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夏商周的更替
1.(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 B.商 C.周 D.秦
2.(2022·河南开封·七年级期末)商朝又叫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最后一个国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最终在一场大战中,商军阵前倒戈,致使商朝灭亡,这场大战是
A.阪泉大战
B.长平之战
C.涿鹿之战
D.牧野之战
3.(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小明同学向一位外国友人介绍夏商周的历史,你认为他的哪一说法有问题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C.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洛邑 D.夏桀和商纣都是有名的暴君
4.(2022·河南漯河·七年级期末)他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他还具有“部落联盟首领”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的双重身份。“他”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5.(2022·河南洛阳·七年级期末)2019年10月19日,位于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的时代文明是
A.夏代文明 B.商代文明 C.西周文明 D.东周文明
6.(2022·河南安阳·七年级期末)考古发现,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里,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地位和牛马猪狗同等,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是( )
A.武王 B.纣王 C.文王 D.桀
7.(2022·河南·郑州市金水区新奇初级中学七年级期末)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 “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A.禹建立夏王朝 B.盘庚迁都安阳
C.发生“国人暴动” D.周平王迁都洛邑
8.(2022·河南郑州·七年级期末)下列与如图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种姓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9.(2022·河南新乡·七年级期末)中华姓氏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有学者统计,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这表明( )
A.天下姓氏,皆源河南 B.文化中原,老家河南
C.殷商甲骨,汉字之源 D.华夏文明,尽出河南
10.(2022·河南·郑州中原一中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礼记·礼运》认为当从“天下为公”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时统治者修建城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纲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1.(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二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朝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
A.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朝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 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朝的文献记载对应
C.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朝的存在 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
12.(2022·河南商丘·七年级期末)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对应的朝代是( )
①→商朝→②→春秋→战国
A.夏朝、东周 B.夏朝、西周 C.西周、秦朝 D.东周、秦朝
13.(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C.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4.(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这里的“他”是指
A.尧 B.舜 C.禹 D.启
15.(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A.炎黄战蚩尤 B.禹死后启继位 C.商汤灭夏 D.牧野之战
16.(2022·河南鹤壁·七年级期末)《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天下为家”的含义是
A.天下为大家所共有 B.天下为一家所私有
C.天下一家和睦团结 D.天下处处可以成家
17.(2022·河南周口·七年级期末)《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8.(2022·河南·郑州市金水区新奇初级中学七年级期末)“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下列制度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等级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郡国制
19.(2022·河南洛阳·七年级期末)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聩 B.统治者缺乏治国经验
C.诸侯争霸内乱,战争不断 D.与周边国家关系不睦
20.(2022·河南焦作·七年级期末)“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1.(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盘古开天
B.后羿射日
C.大禹治水
D.商王迁都
22.(2022·河南新乡·七年级期末)“禹都阳城”即今登封王城岗城址、“夏启之居”即今新密新碧城址、夏代中晚期都城即今低师二里头遗址、商代晚期部城遗址即今安阳般城遗址,这些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城邑遗址都在河南。这些考证说明河南( )
A.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B.决定着古代中国的发展方向
C.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样地 D.历来都是军事角逐的主战场
23.(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我一路赶车来到古都安阳,脑海里翻涌着的是洹河堤埝上商王的迁徙,殷墟遗址上殷商巍峨的宫殿群……把中华文明史推进了几百年。”材料中“商王的迁徙”指的是( )
A.武王伐纣 B.盘庚迁殷 C.商汤灭夏 D.平王东迁
24.(2022·河南周口·七年级期末)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说明在商朝
A.分封制主导政治统治 B.商王的权力高度集中
C.商王的权力大于神权 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25.(2022·河南·濮阳市油田第八中学七年级期末)中国历史上把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命称为“汤武革命”,其来源与下列哪两个王朝的建立有关( )
A.夏、商 B.夏、周 C.商、周 D.秦、汉
26.(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
A.黄帝 B.禹 C.汤 D.纣
27.(2022·河南洛阳·七年级期末)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
28.(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封尚父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于燕。这一记载反映西周实行了(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9.(2022·河南三门峡·七年级期末)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其中的“诸侯”产生于(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30.(2022·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31.(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中国政治制度论纲中说:“从武王开始,经过周公司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把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太小小的诸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治制度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32.(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33.(2022·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分封制是周朝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划分给诸侯的一种制度。实行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犒赏宗亲和功臣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炫耀周天子的权力 D.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34.(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分封制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控制全国广大的土地 B.诸侯必须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
C.诸侯向周王贡献财宝和特产 D.土地和人民归受封诸侯所有
35.(2022·河南焦作·七年级期末)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 )
A.以排行为氏 B.以所居地名为氏 C.以封地(国)为氏 D.以祖先名字为氏
36.(2022·河南信阳·七年级期末)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37.(2022·河南商丘·七年级期末)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探究。
【遗址中的历史】
(1)图一的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夏朝的都城,请说出夏朝位于这里都城的名称。这一都城见证了哪位历史人物从部落联盟首领到国王的转变?
(2)图二为殷墟遗址,在今天哪一城市?那么,是哪位国王把都城迁到这里的呢?
【文物中的历史】
(3)图三中的文物腹内底部铸有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史实。这一历史史实发生在什么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周武王伐纣的结果是什么?
【史书中的历史】
“(帝纣)好酒淫乐……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出自《史记·殷本纪》
(4)史料反映商纣王实行什么样的统治?这一统治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5)通过以上探究,请你归纳夏商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38.(2022·河南·朱口一中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王桀大兴土木、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大失民心,汤乘机灭夏。纣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建鹿台,丧失民心,最后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出王“烽火戏诸侯”,结果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
材料二: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婚于火而死。
材料三:武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1)根据材料一,请你总结一下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最终取得胜利的是谁?
(3)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对西周的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者是禹,故A符合题意;商朝建立于约公元前1600年, 排除B;周 朝分东周和西周,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946年, 东周建立于公元前770年,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排除CD。故选A。
2.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与商纣的军队在牧野决战,商朝军队纷纷倒戈,最终商纣王战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西周。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3.C
【解析】根据所学,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尧舜禹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禹,D项正确;黄帝、尧、舜、禹都是部落首领,排除ABC项。故选D项。
5.A
【解析】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天山西的南部、河南西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宫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宫殿建筑全、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好阶级界限等,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6.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王纣统治残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B项正确;周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排除A项;周文王不是商朝的国王,排除C项;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解析】依据“殷朝废墟”可知与商朝有关,商朝中期,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即今天的河南安阳,因此商朝也被称为殷朝,安阳也被称为殷墟,B正确;禹建立夏朝,与商朝无关,A排除;“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后期,C排除;周平王迁都洛邑标志东周或春秋战国时期开始,D排除。故选B。
8.A
【解析】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称为分封制度,A项正确;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中央制度,排除C项;行省制度是元朝地方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解析】材料中说明中国传统姓氏大部分与河南文化和中原文化有关,体现出“文化中原,老家河南”,故B项正确;“皆源河南”“尽出河南”太绝对,排除AD;“殷商甲骨,汉字之源”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
10.A
【解析】根据“从‘天下为公’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夏王朝的建立使公天下转向私天下,A项正确;商、周、秦都在夏朝之后,与“最早”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C
【解析】二里头遗址属于夏商两代的遗存,有大量夏朝和商朝的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比起传说更具说服力,所以学者怀疑夏朝存在的看法逐渐减少,C项正确;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存在,而主要不是为了证明传说有一定真实性,排除A项;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与题干“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不符,而且也不可能一一对应,排除B项;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但原始材料也有可能是虚构,不能把它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先后顺序口诀是:三皇五帝,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皇朝至此完。因此①夏,②是西周,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B
【解析】据所学知识,夏商周属于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转变为奴隶社会再转变为封建社会的变革时期,故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B项正确;中华文明的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A项排除;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因此秦汉时期特征是大一统局面的开创,C项排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处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这期间还出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这时期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项排除。故选B项。
14.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禹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C项符合题意;尧舜是原始部落联盟的首领,AB项不符合题意;启是夏朝的第二位君主,不是建立夏朝的人物,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天下为公”被“天下为家”指的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而世袭制。也成为以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每个朝代王位传承的重要制度,故B符合题意;传说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九黎族首领蚩尤在涿鹿进行的一次艰苦激烈的大战,这是远古时代一次很大规模的战争。也称涿鹿之战。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商汤灭夏指的是公元前1600年商汤带领着商部落灭掉夏朝建立商朝的历史事件,与题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B
【解析】《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天下为家”的含义是天下为一家所私有。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7.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B正确;“天下为公”反映的是禅让制,排除A;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实行的地方行政机构,排除C;科举制是隋朝建立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排除D。故选B。
18.C
【解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将他的位置传给了他的儿子启。由此“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体现了王位世袭的特点。夏朝一直实行“父死子继”制度,即王位由子继承,而且长子优先。到了商朝出现了“兄终弟及”的现象。但从武乙到纣,便废除了“兄终弟及”制度,确定王位只传给嫡长子。周承袭商制,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王位继承原则,成为后世基本上遵守的法规。故符合“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一特征的是王位世袭制。C项正确;阶级社会都存在等级制,不符题意,排除A项;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部落首领更替方法,不符题意,排除B项;汉朝实行郡国制,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他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商部落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个王,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因此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聩。A项符合题意;BCD项与题干内容不符,可排除。故选A项。
20.B
【解析】据题干“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自比太阳,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建“酒池肉林”腐化堕落,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烽火戏诸侯,导致周朝灭亡。故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B项正确;这几个君主都是有名的暴君,因此反映的是保证导致亡国的规律,ACD项都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故选B项。
21.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和大禹治水都属于历史传说,没有被考古资料证实,故ABC不属于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商朝的都城最初在亳,后迁都到殷,河南安阳的殷墟能够证明这一点。故商王迁都属于史实,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2.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都城阳城在今登封王城岗,夏朝的文化遗存主要在河南地区,河南安阳是商城的都城,被称之为殷墟,发现了甲骨文,根据材料“这些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城邑遗址都在河南”分析可知,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样地,C项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河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河南决定着古代中国的发展方向”,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河南是历来都是军事角逐的主战场”,排除D项。故选C项。
23.B
【解析】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盘庚 迁都之后统治稳定,B项正确;武王伐纣之后建立了西周,排除A项;商汤灭夏是指夏朝的灭亡,排除C项;平王东迁的是洛邑,就是现在的洛阳,排除D项。故选B项。
24.D
【解析】根据题干“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可知,说明当时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项正确;分封制是从西周开始的,排除A项;商王的权力高度集中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项;商王的权力大于神权与题干“王是‘帝’的嫡系子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5.C
【解析】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起兵攻夏,汤战胜桀,夏朝灭,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故“汤武革命”来源与商、周的建立有关,故排除ABD,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26.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商纣是暴君,他的暴虐统治引起众叛亲离,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中被灭,故D符合题意;黄帝是人文初祖;禹治水,解除水患,受到人们的爱戴;商汤善于用人、重视发展生产,得到人民拥护,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7.A
【解析】依据“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下形成了统治集团内部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而题干正是反映天子、诸侯、大夫、士在用鼎制度上的层层递减的差异,由此可知实际上揭示出西周奴隶社会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A项正确;题干通过西周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不同等级的用鼎的差异,揭示出社会等级的森严,没有体现西周的社会腐败现象,或冶铜业落后,或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BCD项。故选A项。
28.B
【解析】据“周武王封尚父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于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记载反映西周实行了分封制。为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井田制,A排除;秦朝推行郡县制,C排除;元朝实行行省制,D排除。故选择B。
29.D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烽火戏诸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烽火戏诸侯”是周幽王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戏耍诸侯,导致周朝灭亡的故事。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D项符合题意;A项是一种社会形态,基本特征是奴隶主占有奴隶和生产资料,奴隶没有自由;B项是古代君王去世,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C项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由此分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抓住的关键需熟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诸侯和西周的分封制有关,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土地和人口,建立诸侯国,从而确立周王朝的等级制度“分封制”。
30.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齐”“鲁”“楚”“燕”就是通过分封建立的诸侯国,而“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也随之出现。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31.B
【解析】根据“先后封邦建国把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太小小的诸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诸侯的分封制,故选B;周代已经不存在禅让制,排除A;皇帝制到秦朝才出现,排除C;郡县制与分封诸侯不符,排除D。
32.D
【解析】材料信息“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反映的是分封制下诸侯应该项周天子履行义务,不然会受到惩罚,故D项正确;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荐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指君主死后把王位传给自己子孙的制度,排除B项;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3.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D项正确;分封制指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其目的有犒赏宗亲和功臣的一面,但这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不是为了保证国家的兵源,选排除B项;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不是炫耀周天子的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
34.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周王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当时的土地和人民都是周天子的,D项符合题意;分封制的目的是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排除A项;诸侯必须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 诸侯向周王贡献财宝和特产说法是正确的,排除 BC项。故选D项。
35.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周朝实行分封制,魏、鲁、韩均为诸侯国的名字,所以魏、鲁、韩等氏应是以封地(国)为氏,C项正确;排行、所居地、祖先名均不是魏、鲁、韩等氏的依据,排除ABD项。故选C项。
36.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为加强统治,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了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所以B项符合题意;AD项是指秦朝,C项表述不正确。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7.(1)名称:阳城。人物:禹。
(2)国王:河南安阳。盘庚。
(3)时间:公元前1046年。结果:商朝灭亡。
(4)统治:实行暴政,荒淫无度。结果:商朝灭亡。
(5)特点: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繁荣。
【解析】(1)
名称,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人活动大体范围是西起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文献中有较多的记载着“禹居阳城”的说明,因此图一中的遗址是阳城。人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约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是我国最早的王朝,即大禹见证了从部落联盟首领到国王的转变。
(2)
城市,根据材料“殷虚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虚遗址是指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因此图中殷墟遗址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国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盘庚是商朝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搬迁到殷,即今河南安阳,史称“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整顿商朝的政治,发展经济,使衰落的商朝出现复兴的局面。
(3)
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即商纣王,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王伐纣的结果商朝灭亡,西周朝代逐渐建立。
(4)
统治,根据材料“(帝纣)好酒淫乐……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商纣王好酒淫乐、荒淫无度,实行暴政的史实。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纣王万年荒淫无度,实行暴政,最后商朝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最终商朝灭亡。
(5)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建立于公元前约2070年,商朝建立于公元前约1600年,夏和商朝都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因此夏商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繁荣。
38.(1)原因:统治残暴,失去民心。
(2)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周武王。
(3)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分析】(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夏王桀大兴土木、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大失民心”,可知,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夏桀是一个暴君,大失民心;由“纣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建鹿台,丧失民心,最后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可知,商朝最后一个王商纣王同样也是统治非常残暴。由“烽火戏诸侯”,kz ,周朝最后一个王是周幽王,周幽王同样也是不理朝政统治残暴。因此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统治残暴,失去民心。
(2)
根据材料二“……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婚于火而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因此材料是牧野之战(武王伐纣),最终取得胜利的是周武王。
(3)
根据材料三“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因此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这一制度,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