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河北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8 15:4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原始农耕生活
1.(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历史学家认为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聚落居民已大量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下列遗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黄河与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大汶口人
3.(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就已经进入到农耕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A.种植水稻和粟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4.(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下图所示的考古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
A.北京人的生活与生产情况 B.半坡人的生活与生产情况
C.山顶洞人的生活与生产情况 D.河姆渡人的生活与生产情况
5.(2022·河北邢台·七年级期末)民以食为天,生活在七八千年前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粟 C.黍 D.小麦
6.(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A.北京人制作石器 B.相传炎帝发明纺织
C.半坡人制作彩陶 D.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7.(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形成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南稻北粟”生产格局。这种格局最早形成于(  )
A.原始农耕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8.(2022·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末)半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粟
9.(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有关我国古代科技的公益广告片,袁隆平院士动情地说:“我们国家从六千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袁隆平院士的结论来源于我国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0.(2022·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末)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那里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下列场景哪项符合河姆渡人的生活( )
A.居住在于栏式房屋,使用木结构水井 B.主要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土炕 D.能制作彩陶,会简单的纺织
11.(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下列农作物的原产地不在中国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文物不仅属于我们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是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凝聚起爱国奋进力量的重要源泉。关于下图文物说法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B.体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绘画技能
C.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D.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最先进的生产工具
13.(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我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之一。如下遗址的考古发现中,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是( )
A.北京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4.(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CCTV-4《远方的家》栏目于2020年10月26日来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带着网友“穿越”数千年,感受璀璨的中华文明。他们所能感受到的“中华文明”包括( )
A.骨器、陶器、玉器、稻遗物 B.弓箭、长矛、渔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迹
C.两颗门齿化石、粗糙石器 D.灰烬、烧石、烧骨、石锤、石砧
15.(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1973年在长江流域某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址、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6.(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发现了我国早期栽培的农作物遗存。这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粟 B.黍 C.玉米 D.稻
17.(2022·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18.(2022·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末)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A.北京人狩猎 B.山顶洞人捕鱼
C.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D.半坡人制作衣服
19.(2022·河北·威县第五中学七年级期末)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20.(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科学家们获得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历史信息是通过( )
A.有文字方面的记载 B.古代民间传说
C.考古发掘和化石 D.估计和猜测
21.(2022·河北沧州·七年级期末)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2022·河北邢台·七年级期末)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曾培育种植了许多世界上最早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中最早栽培粟的起源地是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太湖流域
23.(2022·河北承德·七年级期末)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A. B.
C. D.
24.(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如果我们把“黄河流域、种植粟和蔬菜、住半地穴式房屋、原始农耕文化”等要素结合在一起,那么可以判断出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良渚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25.(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26.(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 )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辽河流域
27.(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洞穴 B.干栏式房屋 C.半地穴式房屋 D.搭上草棚的水井
28.(2022·河北石家庄·七年级期末)河姆渡遗址的出土文物既有食用后被抛弃的鱼骨,也有鹿、猪、牛等动物遗骸和酸枣、橡子、菱角等植物果实。这表明当时(  )
A.食物的品种和来源多样化 B.干栏式建筑利于储存食物
C.家畜饲养的范围不断扩大 D.农业种植是主要食物来源
29.(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房屋的出现
④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0.(2022·河北张家口·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纽约时代广场堪称“世界的十字路口”,它曾以“七千年文明河姆渡”为专题,再现了7000年前的中华原始农耕文明。
材料二 以下图片为半坡遗址出土的石斧、骨制渔叉、渔钩和纺轮
(1)你认为材料一“七千年文明河姆渡”专题中,将会展示哪些图片?(列举两个,4分)
(2)依据材料二,请判断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
(3)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5000年,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了早期文明社会,请谈谈你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秆、稻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故选D。
2.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今天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B项符合题意。A项北京人还未过上农耕生活;C项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D项大汶口人生活时间晚于半坡人。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人类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因此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种植水稻和粟。A项正确;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与春秋时期相关,排除BC项;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解析】
栏式房屋属于河姆渡人,河姆渡人还培育出水稻,猪纹陶钵是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故D项符合题意;北京人、半坡人、山顶洞人都不符合“栏式房屋”“培育出水稻”“猪纹陶钵”等信息,排除ABC项。故选D项。
5.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七八千年前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选项A符合题意;最早种植粟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排除B;黍种植于黄河流域,排除C;小麦是由西亚传入中国的,排除D。故选A。
6.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原始农作物的种植、家庭畜牧业的发展、聚落了出现和发展是原始农业产生的标志,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原始农业还没有产生;相传炎帝发明纺织,这是在原始农业产生很久以后。故AB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7.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农耕时代的代表居民有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利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的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8.D
【解析】
考查点:半坡居民的生活。解题思路:根据“半坡人”、“农作物”等信息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半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半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故选D;小麦原产西亚地区,不是半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排除A;水稻是河姆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排除B;玉米原产美洲,和半坡人无关,排除C。故选D。
9.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发现的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指的是河姆渡居民遗址。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D项正确;元谋人、山顶洞人都不是农耕时期的居民,排除AB项;半坡人种植粟,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那里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这使得他们居住栏式房屋,A项正确; 半坡人主要种植粟,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能制作彩陶,会简单的纺织,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C
【解析】
根据图片及所学可知,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玉米原产于美洲。故原产地不在中国的农作物是②③,C项符合题意;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C
【解析】
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 7000 千年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制造陶器,尤其是黑陶、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C项正确;图示中是河姆渡人的陶器,半坡原始居民主要是彩陶,排除A项;河姆渡人位于长河流域,排除B项;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的手工工具,不是生产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C项正确;北京人和元谋人时期还没有种植粮食作物,排除AB项;半坡人种植粟,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处于新石器时代,使用骨器、陶器、玉器,种植水稻,A项正确;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粗糙石器是旧石器,北京人使用石锤、石砧,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5.D
【解析】
1973年,在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迹发掘出距今七千年左右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等遗物。由材料“发现了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址”,可知该遗址的是河姆渡居民,故D项正确;目前所知,元谋人和北京人尚未学会栽培农作物,半坡居民只能栽培粟,排除ABC。故选D项。
16.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浙江属于长江流域,故栽培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稻,D项正确;粟、黍是北方地区先民开始栽培的,排除AB项;玉米原产于南美洲是明朝引进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7.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可以印证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种植水稻,故A正确;遗址除了稻谷稻草,没有发现其他物品,所以佐证不了河姆渡居民产生物品交换、使用青铜工具、推广“牛耕技术,故BCD错误。综上故选A。
18.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故C符合题意;北京人狩猎,不属于农业,排除A;山顶洞人的捕鱼不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排除B;半坡人制作衣服属于原始的手工业,排除D。故选C。
19.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可知,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原始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陶业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四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故D符合题意;天然火的运用、打制石器的使用、群居生活出现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0.C
【解析】
根据所学知:
科学家们获得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历史信息是通过考古发掘和化石。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C符合题意。远古时代没有文字,古代民间传说有关于尧舜禹的传说,估计和猜测不能看作历史信息,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居民会制作鱼纹彩陶盆,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的房子,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2.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是我国最早种植粟的居民,C项正确;长江流域是最早种植水稻的起源地,排除A项;淮河流域、 太湖流域不是最早栽培粟的起源地,排除BD项。故选C项。
23.C
【解析】
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出土了鱼纹彩陶盆、纺轮,比北京人进步,C项正确;打制石器是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排除A项;稻谷遗存是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排除B项;司母戊鼎是商朝的青铜器,排除D项。故选C项。
24.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黄河流域、种植粟和蔬菜、住半地穴式房屋、原始农耕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半坡遗址,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他们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有时也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D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元谋,还没有到农耕时代,排除A项;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地点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河姆渡遗址在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地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5.D
【解析】
根据“粟”、“彩陶”等信息判断可知该遗址可能是半坡遗址,故选D;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没有培植农作物,排除AB;河姆渡人培植的是水稻,排除C。
26.C
【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会制造彩陶。故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黄河流域。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
27.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B项正确;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居住洞穴,排除A项;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排除C项;搭上草棚的水井不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排除D项。故选B项。
28.A
【解析】
根据材料“河姆渡遗址的出土文物既有食用后被抛弃的鱼骨,也有鹿、猪、牛等动物遗骸和酸枣、橡子、菱角等植物果实”,可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不仅包括各种动物作为食物,还有植物作为食物,因此可以推断出食物的品种和来源多样化,故A正确;题干并没有涉及干栏式建筑的相关知识,故B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家畜饲养范围的扩大,故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食物的多样化,而不是说动物和植物作为食物谁的占比更大,故D错误。
29.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首先涉及农作物种植,所以农作物的种植是标志之一;从事农业生产还需要生产工具,所以磨制工具也是标志之一;从事农业生产使的远古居民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开始过上定居生活,于是聚落出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学会饲养家畜,比如猪狗等;由此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③房屋的出现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不符合题意;故选C。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①②③④类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够通过掌握的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排除法解答问题。
30.(1)骨耜、稻谷、陶器、玉器、干栏式建筑等图片。
(2)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从事农业生产;会捕鱼;会简单的纺织等。
(3)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灿如星河,绵延闪耀,作为中华儿女都会因此深感自豪等)。
【解析】
(1)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所以材料一“七千年文明河姆渡”专题中,将会展示水稻、耒耜、干栏式房屋等图片。
(2)
分析图片可知,体现了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工具:精美的磨制石器(我们将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成为新时期时代),还会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遗址中还出土有骨针、骨锥、纺轮,说明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3)
根据教材知识,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定居的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发展。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原始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生活有了保障,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从而能过上定居生活。说明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灿如星河,绵延闪耀,作为中华儿女都会因此深感自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