝下令修建寺庙,让僧人译经,因当时用白马驮载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白马寺。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石窟群里,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由此可知,题干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故选B。
2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宣扬佛教,北朝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所以单选C。
24.B
【详解】根据题干“云冈石窟的柱头有多种不同风格。有数处洞窟采用了希腊的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柱头;也有一部分采用了印度元宝式柱头;有一部分采用了波斯式对兽柱头。”可得出,云冈石窟的柱头采用了希腊、印度、波斯风格,说明云冈石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继承了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雕刻技艺十分精湛纯熟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
25.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D项正确;魏碑拓片和石林、白马寺和青城山道观、骊山皇陵和秦俑均不属于石窟艺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6.(1)都江堰。
(2) 西汉 蔡伦
(3)张仲景
(4)齐民要术
(5)兰亭集序
(6)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大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创造的思想观念;要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要勇于实践等。我国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人才强国战略;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等。
【分析】(1)
根据图一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因此此项工程是都江堰。
(2)
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他造的纸称“蔡侯纸”。因此填写西汉;蔡伦。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因此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
(4)
根据图四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因此填写《齐民要术》。
(5)
根据图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字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集书法之大成,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因此填写兰亭集序。
(6)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今天我们应该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要树立大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创造的思想观念;要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要勇于实践等。我国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人才强国战略;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等。
27.(1)改进造纸术;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2)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因医术高明,品德高尚,被后人尊为“医圣”。
(3)农业;贾思勰。
(4)祖冲之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第一个人;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他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蔡伦的贡献主要是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改进使得促进了纸的普及,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2)图二反映的是张仲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因医术高明,品德高尚,被后人尊为“医圣”。
(3)《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书,所以反映的是农业领域的成就;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他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第一个人;他创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他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
28.(1)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2)蔡伦;王羲之。
(3)收放自如、浑然天成;“天下第一行书”;顾恺之。
(4)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科学家和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果;中国人民具有钻研科学,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往、交流和交融,南方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等。
【解析】(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图一”书籍的作者是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图二”中的人物是祖冲之,他在数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为改进造纸工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蔡伦,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人物是王羲之。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图三”《兰亭集序》的特点是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四是顾恺之的代表作。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顾恺之一生的创作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均为摹本。
(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璀璨的原因有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科学家和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果;中国人民具有钻研科学,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各民族文化的不断交往、交流和交融,南方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等。
29.(1)司马迁;《史记》;家庭的熏陶,勤奋好学,饱读书籍,实地考察,收集资料。
(2)东晋时期;《兰亭序》。
(3)《齐民要术》;实践求知的探索精神,坚定执着的恒心毅力等。
(4)做学问要踏踏实,学习要有恒心和毅力。
【详解】(1)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做过“太史令”。依据材料一“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可得出家庭的熏陶,勤奋好学,饱读书籍;依据材料一“实地考察 风土人情,收集历史资料”可得出实地考察和收集资料等。
(2)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有“书圣”之称。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
(3)北朝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依据材料三“我搜集经传书籍,援引民间歌谣;向有经验的老成之士询问求教,并通过实践验证”可得出古代科学家实践求知的探索精神和坚定执着的恒心毅力等。
(4)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青少年做学问要踏踏实,学习要有恒心和毅力。
30.(1)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医圣;《伤寒杂病论》。
(3)《齐民要术》;贾思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4)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他还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確磨、千里船等。
【分析】(1)
贡献:根据图一及所学可得出,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可以从造纸术的改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等角度作答。
(2)
尊称:根据图二及所学可得出,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著作:根据所学可得出,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3)
著作: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这些插图出自魏晋时期的《齐民要术》。
根据所学可得出,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4)
理由:根据所学可得出,可以从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他还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確磨、千里船等角度作答。
31.(1)司马迁;《史记》。
(2)东晋;《兰亭集序》。
(3)《齐民要术》。
(4)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等。
【分析】(1)
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史记》。因此,依据材料一“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可知是司马迁;司马迁完成的历史巨著是《史记》,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2)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代表作品是《兰亭集序》。
(3)
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4)
依据材料中古代史学家和科学家的经历可得出古代科学家具有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等精神。
32.(1)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2)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以德化民”,提倡节俭。
(3)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4)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
(5)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社会安定;统治者的重视;国家政策的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等。
【分析】(1)
根据所学知识,图一是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图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典型的农业工具骨耜;图三是春秋时期出现的铁质农具,从材料一中工具的变化可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2)
根据材料二“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自天子不能具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可得出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以德化民”,提倡节俭等。
(3)
根据材料三“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都江堰,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此可以判断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4)
根据材料四“‘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农业还应注意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
(5)
根据材料一工具的变化,可知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生产技术的提高等。题干材料二西汉初年政策可得出因素,社会安定;统治者的重视;国家政策的推动等;
33.(1)甲骨文;商朝;
(2)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造纸术的发明。
(4)《兰亭集序》
(5)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使我国各族人民有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统一有重要作用。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a)图结合所学可知其中的文字叫甲骨文。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2)据材料一( b)图,可知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意义可从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进行分析回答。
(3)根据材料二“……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可知不适合书写的原因是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根据所学可知改变这种状况的是造纸术的发明。
(4)根据所学可知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使我国各族人民有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统一有重要作用。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贡献,分析回答对汉字的看法。
34.(1)历史价值:给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丰富的资料。“天下第一行书”。
(2)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写出两点即可)
(3)张仲景。“治未病”理论。中医药研究要与时俱进,要加强中西医结合,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1)
根据“甲骨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记录了我国商朝的历史,给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丰富的资料。根据“《兰亭集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2)
优点:根据材料二“东汉时,改进了造纸工艺,扩大了造纸原料,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可归纳出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3)
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在书中,收录了300多个药方,到现在仍被人们所借鉴,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后世尊称他为“医圣”。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治未病”理论。传承:根据“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可归纳出中医药研究要与时俱进,要加强中西医结合,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
35.(1)李冰。
(2)造纸术;蔡伦。
(3)华佗;“麻沸散”。
(4)张仲景;“治未病”理论;顾恺之。
【分析】(1)
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采取了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这样就控制了岷江激流,免除了水灾。都江堰还能水运。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2)
材料二中“变废为宝”的科技发明是造纸术。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 105 年,改进了造纸术。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等作原料造纸,扩大了造纸的原料,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普及和推广了纸的应用,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3)
材料三中的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五禽戏”诞生,它的发明者是华佗。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创制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4)
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顾恺之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他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所以特别注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特征。顾恺之的画,现存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6.(1)材料: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功能:记载祭犯、战争、农牧业、官制、刑罚、医药、天文历法等内容。
(2)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意义: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城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功能: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原因:造纸术的发明;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解析】(1)
材料:根据材料一“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可归纳出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功能:根据材料“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犯、战争、农牧业、官制、刑罚、医药、天文历法等。”可归纳出记载祭犯、战争、农牧业、官制、刑罚、医药、天文历法等内容。
(2)
根据材料一“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材料二“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材料三“秦统一后,秦始皇命李斯等人制定出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后来又简化字体,创造隶书,以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可知,材料反映文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意义:根据“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城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可归纳出使政令能够在全国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城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
根据“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可归纳出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原因:根据“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可归纳出造纸术的发明;根据“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可归纳出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37.(1)百家争鸣;老子
(2)造纸术;蔡伦
(3)王羲之;书圣
【分析】(1)
根据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所学知识,战国时期,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
(2)
根据材料二“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有一项发明既能体现‘变废为宝’的理念,又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造纸术。东汉的蔡伦为改进造纸术作出突出贡献。
(3)
根据所学知识,图示是《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38.(1)河南省;奴隶社会时期。
(2)都江堰;都江堰是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3)云冈石窟;佛教。
【分析】(1)
根据图一中“殷墟”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商朝遗址,位于我国河南省;商朝殷墟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时期的发展状况。
(2)
根据图二中“鱼嘴”“宝瓶口”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其反映的是都江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修建的大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反映出了我国人民的智慧,所以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根据图三中佛像雕刻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它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它的开凿和佛教有关。
39.(1)形声;由繁到简。
(2)造纸术;蔡伦。
(3)少数民族与汉族文明的逐步交融。
(4)自觉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保护它的发展;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等。
【分析】(1)
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其造字方法有多种,其中最为进步的造字方法是形声。根据图1“我国最早的文字”图2“统一文字”图3“汉族的繁体和简体”可知体现的我国汉字的演变由由繁到简。
(2)
根据材料“其中汉代有一项发明既能体现‘变废为宝’的理念,又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可知描述是造纸术。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这种纸材料易得,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适用日益普片,逐渐取代布帛。
(3)
根据材料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中佛像造型的变化,可以看出北魏时期我国社会少数民族与汉族文明的逐步交融。
(4)
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自觉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保护它的发展;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等。
40.(1)宗教:佛教;
时期:南北朝时期。
(2)原因: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符合题意即可)。
措施:保护周围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风沙侵蚀和危害;加大管理力度,防止人为破坏;利用旅游收入,保护石窟等。
【解析】(1)
宗教:根据材料一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石窟艺术的修建反映了佛教的盛行;
时期:由所学知识可知,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在南北朝时期开凿的。
(2)
原因:由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宣传佛教,南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所以说石窟艺术是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
措施: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现在这些石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已经面临着威胁,如果我是一位文物保护专家,我打算保护周围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风沙侵蚀和危害,加大管理力度,防止人为破坏;利用旅游收入,保护石窟等,使这两大石窟永葆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